愛鋒貝

標題: 現(xiàn)在蘋果到底有沒有走下坡路? [打印本頁]

作者: 邢義數(shù)碼君    時間: 2021-3-15 10:41
標題: 現(xiàn)在蘋果到底有沒有走下坡路?
u003Cbu003E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u003Cu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roundtableu002Fapple2019"u003E直擊蘋果發(fā)布會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uu003E,歡迎關注圓桌了解更多關于蘋果最新產品、技術,以及蘋果相關文化、蘋果公司的發(fā)展等相關的討論,聊聊關于蘋果產品的一切 >>> u003Cu002Fbu003E
-----------------------------
作者: 命數(shù)    時間: 2021-3-15 12:01
謝邀。
我認為應該是說智能手機的巔峰時刻過去了。也就是從山頂下來了。
所以若說下坡路是下坡路,但是并不是只有蘋果在走的下坡路,也不是說就這么一蹶不振了。更多的只是回歸正常而已。
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看來,老喬的iPhone所帶來的智能手機革命似乎是老喬一個人的天才行為。然而從消費電子市場的從業(yè)者的角度來說,這一切并非是一夜之間產生,而是有相當長的一個積累過程的。
History of iPhone如果對于iPhone的產品歷史有所了解的話,就應該知道在iPhone之前在海外存在著一塊很大的個人信息終端市場:PDA市場。這個市場發(fā)展了很多年,有很多成熟的產品。
然而,PDA這個產品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其移動性(或者說可攜帶性)與可用性之間的矛盾。2007年之前,全世界都沒有普及3G網絡,即便有,也是超級貴。那個時候我的一個部長出差到美國,在外面想發(fā)一封他覺得挺緊急的電子郵件,于是將電腦連接到了手機上發(fā)了一下,結果收到相當于20萬日元的一張賬單,被全公司通報批評。
所以那個時候的PDA設備,雖然是便攜設備,但是離開家或者辦公室亦或是咖啡廳基本上就是個離線閱讀器。為了最大限度緩和這個問題,PDA上面的軟件沒有少動腦筋,弄了各種各樣的離線模式,一旦連上網絡,會自動緩存同步很多東西。
另外一個矛盾就是屏幕。那個時候的便攜式設備的屏幕基本上最多也就是QVGA,就是320x240。但是那個時候的電腦已經普遍是VGA或者是EGA,甚至是WVGA等等。網頁設計一般都是按照VGA(640x480)進行,這使得在這些便攜設備上閱讀這些內容變得十分不方便。
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無論是需求,還是現(xiàn)有設備的痛點,其實是很明確的。當時看到這個市場的也并不是只有老喬一人。實際上,諸如諾基亞、索愛、黑莓、三星等等,很多當時涉足移動設備的廠商都很明白這個問題。
但是事實上只有老喬成功破冰。為什么?很多理由,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蘋果沒有這方面的歷史包袱+老喬的偏執(zhí)與影響力。
其它公司看到這些問題和市場趨勢的,都是下面實際做業(yè)務的基層。雖然現(xiàn)有設備從用戶角度來說有著各種各樣的痛點,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別的選擇,要么PDA,要么傻兮兮的移動電話。除了蘋果之外的企業(yè),都在這些傳統(tǒng)市場上獲得了足夠豐厚的利潤,所以,雖然知道問題,但是沒有人愿意去打破這個安全區(qū)。
而蘋果則不同。蘋果作為一個挑戰(zhàn)者和破局者,本來就是沒有地位,必須打破這種穩(wěn)定的結構,才可能有自己的生機。加上老喬對使用體驗的一貫苛刻要求、偏執(zhí)狂、以及在蘋果的地位,所以老喬決定要做的事情蘋果只能義無反顧地去做。
我說這些并非只是主觀臆測。因為在老喬開發(fā)初代iPhone的時候,我在索尼作為一名工程師開發(fā)著索尼版本的iPhone。但是,與蘋果不同,索尼內部是bottom up,下面的人一方面知道市場需求和產品痛點,一方面非常小心謹慎地對產品規(guī)格進行各種閹割,生怕觸及負責傳統(tǒng)市場的部門(比如索愛)的神經。所以最終推出的產品就變成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雞肋貨,很快就死了。
Why Apple succeeded where Sony failed: Control Shift - SmartCompany我不是在為索尼喊冤,我想說的是,2007年出現(xiàn)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產品,并非是老喬一覺睡醒覺得差不多了就差不多了,而是在這一年終于各方面都準備得差不多了。首先,2007年是全球主要國家3G開始大范圍普及的一年,各國的通信運營商都希望在這個市場搶得最大的蛋糕,為此他們需要能夠誘導用戶使用3G網絡的產品。在美國,最初支持3G的iPhone是sim lock在AT&T上的,因為老喬必須說服通信供應商給他足夠廉價的流量套餐,智能手機才能夠賣得掉。這件事情在2007年之前是很難的,因為這等于是讓通信運營商自宮。但是,在2007年,通信運營商為了搶占3G市場,他們答應了這個要求——前提是,你必須將用戶死死綁定在我們的網絡上。
事實上,當年索尼也在和AT&T談類似的事情。但是,由于害怕觸及索愛的現(xiàn)有利益,這個事情談得半遮半掩,以至于后來轉向了通過另外一個3G口袋WiFi來中轉這種隔靴搔癢的方向。這就是歷史包袱對創(chuàng)新的扼殺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解決了聯(lián)網問題,接下來是屏幕。我在索尼的那個項目的一代產品依然是QVGA分辨率。老喬的一代iPhone其實也沒好多少,相當于兩塊QVGA(320x480)。但是,在我們做一代產品的時候,硬件部門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廠家馬上就能提供量產品質的800像素屏幕,DPI高達300以上。在硬件部門拿到樣品之后,他們很快將這塊屏幕集成在了開發(fā)板上,然后給了我們軟件部門評價。我花了大約不到一周的時間移植了一個低版本的Firefox(好像是1.x版本)上去,在打開網頁的那個瞬間所有來看的人都被驚艷到了。由于極高的DPI以及800像素寬的屏幕,網頁可以按照和PC一樣的排版顯示,而且看起來比PC屏幕精細得多。雖然字比蠅頭還小,但是看上去非常精致,真是美極了。
后來iPhone 4便是用的這塊屏幕的升級版,分辨率高達920像素。對比iPhone 3GS,iPhone 4的地位,我想各位果粉比我清楚。這里面這塊屏幕的份量,我想用過的人都知道。
說了那么多,看起來好像有些跑題,所以讓我回到“現(xiàn)在蘋果有沒有走下坡路”這個問題本身。我不否認老喬的重要作用,因為只有蘋果成功打破了舊世界。但是我想指出,iPhone驚艷到世界的這些“黑”科技,其實是整個產業(yè)多年積累的結晶。這些結晶在舊世界的死水一潭一般的平衡當中被雪藏,老喬發(fā)掘了它們并且將它們有機組合成了一個產品,通過他杰出的執(zhí)行力將其在正確的時間點推出,引爆了市場當中壓抑很多年的需求。用戶為之流淚,是因為被傳統(tǒng)電信業(yè)壓迫得太慘了。
所以,這種爆發(fā),這種革命,就如同大地震一樣,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的。這個積累不僅包括技術,還包括需求、社會基礎資源等等很多很多東西。正是所謂的厚積薄發(fā)。
當這些在一瞬間被老喬引爆的時候,掀起了10米高的浪花,讓大家把老喬當神,把蘋果推上了全世界的巔峰。但是,很快能量也隨著這種爆發(fā)釋放殆盡,從而大家開始覺得蘋果走下坡路了。
所以,如開頭我所回答的,并不是蘋果走了下坡路,只是煙花放完了,假期結束了,我們又要重新回到積累的過程當中去。
作者: 護著惹    時間: 2021-3-15 14:26
最近一個對 iPhone 增長前景起疑的,可能是蘋果自己。
從 2000 年 10 月開始,蘋果每隔 3 個月會公布一份不到半頁長的表格,列出三類數(shù)據(jù):
如果訂在一起,這就是一本《現(xiàn)代蘋果簡史》。它的抬頭從 Apple Computer, Inc.(蘋果電腦公司)變成 Apple Inc.(蘋果公司);產品線從 iBook、Power Mac 之類的遙遠記憶,變成 iPhone、iPad、Mac 三大類。
不變的是數(shù)字不停變大。從一季賣 112 萬臺電腦,變成一季賣 6189 萬臺電子產品。從一季度收入 1.87 億美元,增長到一年 629 億美元。
但今年 11 月 1 日的財報會議上,蘋果宣布將停止 18 年來的傳統(tǒng),不再公布各類產品具體賣了多少臺。理由是“90 天里面賣掉多少件產品已經不一定能反映我們業(yè)務所蘊含的力量?!?br />
史蒂夫·喬布斯早年嘲笑 iPad 競爭對手的話大概更接近真實情況,“一般來說,如果賣得好,你會說的?!?br /> 財務數(shù)據(jù)放什么、不放什么不會頻繁調整。蘋果選擇不再公布銷量數(shù)字基本說明它不僅對今年新品 iPhone Xs/Xr 的銷售表現(xiàn)沒有信心,它還認定未來相當一段時間,iPhone 銷量都不會好轉。
蘋果和它的投資人都表現(xiàn)出很意外的樣子。
蘋果兩輪減產、新機促銷活動前所未有地做到了蘋果官網上,甚至已經停產為新品讓路的 iPhone X 也恢復生產。今天 iPhone Xs Max 國行在拼多多以 8099 元銷售,比發(fā)售價低了 1500。
華爾街反應同樣劇烈。不到兩個月時間,蘋果市值蒸發(fā) 33%,從一萬億美元跌到本周的 7000 億美元以內。高盛的分析師們就產品定價發(fā)表著截然相反的結論,裝作自己在討論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 iPhone 前十年增長太過穩(wěn)定,被誤以為理所當然

