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標題: 蘋果新發(fā)布 2019 第一財季財報中,為什么其他地區(qū)增長,而 ... [打印本頁]

作者: 爬爬科技說    時間: 2021-11-8 08:37
標題: 蘋果新發(fā)布 2019 第一財季財報中,為什么其他地區(qū)增長,而 ...
長文,先說結論:
1.財報披露的信息,比此前一些悲觀的預計要好,總體偏樂觀。

1.1 負面消息基本符合外界預期
1.2 正面信息超出外界預期,可穿戴設備、家居、服務業(yè)務亮點頗多;
2.雖然財報信息偏樂觀,但透露出諸多潛在問題

2.1 iphone銷量斷崖式下滑
2.2 ios保有量面臨衰退風險
2.3 在前瞻性的大中華市場和競爭性的歐洲市場,iphone下滑尤為嚴重
3.蘋果今年的產(chǎn)品非常關鍵,不僅僅是手機,更在于生態(tài)。

3.1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年iphone必須發(fā)力
3.2 蘋果生態(tài)的超高用戶粘度是關鍵

以目前的信息,本人依舊堅持此前看衰蘋果的論斷。

1.財報比此前一些悲觀的預計要好,總體偏樂觀。
1.1 負面消息基本符合外界預期
在庫克宣布下調第一財季營收預期時,蘋果股價當天應聲大跌10%
早在那時,市場就已經(jīng)預料到了iphone銷售額的下跌,尤其是在大中華市場。
很簡單,做個小學算術就知道了。
在庫克透露了平板、可穿戴、服務等業(yè)務的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總營收卻下滑了,下滑部分能來自哪?
只可能來自于iphone。
iphone在以北美市場為首的全球各地區(qū)銷量基本穩(wěn)定,下滑部分能來自哪?
只可能來自于中國。
所以當財報中的這些信息:
第一財季iPhone銷售額為519.82億美元,同比下滑15%;
大中華區(qū)iPhone銷售額為131.69億美元,同比下滑27%;
很顯然基本都在意料之中。

1.2 正面信息超出外界預期,可穿戴設備、家居、服務業(yè)務亮點頗多;
相比之下,第一財季蘋果的總營收和凈利潤都超出了外界預期:
營收843.4億美元,同比下滑5%;
凈利潤為199.65億美元,同比下滑0.5%;
這就意味著,在總營收下滑5%的情況下,蘋果的凈利潤幾乎沒有減少!
而且除了ihone之外的業(yè)務頗具亮點:
Mac銷售額為74.1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
iPad銷售額為67.2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
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銷售額總為73.0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3%;
服務業(yè)務營收為108.7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9%;
可穿戴設備、家具以及服務業(yè)務營收高速增長,已經(jīng)成為蘋果第二、第四大業(yè)務。
尤其是服務業(yè)務毛利高達65%,證明了蘋果生態(tài)的巨大價值。
總體上看,蘋果的這份財報,負面信息基本在預料之中,正面信息則超出預期,資本市場較為樂觀的回應也在情理之中。

2.雖然財報信息偏樂觀,但在iphone銷售額、地區(qū)營收等方面,透露出諸多隱憂
2.1 iphone銷量的斷崖式下滑
財報這么多亮點,為什么我仍堅持看衰論斷?
別忘了,蘋果早就宣布不再公布iphone銷量,財報上透露的,是銷售額。
更別忘了,今年的iphone相比去年大幅度上漲的售價。
當然,我們不清楚銷售中xr、xs、xs max的比例,
但是根據(jù)早些消息,蘋果早期的訂單中xr占比很高,將近50%;
然而從最近幾個月iphone渠道降價的情況看,售價最低的xr,降價幅度反而是最高的,目測銷量也是最不樂觀的。
這就意味著,實際銷量的下滑比起銷售額,恐怕還要更嚴重一些。
我本人的估計,大中華區(qū)iphone銷量下滑在35%左右,堪稱斷崖式下滑。
要知道,即使是現(xiàn)在,iphone銷售額占蘋果總營收超過60%
iphone依舊是蘋果的重中之重,除iphone之外的一切:mac,iwatch、app store等等,都有賴于iphone的引流。

長期以來,庫克將銷量的下滑甩鍋給中國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但這種說法經(jīng)不起細究:
蘋果在中國的直接競爭對手,同樣均價較高的華為,2018年取得了高速增長。
其部分原因在于,消費降級的大環(huán)境,并不一定導致手機銷售均價的下滑:
事實有可能正相反,消費降級的環(huán)境下,部分消費者選擇傾向于購買售價較高的手機,延長換機周期,以此降低實際購機成本。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國內主要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手機銷售均價都有所提升。
盡管有些反直覺,但今年的消費降級反而提升手機均價,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狀況下,一向以流暢、穩(wěn)定、耐用著稱的iphone卻出現(xiàn)大幅度下滑,還能把鍋甩給中國經(jīng)濟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蘋果的下滑,關鍵還是自身創(chuàng)新不足,產(chǎn)品力不足,定價過高。

2.2 比銷量下滑更重要的,是ios保有量面臨衰退風險
銷量的下滑,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長期以來,蘋果較為穩(wěn)定的售價,較高的保值率,使得二手蘋果相比其他品牌更受歡迎。
這就導致ios系統(tǒng)的實際市場占有率,比銷售數(shù)字高。
然而,ios的市場占有率在今年很可能面臨嚴峻挑戰(zhàn)。
我們先看看18年,以及過去幾年ios的占有率:

(, 下載次數(shù): 23)

(, 下載次數(shù): 25)
可以看到,ios占有率高點出現(xiàn)在2017年四季度,18年略微下滑后雖然保持穩(wěn)定,但市場占有率已經(jīng)被華為超越。
而這一代iphone,上市不到三個月就屢次降價,目前渠道國行xr 64G已經(jīng)降至4900,相比原價降幅高達25%
這樣的降價幅度,固然有利于拉動銷量,但也打破了iphone保值的金身。
內憂外患之下,庫克能否維持ios的市場占有率,能否守住這一喬布斯留下的最大財富,目前仍是個未知數(shù)。

2.3 前瞻性的中國市場和競爭性的歐洲市場,兩個至關重要的市場,蘋果均表現(xiàn)不佳
中國市場,即是智能手機行業(y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又是智能手機行業(yè)開放力度極大,幾乎沒有貿易壁壘的市場。
這就導致,中國是世界上智能手機競爭最激烈,廝殺最殘酷的市場。
曾幾何時,美國的蘋果、摩托羅拉,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索尼,芬蘭的諾基亞,中國臺灣省的HTC,以及華為、OPPO、VIVO、小米、一加、魅族、聯(lián)想等中國大陸大大小小的品牌,在這片智能手機的沃土上你來我往,甚至印度的Micromax都想摻一腳。
養(yǎng)蠱式的激烈競爭,使得中國市場的競爭結果往往具有前瞻性,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行業(yè)的競爭力的風向標。
也許其他行業(yè),海外化是描述國產(chǎn)品牌的褒義詞;
但在智能手機行業(yè),事實剛好相反:
往往是在國內空前激烈的競爭中被邊緣化的品牌,被迫向海外開拓,以其在國內廝殺練就的綜合產(chǎn)品力,迅速占領海外市場。
然而,一旦國內市場廝殺勝利的“蠱王”騰出手來,開始向海外滲透,早期的海外市場優(yōu)勢往往不堪一擊。
在這方面,印度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樣本:
除早有全球布局的三星之外,最早在印度市場發(fā)力的國產(chǎn)品牌是聯(lián)想;
國內最早出局的聯(lián)想,在印度一度沖到市場占有率第三,僅次于三星和印度本土的Micromax;
然而,作為后起之秀的小米,在國內市場受挫后,也把目光投向了印度市場;
短短三年,小米印度市場登頂,將三星、聯(lián)想踩在腳下;
這還不是結束,面對國內份額下滑的小米,華為OV已經(jīng)在印度磨刀霍霍,榮耀總裁趙明更喊出了“三年內做到印度市場第一”的口號。
中國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前瞻性,由此可見一斑。蘋果在大中華區(qū)的斷崖式下滑,并不是好信號。

