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標題: 蘋果公司有哪些黑科技? [打印本頁]

作者: 科技Party    時間: 2021-11-30 11:47
標題: 蘋果公司有哪些黑科技?
從我的經歷看,應當是iPhone一代吧。
作為當時iPhone的微不足道的競爭對手,那時我正是Windows Mobile(現(xiàn)在叫windows phone)的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者之一,被碾壓成碎渣的體驗,和自己各種犯二,讓我一輩子記憶深刻。
2005年,Windows Mobile算是各種狂霸酷炫,智能機市場占有率80%以上(但整體智能機市場只占手機市場的10%?左右,主要是因為昂貴)。我2005年加入MS,成為高端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者之一,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內部是這樣描述這個產品的: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過程,估計再有個5~10年,智能手機會成為主流,而Microsoft,將把pc的輝煌帶向手機市場,WM將一統(tǒng)手機市場操作系統(tǒng)。我完全相信了這個故事。
2006~2007年,WM(Windows Mobile簡稱,后同)每個開發(fā)配2臺pc,1個筆記本,2~3個智能手機,我很喜歡這種豪華的編程環(huán)境,也很享受和朋友分享WM使用,畢竟高冷......直到看到內部人轉發(fā)的一段視頻。
那是喬布斯的iphone發(fā)布會,我看完之后第一個感覺是:這怎么可能?
....
是啊,這怎么可能?在我周圍40平米內,所有世界已發(fā)售的新智能手機,都有樣機,不僅僅MS的盟友多普達,還有Nokia、Moto,甚至是歐洲一些小品牌的,我從未見過如此驚才絕艷的系統(tǒng)。同時,那些演示在我心中逐漸轉換為一個個軟件指令和硬件適配,我清楚的知道當前業(yè)界工業(yè)已知水平的極限,沒有哪一個組合,能夠產出一個系統(tǒng)良好完成那些操作,比如,拇指按屏幕keyboard輸入字符(WM必須用筆桿精確點擊)、兩只手指放大照片、相機取景的時候的自然拉伸...實在是太多
這些細節(jié)技術點,WM也都能實現(xiàn),但那效果絕對沒法讓正常人使用(后來有人證實了這一點)
那時我對喬布斯了解不多,我甚至覺得這人使了什么其他輔助手段,在吹牛。
但心地還是有個聲音:萬一這是真的呢?那手機美得我想撞墻...
部門也沉默了一小段時間,后來有這么個故事出來:這個確實是個非常好看的殼(shell,手機上用戶交互部分),我們會升級我們的系統(tǒng)來應對這個挑戰(zhàn)。我又相信了這個故事,畢竟,說到做操作系統(tǒng),MS還是經驗豐富的。
2007年9月還是10月iPhone 1代出售,我11月跑到西雅圖買了一個(嗯,蘋果手機對微軟員工打折,憑工牌就可以了,不知道這個傳統(tǒng)現(xiàn)在是否還有)。使用的一剎那,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手機,我的dream phone,以及...竟然不是出自我手的智能手機。獨自一人使用的時候,我竟有種想哭出來的感覺,技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完全超越我認知,讓我清晰的感受到那種技術斷層的存在。
具體效果我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畢竟這些操作現(xiàn)在都是普遍的了,要做對比還要拉出智能手機上古時代的功能。后面的大故事我也不想贅述,蘋果憑一己之力將世界拽入無線互聯(lián)網時代,想獻出膝蓋的人太多,不差我這一個,我繼續(xù)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這次部門內部沉默了很久,我們又聽到了個故事:MS的長項,在于企業(yè)解決方案,在于手機與商業(yè)的完美結合(主要是office那些),當然,我們也會立刻重構我們的UI,等等。部門老大的感染力非常強,我兜里揣著iphone,竟然又一次被說服了!