從喬布斯時期變戲法一樣的新品迭代,到庫克時期的穩(wěn)定擴張,蘋果營造了這樣一種感覺:iPhone 不受技術瓶頸或者經濟波動左右,能夠永遠持續(xù)增長。
增長是如此穩(wěn)定,以至于巴菲特、華爾街的投資者、乃至蘋果自己可能都忘了,這種增長是多么不理所當然。
每年都得更新一次的 iPhone,并不是什么不得不買(換)的東西。蘋果每年都得想辦法做得更好,否則整個公司的增長就會出問題。
沒有第二個千億規(guī)模公司必須每年面對一次大考。
石油、化工、銀行、日化、航空之類自不用提。就連科技巨頭們也沒這樣押注,騰訊和 Facebook 壟斷社交關系、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壟斷在線零售、Netflix 基本壟斷沙發(fā)和睡前時間、Google 壟斷搜索以及絕大部分手機的操作系統(tǒng)。一次失誤不會影響這些公司的前景。
這可能是全球最難的生意。反過來說,因為蘋果過去十幾年都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它能維持全球市值第一這么多年,并在今年達到萬億市值。
現(xiàn)在一代產品出了問題,3000 多億美元市值因此蒸發(fā)——接近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規(guī)模,比京東、網易、美團、小米、Netflix、愛奇藝、特斯拉之和還要高。

不同于當初蘋果顛覆諾基亞,或者華為小米顛覆三星,蘋果眼前還沒有一個棘手的 iPhone 挑戰(zhàn)者。
過去三年時間,蘋果一共賣了近 6.5 億部 iPhone,每年銷量增長在 0% 上下,但用戶規(guī)模從 7 億多增加到了 10 億。這說明用戶沒有流失,蘋果的體驗、品牌、慣性依然能留住用戶。
但沒有什么保證 iPhone 用戶必須升級新手機,上面這個數(shù)字在證明 iPhone 粘性的同時也說明大半用戶三年沒換過 iPhone。在過半人口用著 iPhone 的美國,41% 還是 iPhone 6s 或者更老的機型。
對于多數(shù)用戶,換手機的主要動力變成了遺失和摔碎。防水、全面屏、Face ID 這些新功能不能吸引足夠多人換手機,Xs 就更不能了。
這是全行業(yè)的危機,全球智能手機行業(yè)已經連續(xù)下滑了四個季度。整個行業(yè)都沒找到讓人繼續(xù)換手機的理由,而且看上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
(, 下載次數(shù): 17) iPhone 過去三年的銷量已經沒有增長
(, 下載次數(shù): 17) iPad Pro 的高昂價格也沒能抬高均價,說明大多數(shù)人只買最便宜的型號
(, 下載次數(shù): 16) Mac 曾隨 iPhone 的普及有過一波增長,現(xiàn)在再次回落
(, 下載次數(shù): 16) 但蘋果的用戶數(shù)量沒有下滑
過去四年,蘋果有超過 60% 收入來自 iPhone、超過 65% 的毛利來自 iPhone、超過 80% 數(shù)字服務收入來自 iPhone。而 iPhone 的定價也限制了它像中國手機廠商那樣在東歐、東南亞、印度、南美獲得新增長。
對單一產品的傾力投入,是數(shù)億用戶持續(xù)購買它的原因,現(xiàn)在也成了它的危機所在。
| 蘋果曾兩度避開全行業(yè)下滑的窘境,是因為它提前顛覆了自己所在的行業(yè)

曾經,蘋果依賴 Mac 或者 iPod 甚于 iPhone。
喬布斯頗欣賞的克萊頓·克里斯滕森教授十幾年前看到了蘋果的風險,做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預言,認定不管蘋果能做出怎樣的好產品,遲早會遇到危機。但每一次蘋果都能提前走出那個市場。
“重要的是,得由我們發(fā)起轉型。就像克里斯坦森提出的‘創(chuàng)新者窘境’——發(fā)明一個東西的人往往也是最晚看到盡頭的人。我們顯然不希望被甩在后面。”喬布斯在 2010 年秋天解釋說。當時正趕上個人電腦行業(yè)三十年增長的盡頭。次年全行業(yè)下滑,惠普、戴爾、聯(lián)想這三大 PC 制造商各自經歷了虧損、裁員、拆分,走向沒落。
發(fā)明了個人電腦的蘋果沒有在 2010 年陷入窘境。那一年,它成為最大手機制造商,還推出了 iPad。到年底,記者已經在問喬布斯,帶領蘋果超越微軟成為全球最值錢科技公司是何感想。


(, 下載次數(shù): 17)

現(xiàn)代蘋果的起點是 1997 年喬布斯回歸,他砍掉大部分業(yè)務,讓蘋果重新聚焦在 Mac 電腦上。2001 年,Mac OS X 系統(tǒng)發(fā)布、第一家蘋果直營零售店在弗吉尼亞開幕。那之后,蘋果才真正轉危為安,不再需要擔心破產。
2003 年,也就是 Mac 復蘇兩年后,蘋果讓 iPod 支持 Windows 電腦。用戶少了一個非買 Mac 不可的理由,但 iPod 因為可以賣給觸及數(shù)億 Windows 用戶火了起來。
2004 年,也就是 iPod 火起來的第二年,蘋果召集 1000 員工開始秘密研發(fā) iPhone。三年后 iPhone 誕生,直接扼殺 MP3 播放器的存在價值,也包括它自己的 iPod。
2010 年,iPhone 開賣四年后,iPad 發(fā)布,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蘋果從沒有在一個自己開辟的市場永遠擊敗挑戰(zhàn)者,它總是在對手拿出足夠好的產品之前就打開新的市場。
| 庫克有幾次大手筆的嘗試,但沒能打開新的市場

蘋果早先的成功常被簡單歸于喬布斯是個產品天才,用體驗卓絕的新產品顛覆一個又一個新市場。
這是過于簡單的解釋。好產品是 iPod 和 iPhone 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遠不是全部。
蘋果原本只是一個電腦公司,擅長工業(yè)設計、會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
iPod 的成功仰賴于 iTunes 在線音樂商店,這意味著建立消費者和音樂片商都能夠接受的數(shù)字商店。同時 iPod 還依賴蘋果 2001 年開始建立的 Apple Store 直營店,效仿奢飾品大牌做線下旗艦店。
iPhone 更復雜。一年造 2 億部手機并賣掉意味著支持上百個運營商、管理數(shù)百家供應商,從采購鋁材、定制配件、組裝生產、再到送進全部銷售渠道。還意味著自己設計芯片。
基本上,這四件事蘋果都做到了全球最好的之一,后兩件由庫克推進到極致。蘋果一共造了 14.7 億部 iPhone,其中 13.9 億部發(fā)生在 2011 年往后,卻再也沒重復 iPhone 4 那樣的產能危機。今天蘋果自制 CPU 的性能不但早就甩開高通,還逼近了英特爾。
庫克接手后,蘋果的產品研發(fā)方式和新品節(jié)奏沒什么改變。
蘋果依然聚焦在幾款產品之上,喬尼·艾維像過去 22 年一樣直接管理工業(yè)設計,他的工業(yè)設計團隊也依然維持 20 來人規(guī)模以保持溝通效率——作為對比,三星到去年還有 1600 個工業(yè)設計師。
問題在于,之后蘋果進入全新市場的嘗試就沒有成功過。
2014 年,也就是 iPad 誕生 4 年后,Apple Watch 發(fā)布。效仿 2007 年的 iPhone 發(fā)布會,蒂姆·庫克在臺上給了 3 個買 Apple Watch 的理由:
就像 2007 年 iPhone 說的三樣東西:
庫克要用 Apple Watch 進入奢侈品市場。蘋果不但推出 12 萬一塊的金表,還改造線下店、重新設計購物流程。YSL 和 Burberry 兩個奢侈品公司的 CEO 也都被招進蘋果。
一年之后,蘋果把 Apple Watch 推倒重來,砍掉金表,不再找時尚明星站臺,重新定位為 iPhone 的健康和健身配件。
蘋果手表銷量已經超過勞力士,但勞力士可沒有 3000 元的表。最后蘋果做的還是它熟悉的電子配件生意,沒能進入奢侈品市場。而這個生意的規(guī)模別說以后填補 iPhone 下滑的窟窿,它還沒有 iPad 同樣發(fā)布三年后的 1/3。
蘋果新品發(fā)布三年后