除中國市場外,我們再看看全球幾個較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北美市場是蘋果的大本營,較高的運營商壁壘下,基本只有蘋果和被美國大量控股的三星兩個玩家;
日本市場被運營商高度控制,同樣極度封閉,蘋果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6%
印度市場雖大,但消費潛力不足,而且已經(jīng)被安卓廠商占據(jù),蘋果手機長期打不開局面,市場占有率不足1%;
只有歐洲市場,是既有足夠銷售額,又沒有過高貿易壁壘的競爭性市場。
然而,根據(jù)蘋果一季度財報:
歐洲部門營收為203.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0.54億美元下滑3%;
日本部門營收為69.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2.37億美元下滑5%;
尤其在歐洲,2018年iphone市場占有率已經(jīng)被華為超過

(, 下載次數(shù): 22)
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蘋果在兩個至關重要的市場表現(xiàn)不佳,也是未來的一大隱憂。
而2018年4季度,華為的攻城掠地氣勢如虹:
在歐洲,華為同比增長55.7%;而蘋果同比下跌5.1%
在泰國,華為同比增長70%多;而蘋果斷崖式下跌,跌幅超過50%,市場占有率跌至8.6%
別忘了,蘋果的年度旗艦在華為之前發(fā)布,體現(xiàn)在四季度銷量上本該有一定優(yōu)勢,然而銷售數(shù)據(jù)提現(xiàn)的趨勢卻剛好相反。
等2019年華為P系列旗艦上市,又將是什么結果?
3.蘋果今年的產(chǎn)品非常關鍵,不僅僅是手機,更在于生態(tài)。
3.1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年iphone必須發(fā)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jīng)反復強調過,智能手機更新?lián)Q代很快
從這一點來講,蘋果一年一代新產(chǎn)品,相比友商的雙旗艦戰(zhàn)略,是有一定劣勢的。
在蘋果如日中天,引領智能手機發(fā)展潮流的時期,這種劣勢并不明顯。
然而一旦產(chǎn)品相比競品存在不足,哪怕只是部分項目的不足,這種劣勢就會成倍放大:
兩代產(chǎn)品空白期太長,面對友商的新旗艦,上一代產(chǎn)品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對iphone,對蘋果至關重要。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ios市場占有率還沒有明顯下滑的情況下,一切還來得及。
因此,今年蘋果必須發(fā)力,不求銷量再創(chuàng)新高,但必須穩(wěn)住ios下滑的勢頭!
有其他答主認為蘋果仍有兩代的機會,對此本人不敢茍同。
蘋果的兩代,對應的是友商四代,產(chǎn)品空窗期太長了。
誠然,背靠北美老家,蘋果無論如何不會徹底倒下;
也許有人認為我在危言聳聽,但本人堅持認為,一旦中國市場ios占有率崩塌,iphone的敗退必將在全球各地上演,蘋果就再也不可能回到當初呼風喚雨,引領世界的地位了!

3.2 蘋果生態(tài)的超高用戶粘度是關鍵
必須承認,蘋果設備間無縫對接的良好生態(tài),至今依舊獨孤求敗。超高的用戶粘性,是蘋果的一大法寶。
但也應該看到,真正擁有蘋果全家桶,充分享受蘋果生態(tài)便利的用戶占比并不高,撐不起如今蘋果龐大的體量。
為此,蘋果不僅需要在手機上發(fā)力,更需要推出更多的生態(tài)鏈產(chǎn)品,進一步強化多設備間的協(xié)同,吸引用戶加入。
一旦用戶入坑,以蘋果生態(tài)的粘性,還怕用戶流失嗎?
要么打造新的生態(tài)入口,要么降低手機硬件上利潤率的要求,進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蘋果全家桶的陣營,這才是王道。
后記:
本人一向反對夸大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反對神化喬布斯;
但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禁在想:
如果喬布斯還在世,他會不會反對庫克殺雞取卵式的謀取硬件利潤?
他會不會堅持軟硬件協(xié)同,打造更好、更穩(wěn)定的ios?
他會不會維持iphone較低的售價,吸引大多數(shù)人加入蘋果大家庭?

在我跟朋友討論后,朋友笑著跟我說:
你說的道理,庫克未必不懂。
所以即使喬布斯在,結果可能是他又一次被趕出蘋果。
也許,這就是資本。

-----------------------------
作者: 傳音心事    時間: 2021-11-8 09:16
長文,先說結論:
1.財報披露的信息,比此前一些悲觀的預計要好,總體偏樂觀。

1.1 負面消息基本符合外界預期
1.2 正面信息超出外界預期,可穿戴設備、家居、服務業(yè)務亮點頗多;
2.雖然財報信息偏樂觀,但透露出諸多潛在問題

2.1 iphone銷量斷崖式下滑
2.2 ios保有量面臨衰退風險
2.3 在前瞻性的大中華市場和競爭性的歐洲市場,iphone下滑尤為嚴重
3.蘋果今年的產(chǎn)品非常關鍵,不僅僅是手機,更在于生態(tài)。

3.1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年iphone必須發(fā)力
3.2 蘋果生態(tài)的超高用戶粘度是關鍵

以目前的信息,本人仍然堅持此前看衰蘋果的論斷。
iPhone 近期下調價格、折抵換購等方式,反映出其銷售策略有了哪些變化?會對行業(yè)有什么影響?
1.財報比此前一些悲觀的預計要好,總體偏樂觀。
1.1 負面消息基本符合外界預期
在庫克宣布下調第一財季營收預期時,蘋果股價當天應聲大跌10%
早在那時,市場就已經(jīng)預料到了iphone銷售額的下跌,尤其是在大中華市場。
很簡單,做個小學算術就知道了。
在庫克透露了平板、可穿戴、服務等業(yè)務的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總營收卻下滑了,下滑部分能來自哪?
只可能來自于iphone。
iphone在以北美市場為首的全球各地區(qū)銷量基本穩(wěn)定,下滑部分能來自哪?
只可能來自于中國。
所以當財報中的這些信息:
第一財季iPhone銷售額為519.82億美元,同比下滑15%;
大中華區(qū)iPhone銷售額為131.69億美元,同比下滑27%;
很顯然基本都在意料之中。

1.2 正面信息超出外界預期,可穿戴設備、家居、服務業(yè)務亮點頗多;
相比之下,第一財季蘋果的總營收和凈利潤都超出了外界預期:
營收843.4億美元,同比下滑5%;
凈利潤為199.65億美元,同比下滑0.5%;
這就意味著,在總營收下滑5%的情況下,蘋果的凈利潤幾乎沒有減少!
而且除了ihone之外的業(yè)務頗具亮點:
Mac銷售額為74.1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
iPad銷售額為67.2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
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銷售額總為73.0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3%;
服務業(yè)務營收為108.7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9%;
可穿戴設備、家具以及服務業(yè)務營收高速增長,已經(jīng)成為蘋果第二、第四大業(yè)務。
尤其是服務業(yè)務毛利高達65%,證明了蘋果生態(tài)的巨大價值。
總體上看,蘋果的這份財報,負面信息基本在預料之中,正面信息則超出預期,資本市場較為樂觀的回應也在情理之中。