再干了兩年,我們各種重構,那時候Windows Phone才算有個雛形,后來有關心的人可能知道,大概是2011年才發(fā)布。2009年WM中國團隊被裁了,我去了我現(xiàn)在的公司。
剛離職的時候,有同事跟我聊他們正在籌備創(chuàng)業(yè),與手機相關的,問我愿不愿意聊聊。我當時對手機行業(yè)心態(tài)極度復雜,加上家里有些狀況,對這些完全失去興趣。如果當時知道是雷布斯在操作,可能會有所不同,畢竟是老鄉(xiāng),一直有關注他。后來見到他為了小米各種出鏡,也是覺得挺有意思,他以前在媒體表現(xiàn)的風格不是這樣,能為手機做到這一步很難得。
再后來就與手機行業(yè)無關了。
==============
感謝大家能夠耐心讀完這段歷程,我從一個當年從業(yè)者的身份,帶大家跟隨我體驗一下,為什么我會認為iphone 1代是黑科技:
1. 技術完全超出當時最強者不止一個大的檔位
2. 使用體驗前所未有的美好
3. 對同行的強勢碾壓(4年后MS才開始勉強跟著)
4. 只有立刻開始拙劣的模仿才有機會(Android)
5. 當然,還可以加上我這顆分量微薄的受傷的心,從此成為偽果粉
又過了這么多年,總結一下自己當年犯的二吧,算是點私貨,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1. 既然是dream(phone),就該傾其所有。比如,即便我不想從MS跑Apple去,也該拿出大部分存款買蘋果股票。沒錯,2007年買完iphone后我還看了一眼Apple股票(折算到現(xiàn)在已拆股后的價格大概不到$30一股),然后什么沒干 (此處感謝@
高靳偉提醒的股價)
2. 反省自己的矛盾點。我一方面相信iphone是dream,另一方面竟然被明顯有矛盾的故事說服了。有時候我也懷疑是不是小時候被洗腦太厲害
3. 要勇敢。那么多年的WM的工作沒有好的產出,我竟然有一段時間沉溺于負面情緒無法自拔,連接觸聊聊都不想參加。正面氣質什么的已經爛大街了,關鍵還在于是否能勇敢的正視并做調整。
2011年喬布斯傳出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本真心誠意想要閱讀的傳記。我翻的很快,就想找到那個答案?,F(xiàn)在還記得,iPhone的準備,喬布斯在發(fā)售5年前就開始了。
那就是2002年,輸?shù)貌辉┩?。對手感受的黑科技,對自己則是孕育和必然。

-----------------------------
作者: 斷念℡    時間: 2021-11-30 12:20
從我的經歷看,應當是iPhone一代吧。
作為當時iPhone的微不足道的競爭對手,那時我正是Windows Mobile(現(xiàn)在叫windows phone)的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者之一,被碾壓成碎渣的體驗,和自己各種犯二,讓我一輩子記憶深刻。
2005年,Windows Mobile算是各種狂霸酷炫,智能機市場占有率80%以上(但整體智能機市場只占手機市場的10%?左右,主要是因為昂貴)。我2005年加入MS,成為高端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者之一,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內部是這樣描述這個產品的: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過程,估計再有個5~10年,智能手機會成為主流,而Microsoft,將把pc的輝煌帶向手機市場,WM將一統(tǒng)手機市場操作系統(tǒng)。我完全相信了這個故事。
2006~2007年,WM(Windows Mobile簡稱,后同)每個開發(fā)配2臺pc,1個筆記本,2~3個智能手機,我很喜歡這種豪華的編程環(huán)境,也很享受和朋友分享WM使用,畢竟高冷......直到看到內部人轉發(fā)的一段視頻。
那是喬布斯的iphone發(fā)布會,我看完之后第一個感覺是:這怎么可能?
....
是啊,這怎么可能?在我周圍40平米內,所有世界已發(fā)售的新智能手機,都有樣機,不僅僅MS的盟友多普達,還有Nokia、Moto,甚至是歐洲一些小品牌的,我從未見過如此驚才絕艷的系統(tǒng)。同時,那些演示在我心中逐漸轉換為一個個軟件指令和硬件適配,我清楚的知道當前業(yè)界工業(yè)已知水平的極限,沒有哪一個組合,能夠產出一個系統(tǒng)良好完成那些操作,比如,拇指按屏幕keyboard輸入字符(WM必須用筆桿精確點擊)、兩只手指放大照片、相機取景的時候的自然拉伸...實在是太多
這些細節(jié)技術點,WM也都能實現(xiàn),但那效果絕對沒法讓正常人使用(后來有人證實了這一點)
那時我對喬布斯了解不多,我甚至覺得這人使了什么其他輔助手段,在吹牛。
但心地還是有個聲音:萬一這是真的呢?那手機美得我想撞墻...
部門也沉默了一小段時間,后來有這么個故事出來:這個確實是個非常好看的殼(shell,手機上用戶交互部分),我們會升級我們的系統(tǒng)來應對這個挑戰(zhàn)。我又相信了這個故事,畢竟,說到做操作系統(tǒng),MS還是經驗豐富的。
2007年9月還是10月iPhone 1代出售,我11月跑到西雅圖買了一個(嗯,蘋果手機對微軟員工打折,憑工牌就可以了,不知道這個傳統(tǒng)現(xiàn)在是否還有)。使用的一剎那,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手機,我的dream phone,以及...竟然不是出自我手的智能手機。獨自一人使用的時候,我竟有種想哭出來的感覺,技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完全超越我認知,讓我清晰的感受到那種技術斷層的存在。
具體效果我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畢竟這些操作現(xiàn)在都是普遍的了,要做對比還要拉出智能手機上古時代的功能。后面的大故事我也不想贅述,蘋果憑一己之力將世界拽入無線互聯(lián)網時代,想獻出膝蓋的人太多,不差我這一個,我繼續(xù)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這次部門內部沉默了很久,我們又聽到了個故事:MS的長項,在于企業(yè)解決方案,在于手機與商業(yè)的完美結合(主要是office那些),當然,我們也會立刻重構我們的UI,等等。部門老大的感染力非常強,我兜里揣著iphone,竟然又一次被說服了!