| iPod
收入 13 億美元,占整個蘋果 34.7%
| iPhone
收入 104.7 億美元,占整個蘋果 39.1%
| iPad
收入 114.7 億美元,占整個蘋果 19.9%
| Apple Watch
收入 42.3 億美元,占整個蘋果 6.7%(實際數(shù)字更少,因為 42.3 億數(shù)字還包括了 Beats、AirPods 以及其它各種蘋果自產配件)

手表之外,蘋果調集了一支比當年開發(fā) iPhone 更大的團隊、買了 58 公頃土地準備造車。
到 2016 年,蘋果從特斯拉挖了太多人,以至于馬斯克公開攻擊說蘋果變成了“特斯拉墳場”,堆滿了在特斯拉混不下去的人。雖然后來連他的工程副總裁都加入蘋果。
向來避諱談論未發(fā)布產品的庫克被問到汽車項目,也沒有否認,而是將其比作圣誕禮物,說要再等等。
(, 下載次數(shù): 16) 豐田研發(fā)中心、特斯拉工廠、蘋果汽車項目的“宙斯園區(qū)”對比,同比例
等到 2017 年 9 月,iPhone 發(fā)布第十年,蘋果在新建的全玻璃喬布斯禮堂召開新品發(fā)布會。庫克做了一場令人感動的演講向喬布斯致敬,回溯了 iPhone 如何定義過去十年的科技發(fā)展,并宣布了未來十年的起點——iPhone X。
iPhone X 可能是改變最大的 iPhone,但它依然是 iPhone。
| 之后蘋果退回去圍著 iPhone 修建護城河,期待用戶買更貴的 iPhone

新品不成,蘋果兩度試圖降低售價,讓 iPhone 進入不同價位區(qū)間,也都不成功。
一次是 2013 年的 iPhone 5c,價格只比同代的 5s只低 20%,用舊處理器、沒有指紋識別。
第二次是 2016 年的 iPhone SE,便宜了一半,但沿用了兩年前的造型。
甚至今年的 iPhone Xr,起價也被訂到超過 6000 元,避免影響新漲價的 Xs 系列。
一個模式反復出現(xiàn):蘋果要確?!暗投恕眎Phone 足夠貴,或者體驗足夠差,以避免影響主力 iPhone 的銷售,從而保護利潤率。
同時所有產品也都要為 iPhone 的持續(xù)增長添磚加瓦。
Apple Watch 必須配對 iPhone 使用,不是因為全球 80% 以上的人對健身沒有興趣,而是這樣可以讓人多一個買 iPhone 的理由。
Apple Music 支持 Android,但任何大改版都要跟在 iPhone 之后,不是因為這么做有助于蘋果挑戰(zhàn) Spotify 或者騰訊音樂,而是這樣可以讓人多一個買 iPhone 的理由。
iPad Pro 據(jù)說要做下一代電腦,但它和 Android 沒有任何協(xié)作功能,不是因為買 Android 手機的人不買 iPad,而是這樣可以讓人多一個買 iPhone 的理由。
iMessage、HomePod……連新的視頻計劃,可能也要變成鎖住 iPhone 用戶的免費服務。
一切蘋果產品都要保護 iPhone,哪怕這對產品本身沒什么好處。
曾經,蘋果對自己的產品體驗有足夠自信,買了 iPod、iPhone 的人又回過頭去買 Mac、買 iPad。
十億蘋果用戶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不管因為體驗、性能、外觀、慣性或者虛榮,本質上人們信任這個品牌,從而愿意不做太多考量地持續(xù)購買它的產品。
而這個品牌曾經也在意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它的產品,在發(fā)布會上砸碎“$999”的價格牌,說“我們想讓盡可能多的人用上它?!?br /> 一輛法拉利要比經濟型車貴上百萬,一臺美洛洗衣機也能比小天鵝貴上兩萬。但每天 24/7 不離身的 iPhone 在 2010 年只比主要競爭對手貴一兩千元而已。iPhone 曾是為數(shù)不多的、大多數(shù)人都能買得起的最好產品。
新技術無法刺激人更換手機,蘋果開始賣越來越貴的產品,讓買的人付更多錢以維持利潤率。
今天一部高配 iPhone Xs Max 是 2010 年高配 iPhone 4 定價的兩倍,比一部相當可用的 Android 手機貴出一萬。
(, 下載次數(shù): 17) iPhone 在售機型官方價格變化,圖片來自 Asymco
(, 下載次數(shù): 16) 如果說 2017 年推出 iPhone X 的時候,因為用了太多新技術,所以必須提高價格。那 2018 年把 iPhone Xs 賣得更貴,就只能是因為想獲得高利潤了。

蘋果現(xiàn)在宣布拿掉銷量數(shù)字意味著它不會降低價格——不然就沒必要拿掉銷量數(shù)據(jù),因為數(shù)字會更好。

面對整個行業(yè)的危機,蘋果選擇繼續(xù)追逐高利潤而非更多用戶,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賣貨、滿足投資人需求的公司。
銷量放緩,蘋果的經營效率正受到影響。2012 年的時候,蘋果造出一部設備,平均 3.26 天后就能賣給經銷商,經銷商承擔之后的庫存壓力。到 2018 年,這個時間延長三倍到了 9.82 天。
如果不能維持增長,蘋果對于生產合作伙伴的控制力也會降低。為它生產零件的公司并不會因為 iPhone 變貴就從每個零件里得到更多收入,它們期待更多訂單?,F(xiàn)在小到具體做一個輔助芯片的公司,大到富士康、臺積電這樣的巨頭,都因為蘋果今年高估產能后減產,承擔著 iPhone 下滑的損失。
| 至于蘋果高漲的利潤,這幾年大部分去了股市而非新品研發(fā)

庫克接手 8 年,蘋果的研發(fā)費用增加 7 倍,用于生產工具、廠房等項目的資本支出增加 5.4 倍。但與此同時,蘋果 2012 年至今拿 3800 億美元(包括進行中的回購計劃)分紅和回購股票炒自己的股價,比蘋果 1997 年至今所有研發(fā)、生產、零售店投入之和還要高了一倍不止。
(, 下載次數(shù): 17) 數(shù)據(jù)到 2018 財年(2018 年 9 月底)截止,不包括正在進行中的新回購計劃,以及 11 月 1 日宣布的分紅。
(, 下載次數(shù): 17) 2018 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巨額減稅計劃,科技公司得以將海外現(xiàn)金搬回美國炒自己股價。Facebook、Google、蘋果的回購規(guī)模都達到歷史最高,只有亞馬遜一股都沒買。
(, 下載次數(shù): 18) 11 月 1 日開始,蘋果股價陡峭下跌。iPhone 依然好用,但它畢竟不是什么必須每兩三年買一次的東西。當人們不再頻繁升級它的時候。華爾街跑得比用戶快得多。
關于上市公司是不是應該大規(guī)?;刭徆善保胁煌捶?。
往壞了說,當公司花錢買自己的股票,就意味著這些錢不會用來降低商品價格、提高員工收入、投資新產品新技術。具體到蘋果,用戶花更多錢買 iPhone,多出來的利潤被送給了蘋果投資人。同時股價漲了,公司高管獲利大于員工。
往好了說,也是蘋果承認自己不能有效利用這筆錢提升業(yè)務,不如把錢還給投資人去投資其它公司,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雖然科幻小說里的飛行汽車沒有如期而至,但新技術并不是不存在。今天亞馬遜和 Google 這兩個完全不擅長消費電子的公司造人工智能音箱都賣得比蘋果 HomePod 好十倍、市值還沒蘋果手頭現(xiàn)金多的特斯拉踉踉蹌蹌把電動車革命往前推、Netflix 靠每年數(shù)十億美元借款改造了幾億人的睡眠習慣。
最終,是蘋果選擇炒股價,回報華爾街,而非做更冒險的投資、進入新市場。它選擇成為巴菲特喜歡的那種公司,不冒險、修建護城河,以弗里德曼的理論為座右銘,“企業(yè)的唯一社會責任是賺取利潤然后回報股東”。
這沒什么錯,合理合法。一年盈利 600 億美元顯然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外界對它的期望要高一些。
“計算機領域有點像是沉積的巖石,你在一座山里貢獻了其中薄薄的一層,使山變得更加高聳。但最終,人們只是站在山頂,只有帶著 X 光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樣子?!?994 年,正在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喬布斯曾這么比喻自己的工作。
創(chuàng)辦 42 年來,蘋果為這座山貢獻了不那么薄的好幾層,讓人有了這樣的貢獻可以持續(xù)下去的暗示。但這可能終究是個錯覺而已。