2.雖然財報信息偏樂觀,但在iphone銷售額、地區(qū)營收等方面,透露出諸多隱憂
2.1 iphone銷量的斷崖式下滑
財報這么多亮點,為什么我仍堅持看衰論斷?
別忘了,蘋果早就宣布不再公布iphone銷量,財報上透露的,是銷售額。
更別忘了,今年的iphone相比去年大幅度上漲的售價。
當然,我們不清楚銷售中xr、xs、xs max的比例,
但是根據(jù)早些消息,蘋果早期的訂單中xr占比很高,將近50%;
然而從最近幾個月iphone渠道降價的情況看,售價最低的xr,降價幅度反而是最高的,目測銷量也是最不樂觀的。
這就意味著,實際銷量的下滑比起銷售額,恐怕還要更嚴重一些。
我本人的估計,大中華區(qū)iphone銷量下滑在35%左右,堪稱斷崖式下滑。
要知道,即使是現(xiàn)在,iphone銷售額占蘋果總營收超過60%
iphone仍然是蘋果的重中之重,除iphone之外的一切:mac,iwatch、app store等等,都有賴于iphone的引流。

長期以來,庫克將銷量的下滑甩鍋給中國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但這種說法經(jīng)不起細究:
蘋果在中國的直接競爭對手,同樣均價較高的華為,2018年取得了高速增長。
其部分原因在于,消費降級的大環(huán)境,并不一定導致手機銷售均價的下滑:
消費降級背景下,為何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18年四季度國內出貨量暴跌35%,華為增長23%?事實有可能正相反,消費降級的環(huán)境下,部分消費者選擇傾向于購買售價較高的手機,延長換機周期,以此降低實際購機成本。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國內主要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手機銷售均價都有所提升。
盡管有些反直覺,但今年的消費降級反而提升手機均價,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狀況下,一向以流暢、穩(wěn)定、耐用著稱的iphone卻出現(xiàn)大幅度下滑,還能把鍋甩給中國經(jīng)濟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蘋果的下滑,關鍵還是自身創(chuàng)新不足,產(chǎn)品力不足,定價過高。

2.2 比銷量下滑更重要的,是ios保有量面臨衰退風險
銷量的下滑,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長期以來,蘋果較為穩(wěn)定的售價,較高的保值率,使得二手蘋果相比其他品牌更受歡迎。
這就導致ios系統(tǒng)的實際市場占有率,比銷售數(shù)字高。
然而,ios的市場占有率在今年很可能面臨嚴峻挑戰(zhàn)。
我們先看看18年,以及過去幾年ios的占有率:

(, 下載次數(shù): 21)

(, 下載次數(shù): 21)
可以看到,ios占有率高點出現(xiàn)在2017年四季度,18年略微下滑后雖然保持穩(wěn)定,但市場占有率已經(jīng)被華為超越。
而這一代iphone,上市不到三個月就屢次降價,目前渠道國行xr 64G已經(jīng)降至4900,相比原價降幅高達25%
這樣的降價幅度,固然有利于拉動銷量,但也打破了iphone保值的金身。
內憂外患之下,庫克能否維持ios的市場占有率,能否守住這一喬布斯留下的最大財富,目前仍是個未知數(shù)。

2.3 前瞻性的中國市場和競爭性的歐洲市場,兩個至關重要的市場,蘋果均表現(xiàn)不佳
中國市場,即是智能手機行業(y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又是智能手機行業(yè)開放力度極大,幾乎沒有貿易壁壘的市場。
這就導致,中國是世界上智能手機競爭最激烈,廝殺最殘酷的市場。
曾幾何時,美國的蘋果、摩托羅拉,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索尼,芬蘭的諾基亞,中國臺灣省的HTC,以及華為、OPPO、VIVO、小米、一加、魅族、聯(lián)想等中國大陸大大小小的品牌,在這片智能手機的沃土上你來我往,甚至印度的Micromax都想摻一腳。
養(yǎng)蠱式的激烈競爭,使得中國市場的競爭結果往往具有前瞻性,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行業(yè)的競爭力的風向標。
也許其他行業(yè),海外化是描述國產(chǎn)品牌的褒義詞;
但在智能手機行業(yè),事實剛好相反:
往往是在國內空前激烈的競爭中被邊緣化的品牌,被迫向海外開拓,以其在國內廝殺練就的綜合產(chǎn)品力,迅速占領海外市場。
然而,一旦國內市場廝殺勝利的“蠱王”騰出手來,開始向海外滲透,早期的海外市場優(yōu)勢往往不堪一擊。
在這方面,印度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樣本:
除早有全球布局的三星之外,最早在印度市場發(fā)力的國產(chǎn)品牌是聯(lián)想;
國內最早出局的聯(lián)想,在印度一度沖到市場占有率第三,僅次于三星和印度本土的Micromax;
然而,作為后起之秀的小米,在國內市場受挫后,也把目光投向了印度市場;
短短三年,小米印度市場登頂,將三星、聯(lián)想踩在腳下;
這還不是結束,面對國內份額下滑的小米,華為OV已經(jīng)在印度磨刀霍霍,榮耀總裁趙明更喊出了“三年內做到印度市場第一”的口號。
中國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前瞻性,由此可見一斑。蘋果在大中華區(qū)的斷崖式下滑,并不是好信號。

除中國市場外,我們再看看全球幾個較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北美市場是蘋果的大本營,較高的運營商壁壘下,基本只有蘋果和被美國大量控股的三星兩個玩家;
日本市場被運營商高度控制,同樣極度封閉,蘋果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6%
印度市場雖大,但消費潛力不足,而且已經(jīng)被安卓廠商占據(jù),蘋果手機長期打不開局面,市場占有率不足1%;
只有歐洲市場,是既有足夠銷售額,又沒有過高貿易壁壘的競爭性市場。
然而,根據(jù)蘋果一季度財報:
歐洲部門營收為203.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0.54億美元下滑3%;
日本部門營收為69.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2.37億美元下滑5%;
尤其在歐洲,2018年iphone市場占有率已經(jīng)被華為超過

(, 下載次數(shù): 21)
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蘋果在兩個至關重要的市場表現(xiàn)不佳,也是未來的一大隱憂。
而2018年4季度,華為的攻城掠地氣勢如虹:
在歐洲,華為同比增長55.7%;而蘋果同比下跌5.1%
在泰國,華為同比增長70%多;而蘋果斷崖式下跌,跌幅超過50%,市場占有率跌至8.6%
別忘了,蘋果的年度旗艦在華為之前發(fā)布,體現(xiàn)在四季度銷量上本該有一定優(yōu)勢,然而銷售數(shù)據(jù)提現(xiàn)的趨勢卻剛好相反。
等2019年華為P系列旗艦上市,又將是什么結果?
3.蘋果今年的產(chǎn)品非常關鍵,不僅僅是手機,更在于生態(tài)。
3.1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年iphone必須發(fā)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jīng)反復強調過,智能手機更新?lián)Q代很快
現(xiàn)實主義理想者:從錘子科技失敗看智能手機產(chǎn)業(yè)發(fā)展趨勢從這一點來講,蘋果一年一代新產(chǎn)品,相比友商的雙旗艦戰(zhàn)略,是有一定劣勢的。
在蘋果如日中天,引領智能手機發(fā)展潮流的時期,這種劣勢并不明顯。
然而一旦產(chǎn)品相比競品存在不足,哪怕只是部分項目的不足,這種劣勢就會成倍放大:
兩代產(chǎn)品空白期太長,面對友商的新旗艦,上一代產(chǎn)品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對iphone,對蘋果至關重要。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ios市場占有率還沒有明顯下滑的情況下,一切還來得及。
因此,今年蘋果必須發(fā)力,不求銷量再創(chuàng)新高,但必須穩(wěn)住ios下滑的勢頭!
有其他答主認為蘋果仍有兩代的機會,對此本人不敢茍同。
蘋果的兩代,對應的是友商四代,產(chǎn)品空窗期太長了。
誠然,背靠北美老家,蘋果無論如何不會徹底倒下;
也許有人認為我在危言聳聽,但本人堅持認為,一旦中國市場ios占有率崩塌,iphone的敗退必將在全球各地上演,蘋果就再也不可能回到當初呼風喚雨,引領世界的地位了!