再干了兩年,我們各種重構,那時候Windows Phone才算有個雛形,后來有關心的人可能知道,大概是2011年才發(fā)布。2009年WM中國團隊被裁了,我去了我現(xiàn)在的公司。
剛離職的時候,有同事跟我聊他們正在籌備創(chuàng)業(yè),與手機相關的,問我愿不愿意聊聊。我當時對手機行業(yè)心態(tài)極度復雜,加上家里有些狀況,對這些完全失去興趣。如果當時知道是雷布斯在操作,可能會有所不同,畢竟是老鄉(xiāng),一直有關注他。后來見到他為了小米各種出鏡,也是覺得挺有意思,他以前在媒體表現(xiàn)的風格不是這樣,能為手機做到這一步很難得。
再后來就與手機行業(yè)無關了。
==============
感謝大家能夠耐心讀完這段歷程,我從一個當年從業(yè)者的身份,帶大家跟隨我體驗一下,為什么我會認為iphone 1代是黑科技:
1. 技術完全超出當時最強者不止一個大的檔位
2. 使用體驗前所未有的美好
3. 對同行的強勢碾壓(4年后MS才開始勉強跟著)
4. 只有立刻開始拙劣的模仿才有機會(Android)
5. 當然,還可以加上我這顆分量微薄的受傷的心,從此成為偽果粉
又過了這么多年,總結一下自己當年犯的二吧,算是點私貨,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1. 既然是dream(phone),就該傾其所有。比如,即便我不想從MS跑Apple去,也該拿出大部分存款買蘋果股票。沒錯,2007年買完iphone后我還看了一眼Apple股票(折算到現(xiàn)在已拆股后的價格大概不到$30一股),然后什么沒干 (此處感謝@
高靳偉提醒的股價)
2. 反省自己的矛盾點。我一方面相信iphone是dream,另一方面竟然被明顯有矛盾的故事說服了。有時候我也懷疑是不是小時候被洗腦太厲害
3. 要勇敢。那么多年的WM的工作沒有好的產出,我竟然有一段時間沉溺于負面情緒無法自拔,連接觸聊聊都不想參加。正面氣質什么的已經爛大街了,關鍵還在于是否能勇敢的正視并做調整。
2011年喬布斯傳出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本真心誠意想要閱讀的傳記。我翻的很快,就想找到那個答案?,F(xiàn)在還記得,iPhone的準備,喬布斯在發(fā)售5年前就開始了。
那就是2002年,輸?shù)貌辉┩?。對手感受的黑科技,對自己則是孕育和必然。
作者: 猴兒蘇    時間: 2021-11-30 13:21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9)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9)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8)

(, 下載次數(shù): 18)

(, 下載次數(shù): 15)
冒著風險好不容易挖來的絕版猛料,大家點的贊都是給原作者的。
作者: 任性    時間: 2021-11-30 13:51
必須是這個男人

(, 下載次數(shù): 19)
單槍匹馬搞定Apple I II兩個讓蘋果股票上市的機型。
注意,是軟硬件開發(fā)全包,除了電源部分他不太熟是找別人做的。
還不夠黑?好吧,設計出來還得造是不是。哥們單槍匹馬一個電烙鐵,幾個螺絲刀就把電腦拼出來了。注意是從頭到尾一個一個集成電路焊上去,自己設計制造pcb,不是你今天去電腦城買板卡拼起來。
到今天也沒第二個這樣的人了吧
這是實實在在的黑了吧?911以后不進精神病院就是進監(jiān)獄了
Woz 從兒童時代就開始有系統(tǒng)的實驗各種鬧劇。在硅谷 Homestead 高中的時候,他打印過公文式的卡片,上面錯誤的教室更換表可以毀掉整個早上的課堂。他造了一個假炸彈,有著不詳?shù)牡未鹇暎Y果造成整個學校學生的撤離,輔導員推薦他去參加精神病治療

一年快過去了,看來爭論不斷,而且每個人關注的點都不同。
有些人說不就是diy了一臺電腦么,xx人當時也在做,我們小作坊現(xiàn)在隨時都能焊出來
然并卵
請你站在當時woz的條件下去做,而且千萬別無視了是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全部'一個人'搞出來!
你現(xiàn)在能徒手焊出一臺蘋果I不代表你能碼出os,當時的人也一樣
現(xiàn)在的碼農一天碼的代碼量可能有10個apple I當時的那么多,可是你按當年的存儲空間精簡一下看看,你能保證穩(wěn)定運行不出bug?
ps:微軟賴以發(fā)家的ms-dos倒是清清楚楚的從別人手上買來的。
硅谷海盜[Pirates.of.Silicon.Valley] 視頻
作者: 福星高照    時間: 2021-11-30 14:52
很多人說這個不算黑科技,很多設備都用過這種工藝,我不是狡辯,更不想引戰(zhàn),只是想排除一些有弱點的說法
1、magic trackpad發(fā)布時間是2010年
2、magic trackpad是鋁制外殼
———————————————————————
以下正文:
看回答里面大多是從蘋果產品開發(fā)的角度上說的,我從設計角度上說一個,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到過。
以下部分圖片引用自威鋒論壇
Mac上面的支持多點觸控、手勢控制的觸摸板:Magic trackpad。沒錯就是下面這貨