制圖:馮秀霞
(以上內容首發(fā)于好奇心日報,原文《年度被顛覆公司:蘋果。整個公司綁在 iPhone 之上,現(xiàn)在整個行業(yè)到頭了》作者:黃俊杰。更多精彩請下載閱讀。)
(, 下載次數(shù): 17)
作者: ppok666    時間: 2021-3-15 15:35
大多數(shù)人被某些不帶腦子的營銷號寫的水文給迷惑了。
喬幫主一再被神化,庫克一再被貶低。
每次出新品,都會消費一次喬幫主,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庫克執(zhí)掌蘋果到今天,成為首個市值破萬億的科技公司,你們還是看不起庫克?
對不起,我建議你們去腦科看看。
作者: 劉洪峰    時間: 2021-3-15 17:52
只要蘋果還在國內各友商的發(fā)布會上被吊打 那他就沒走下坡路
作者: 好好吃飯干活    時間: 2021-3-15 18:07
你裝個今日頭條,打開QQ看點,沒幾天你就會覺得蘋果瀕臨破產了。「手動微笑」
作者: 虹55    時間: 2021-3-15 19:00
可以去看看喬布斯和庫克的自傳,喬布斯那個人固執(zhí)偏見迷信,iPhone的誕生也是庫克和喬布斯共同的功勞,喬布斯遺言的大意是不要想如果他在會怎么做,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就行了。
幫主沒你想象的那么神,庫克也沒那么不堪
滄海桑田以后我回來更新了:
這么多評論啥情況?。靠垂俅笕藗凕c個贊再走唄
更新
都說我打臉了,怎么的蘋果又倒閉了?拜托只有看過書的才有資格懟我好嗎?書都沒看你有臉說話嗎
作者: 吳老師    時間: 2021-3-15 20:42
是的 在走和美帝一樣的下坡路
作者: 心隨你動    時間: 2021-3-15 21:38
蘋果是否已經走在了下坡路上我不知道 只說說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2018年9月10月,蘋果股價進入巔峰期市值過萬億的時候,這里的回答清一色的吹蘋果吹庫克... 然后僅僅三個月過后,2019年1月,蘋果股價跌成狗之后,又開始了清一色的看衰蘋果。Interesting...
作者: 浪123    時間: 2021-3-15 23:59
鬧夠了沒有你們?一天天嚷嚷著現(xiàn)在蘋果走下坡路,被水文帶一波節(jié)奏就牛頭轉向了?不用自己思考的嗎?來來來,我們梳理一下庫克的個人履歷:
1994年前,他曾在IBM供職長達12 年,負責IBM的PC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銷運作。此后,他曾任批發(fā)商Intelligent Electronics公司電腦分銷部門的首席運營官。加入蘋果公司前,他剛轉投

1998年3月受喬布斯(Steve Jobs)的邀請,庫克進入蘋果電腦公司任職
2000年后開始接觸營運部以外的其它事務,增加的工作范圍有:營業(yè)(銷售)及后端技術支持服務等。

2001年4月,庫克中止與蘋果的經銷商Computerware的合作關系。次月(2001年5月)起,蘋果開始設立專賣店,“自行販售商品”。
2002年至2005年他負責管理營運和銷售,2004年更同時兼任管理麥金塔硬件業(yè)務,也就是同時掌管銷售與制造。

2004年8月起,當喬布斯因為手術離職期間,庫克曾代為管理蘋果兩個月。隨后,喬布斯將全球的銷售交給庫克,并由他掌握Macintosh電腦業(yè)務。

2005年10月,庫克被任命為公司COO。那時,喬布斯表示,其實,他注意到庫克“已經從事這項工作兩年多了?!比缃?,他的職責范圍已經擴展至iPhone 的銷售和運營,包括負責同銷售iPhone的51個國家的無線運營商進行談判。此外,他還擔任法律、財務、設計、營銷等重要部門的掌門人,直接向喬布斯匯報工作。

2009年,喬布斯再度入院接受治療,庫克再度取代喬布斯的職位,庫克接過了公司管理權。在喬布斯返回公司之前,他使蘋果股價上漲了大約70%,一舉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在喬布斯離開期間,庫克管理蘋果的日常運營,并受到好評。

2010年1月17日,蘋果宣布喬布斯因病再度休假,蘋果COO蒂姆·庫克將暫代CEO職位。在2010財年,庫克的薪酬為5910萬美元,其中包括5230萬美元的股票獎勵。

2011年8月25日,史蒂夫·喬布斯辭去CEO一職,由蒂姆·庫克接任,庫克同時加入蘋果公司董事會。董事任命蒂姆·庫克,原首席運營官為公司的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喬布斯已經當選為董事會主席,庫克將加入董事會,決定立即生效。