3.2 蘋果生態(tài)的超高用戶粘度是關鍵
必須承認,蘋果設備間無縫對接的良好生態(tài),至今仍然獨孤求敗。超高的用戶粘性,是蘋果的一大法寶。
但也應該看到,真正擁有蘋果全家桶,充分享受蘋果生態(tài)便利的用戶占比并不高,撐不起如今蘋果龐大的體量。
為此,蘋果不僅需要在手機上發(fā)力,更需要推出更多的生態(tài)鏈產(chǎn)品,進一步強化多設備間的協(xié)同,吸引用戶加入。
一旦用戶入坑,以蘋果生態(tài)的粘性,還怕用戶流失嗎?
要么打造新的生態(tài)入口,要么降低手機硬件上利潤率的要求,進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蘋果全家桶的陣營,這才是王道。
后記:
本人一向反對夸大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反對神化喬布斯;
但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禁在想:
如果喬布斯還在世,他會不會反對庫克殺雞取卵式的謀取硬件利潤?
他會不會堅持軟硬件協(xié)同,打造更好、更穩(wěn)定的ios?
他會不會維持iphone較低的售價,吸引大多數(shù)人加入蘋果大家庭?


在我跟朋友討論后,朋友笑著跟我說:
你說的道理,庫克未必不懂。
所以即使喬布斯在,結果可能是他又一次被趕出蘋果。
也許,這就是資本。
作者: 兵強將猛    時間: 2021-11-8 11:57
大環(huán)境來說是國內手機市場遇冷,整體銷量滑坡,但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蘋果沒有跑贏大盤說明并非僅僅是市場環(huán)境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國產(chǎn)手機華為、OPPO、vivo等給蘋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再加上iPhone較高的定價。
iPhone在過去一直引領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一直是智能手機的標桿,引領著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但是這兩年iPhone總是被批評創(chuàng)新不足,就新發(fā)布的iPhone XR/XS/XS Max來說,只是按部就班的升級,毫無新意,甚至還出現(xiàn)了信號問題。大家之所以認為iPhone貴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因為產(chǎn)品缺乏新意。

(, 下載次數(shù): 22)
蘋果下調預期收入最關鍵因素是大中華區(qū),
在最新的財報中,歐洲和日本收入略降,美國和亞太地區(qū)還是增加的,蘋果表示日本的下滑是因為運營商補貼下滑導致的。中國市場的下滑則完全是因為國產(chǎn)手機的發(fā)力,在HOVM沒有進入的美國市場,iPhone提高售價割韭菜依然好使,突然有點同情美國消費者。

(, 下載次數(shù): 21)
iPhone過去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現(xiàn)在要加上華為了,2018年是國產(chǎn)手機真正爆發(fā)的一年,除了小米8都放棄了跟隨蘋果的策略。vivo NEX的彈出式攝像頭,雙面屏,小米MIX3/榮耀Magic2的滑蓋設計,OPPO FindX的自動升降,Mate 20Pro的超強拍照,都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再國內市場華為憑借著Mate20系列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站穩(wěn)高端,這些收入在4K-8K價位給蘋果帶來極大的壓力。iPhone創(chuàng)新不夠還提價的行為是自食惡果。

(, 下載次數(shù): 23)

圖片來源:@安乎都護府長史

(, 下載次數(shù): 22)

圖片來源:@安乎都護府長史

國產(chǎn)手機給蘋果的壓力反應在數(shù)據(jù)上就是,根據(jù)Strategy Analytics的統(tǒng)計,2018年Q4,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同比下降11%,而iPhone銷量下滑了22%,而華為卻大幅增長,OPPO和vivo也與去年同期持平。

(, 下載次數(shù): 22)


作者: 梳辮子    時間: 2021-11-8 14:00
這問題太大,專業(yè)角度寫答案需要時間分析。
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看,原因無外乎就是價格問題。
中華區(qū)三星涼涼,除了蘋果三星之外國產(chǎn)機沒有別的太多對手,蘋果主動讓出四千五千這兩個價格檔位,國產(chǎn)機直接插入,對于價格敏感的用戶來說,多一千可能就不會考慮,加上mate 20系列屬實不錯,小米ov的機子日常使用也已經(jīng)足夠甚至各有亮點,蘋果系統(tǒng)優(yōu)勢下降而且手機沒什么創(chuàng)新,所以中華區(qū)的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然而價格的因素卻只在中國區(qū)體現(xiàn)。華為小米這些品牌的手機在海外的售價普遍比國內高出一截,這樣一比,對照蘋果的價格優(yōu)勢就沒有檔次上的差別了,老外們嫌換系統(tǒng)麻煩或者購買便宜的合約機,這也算是蘋果的基本盤。
2017年iphone X出來的時候,當時一個有錢的同事首發(fā)就買了皇帝版,她家人用蘋果全家桶估計有將近十年了,算是死忠果粉而且購買力十分強勁。她拿到X之后,就說,聽說明年蘋果還要繼續(xù)漲價,如果真是如此,她就改用華為  。
我估計這多半是氣話,因為即使是兩萬一部的手機對她來說也不是買不起。不過能讓十年的壕果粉說出這樣的話,我尋思庫克這幾年干的確實不怎么樣,購買力強的顧客不是傻子,你漲價,總得給我足夠的理由。
作者: 莉莉絲    時間: 2021-11-8 14:51
現(xiàn)在還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一定對工作是真愛了。
今天聊一下蘋果剛剛發(fā)布的財報。
星空君分析了不少蘋果供應鏈的A股企業(yè),發(fā)現(xiàn)這些企業(yè)都有一個共同點:凈利率越來越接近5%。
其中一部分企業(yè)曾經(jīng)做到10%以上的凈利率,但是隨著和蘋果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凈利率卻開始下滑。
也有一部分企業(yè)原來凈利率不太高,2-3%左右,蘋果的采購量上來后,逐漸也達到了5%左右。
從近年來的財報看,蘋果在執(zhí)著的追求凈利率。作為供應鏈大師,庫克把盈利的壓力傳導給了供應商,把供應商的利潤壓到最低。
盡管如此,蘋果仍然未收獲到足夠的利潤。
巴菲特說:“我不把重點放在(蘋果公司)下一季度或次年的銷售上。我關注的是,數(shù)以億計的人,他們實際上是靠iPhone生活的。”
蘋果發(fā)布了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yè)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為843.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2.93億美元下降4.5%,其中每股收益4.18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凈利潤為130億美元 。其中,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31.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9.56億美元下降27%。
蘋果怎么了?
2018年底,余承東稱華為手機全年銷量突破2億臺。
小米、VIVO、OPPO均突破1億臺。
國產(chǎn)手機的攻城略地,正是從蘋果和三星的地盤搶來的。
這也是蘋果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開著英漢互譯軟件讀蘋果財報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都能想到的問題,庫克會想不到嗎?
然后出了一身冷汗。
蘋果的定價策略大概率是庫克說了不算的,大佬們收割韭菜的時候顧不了那么多,庫克可能沒有說服董事會。只好選擇了一個下策:定一個離譜的高價,然后業(yè)績下滑,再用事實說服董事會降價。
為什么這么猜?
眾所周知,蘋果最受歡迎的一定是高配那款,但是所有渠道的消息顯示,庫克生產(chǎn)最多的卻是低配iPhone XR!