(, 下載次數(shù): 17)
大家知道,蘋果的無線外設都是用藍牙連接的,多數(shù)使用藍牙協(xié)議的外設都會有個狀態(tài)指示燈,這貨也不例外,就在下圖這個位置。

(, 下載次數(shù): 17)
下面這個是指示燈亮起時的樣子

(, 下載次數(shù): 17)
下面是指示燈關閉時的樣子

(, 下載次數(shù): 16)
如果大家手里有或者仔細對比上面的圖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指示燈不亮的話從外邊根本看不出來那里有個指示燈。
       從工業(yè)設計上講,一般要在設備上放指示燈,無論是哪種燈,都是要在外殼上開口、鉆洞的。(羅永浩就是不滿意手機前面板的眾多洞洞才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光線距離傳感器塞到了聽筒的開洞里面,少開了一個洞)
       那么蘋果是怎樣讓外殼一體不破壞美感的前提下讓燈光透過外殼的呢?之前聽zealer說過,蘋果是用激光將外殼打出非常微小、大量且密集的洞,讓光從一個個細小的洞中透過外殼,照射到外面。而這些洞都是肉眼難以察覺的。(感謝評論區(qū)
@李子漁@春風化雷的修正)

(, 下載次數(shù): 18)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20)

(, 下載次數(shù): 18)

(, 下載次數(shù): 19)

(, 下載次數(shù): 19)

(原視頻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DM1MzU1Ng==.html?firsttime=463&x 7分15秒)
       也就是說,這個指示燈只有在亮起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而熄滅的時候又根本不會因為那里有個黑洞而破壞整體美觀。
       在設計產品的整個過程中要經歷無數(shù)的取舍,其中自有美觀和功能的取舍,然而當蘋果面臨這個抉擇的時候,他拍案而起,我兩個都要!
       這個也算黑科技?是的。我并不是說蘋果這項利用密集孔洞使外殼透光的技術有多么“黑”,成本有多么高,技術有多么復雜,我是想說蘋果能在這樣一個行業(yè)內普遍的做法、行業(yè)內已經放棄治療、行業(yè)內已經約定俗成的小地方上斤斤計較,這相當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這個小點基本上沒有用戶能夠察覺,更不會有人去刨根問底探討其內部的原理,這個設計注定不會讓一個普通用戶覺得有什么不同,更不會讓用戶感到驚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個不起眼的“黑設計”,讓用戶在潛意識層面感覺到蘋果產品設計感之強、體驗之好。
       你問一個普通用戶“你覺得蘋果的設計感強不強?”多數(shù)人會給予肯定的回答,當你追問“從哪里可以見得?”多數(shù)人可能連一點也說不出來,也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吧。
作者: Sean    時間: 2021-11-30 15:15
我想提一下ipod classic 3 ,今年7月份放暑假時把ipc3落宿舍了沒帶回家,兩個月后開學回來,找出來心想應該是沒電了,就算這貨有電也要給重新開機一下。沒想到的是隨便按了一下按鍵屏幕居然噌得一下就亮了,停在兩個月前中斷的歌曲界面上。電量也是兩個月前的狀態(tài),iPad放兩個月一般會耗盡電池了,這個ipod還是早期08年喬幫主在世的設計,能做到如此的節(jié)能和貼心的使用體驗,瞬間就對蘋果的技術跪了!
作者: 精致豬豬女孩    時間: 2021-11-30 15:37
觸控板.
作者: 奮斗、小女人    時間: 2021-11-30 18:08
看了下這問題是兩年前的問題了,回答也基本上是15年之前的。有很多在當時認為是黑科技的東西,在現(xiàn)在很多都變得很普通;當然也有一些東西,一直有人在模仿但是從沒有被超越過。
時間到了2016的尾聲,在這兩年里還有哪些被認為是黑科技或者剛出現(xiàn)的黑科技呢?
1、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
蘋果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一項專利申請,這項名為“包含靜電透鏡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or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lens )的專利是一種新型的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蘋果提交了詳細的專利描述文檔,簡言之,它無需一個單獨的指紋識別按鍵,可以將指紋識別傳感器嵌入屏幕。

(, 下載次數(shù): 19)

2、電子設備防護外殼
蘋果的專利:“電子設備防護外殼”,專利顯示內置在 iPhone 里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到設備的下跌。例如當下跌發(fā)生時,系統(tǒng)便會觸發(fā) iPhone 內的減震器(或緩沖器),從而彈出機身 4 角內置的彈簧減震器,來吸收墜地的沖擊力。這種減震器有可能使用泡沫、塑料、橡膠或者其它材料制成。
專利文件還顯示這個減震器還能提高設備的防水性能,當設備跌落到水中的時候,減震器可以讓設備漂浮在水面。

(, 下載次數(shù): 19)