2011年10月4日,庫克首次主持發(fā)布會,發(fā)布了iPhone 4S。
喬布斯親自挑選的人,幫助喬布斯開設自己的門店、負責同銷售iPhone的51個國家的無線運營商進行談判、使蘋果股價上漲了大約70%,這些巨大的成就真的是一個你們口口聲聲說帶領蘋果走下坡路的人創(chuàng)造的?
一個走下坡路的公司和一個沒有一點天才作為的領袖居然能市值破萬億?甚至能讓巴菲特都購買持股?
還用動動你們的小腦袋想想,喬布斯在的時候iPhone怎么個輝煌了?輝煌在哪里?你來說說?求舉例。
喬布斯在世的時候,無論是3GS還是4,庫克都有份參與研發(fā)和市場銷售策略;喬布斯在的時候,每一代iOS的更新都沒有里程碑式的進展,不信自己去找視頻看看歷代iOS的更新變化。還有歷代機型的變化:
(, 下載次數(shù): 17) 圖片來自bing搜索
來你妹說說,每一代的差別有多大?是從一代到4代的圓潤邊角變成方正機身,然后再從方正機身變回一代的圓潤邊角?是萬年不變的等寬上下額頭?抱歉這個等寬上下額頭還用了10年,即便算上喬教主領隊的時候也用了4年,所以是不是喬教主在的時候審美也倒退了?
為什么蘋果這么多年都堅持差不多的外形?為什么蘋果的外觀給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蘋果家族的產品?很簡單啊,因為這是蘋果產品一貫的設計語言。
整天逼逼叨說蘋果藥丸蘋果在走下坡路,即便是人家真走下坡路,為什么都在跟風做劉海?而且還不帶faceID的那種。要說蘋果藥丸?股東第一個不放過庫克,輪不到你們這些蝦米操心。況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蘋果的現(xiàn)金儲備高達2627億,更別提另外的某一些了,這筆現(xiàn)金,看到什么高科技的買買買不是問題,然后再組合到自家產品。
----------------------------------------杠精回復時間----------------------------------------
(, 下載次數(shù): 17) 這位叫 @因吹絲廳 的用說出了句話,他甚至回復說蘋果公布了這些國家的運營商,OK,Lets check it out! 傳送門:iPhone 無線運營商支持和功能。
在亞太地區(qū)我們可以找到:
(, 下載次數(shù): 17) 說好的三十多個呢?當然啦我們還有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移聯(lián)兩位就不用說了,數(shù)碼通(smartone)、1010、CSL、3、Truphone;澳門:3和數(shù)碼通已經有了,不用重復記錄,還有中國電信也有了,剩下就是CTM;再來看看臺灣:APT、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臺灣之星。也就14個。話說哪里來的三十多個?
杠精是不是懟別人都不用腦子的?那他們的腦子都用來干嘛了?做人不能沒有腦子好伐?如果你現(xiàn)實生活存在感低,第一,我很同情你,第二,活該!
(, 下載次數(shù): 18) 2018年08月31日,我們來看看剛沖破1萬億的走下坡路的公司的股票下跌了多少:
(, 下載次數(shù): 16) 嗯,看了一眼,看來沒跌,甚至再過幾天就沖破1萬1千億
作者: 大晚上    時間: 2021-3-16 01:15
跑個題。
為庫克正名可以理解,市值大漲這是擺在面兒上的事實,可非踩一腳喬布斯證明一下自己的清醒獨立思考能力就沒意思了。
事實上沒有喬布斯打下的用戶心理基礎,蘋果不可能成為在用戶心中具有有別于各大手機制造商的高端品牌。蘋果用戶一個個都能拍著胸脯說就是相中了ios系統(tǒng)的優(yōu)越性,沒有一點兒是因為相中了蘋果帶來的社交價值屬性?
就算再怎么吹庫克作為商人的成功意義,蘋果的確再也沒有喬布斯時代發(fā)布會帶給人革命性創(chuàng)新,沒有當年走在用戶需求之前的震撼了。我想題主所說的“下坡路”所指也即是如此。蘋果不再成為無可替代的品牌,全面屏到雙攝像頭到玻璃后蓋,這在用戶體驗上都沒能成為足以令人忽視到其他不足之處的創(chuàng)新。而當年喬布斯定義的智能手機時代,定義的線下商店等等等等,卻在當年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今天的蘋果身上,對不起,我甚至可以說沒有看到有希望接近這種意義的創(chuàng)新。
但是,這不是庫克作為商人的失敗。喬布斯時代完成的是從無到有,然后從零做成85分的使命。庫克時代卻是從85分逐漸接近滿分的過程。當產品的上升空間逐漸變小,當用戶爽感的閾值越來越高,庫克想要兼顧商業(yè)價值與品牌形象,至少是獲得等同于喬布斯時代改變了一個行業(yè)的企業(yè)形象之難度,絕非攀登蜀道之艱難。如果想要,只能另辟他人為曾設想之蹊徑。
至于這條路究竟在哪兒,應該怎么走下去。你我皆凡人,無從得知。庫克是否知曉,甚至他是否愿意走你我心中期待存在的那條路,我不知道,喬布斯也不知道。我只記得喬布斯曾經說過,讓庫克不要設想如果是喬布斯在場,他會怎樣定義這個產品。庫克做到了這一點。他對蘋果企業(yè)的定位在基本上沒有受到喬布斯的影響。尺寸做大,重視中國市場。這也是為什么蘋果能有今天的商業(yè)成功。
至于下坡路這個說法,你覺得蘋果審美變差了,創(chuàng)新幅度變小了是在走下坡路,那這個說法就成立。你覺得蘋果市值突破多少多少億是在走上坡路,那這個說法就不攻自破。
誰都有自己的角度,喬布斯時代已經過去,如果不愿意接受庫克對產品的定義,那讓蘋果從神壇走回人間就好了。不去用比看待其他品牌更苛刻的標準對待它,不懷有比觀看其他品牌的發(fā)布會更高的期待,興許對待蘋果,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感覺。
作者: 愛你一生    時間: 2021-3-16 03:21
蘋果這兩年限制在自己的設計風格里面其實挺不好脫身的。嚴格意義上說蘋果其實已經觸碰到整個手機領域的天花板了。并不是說他發(fā)布的產品,而是他在研究設計手機過程肯定已經思考過許多東西。最后歸于這種妥協(xié)的劉海。
這種公司從來都是目的性極強的公司,當沒有絕對成熟的產品他們一般是不會去涉足,即便有了一些新奇的產品也會開始試水。
當一公司到達如此大的體量時畏手畏腳也正常,創(chuàng)新本就是一個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東西。
那什么是創(chuàng)新,我覺得真正改變整個行業(yè)格局才是創(chuàng)新。作為一個現(xiàn)在這樣大的一個公司其實只要維護住現(xiàn)在的格局就是在下坡,除非自我改革,大量的進行重新設計,把整個領域改變那才叫上坡。
天天說這個手機設計什么了,那個手機設計什么了。當年非智能機時期,異型手機也設計了不少吧,有人說了嗎,這就叫創(chuàng)新嗎,那創(chuàng)新也太不值錢了吧。最多是對自己手機進行了一個新樣式的設計。
說到整個手機的各方面,各個手機有各個手機的優(yōu)缺點,當年蘋果剛出來的時候當然都很好,因為其他手機都沒做。就跟爬山一樣,剛開始的每個人都沒找到爬山的路,蘋果先去開辟了一條相對平坦大道,別人就陸續(xù)的往上走。慢慢的路越來越難找,坡也越來越陡,蘋果走著走著就卡住找路,后面的廠家也就慢慢的跟了上來,看到蘋果開的路不好走,雖然大體上還是在跟著,畢竟已經開出來了。但有的人覺得不得勁,找到個跟以前的舊路差不多的樣子順著就往上走,看起來快跟上來了但其實還是要走些彎路,甚至還得自己開路。說到最后,現(xiàn)在誰還能當開路人呢。三星?華為?小米?
現(xiàn)在看起來各個廠家都追了上來,別人都以為蘋果不行了,但沒有了蘋果,哪家公司現(xiàn)在還能站出來說我能帶你們走。我設計的就是現(xiàn)在你們能跟著做的,我設計的就是以后的流行趨勢,并且能夠實現(xiàn)量產和穩(wěn)定。什么時候能接替蘋果,讓別人所有人都將其作為對標和追趕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強大。
說到底,我還是希望人們不爬這座山最好,都這么高了還有什么意思。誰要是把另一座山開出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們應該就顯而易見了。
作者: Laphung    時間: 2021-3-16 05:03
大概看了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很多認為蘋果走下坡路的觀點立足于庫克上臺之后,蘋果缺乏一臺像初代iPhone和iPhone 4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但大多數(shù)秉持這種觀點的知友,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這兩代在果粉或者科技粉心中具有獨特意義的產品之所以能這樣的令人驚嘆,是因為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
時間回到2007年,這一年可以說是智能手機真正被定義的一年,雖然在此之前,智能手機已經出現(xiàn),但是在這一年出現(xiàn)的第一代iPhone為此后11年間的智能手機定義了模板,以一個新人的身份撕開了手機行業(yè)的遮羞布,將那些業(yè)內大佬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引發(fā)了全新一輪的產業(yè)革命,甚至可以說為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第一代iPhone長這樣:
(, 下載次數(shù): 21) 現(xiàn)在看起來,可能沒有那么科技范,但是同年的其他占據(jù)著銷量排行榜的手機長這樣:
索尼愛立信K800i
(, 下載次數(shù): 22) 諾基亞6300
(, 下載次數(shù): 22) 諾基亞N73
(, 下載次數(shù): 20) 還有最迷人最驚艷的它:
(, 下載次數(shù): 18) 可以想像iPhone出來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受到的沖擊有多大,正面是一塊3.5寸的“巨”屏,更不用說所有的操作都用觸摸進行,這是一種顛覆。這是大家一直心心念念對喬布斯難以忘懷的原因,只有這個人,能把一個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東西帶給我們。
初代iPhone發(fā)布的第二年,第一款搭載Android系統(tǒng)的手機發(fā)布了,它叫T-Mobile G1,隨后開啟了Android和iOS10年之爭。2009年2月,微軟發(fā)布了全新的Windows Mobile 6.5,全面支持觸摸屏操作。同年,手機巨頭諾基亞推出了首款基于Symbian9.4 S60第五版的5800XM,支持全觸屏操作。在2008年到2010年間,各家手機廠商百花齊放,紛紛推陳出新,都推出了自己認為可以和iPhone一較高下的手機,我們看看這些手機都長啥樣:
T-Mobile G1(HTC)2008年 第一款Android手機


(, 下載次數(shù): 20) HTC Touch Diamond 2 第一款WM6.5手機
(, 下載次數(shù): 21) 以及諾基亞 5800XM 第一款S60v5手機
(, 下載次數(shù): 20) 這些手機可以說在當時的使用體驗和外形并不比iPhone以及3G還有3GS差,這些手機廠商們靠著一波接一波的新品發(fā)布會試圖將這個初生牛犢扼殺在搖籃之中。Android甚至靠著開源的可定制化程度更高的系統(tǒng)體驗在2011年第一季度就成為了市場占比最高的智能手機系統(tǒng),這只用了短短的3年時間。
2010年,iPhone4應運而生。
先來看圖:
(, 下載次數(shù): 21)

(, 下載次數(shù): 22)

(, 下載次數(shù): 20)