(, 下載次數(shù): 23)
這款手機,很可能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打價格戰(zhàn)的。
華為都摧城拔寨到什么地步了,庫克能不知道?華為的技術和iPhone 差距越來越小,甚至超越了,庫克能不了解?
來吧,庫克說,一切不都是價格么。

(, 下載次數(shù): 22)
星空君查了蘋果多年以來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發(fā)現(xiàn)平滑的像一條直線。毛利率基本維持在38%左右,凈利率則是在23%上下。
如果降價的話,意味著iPhone4在2010年發(fā)布以來,蘋果將第一次大幅降低毛利率。想讓投資者接受這個現(xiàn)實,庫克應該是絞盡腦汁了。
當原價6499的iPhone XR降到4499后,嘲諷iPhone XR邊緣能停飛機的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真香。

(, 下載次數(shù): 21)

歷史上,蘋果也嘗試過生產(chǎn)“低端機”,iPhone 5c,由于外觀和iPhone 5、5s差異過大,銷量并不好。
但這次iPhone XR的降價和當年iPhone 5c大不相同,蘋果好像是來真的。
星空君擔心,蘋果發(fā)現(xiàn)降價真香后,怕是華為小米們又不好過了。
畢竟,它們長期靠千元機盈利,剛剛爬上3、4000元這個門檻,準備收割高毛利帶來的利潤,結果蘋果開始進行降維打擊。
華為相對好一些,在西方的品牌知名度已經(jīng)足以支撐溢價。
小米和VIVO、OPPO則跑到印度、非洲開展業(yè)務,現(xiàn)在小米是印度銷量第一的手機。
從iPhone XR的價格策略看,庫克開始向5000元下探,開始搶占國產(chǎn)手機4000元檔次的生存空間。

(, 下載次數(shù): 21)
余承東“穩(wěn)了”猶在耳邊,畢竟千元機真的不賺錢,為了高毛利,華為2018年深耕3-4000的價位,并推出了幾款性價比非常好的手機。
比如3000價位的Nova打孔屏系列,效果非常驚艷。從外觀上,甚至超越iPhone的設計。

(, 下載次數(shù): 23)
但是當蘋果的價格下探到4000多,華為的壓力就很大了。
好在蘋果已經(jīng)幫助國產(chǎn)手機產(chǎn)業(yè)培育了完善的產(chǎn)業(yè)鏈,華為和小米們繼續(xù)把它們發(fā)揚光大。
關于蘋果的業(yè)績下滑,其實還有一點,許多人忽視了。
蘋果本來不是一家手機廠,iPhone在2010年才成為核心業(yè)務。在那之前,公司的核心產(chǎn)品是Mac系列。
所以,蘋果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護城河在哪里。

(, 下載次數(shù): 21)

(, 下載次數(shù): 21)
通過對比2009年的財報和2019年的一季報,發(fā)現(xiàn)蘋果的經(jīng)營范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此,星空君認為,蘋果壓根就沒有躺在iPhone生產(chǎn)線上混吃等死,這個現(xiàn)金流富可敵國的公司,是完全有能力和動力進行新的變革的。
以上數(shù)據(jù)來自蘋果財報,主要內容純屬臆測,博君一樂,提前祝各位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專業(yè)、有趣的財報排雷公眾號:詩與星空
作者: 冰激凌    時間: 2021-11-8 15:27
一家公司在領域取得壟斷地位,而后產(chǎn)品質量變得不那么重要。公司于是開始重視營銷人員,而不是工程師和設計師, 于是最終營銷員掌控了公司。
嗯,20年前的話,再次應驗而已。 apple這棵大樹已經(jīng)空了,但是吹倒它的大風不知道在哪里。
作者: 只為忠與義    時間: 2021-11-8 17:18
一旦產(chǎn)品上低于預期,售價上又突破消費者承受能力,就是雙殺。
可以為蘋果找到很多外部原因——
但一步至關重要的壞棋,在于蘋果在去年秋季新品發(fā)布會推出三款高價iPhone,被稱為“史上價比最差”的產(chǎn)品。
在當下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小米、OV等占據(jù)著主導優(yōu)勢,華為的市場份額超過蘋果的市場份額一倍多。加上宏觀經(jīng)濟環(huán)境因素,蘋果在去年推出如此高價的產(chǎn)品實在是不合時宜。
而且蘋果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用戶是為蘋果產(chǎn)品的競爭力而不是為價格買單。過去幾年,蘋果每年都能拿出一部比友商更好的手機來說服用戶掏出更多的錢。而一旦產(chǎn)品上低于預期,售價上又突破消費者承受能力,就是雙殺。
作者: 阿里狼    時間: 2021-11-8 18:12
中國的經(jīng)濟形勢、產(chǎn)品創(chuàng)新乏力和匯率問題很多人都說了,說一點貌似沒有人提到的。
上一張價格天梯圖,價格取自京東自營,2019年2月1日。

(, 下載次數(shù): 21)
長期以來,iPhone的“甜品級”配置,或者說消費者購買意愿最強的配置,一直都是旗艦型號(兩種尺寸都算)中第二檔儲存空間的那一個。
那么放在1Q2019的情況來看,iPhone的“甜品級”配置的價格,已經(jīng)變成了10099/10999元。在這個價格之下的iPhone產(chǎn)品,每一款都有非常惡心用戶的痛點存在。
iPhone Xs/Xs Max 64GB版本,容量不夠。多下載一些App,多儲存一些照片,你就要開始思考需要刪掉什么不必要保存的東西了。
iPhone X,這是一款去年的產(chǎn)品。除非是真的非常了解手機,并且對于性能上沒有較高需求的用戶,大多數(shù)人在情感上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情感上能夠接受(畢竟和iPhone Xs也看不出太大區(qū)別),其硬件上的質量缺陷以及發(fā)熱降頻的問題對于有較高性能需求的用戶來說仍然是一個困擾。
iPhone XR,首先,這是一款“廉價版“iPhone,這是自從iPhone 5c開始公眾對于較低版本的iPhone留下的心理定位。其次,這款手機的跑馬邊框、低分辨率屏幕以及根本不該出現(xiàn)在2019年的單攝像頭配置,純粹是為了逼部分用戶購買更高價格的iPhone Xs/Xs Max而存在的。
而競爭對手的產(chǎn)品,不論是華為的Mate 20 Pro,還是VIVO的NEX以及OPPO的Find X,均不存在明顯的“讓用戶感到惡心”的短板。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Apple將原本一家獨大的5000-8000元智能手機市場(Apple在這個價位段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90%)拱手讓給了HOV。而結合中國的經(jīng)濟形勢、產(chǎn)品創(chuàng)新不足等問題,導致iPhone并沒有如愿在8000元以上的市場繼續(xù)維持1Q2018的炫目成績。兩相結合,最終造成了iPhone在大中華區(qū)出貨量和營收暴跌同時HOV高歌猛進的結果。
作者: 翔勻    時間: 2021-11-8 19:29
謝邀。
首先,蘋果在全球的營收下降了4.5,在中國的營收下降的更厲害——27%。經(jīng) @蔡言樹 知友提醒,應該是大中華區(qū)的營收大幅下降導致了蘋果全球的營收出現(xiàn)小幅下降。再次感謝!
其次,并不是iPhone在中國不好賣了,而是全球的銷量和同期相比也在下降。
最后,蘋果要想挽回頹勢,得看今年9月份發(fā)布的iPhone新品有多少創(chuàng)新的東西,定價是否合適。
如果今年的iPhone新品的情況和去年類似,那么,這種頹勢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作者: 123人生若只如    時間: 2021-11-8 20:00
不得不說蘋果這段時間有點慘,高位下跌36%,一朝回到解放前。從前看好的機構大佬們紛紛下調目標價,蘋果供應鏈小弟們股價也紛紛跳水。
好不容易收漲6.83%,還是因為之前下調業(yè)績預期,讓大伙兒的心理期待放低再放低。