3、針對未授權用戶身份的生物追蹤
8月25日,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開的信息,蘋果公司申請了一項名為“針對未授權用戶身份的生物追蹤”(Biometric Capture for Unauthorized User Identification)的專利:這項技術主要用于“在特定觸發(fā)條件下追蹤未授權用戶的生物信息,并對其進行存儲”。生物信息包括指紋、圖像、錄音和錄像,且設備能夠同時存儲多個未授權用戶的信息。
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可以離線保存,也可以保存到云端供用戶查看。對于離線存儲在設備內的數(shù)據,專利書寫到,遠程服務器將在必要時候調取設備內數(shù)據以供分析。對于云端數(shù)據,用戶可以選擇定期自動清理以節(jié)約存儲克難攻堅,也可以手動清理,比如自己親友使用手機時,就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數(shù)據記錄。

(, 下載次數(shù): 17)

4、基于體積描記法(plethysmography)的用戶識別系統(tǒng)
據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公開的數(shù)據顯示,Apple專利名為「基于體積描記法的用戶識別系統(tǒng)」(Us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lethysmography),而采用的方法則是透過脈搏血氧計(pulse oximeter)從而去識別用戶血管特征,情況就類似iPhone及iPad上所采用的Touch ID,都需要與預先記錄低的數(shù)據進行比對,不過分別就只是由指紋變成脈搏血氧而已。至于脈搏血氧計的運作原理,其實是系統(tǒng)首先會向皮膚發(fā)出兩條光,當光線穿過血液及身體其他部分,有部份光線將會反射回來,接著當感應器收集到這些反射光,即能計算出血液量及脈搏等數(shù)據。


(, 下載次數(shù): 20)

5、3D 空中手勢控制
蘋果提交的第9002099號美國專利申請,這項專利涉及到基于機器習得的人手和手指姿態(tài)推算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光學3D繪圖系統(tǒng)可以通過專業(yè)化的習得算法更精確地識別用戶的手勢。
3D繪圖硬件可以利用蘋果獲得的這項專利技術辨別出攥緊的拳頭和和平標志,哪怕用戶的手被其他物體遮住也不會影響辨別。在空中手勢控制這樣的應用案例中,提高精確性就意味著能夠實現(xiàn)更細微的姿態(tài)處理,從而建立龐大的控制方案庫。

(, 下載次數(shù): 20)

待更)
作者: 高峰島    時間: 2021-11-30 20:43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7)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不知道算不算黑科技,第一次看到把我嚇到了!
作者: 桃花    時間: 2021-11-30 21:49
那么多人說了那么多,還是沒人愿意承認軟件的價值。
當然日本的SONY也是這么認為的。
出類拔萃的軟件就是一種無比的黑科技。
IT產品不是奢侈品,也不是機械表。
作者: 方樊    時間: 2021-12-1 00:08
Mac Pro
====
統(tǒng)一回復一下評論里的 Why:
1. 它真的黑,黑出亮。
2. 在天朝,購買它所繳納的消費稅可以買一臺超級本
3. 只為成就無限創(chuàng)舉,蘋果唯一黑的神主頁:
Apple - Mac Pro4. 有誰,敢于做出這個造型的可提供生產力的電腦主機?索尼大法黨都汗顏  
5. 這家能夠操作供應鏈的公司,想要什么樣的顯卡、什么樣的內存、什么樣的SSD都能信手拈來;這夠黑吧?
作者: 將心比心    時間: 2021-12-1 01:47
蘋果最黑的科技就是喬布斯本人未來的洞察力,并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有一個屬于他的時代。當然他的科研水平照其他人科研差很多,。
       細屬一下蘋果和喬布斯開創(chuàng)數(shù)字時代多少個第一。
        1.蘋果開創(chuàng)了個人電腦時代,這個毋庸置疑的。
        2.蘋果開創(chuàng)鼠標應用普及的時代,雖然是施樂實驗室研發(fā)的鼠標,但是確是有喬布斯發(fā)現(xiàn)并推廣開來的。
        3.個人激光打印機時代,蘋果在日本發(fā)現(xiàn)激光打印機,但當時大家沒想到這個東西有多大用處,蘋果買下專利然后與蘋果電腦搭配,迅速稱霸市場,后來嘛,由于蘋果的封閉性,就給了惠普機會,導致現(xiàn)在大家知道惠普激打。
        4.個人電腦圖形操作界面時代,這大家都知道,和激光打印機一個套路。
        5.ARMcpu稱霸手機市場,發(fā)燒友們都知道,現(xiàn)在所有手機使用的cpu都是 ARM架構,可是當年是蘋果控股ARM五成以上的股票,并且在十年后拋售,大概是2000年左右。然后就是喬布斯有用它作為手機處理器,結果讓這家公司大紅,后期喬布斯想從新控股,結果就是呵呵。。。。
       6.喬布斯開創(chuàng)三維動畫時代,從95年的玩具總動員開始,三維動畫迅速成為主流,大量二維電影工作室破產。大量二維動畫師失業(yè)。
       7.讓我們真正迎接移動互聯(lián)時代,在蘋果手機出來之前,移動互聯(lián)只是風聲大,雨點小,對帶寬的需求不高,正是蘋果手機的出現(xiàn),使我們真正擁抱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
      8.推動音樂擁抱互聯(lián)網時代,讓飽受盜版之苦的唱片公司,找到新的盈利之路。
      9.手機和平板電腦大家都知道。
      10.喜歡ps的同學們,知道嗎,個人圖像處理起源于蘋果,你們所謂的ps當年就是蘋果發(fā)現(xiàn)并且推向市場,才有了今天的Adobe,蘋果改變了現(xiàn)代印刷市場,并引領他走向數(shù)字時代,并且至今一直領先。
      喬布斯本人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認識超過同時代好多人,建議看一下1994年喬布斯還沒回到蘋果時的采訪,那時候,他已經對互聯(lián)網做出強大的預測,今天一看,毛骨悚然。
      喬布斯活著的時候,一直能讓他帶著蘋果走出如此之輝煌道路的原因就是,喬布斯未來趨勢的洞察和執(zhí)行,他才是蘋果最大的和科技,蘋果領先的不是產品,而是開創(chuàng)時代,蘋果最黑的不是產品,而是時代。
作者: 游戲    時間: 2021-12-1 04:00
平時發(fā)送的每一條iMessage,向Siri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由可再生能源驅動。
這背后是蘋果遍布全球的數(shù)據中心在服務而為其供電的,而為其供電的是來自太陽能、水能和風能100%可再生電力為其供電。
iPhone12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質,它是第一款采用回收鎢制成的Apple產品,也是第一款采用大部分回收稀土元素的產品。
作者: 笑對人生    時間: 2021-12-1 06:44
Continuity
細思恐極
這次秋季發(fā)布會才展示了蘋果的野心和遠見!
不得不佩服蘋果,感覺蘋果會完成大一統(tǒng)啊。