(, 下載次數(shù): 19) 這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第一次可以看到一款消費級的電子產品可以做到如此精致,這才是漂亮的不像實力派的產品。這也是iPhone首次引入玻璃作為手機材質,和不銹鋼邊框形成了經典的三明治結構。
iPhone4不僅在外觀設計上超越了同時代的手機廠商,在硬件規(guī)格上和軟件上也開始吊打模式:
首次引入了retina顯示屏的概念,前所未有的將手機屏幕的分辨率提升到了960x640;
首次采用可視角度更好的IPS顯示技術,從此在手機屏幕顯示效果上始終保持前列;
首次采用A系列芯片,從此一步一步的走上自研芯片之路;
使用全新的iOS4系統(tǒng),支持多任務,支持VPN,支持對程序進行分類放入可自命名的文件夾歸檔,以及更安全的數(shù)據(jù)保護。
可以說iPhone4真正的定義了水桶機,它的設計和功能可以說是全面的。
這是喬布斯臨終前最后一款iPhone產品。
這兩代產品,可以說是iPhone乃至整個蘋果公司歷史中都非常有有意義和價值的產品。
但回到我開始闡述的觀點,這是因為這兩代產品誕生的時間節(jié)點賦予了他們這樣的價值。之后沒有這樣的產品,是因為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iPhone無論如何都再難以給我們帶來再一次改變世界的感動。
為什么呢?
我們看一下在iPhone4發(fā)布之后的幾年,市場都發(fā)生了什么。
我們按照廠商來說,首先是我最愛的MOTO:
MOTO在安卓早期曾推出了多款個性鮮明的安卓旗艦,比如Milestone系列,比如Defy,比如Droid系列。里程碑經典的側滑蓋,戴妃的三方,還有Droid那個終結者眼睛一樣的開機動畫,都是我內心里最好看的最具有工業(yè)設計感的手機。但從被谷歌收購再到賣身聯(lián)想,MOTO的金屬工業(yè)風就完全消失了,現(xiàn)在的MOTO只剩字母了。
我最愛的Droid X。
(, 下載次數(shù): 22) 再說諾基亞:
諾基亞在早期死守Symbian,出了N97,出了X6,出了N8,還有Meego絕唱N9,再到綁定微軟的Lumia系列,獨創(chuàng)的聚碳酸酯彩殼和2.5D屏幕,設計感都是延續(xù)的,直到被微軟收購,再到最近授權給HMD。
最愛的不將就的N9。
(, 下載次數(shù): 22) 我們看下MOTO最新的手機:MOTO Z3
(, 下載次數(shù): 18) 再看下諾基亞HMD最新的手機:Nokia X7 2018   
(, 下載次數(shù): 20)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我們繼續(xù)看其他廠商,這里只上圖,我們研究下。
索尼品牌去掉愛立信后的第一個旗艦:Sony X1
(, 下載次數(shù): 18) 這是最新的XZ3
(, 下載次數(shù): 18) HTC中期經典:HTC one
(, 下載次數(shù): 18) 最新的U12+
(, 下載次數(shù): 20) 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對,別懷疑你的眼睛,外觀基本上趨同了。
隨著手機行業(yè)的發(fā)展,屏幕越來越大,部件越來越多,留給廠商展現(xiàn)設計的余地越來越少,大家的外觀越來越像,逐漸同質化了。
外觀設計是一個產品創(chuàng)新的最直觀的表達,但隨著這個同質化進程的加劇,在這一點上,蘋果就很難給我們帶來一款從外形上就讓我們感覺有創(chuàng)新的產品。
這不是蘋果沒創(chuàng)新了,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那么功能上呢?
這一點也是一樣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這幾年安卓和iOS的版本更新讓兩者的使用體驗越來越接近,除去國內糟心的安卓生態(tài),兩者的交互邏輯和系統(tǒng)功能搭建都在向對方學習。蘋果變得開放,而安卓逐漸在收緊粗放的管理。
我相信總有一天,除了生態(tài)之外,這兩個系統(tǒng)會在使用體驗上沒有差別。
那么會到這個問題,到底蘋果有沒有走下坡路呢?
我認為沒有。
原因有三:
第一,iPhone X是一個成功的產品,擔的起蘋果未來不說十年,起碼五年的風向標。雖然iPhone X在拍照上被華為和三星超越,A11也因為雙層主板的設計導致達不到預期的性能表現(xiàn),但是不妨礙這依然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單憑一個全面屏和整套更新的操作邏輯,以及FACE ID的引入就已經足以證明蘋果在技術積累上還是有優(yōu)勢的。
第二,新一代A12芯片的性能足以證明在移動芯片領域能超越蘋果的只有蘋果。尤其是新一代iPhone這個得益于A12強大運算能力的智能HDR的實時效果,確實不是一個走下坡路的公司能玩的轉的。
第三,其他領域的發(fā)展。新一代的蘋果表,還有Airpods,這些生態(tài)里的產品真的很不簡單,整套生態(tài)使用下來的便利性和粘性暫時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媲美。尤其是這個airpods,簡直是蘋果公司技能點太多用不完的表現(xiàn),建議預算充足的iPhone用戶都備上一個,是買了絕對不會后悔的一個配件。
綜上所述,我覺得蘋果還沒有走下坡路。
謝謝大家能看完我的回答。
作者: 羅總    時間: 2021-3-16 05:23
A:一臺手機要一萬塊,為什么不禁售蘋果?


B:手機不應該賣貴過最低工資。


C:一萬塊錢我能買一臺很好的電腦,一臺PS4。


D:你還能買5年的泡面和榨菜!


如果按照二八原則。


A+B+C將占到八成的人口。


對于媒體來說,唱衰蘋果,賺的是點擊量。因為八成的人喜歡看。


對于競品而言,抨擊蘋果,賺的是賣機錢。因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對于A、B、C而言,說蘋果爛是一種口徑一致的聊天方式。


對很多人而言,能展現(xiàn)自己“智慧”的方式并不多,說別人買東西是人傻錢多,反而是最廉價的自嗨。


一家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企業(yè),走不走下坡路,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其實,很不明顯。


市場有強大的慣性。


當年我買3gs的時候,市場的主流并不是ios。


諾基亞的5800直板電阻屏手機是主流。


可現(xiàn)在回過頭看,當時的諾基亞已經在下坡路上跑了很久了。


所以,在不在下坡路,我們說了都不算。


很多都要用馬后炮的眼光,站在一個時間大尺度上,才能說個所以然。


而不是張口胡說。


花無百日紅,蘋果的衰敗是注定的。


但是,不是今天。
作者: 虹55    時間: 2021-3-16 07:21
這樣,我給大家提供另外一個思路。
在智能手機的浪潮興起之前,大家討論最多的是電腦。
但是現(xiàn)在的電腦熱度遠遠不及智能手機。除了智能手機的參數(shù)和工藝看起來比電腦更容易入門之外(只不過是看起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的電腦市場已經萎縮了。PC市場已經連續(xù)多個季度萎縮了,出貨量下跌,大家對PC的關注程度當然慢慢降低。當然,PC作為目前最高效率的生產工具之一,還是無可替代的。
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智能手機也是。智能手機市場在2017年全球出貨量已經下跌了,中國區(qū)的下滑尤為嚴重。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智能手機行業(yè)陷入了創(chuàng)新的瓶頸,整個行業(yè)也是。
當一個行業(yè)陷入了瓶頸、甚至停滯之后,要么就做技術突破,要么就把資源投入到新興的有未來的行業(yè)。
技術突破不是說你想突破就能突破,要遵守物理/化學等基本法則的。有一些行業(yè)可能陷入了長達十多年的緩慢進步。
未來的技術是什么?人工智能、AR/VR、自動駕駛:蘋果最近幾年在這些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
①蘋果高管Heff Williams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人工智能和硬件計算將真正改變世界,而人工智能也將會成為將來蘋果產品的基石。然后蘋果推出了有仿生芯片的A系列芯片、還有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Face ID,甚至不惜用上齊劉海破壞正面的美感,而不用屏下指紋。
②蘋果最近幾年收購了不少高精度地圖、自然語言處理的、圖像處理等企業(yè),就是為了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AR等領域發(fā)力。發(fā)布會甚至拉上納什來站臺其中一個AR的APP應用。
③你會發(fā)現(xiàn)從2016年開始,蘋果就開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④保密工作做得好的一比的蘋果竟然自動自覺公開他們關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進度,與業(yè)界一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
你要明白,在人工智能等重要領域,業(yè)界認為蘋果是相對落后的,并沒有能夠擠進去第一梯隊的。作為蘋果的CEO,庫克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們不是落后啊,他們只不過是低調而已??扇绻皇菢I(yè)界認為蘋果落后很嚴重,我想庫克也不用出來解釋。當然,也不排除,蘋果是真的低調。但是業(yè)界對蘋果的期待也相當之高。
可以這樣說,什么鏡頭突出不突出、快充不快充、電池容量大不大、是否雙卡雙待,已經不在庫克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iPhone是蘋果最為重要的產品,提供了大部分的利潤。但是智能手機的天花板已經看到了,庫克作為蘋果的老大,必然要帶領蘋果去走向未來。
所以,庫克只要產品經理保證iPhone的綜合實力領先,然后擠一擠牙膏,把大家想要的一個一個慢慢放出來,盡可能的掠奪利潤,然后投入到新興技術上的研究。
獨占iOS、A系列芯片、頂級的屏幕調教、頂級的供應鏈管理、躋身第一梯隊的拍照已經能夠保證iPhone能夠在未來的幾年里實力領先。庫克根本不介意看到其他品牌在一兩個方面超越iPhone的,而且介意也沒辦法,這是行業(yè)成熟的結果。
今年的第二季度的出貨量,華為已經超過了蘋果,但是與此同時,蘋果的股價創(chuàng)新高,你以為投資人和投資市場是吃素的?你以為資本市場給他這么高的價值,這是隨便給的?
智能手機市場未來幾年都會很重要,因為全球第二大人口的印度市場還沒有完全開發(fā);智能手機還沒有替代品。你看看,PC還沒有替代品,雖然出貨量一直下跌,但是依然很重要。
用什么流暢度、打開APP的競速視頻就能判斷蘋果在走下坡路?朋友,不妨把目光放遠點。每一個事物都有它自己生命的周期,蘋果公司很可能會在某天某個時間點走向下坡和衰落,但不是現(xiàn)在。
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qū)表達你們的看法~
作者: 詩嘉    時間: 2021-3-16 08:16
我拿起手機,F(xiàn)ace id看了我一眼,手機就醒過來了
我剛剛帶上的Apple Watch也關聯(lián)解鎖
上車,打火,Car play就連上了音樂
抖了抖手腕,Apple Watch幫我切了首歌
到了辦公室,我晃了晃鼠標,Apple Watch幫我解鎖了iMac
就這一瞬間,昨晚在家里MacBookPro上做好的文件,已經出現(xiàn)在了辦公室的iMac桌面上
我準備開始工作,手機正在瀏覽的網頁同步在電腦上打開
登錄,手機收到驗證碼,直接粘貼在電腦上,一氣呵成
太投入了,這會兒,Apple Watch震了震我,讓我站起來活動活動,跟著它做做深呼吸