(, 下載次數(shù): 22)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先來看看新鮮出爐的蘋果2019財年一季報
一季度營收為843億美元,同比減少5%,略高于分析師預期的839.7億美元;
調整后每股收益為4.18美元,同比增長7.5%,略高于分析師預期4.17美元。
本季財報究竟能否帶動蘋果股價東山再起?從反彈的結果來看,財報功勞不小。
先說亮點:業(yè)績尚可 短期反彈

1、業(yè)績高于市場預期

直接原因是營收高于分析師預期、也高于此前下調的業(yè)績預期。


(, 下載次數(shù): 22)
資料來源:蘋果公告,富途資訊整理
目前來看,季度凈利潤率仍處于24%的高位,盈利能力杠杠的。FAANG五大科技巨頭中,蘋果以13.874的靜態(tài)市盈率遠低于其它科技股,短期看,仍有股價回升的空間。


(, 下載次數(shù): 21)
資料來源:蘋果財報,富途資訊整理
此外,電話會議中,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里表示,「本季度我們擁有強勁的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267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4.18美元的每股收益歷史最高紀錄?!埂竿ㄟ^股息和股票回購,我們在本季度向投資者返還了130多億美元。截至本季度末,我們的凈現(xiàn)金余額為1,300億美元。」

2、服務收入大放異彩
據(jù)悉,服務業(yè)務主要包括App Store,AppleCare,iCloud,iTunes,Apple Music,Apple Pay和Texture數(shù)字雜志等。蘋果為增強投資者信心,在本季財報中披露了服務業(yè)務毛利率。
19Q1服務業(yè)務毛利率高達62.8%,可謂讓人眼前一亮。此外,服務收入同比增速達19.13%,為近兩年同比增速最高的一季;且該業(yè)務收入在營收占比中擴大3%,未來如能繼續(xù)擴大,將有望成為蘋果的中堅力量。


(, 下載次數(shù): 23)
資料來源:彭博,富途資訊整理
從電話會議中可知,到12月底蘋果擁有約14億活躍設備,大量設備加上蘋果軟件群體的不斷擴大,服務付費用戶比例獲得強勁增長;其中,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地區(qū),Apple News月活躍用戶超過8500萬。而數(shù)字支付的方式以及訂閱服務的推出,或將使蘋果在2020年實現(xiàn)服務收入達500億美元的目標。
如果訂閱服務在營收占比中持續(xù)擴大,未來蘋果有部分可能獲得估值提升。不過,以服務業(yè)務目前13%的營收占比來看,蘋果仍只能以硬件公司估值。

3、iPhone銷量有望回升

從財報中披露的數(shù)據(jù)來看,蘋果的營收構成仍由產(chǎn)品拉動,該項業(yè)務創(chuàng)收高達744.35億美元,占營收份額的87%。iPhone收入占營收超一半,仍是蘋果最關鍵的盈利點。


(, 下載次數(shù): 22)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富途資訊整理

庫克在電話會議中坦言,「新iPhone銷售不佳是因為定價過高」。展望未來,他重申,蘋果正在關注以舊換新和分期付款,以重振iPhone的銷售?!肝掖_實認為價格是因素之一,因此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已經(jīng)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以舊換新和分期付款項目?!?br /> 此外,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蘋果所面臨的最糟糕的情況將「很快結束」,今年二季度 iPhone 的銷量情況將會超出預期。郭明錤預測二季度iPhone銷量在3400-3700萬之間,略高于市場普遍預期,雖然相比去年依然下跌了15%,但較一季度29%的預估跌幅將會有所收窄。
蘋果在中國面臨挑戰(zhàn),還能翻身嗎?

1、中國區(qū)銷量優(yōu)勢不再
據(jù)賽諾統(tǒng)計,2018年手機整體市場銷量排名,蘋果銷量同比下降5%,總銷量被紅綠大廠和民族品牌華為榮耀甩在身后。

(, 下載次數(shù): 22)
資料來源:賽諾
雖然仍以3000多億的銷售額位居榜首,但中國區(qū)的銷量優(yōu)勢已不再,議價空間也在供應鏈壓力及市場競爭中被壓縮。


(, 下載次數(shù): 22)

要知道,即使蘋果依靠38%的毛利率為財報添色;但無法把零部件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仍是硬傷。另外,和高通在專利領域的紛爭也讓蘋果手機有再陷囹圄的可能。

2、新增長點仍在尋覓
當主營業(yè)務陷入停滯的時候,科技巨頭紛紛尋找新出路,如微軟、亞馬遜、阿里巴巴紛紛抱上了云計算的大腿,谷歌、百度研究人工智能不甘示弱……

而蘋果從萬億市值神壇跌下后,似乎并沒有傳來什么好消息。
原想學馬斯克造造車,無奈門檻太高攀不起,只好轉向自動駕駛汽車軟件開發(fā);可是遇到了經(jīng)濟寒冬,「炒作」概念行不通,也只能為了公司長遠健康裁員了。
而財報中單拎出來的可穿戴設備也只是杯水車薪,9%的營收占比著實有些不夠看。幾番比較之下,蘋果的長期表現(xiàn)仍令人擔憂。
綜合來看,股價反彈是市場對基本面的正反饋。未來已來,而下一個時代,蘋果還是那只領頭羊嗎?
(本文作者為富途證券分析師,版權歸富途證券所有)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作者: 初學者    時間: 2021-11-8 20:11
(, 下載次數(shù): 19)
蘋果的幾項細分業(yè)務如果拆分為獨立公司,也可以超過海爾、阿里巴巴和平安保險。
新款iPhone銷售不利、接連降價,市值跌落世界第一寶座,在吸金之旅上高歌猛進的蘋果,在過去半年里疲態(tài)盡顯。不過,剛剛發(fā)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蘋果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大。

庫克曾經(jīng)說,蘋果的可穿戴設備營收足以進入財富500強(美國)(后來他又接連說進入了300強、200強)。今天我們就借用這位營銷大師的算法,來看看蘋果的幾項主要業(yè)務,分別能進入財富500強(世界)的哪個位置。

我們以業(yè)務營收規(guī)模從小到大的次序進行比較。

財富500強的最后一家是愛立信公司,2018年的全年營收為235.56億美元;而蘋果財報顯示,iPad業(yè)務的全年營收為196.72億美元,以40億美元之差沒有進入榜單。

接下來就是蘋果發(fā)威的時刻了。

2018年,蘋果的Mac個人電腦業(yè)務全年營收260.05億美元。在財富500強排行榜上,這個規(guī)模排在第458位,比457位諾基亞公司的260.92億略少,又比原來458位的三星物產(chǎn)(Samsun C&T)的259.02億略多,超過了NEC、阿迪達斯、米其林和中國的太平保險集團、海爾、泰康保險等著名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以個人電腦為主營業(yè)務的聯(lián)想集團,2017年該領域的營收為323.79億美元。

(, 下載次數(shù): 17)
相比賴以起家的個人電腦硬件業(yè)務,蘋果來自于App store 、Apple music等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的營收規(guī)模正在顯著上升。2018年,這個業(yè)務的總營收為395.94億美元,可以進入財富300強,排在第282位;這個收入比280位的招商局集團、281位的沙特基礎工業(yè)公司少了不到5億美元,而比282位加拿大鮑爾集團的394.93略多。也把沃爾沃、葛蘭素史克、友邦保險比了下去;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300位的阿里巴巴和331的騰訊,也同樣敗在了蘋果的這項“非主營業(yè)務”下。

(, 下載次數(shù): 19)
好了下面到了大BOSS出場的時刻。2018年,蘋果的王牌產(chǎn)品iPhone 全年營收1571.05億美元,差點闖進了前20名,排在21名通用汽車公司的1573.11億之后,超過了福特汽車公司的1567.76億,也超過了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宇宙行”工商銀行和平安保險集團。