(, 下載次數(shù): 17)

本人表達能力太差,
@Haroel Ho 的評論很好的表達了我的觀點,引用如下:
很多人看蘋果發(fā)布會看的都是參數(shù)(也不僅僅是蘋果了),跟屌絲唯GDP論一個調調,殊不知蘋果背后的未來布局和后智能設備戰(zhàn)略,ios8 + osx 10.10,不深入研究appstore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iDevices的基本能力,你完全無法想像蘋果未來能在這個領域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蘋果是要把自己在PC領域失去的一代徹徹底底的贏回來。

作者: 茶花女    時間: 2021-12-1 06:58
牛逼在于把所有會被認為為黑科技的東西做成消費級別產品的佼佼者。
作者: 蝦兵蟹將    時間: 2021-12-1 09:10
為何現(xiàn)在蘋果如此之diao?
1.做出無數(shù)第一。
2.做出無數(shù)世界之最。
3.在其他公司不敢想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在所有公司做夠了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在所有地方把細節(jié)打磨到最順手。
首先,要清楚,黑科技意味著某段時間內產品的某項參數(shù)或者某項配置獨一無二或者大幅領先全世界各種對手。
下面我正式開啟蘋果的黑科技歷史。相對于索尼石破天驚的——但是常被質量和做工拖累——“哥的產品就是這么亮瞎眼”的高逼格設計來說(我是夸索尼...),蘋果的產品體現(xiàn)的不僅是科技,更多的是喬布斯式的設計風格對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
-------------------------------------------------------分割線---------------------------------------------------------------

1.Apple II

(, 下載次數(shù): 16)
讀過喬布斯傳的會知道,當年Apple I代從開始組裝到銷售,喬布斯真的是把自己的的營銷手段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但總體來說,畢竟蘋果公司剛創(chuàng)立,當年幫主發(fā)動了全家在車庫里面進行類似于現(xiàn)在富X康的工作,才搞定了組裝...人艱不拆。
Apple II,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才是蘋果的第一次輝煌。第一次采用彩色屏幕顯示的個人用電腦。第一次用彩色、塑料做外殼的電腦。PS:那個年代塑料并非廉價產品,至少加工難度和原料獲取都比金屬難。
作為對比,1981年(足足晚了4年)的IBM-PC:

(, 下載次數(shù): 13)
單色屏幕,鍵盤需要外置。
高下立判。4年后的IBM依然沒用彩屏。大幅領先。
有人會反對,說IBM-PC硬件先進,沒錯,都晚了4年了,硬件成本必然降低,但是還沒彩屏?
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機器就是一個古董,但是我們現(xiàn)在給了它什么定義呢?第一臺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并非現(xiàn)在狹義的相對于Mac的稱呼)。
想想現(xiàn)在隨處可見的電腦,這個定義意味著什么我不需要多言。
這款機器有多劃時代呢?我放兩個數(shù)字:
(1)Apple II和其改進型從1977年發(fā)布,直到1990年才停產。可以想一下,現(xiàn)在你手里有哪個產品僅靠更新升級就能撐13年,還是一個公司的主要業(yè)績?
(2)Apple II的仿制和逆向工程(shan zhai)產品有190多種。
2.Apple Lisa/Macintosh