這時候我忽然意識到,
曾經的蘋果,讓我拿起設備就覺得爽
現(xiàn)在的蘋果,讓我爽的簡直毫無察覺


真的需要討論iPhoneXS MAX有多少槽點,比安卓機皇有多少不同嘛?




不知道誒
Apple Watch震了一下,它說,您定的2臺iPhoneXS MAX將于21日送到您的手上
等我用了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醒醒,醒醒,別做夢了




下屬來叫我,戴著AirPods沒聽見
作者: a劉海碗    時間: 2021-3-16 10:36
看了很多留言,發(fā)現(xiàn)不少知乎er在糾結第一句話。首先,在我回答時,蘋果市值的確破了萬億美元,我只是在闡述事實。事實就是,蘋果是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不是微軟、IBM、華為或者小米。
其次,蘋果股價下跌是因為新品銷量不好,投資大佬喜歡今年銷量好過去年,這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市值是參考標準。蘋果能首先突破,有其過人之處,我在回答中的中心思想也是希望國產同行能學習其長處。
第三,很多人留言說我打臉,說已經跌到了八千億美元。這一點特別搞笑,因為這些人怕是不知道蘋果如今的股價距離萬億美元也不過差了不足一千五百億美元。只要蘋果能繼續(xù)拓展更多的設備、使用場景、銷量,股價破萬億也是遲早的事情。不過,咱普通人沒必要賣著白菜操美國的心了,漲或跌跟我們沒關系 。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蘋果公司不是第二個諾基亞,她的自研精神放在各行各業(yè)都是通用的。這種公司如果是國產品牌,是可以成為我們大老板座上賓的,所在省市部門可以傲視群雄了。指點江山的留言我看了,只能說是幼稚病還沒消退。
第五,iPhone12系列不再附贈充電器和耳機,看起來是走下坡路,但其實更“環(huán)保”,有需求的仍然可以購買組合優(yōu)惠禮包。省物資還省了錢。
iPhone 12/mini暢聽大禮包
知乎營銷平臺iPhone 12/mini充電大禮包
知乎營銷平臺當然不同人需求立場自然不同。如果你是國貨的忠實粉絲,不妨體驗下強勢國貨紅米note9
紅米note9
知乎營銷平臺愿答案:
一家市值破萬億的,全地球表面上最值錢的商業(yè)公司,同時兼具研發(fā)、制造、生產、銷售、售后于一身的,被無數(shù)我們眼中的聰明人追捧的,股價還在不斷增長的,銷量與售價同樣不斷增長的,員工數(shù)量與人才儲備同樣同樣不斷增長的著名科技公司,你說她正在走下坡路?那敢問,又有哪家同級別公司在走上坡路?
微軟?IBM?英特爾?還是亞馬遜或者沃爾瑪?我真奇了怪了,一群都沒有管理家庭經驗的人,就在這里大談特談一家數(shù)萬員工、數(shù)十種產品服務幾億用戶的科技公司,是不是因為換了個老總就在走下坡路了。
我挺為庫克不值的。
我以為,庫克這種低調務實的工作風格可以帶給同行一次不小的洗禮,尤其期望可以讓某些中國同行們深知,技術是公司發(fā)展的頭等大事,而不是吹噓,不是營銷,不是個人魅力。不是什么『半年可以滅掉XX』也不是心中的『一團火』更不是『全面屏怎么定義』,而是技術儲備、專利數(shù)量,是可以量產的能讓消費者感知到未來智能手機發(fā)展方向的產品。
可我發(fā)現(xiàn),有些中國受眾就喜歡搞個人崇拜,比如,他們認為高調的喬布斯就是比低調務實的庫克牛X。確實,論人格魅力,有現(xiàn)實產品支撐的喬布斯顯得更為迷人。例如Mac、iPod、iPhone,甚至皮克斯,他們總在蘋果新品發(fā)布后念念不忘的說一句『沒了喬布斯的蘋果,已經失去了靈魂』。
蘋果的靈魂是什么?蘋果的靈魂是商業(yè)公司,商業(yè)公司需要盈利。而能盈利的邏輯在于,要比同行的產品更優(yōu)秀。AirPods、iPhone X、HomePod,其中的任何一款產品給中國同行,發(fā)布會能吹到迭代產品的發(fā)布會,可在一些人眼里,由于這是庫克治下蘋果公司的產品,因此是『不純正』的或者『就那樣』。
說白了,他們就是看不上庫克,鄙視產品只是為了給鄙視庫克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為什么鄙視庫克呢?因為這人看起來足夠普通,或者說表面上太平庸,沒有喬布斯揮斥方遒的瀟灑,配不上蘋果這個著名的婆家。
可我要說,能讓蘋果保持技術活力且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庫克的才能絕對在喬布斯之上。公司管理的是什么?管理的是人。能讓各類技術大牛、頂尖人才心甘情愿的聽你的命令,這份能力就已經屬于萬中無一。同時還能讓胃口挑剔的資本家們另眼相待,這就需要練就一套從天而降的掌法了。
老實說,庫克這種人才,給到哪家公司都是該公司的幸運。當然了,人才并不是單方面塑造的,這需要結合公司的體量,是公司和人才自身互相影響、彼此學習的結果。
希望本土同行和受眾群體能真正認識到蘋果公司的成功之道,而不是整天看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作者: 奢望那一抹陽光    時間: 2021-3-16 13:21
現(xiàn)在的我在2013年11月29日,我覺得蘋果在走下坡路,蘋果要完了
你看那蘋果5s,真是垃圾!
指紋識別屁用沒有,搞不好還泄露我的個人隱私,我有識別指紋的時間密碼都輸三四遍了。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喬布斯要氣死。
哎呀那個金色真丑死了,真俗氣,喬布斯可不喜歡這種俗氣的顏色。一看就在跪舔中國用戶,舔狗不得house
你看那個圖標,蘋果設計師小學沒畢業(yè)嗎?
(, 下載次數(shù): 19) 聽說明年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就要發(fā)布了,喬布斯要復活了,好期待鴨~