(, 下載次數(shù): 17)
雖然近期唱衰蘋果的聲音不絕于耳,但我們也要看到,率先推出個人電腦、“重新發(fā)明”手機、從無到有打造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獨孤求敗,蘋果的“創(chuàng)新紅利”在不同時代始終豐厚。這也使得即使是它的各項細分業(yè)務,也超越了諸多資源型企業(yè)和壟斷企業(yè)、國有企業(yè)。
出品 | 沖科技
作者 | 徐晶琳
編輯 | 陽   淼
數(shù)據(jù)提供 | 騰訊科技
作者: 三生約定    時間: 2021-11-8 21:40
蘋果2019Q1財報的發(fā)布,讓一月初的業(yè)績暴雷有了實錘。財報顯示,當季蘋果營收為843億美元,較之去年同期下降5%,iPhone收入同比下降15%,服務業(yè)務的總收入增長了19%。
(, 下載次數(shù): 18)
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qū)營收下跌27%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4359145053863936
視頻來源:雷科技

最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31.69億美元,同比下降27%。
對于蘋果在大中華地區(qū)的現(xiàn)狀,CEO庫克也顯得很扎心,他在財報發(fā)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在美元之外對iPhone重新定價。
和去年同期相比,蘋果在大中華地區(qū)業(yè)務下降了49億美元,而且iPhone、iPad、Mac這些產(chǎn)品都全線的下滑。和2015年,大中華地區(qū)為蘋果貢獻第二季度168億美元的情況比起來,三年后的蘋果在這里失去了太多。
在智能機競爭尤為激烈的中國市場,蘋果也逐漸走下神壇。而且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也是再次出現(xiàn)大幅下降,降幅達14%,這已經(jīng)是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xù)第二個年頭出現(xiàn)下滑的情況了。
同時,蘋果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競爭,華為、OV的旗艦系列跟蘋果手機差別不是特別大,而蘋果過高的定價一旦超出了用戶期待值,那么擁有著選擇權的用戶就不會特別買賬,國產(chǎn)手機廠商快速發(fā)展,擠壓了蘋果在華的手機市場份額,這是擺在蘋果面前血淋淋的事實。
其實iPhone在硬件方面的創(chuàng)新及優(yōu)勢,與華為、OPPO、vivo的旗艦系列相比是偏保守的。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如果蘋果再不去靈活調整售價來降低購機門檻,那么蘋果在中國后續(xù)的路途就會日益坎坷了。
作者: 凡凡54    時間: 2021-11-8 22:27
這個問題,但凡是稍微了解一點手機行業(yè)的人,都知道蘋果的問題出在哪里。庫克原來是裝不知道,現(xiàn)在裝不下去了,終于承認蘋果定價策略出現(xiàn)了問題。為什么銷量下滑?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消費者認為,蘋果目前的產(chǎn)品匹配不了那么高的身家了。
我貼一個蘋果最新的財報分析。

(, 下載次數(shù): 21)

(, 下載次數(shù): 21)
光從財報上看,蘋果的業(yè)務整體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利潤比較穩(wěn)定,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也談不上衰退。我再貼一個2018年度全球研發(fā)投入排名和國內公司研發(fā)排名。

(, 下載次數(shù): 22)

(, 下載次數(shù): 23)

蘋果依舊名列前茅,但是看一下蘋果的主要對手三星和華為,都比蘋果要來得多,所以啊,不是蘋果不努力,就怕對手太給力。特別是華為,排名這幾年上升了200多,這完全和開掛一樣,兩份數(shù)據(jù)有出入,華為研發(fā)費用在國內統(tǒng)計的口徑下達到了恐怖的1200億。這是什么概念?前幾天喊華為不服就戰(zhàn)的小米,研發(fā)費用全年度是37億。對小米來說,和華為要戰(zhàn)的恐怕只有輿論戰(zhàn)和自媒體戰(zhàn),打科技戰(zhàn)那就是自取其辱。
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并不一定準確,因為三星的研發(fā)費用有部分分流在半導體產(chǎn)業(yè),華為的研發(fā)費用也有部分分流在5G研發(fā)。三星研發(fā)驚人,但是在國內手機市場就莫名其妙的涼了,未來的三五年,蘋果在中國的主要對手就是華為。
喬幫主留給庫克一手好牌,希望不要被庫克打爛了。從前的好口碑不等于無限溢價的資本,華為與蘋果的戰(zhàn)爭早已不是你來我往的切磋,而是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蘋果如果再不醒悟,走三星在國內的老路真就是時間問題。
作者: 超級英雄    時間: 2021-11-8 23:52
我就是個果粉,用蘋果全家桶那種。
實際上,大部分的果粉,包括我自己,去年都第一時間入手iPhone X了,誰讓它是蘋果自2014年以來第一次設計大改呢。2017年第四季度iPhone X在國內的銷量真的是很驚人的,這也就拉高了去年第四季度的收入。我還記得庫克表示那個季度中國地區(qū)營收創(chuàng)下了新的紀錄。
但是很顯然,這種營收顯然并不能持續(xù)。那是iPhone需求被壓抑多年后的一次集中釋放。有點像iPhone6時代,大屏的需求被壓抑了多年后的一次集中釋放一樣。庫克應該是被沖昏了頭腦,認為人們完全可以接受高價的iPhone,但是他可能沒有看到的是,當我花6000塊買一個iPhone的時候,第二年我能不假思索的換一臺新的。但是當我花9000塊(為什么不是8000?因為64G根本不夠用?。。┵I一個iPhone的時候,第二年要換機,我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
更別提新iPhone還漲價了,同樣的容量大小,漲到1萬多了。漲價都算了,如果有賣點,我還能接受,可是新iPhone相對于iPhone X而言,賣點是啥?除了拍照外,我真的是找不到其他賣點了。性能是更強了,但是強的有限,而且日常使用是體驗不出這個差距的。換句話說,iPhone X用戶,基本上都不可能今年再入Xs系列了。而這部分用戶偏偏就是最核心的iPhone用戶,那么,這一季度的營收發(fā)生大幅下滑,不就是正常的事了么?而且,這不是特別需要擔心的事,這些都是核心iPhone用戶,不大可能切換到安卓平臺。一旦新iPhone帶來全新的設計和功能之后,他們會再次買起來的。
相比之下,iPhone Xr的銷量不如預期才是蘋果需要擔心的事。因為Xr原本是走量的機型,對于蘋果而言,也是用來普及iOS的機型。然而事實上由于價格到了6000以上的價位,已經(jīng)對Xr的銷量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用戶需要四五千價位的最新款手機,iPhone沒有,但是華為有。這部分用戶也不是iOS的鐵桿用戶,他們是能夠切換平臺的。所以看到蘋果開始采取降價措施,還說會重新考慮定價策略,Xr的定價原本是在8和8 plus之間的。但是由于匯率影響,達到了8 plus的價位。這個價位顯然已經(jīng)很難走量了。1月份Xr降價之后,銷量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提升,天貓顯然提升了76%。這就是很好的證明。
作者: 牽手    時間: 2021-11-9 01:20
售價太高了。
以前6000可以買廉價版的最小內存裝b,現(xiàn)在得10000才能裝逼。
2014年放眼望去都是iPhone6或6plus,現(xiàn)在有三分之一的轉投華為,我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 念安利    時間: 2021-11-9 03:29
宏觀來看,經(jīng)濟下行是主要的原因,看財報的話,蘋果在全球市場的銷量都還不錯,只有在內地的銷量是暴跌的。
再細分具體來看的話,最主要的原因是蘋果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太弱了。從7開始,蘋果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已經(jīng)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了,早就不能做到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了。
蘋果的定位又一直居高不下,現(xiàn)在又趕上一波消費降級的熱度,銷量不佳跟這個有很大的關系。加上營銷又跟不上,已經(jīng)讓人覺得觀感很不好了。
加上國產(chǎn)手機的各種性能也上來了,所以就蘋果手機的優(yōu)勢越來越不明顯了。
但根本問題在于,蘋果還沒有認識到中國是不同于全球其他市場的獨特領域。