(, 下載次數(shù): 14)

(, 下載次數(shù): 16)

上圖為Lisa,下圖為Macintosh。
不了解蘋果歷史的人可能不知道Lisa,相對來說,Macintosh這個名字就響亮的多了。之所以把它們兩個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的相似度很高,Lisa產品線被砍掉后,Macintosh取代其成為了蘋果的下一個核心產品
當然,我只說Lisa的兩個屬性:第一臺圖形界面的電腦,第一臺使用(發(fā)明)鼠標的電腦。如果你不理解用了圖形界面和鼠標之后到底有多么巨大的差異的話,大概就是我在用Windows,而你在用DOS。
IBM再來躺一槍吧:1984年的IBM-PC XT。

(, 下載次數(shù): 12)

諸位仔細看看界面,Lisa有鼠標指針和窗口,而IBM-PC就是類DOS界面;同時,外觀方面,一體機和分拆成兩塊的機器...不做評價。

這是兩個時代。操作系統(tǒng)的理念和外觀設計,大幅領先對手。
PS:蘋果從Lisa開始,種下了一顆種子(請勿腦補小蘋果),而三十五年后,種子長成了大樹,樹的兩個分支,一個叫Mac OS X,一個叫iOS
當然,Lisa項目最后失敗了,原因是這貨當時賣9935美刀,沒錯,是美刀,按近35年左右的通脹率計算,放到現(xiàn)在大概是21000美刀...能買10臺Retina MBP。
前面說了,Macintosh成為了核心產品,原因其實很簡單:便宜,但是和Lisa差不多,同樣擁有圖形界面和鼠標,差的是硬件配置。但在當時圖形界面和鼠標逼格和實用性都爆棚的情況下,一般人都會選擇內存和機身存儲都小一點但是價格僅為Lisa五分之一的Macintosh,大家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下,13寸低配MBA和定制高配的逼格加成是差不多的,用起來也差不到價格差距那么大,除非不差錢,估計還是選低配的多。
3.Newton

(, 下載次數(shù): 16)
左邊是Apple Newton,右邊是iPhone一代。
有沒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newton不算是成功的產品,至少在蘋果各種亮瞎氪金狗眼(業(yè)績)的產品線里面,newton簡直是慘不忍睹。
但是這并不妨礙它的歷史地位。世界上第一臺PDA。
PDA是個什么概念?舉個例子,世界上所有物流公司,倉儲公司,零售場所...等等,凡是涉及到需要識別條碼的地方,掃碼用的那個玩意兒就是PDA的一種。公交車售票員手持的小型公交卡刷卡器,也是PDA的一種。刷卡消費時候刷卡的POS機,也是PDA的一種...總之你能想到的各種手持計算設備,無論它到底是礦井用的,還是吃飯用的,都是PDA的各種衍生和專業(yè)化改進后的版本。
這玩意兒是蘋果發(fā)明的。前無古人的發(fā)明,不是玩PC還有IBM和HP陪著,獨此一家。大幅領先全世界(因為這就是蘋果的發(fā)明)
4.Powerbook 100

(, 下載次數(shù): 14)
圖是Powerbook 140,其實外觀和100區(qū)別不大,這種有年頭的東西,找個圖也是挺費勁的...
沒什么亮點,是吧?和現(xiàn)在本子基本一個樣子,是吧?
那來看看下面的。
東芝T1100。

(, 下載次數(shù): 16)
IBM PC convertible 5140。

(, 下載次數(shù): 14)

這次看出區(qū)別了吧。蘋果設計了現(xiàn)在所有筆記本電腦的原型:第一次將鍵盤靠近屏幕底部以空出腕托的位置,第一次使用(發(fā)明)軌跡球,并且內置在了電腦的腕托中間。
設計的典范大幅領先東芝和IBM的設計理念。機器終歸是給人用的,蘋果之前,用筆記本時候手腕放哪?這恐怕還真是個問題。
PS:PB100是1991年的產品,其他兩個均早了5年左右,所以大家不要在乎外觀的其他方面。僅為了展示鍵盤區(qū)的設計。
5.Powerbook 500

(, 下載次數(shù): 17)
同樣,網圖,這其實已經是500系列后期的產品了。
也同樣,蘋果又玩了一個延續(xù)至今的創(chuàng)作:第一次使用(發(fā)明)觸摸板。MacBook上行云流水般的觸摸板,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同樣,現(xiàn)在本子上隨處可見的觸摸板,就是蘋果發(fā)明的那塊。
與此同時,Compaq,Toshiba等公司還在用Apple在1991年發(fā)明的軌跡球。鼠標技術和體驗方面,大幅領先對手。
6.iMac G3

(, 下載次數(shù): 16)
這臺電腦太過于經典,不必多提。
注意,這是1998年的電腦,世界第一臺一體機。
與此同時,其他品牌電腦...