我現(xiàn)在在2014年11月29日,蘋果沒有走下坡路,我慌的一批
聽說金色的5s銷量最好,聽說華為mate7已經開始用指紋識別了,聽說小米新系統(tǒng)已經完成扁平化了
我慌的一批
不過還好,蘋果6那么丑,除了屏幕變大,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蘋果走下坡路,指日可待了呢。
我見到了東半球最好的智能手機,雖然它品控極差,雖然它設計反人類,雖然它價格大跳水......但是瑕不掩瑜,我相信,只有羅老師這種有情懷的人才能拯救蘋果,羅老師,收購蘋果你要加油鴨!
我現(xiàn)在來到了2018年11月29日,在這四年的時間內,蘋果應該已經成了錘子公司的旗下小廠叭
我還聽說蘋果去年發(fā)布了一款樣子極丑,售價上萬的手機,蘋果終于能倒閉了呢~期待四年的我終于流下感動的淚水
橋豆麻袋!?。?br /> 2018年的手機,居然都用上了蘋果丑陋的造型?。?!
蘋果上萬的手機,居然如此熱銷!?。?br /> (, 下載次數(shù): 18)

真沒想到真沒想到
哦還有,世界上銷量最好的智能手機

蘋果6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至于錘子嘛
(, 下載次數(shù): 17)



沒了喬布斯,蘋果的確創(chuàng)新乏力,沒有當初那么驚艷
畢竟大船難掉頭,蘋果要考量供應鏈和制造難度等一系列的東西
所以蘋果的設計都是深思熟慮的產物,蘋果在引領整個手機行業(yè),換句話來說就是
真香
要是蘋果不考慮銷量,那研發(fā)能力造出來的東西分分鐘嚇死你
所以蘋果會走下坡路嗎?
我想…大概…一定…
不會
作者: 開心每一天24    時間: 2021-3-16 15:29
粗略看了一下高贊回答,覺得有點懷疑智商。大多數(shù)問題答非所問。
問的是蘋果是不是在走下坡路,答的是蘋果多么牛。誰不知道蘋果牛???這和下坡上坡有關系?
我覺得有必要說明什么是下坡路,因為答案實在是沒法看,下坡路應該是相對同行而言的。是個正常的公司產品也是一代比一代好,但是如果別人進步地快那就叫做下坡。
顯而易見,蘋果在中國占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小,在這方面說下坡應該沒什么問題,同時我看到不少人說其他廠商模仿蘋果說明蘋果強,但我認為這說明了其他產品與蘋果越來越接近,在我看來領先的距離越來越小就是下坡。
另外我作為一個蘋果手機的用戶真心覺得蘋果手機換代的升級越來越小,個人感覺就是走下坡。
雖然我對蘋果的了解不深,對蘋果電腦等產品并不了解只是談談個人感受,但總比混淆現(xiàn)狀和趨勢來的好太多。
作者: 詩嘉    時間: 2021-3-16 16:23
退步退成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嗎

當九十年代賽博朋克世界觀里,這種巨頭的下一個財年就該建坦克生產線,和谷歌的兩個機械化集團軍群在墨西哥核廢土里戰(zhàn)個痛了
作者: 絕不狗帶    時間: 2021-3-16 17:23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喬布斯的偉大。喬布斯固然偉大,但是蘋果公司的偉大,不可能僅僅只是依靠喬布斯。都說喬布斯是蘋果的靈魂,在我看來,蘋果的靈魂是工業(yè)設計帶來的革新。喬布斯是對產品極致的追求,讓蘋果由以前的工程技術驅動型的公司變成了工業(yè)設計驅動的公司。
而蘋果公司設計驅動的靈魂,我認為應該是喬納森艾夫。
所以,在喬布斯去世之后,蘋果到底有沒有走下坡路呢?我們聊聊兩個人物,一個是喬納森,一個是庫克。
喬納森
喬納森是蘋果工業(yè)設計副總裁,是首席設計師,在喬布斯時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和喬布斯具有深厚的友誼。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蘋果的產品,基本都是出自喬納森之手。喬布斯之所以那么看重喬納森,很簡單,因為:喬納森的設計和喬布斯的產品理念不謀而合,非常合拍。他們倆讓蘋果公司共同走上了騰飛之路。
在喬布斯去世之后,喬納森不僅負責掌管工業(yè)設計部門,連軟件UI界面設計都歸于喬納森負責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工業(yè)設計的時代基本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已經進入了用戶界面設計的時代。都說喬布斯去世之后,蘋果的硬件產品在外觀和各方面變化不大,沒有創(chuàng)新。
不,因為:一個硬件已經完成其使命、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迸f金山的廣告公司Say Media的設計與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亞歷克斯·施萊弗爾(Alex Schleifer)寫道,“硬件僅僅是作為一種體驗的容器存在。而用戶界面——它的外觀或者它的交互反應——則決定了我們是否喜歡這個設備。以后,它們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里、客廳里,變成我們家居和生活景觀的一部分。它會影響到我們消費的媒體類型、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學習和交際的途徑。用戶界面的時代來臨了?!?br /> 所以喬納森負責 UI 用戶界面后,擬物風格的界面變成了扁平風格,而扁平風格又引領了軟件 UI 的設計風潮。
在很多人眼里,都認為:蘋果如果失去喬納森比失去喬布斯的損失更大。
庫克
在庫克當上 CEO 之前,庫克是蘋果的運營副總裁,掌握蘋果公司的運營業(yè)務。庫克,這個人也很了不起。
庫克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整頓蘋果公司的制造和分銷網絡。這個網絡組織混亂,出了名的一團糟。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愛爾蘭(科克)和新加坡三地設有工廠,每個廠區(qū)各自生產主板、組裝同樣的產品。從理論上說,不同廠區(qū)生產的產品面向各自地域的消費群體,比如加利福尼亞廠區(qū)的產品賣給美國人,愛爾蘭的目標群體是歐洲人,新加坡的產品主要面向亞洲人。但實際上,主板通常先從新加坡運到科克進行部分組裝,然后返回新加坡進行最終組裝,最后再送到美國市場銷售。對于這樣的安排,庫克說:“你能想象到,成本控制得并不好,生產周期時間也不理想?!?br /> 喬布斯為生產自己的4款產品,將公司精簡到僅剩4條生產線,這確實把事情簡化了。本該有4個臺式電腦的主板,現(xiàn)在只有一個;本該采用僅適用麥金塔的專門的生產技術,蘋果2×2的產品矩陣卻盡可能多地共享產品的零部件。這些產品使用的業(yè)內標準部件也是其他個人電腦生產商所使用的。
蘋果公司的工廠成本高但生產效率卻很低。因此,庫克開始考慮雇用外部制造商。他首先拜訪每位與蘋果公司合作過的供應商,然后竭力壓價,整合供應商,并鼓勵供應商將旗下工廠搬到蘋果公司的組裝工廠附近。
蘋果公司1998年發(fā)布了iMac。除了外殼和顯示器是LG承包的,這款產品的其他部分都在蘋果公司的三地工廠加工。1999年2月,公司改變方針,把iMac的生產工作全部外包給LG,賣掉了蘋果所有的工廠。2000年,總部位于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yè)有限公司接手生產iMac,而鴻海在大陸投資興辦的富士康擁有更高的國際聲譽。
庫克用同樣的方法生產筆記本電腦,分別把PowerBook和iBook完全外包給臺灣廣達電腦公司(生產PowerBook)和臺灣致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iBook)。通過把生產任務轉移給外部的合作伙伴,庫克解決了蘋果公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存貨積壓。庫存積壓的零部件和機器越多,存貨的成本就越高。1996年,堆滿倉庫的積壓產品幾乎把蘋果公司拖垮,所以,蘋果公司出臺了新的規(guī)范,要求存貨越少越好。庫克曾經形容存貨“不僅僅是禍害,更是災難之源”。
庫克的能力看到這里知道了吧?庫克解決了蘋果生產運營的大問題,讓蘋果從負擔中解脫出來了。
其實蘋果公司如果僅僅只靠喬布斯是不可能的,喬布斯之所以偉大,我感覺都離不開這兩人。在喬布斯去世之后,有這兩個人在,蘋果的靈魂其實沒有喪失,蘋果上萬億美元的市值,蘋果的公司的創(chuàng)新能力依舊。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越到頂端,創(chuàng)新越不容易!所以,在人們眼中感覺沒有創(chuàng)新罷了。
我認為蘋果依舊沒有走下坡路,喬布斯的離世,對蘋果形成的影響不是特別大。
大家都特別關注喬布斯,知道喬布斯,是因為他是 CEO ,他是現(xiàn)在前面的人,大家就感覺他厲害了,就是他,其實他背后有更多的牛人存在,才讓他更偉大,我們也應該了解和知道他背后默默無聞的那些人,他們同樣偉大。
打臉更新一下吧!
這是我在去年10月份寫的,今年1月份蘋果股價就跌慘了,相比去年最高值,到現(xiàn)在蘋果股價跌值超過4000多億美元!
庫克還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承認手機定價過高,導致銷量下降!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