再說能不能翻身:
接著上面最后一點,庫克雖然認識到,內地市場有特殊性,放風以后單獨定價,不以美元為定價標準。
但這種認知仍遠遠不夠,內地市場手機領域競爭之激烈,技術發(fā)展之快遠超其他市場。蘋果目前新產(chǎn)品開發(fā)和發(fā)布已經(jīng)開始落后于中國市場的節(jié)奏。想要翻身繼續(xù)高歌猛進,以下兩點必須做到:
1,以中國市場為技術標桿,進行產(chǎn)品更新,而不是以米國市場。盯緊安卓陣營風向。隨著技術發(fā)展,蘋果可以說沒有特殊優(yōu)勢了。做不到這點,參考諾基亞。
2,對內地市場營銷,采取完全獨立不同的策略。因為這是全球通訊領域最充分競爭的市場。還有區(qū)別于其他市場的特色水軍。一點點失誤都可能導致崩盤。做不到這點,參考三星。
3,IOS稍微考慮下擴展合作伙伴,優(yōu)先考慮下索尼,但只放硬件權限,軟件蘋果來做。索尼的軟件部門真是。。。不放權的話,參考微軟諾基亞。
送蘋果一句:未雨綢繆。

一家公司在領域取得壟斷地位,而后產(chǎn)品質量變得不那么重要。公司于是開始重視營銷人員,而不是工程師和設計師, 于是最終營銷員掌控了公司。
嗯,20年前的話,再次應驗而已。 apple這棵大樹已經(jīng)空了,但是吹倒它的大風不知道在哪里。
大中華以外地區(qū)安卓陣營的性價比要低很多。不然蘋果在這些地區(qū)一樣要衰退。
說實話蘋果現(xiàn)在領先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很難支撐越來越高的售價,現(xiàn)在這個銷量很大程度上還是靠IOS的用戶粘性。
作者: 林宥嘉    時間: 2021-11-9 05:29
不能只看一個數(shù)字,這是在產(chǎn)品線普遍漲價30%的情況下,營收減少了27%,實際賣出的產(chǎn)品數(shù)量,估計攔腰砍半。
那原來那一半要買蘋果的人去哪了呢?用腳投票,要么堅持在用上一代產(chǎn)品,要么是轉投安卓。
如果下一代產(chǎn)品還不有點變化,蘋果就真的要失去這一半用戶了。
作者: 美惠    時間: 2021-11-9 06:46
1,和去年的x比較,創(chuàng)新不大。
2,價格漲幅過大??帐肿尦?-5k價位。這價位,亮眼的國產(chǎn)旗艦不少,mate20,oppo findx,vivo nex。
3,換電池優(yōu)惠,網(wǎng)上有信息說蘋果往年換電池一百多萬塊,18年破千萬。6,6p的運行內存是1g,已經(jīng)有點吃緊了,該更新?lián)Q代了。而6s,6sp,se的運存是2g,用了這么些年,性能沒問題,問題主要是電池,加上電池優(yōu)惠,大家的想法是換個新電池再用一年。
4,手機越來越耐用,以前大家認為的千元機用一年就卡,但現(xiàn)在日常使用其實也不會卡頓了。

蘋果在中國的問題就是真正依賴蘋果生態(tài)的用戶還是太少了。蘋果需要做的是,將iphone用戶拉進蘋果生態(tài)。
作者: 溫柔的慈悲    時間: 2021-11-9 08:24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蘋果逐漸變得平庸了吧……
蘋果出名,應該是從4代起家。4代當時的體驗碾壓其他所有智能機,后來推出了加強版4s,除此之外,沒有任何4代的手機。這時蘋果還是非常自信的:我們只做一款產(chǎn)品,它就是業(yè)內最好的產(chǎn)品。
再看看現(xiàn)如今,市場上仍然有大量用戶的機型:iPhone 6s,6s plus,7,7p,8,8p,X,XS,XS MAX,XR。各種價位已經(jīng)細分到了極點,再加上XS這一代少到極點的升級,不難看出,蘋果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求穩(wěn)了。
但是人們想要的是革新,是像iPhone 4一樣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產(chǎn)品。國內四大廠商都在拼命搞各種幺蛾子,單一個全面屏就從劉海屏延伸出了水滴屏、伸縮攝像頭、雙屏、滑蓋、鉆孔這數(shù)種實際可行的方案,遑論充電、指紋、信號、散熱等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
反觀XS這一代,最大的提升也就事處理器換成了能夠吊打驍龍和麒麟整整一年有余的A12,但是意義何在?作為游戲從業(yè)者,我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游戲在iOS平臺上的優(yōu)化都強于安卓上的優(yōu)化,畢竟蘋果一年只出很少幾款手機,優(yōu)化成本低得多。想必軟件亦是如此。這也造成了蘋果換新機時,日常使用很少能感到性能的提升,畢竟老機型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足夠強大了。
再看看退步的方面,安卓機的退步主要在于設計時考慮的不周和品控不強,導致買到有瑕疵的產(chǎn)品的幾率比蘋果大很多。但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蘋果呢,在所有XR上砍掉了3d touch,在X上砍掉了指紋識別,在XS上換了英特爾的基帶導致信號不佳。
也就是說,我對我目前在用的老iPhone不滿意的話,多半能找到彌補不滿意之處的新安卓機。但換新iPhone的話不僅不能彌補,多半還會有更不爽的地方。那憑什么還要花上幾千上萬買新款iPhone?我們國人的口味已經(jīng)被hmov給慣出來了,蘋果加的那么一小撮調味料,相比之下,顯得是那么地淡薄無味。
作者: 曾哥    時間: 2021-11-9 08:42
大家都從消費者聰明了,不被蘋果收智商稅了。沒有人從中國消費者沒錢了這個角度想嗎?
作者: 我為自己代言    時間: 2021-11-9 10:55
先說財報反應的問題:
1,不管承不承認,經(jīng)濟下行絕對是主因,全球市場只有內地銷量是暴跌的。
2,安卓陣營持續(xù)發(fā)力,用最新技術、最高性價比、最好營銷手段搶占市場。
3,蘋果自身問題:創(chuàng)新能力減弱,定價不合理,營銷白癡。。。
但根本問題在于,蘋果還沒有認識到中國是不同于全球其他市場的獨特領域。
再說能不能翻身:
接著上面最后一點,庫克雖然認識到,內地市場有特殊性,放風以后單獨定價,不以美元為定價標準。
但這種認知仍遠遠不夠,內地市場手機領域競爭之激烈,技術發(fā)展之快遠超其他市場。蘋果目前新產(chǎn)品開發(fā)和發(fā)布已經(jīng)開始落后于中國市場的節(jié)奏。想要翻身繼續(xù)高歌猛進,以下兩點必須做到:
1,以中國市場為技術標桿,進行產(chǎn)品更新,而不是以米國市場。盯緊安卓陣營風向。隨著技術發(fā)展,蘋果可以說沒有特殊優(yōu)勢了。做不到這點,參考諾基亞。
2,對內地市場營銷,采取完全獨立不同的策略。因為這是全球通訊領域最充分競爭的市場。還有區(qū)別于其他市場的特色水軍。一點點失誤都可能導致崩盤。做不到這點,參考三星。
3,IOS稍微考慮下擴展合作伙伴,優(yōu)先考慮下索尼,但只放硬件權限,軟件蘋果來做。索尼的軟件部門真是。。。不放權的話,參考微軟諾基亞。
送蘋果一句:未雨綢繆。
~~~~~~~~~~~~~~~~~~~
更新一下:
蘋果對低端市場放的太早,尤其SE系列,導致中國和印度市場缺乏基礎用戶。手機果然還是不能當奢侈品來賣。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