(, 下載次數(shù): 16)

何止是大幅領先,簡直是兩個世界。
7.蘋果開始做MP3了:iPod
大部分人熟知的蘋果黑科技史秀工業(yè)設計史馬上就要開始了。
首先是第一代iPod,標志性的轉盤設計。容量5GB/10GB。
與之對比,大部分閃存式的mp3容量為64MB/128MB。
容量大幅領先對手幾十倍操作體驗大幅領先對手。
iPod Classic
2007年,80GB/120GB/160GB容量,30小時續(xù)航,放到今天,有幾個能超越的?
容量和續(xù)航綜合考慮,大幅領先對手
iPod shuffle
最新一代,重12.5g,續(xù)航15小時。
相對其他掛飾幾乎沒有重量,同時15小時續(xù)航,遠遠超過其他的所有產品。
... ...
iPod系列實在太過于經典,我沒必要多解釋,蘋果的作風,也不是一兩個參數(shù)能解釋得了的。
8.蘋果開始做手機了:iPhone

(, 下載次數(shù): 11)
這...你要我怎么說?
iPhone之前,手機是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7)

(, 下載次數(shù): 15)

(, 下載次數(shù): 15)

甚至還有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4)
和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6)

iPhone出現(xiàn)了,于是所有的手機都變成了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2)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6)

(, 下載次數(shù): 14)
總結起來,就是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5)

iPhone前  iPhone后

喪心病狂。。。
9.蘋果又開始做電腦了:MacBook Air

(, 下載次數(shù): 15)

請忽略ZOL的水印...
最薄處4mm,最厚處17mm,重1.08kg。鋁合金Unibody一體成型,即一塊完整的鋁切削而成,非鑄造。
同時,2014年款的MBA13,續(xù)航已經高達12小時。
裝包里時候是這樣的:

(, 下載次數(shù): 16)
此處應該有掌聲。大家可以回頭看看MBA發(fā)布會。
PPPPPPPPPPPPPS:
鑒于眾多大神對于MBA這段不滿,我回頭看了一下,也發(fā)現(xiàn)此段明顯不夠嚴謹,畢竟對比的不是同樣定位的產品。這段主要是想說明蘋果在本子的設計方面的優(yōu)勢,并非刻意貶低Y470或者抬高蘋果。因此我刪掉了與Y470的對比,僅僅把MBA的部分逆天的參數(shù)擺上。
10.蘋果要玩新玩意了:iPad
拿最新的產品來對比一下。
谷歌剛發(fā)布的nexus9是這個參數(shù):

(, 下載次數(shù): 17)
iPad Air 2是這個參數(shù):

(, 下載次數(shù): 17)
我們忽略所有iOS系統(tǒng)帶來的加成和安卓平板上各種沒適配的APP削弱,僅對比部分外觀參數(shù)。
根據我的經驗,所有安卓平板的續(xù)航都要在理論值上砍四分之一,別問我為什么,它就是這樣,我也不知道。至于iPad,最高紀錄是拿著iPad4看了8個小時電影,還有23%的電。
等等,iPad air 2比nexus9薄了將近2mm..
蘋果泥垢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分割線------------------------------------------------------------------
寫在最后:
長篇大論排版,強行開啟裝X模式三個小時,終于寫完了。
寫下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明蘋果多么多么牛逼,蘋果的對手們(IBM,Google,Microsoft等)多么弱逼。它們既然能和蘋果較量,說明它們是同一個級別的,我還沒有資格評論任何一個世界級互聯(lián)網和IT公司的經營戰(zhàn)略和水平。
蘋果做出過很NB的東西,當然,在老喬被開除的一段時間里,也出過不少傻X的產品,甚至在老喬在的時候,也有很多失敗的產品。作為一個果粉,我之所以寫這么多,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特別是那些iPhone4之后才知道蘋果的人,蘋果不是賣手機就能賣到世界第一的市值的,也不是iPhone6賣的不好蘋果就會瞬間倒閉的。
當然,蘋果更不是NB到無解,它也有差點倒閉的時候,還是老對手微軟給了3億美刀救命。它的產品也不是世界最頂級,索尼大法,IBM,NOKIA等等我們熟悉的無數(shù)品牌都有其優(yōu)勢的科技和產品,遠超蘋果的更是繁多。
只希望所有人在看到這些之后,能給這個改變了我們周圍世界的公司,這個和IBM、微軟共同走過了40年的公司一些應有的敬意,畢竟,蘋果確實親手推動了歷史。
(作者知識有限,若有錯誤敬請指正)
作者: 致我逝去的青春    時間: 2021-12-1 11:50
(, 下載次數(shù): 12)

(, 下載次數(shù): 14)

(, 下載次數(shù): 13)
好像沒人回答這一點哦今天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的,Apple music 里面的MV截圖是無法顯示的 接下來的圖片全是黑屏 當時在看U2的with or without  本想說主唱好帥 截圖 沒想到去看相冊, 全是黑屏....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豎屏也是不可以的呢…… 這種保密措施簡直大寫的 神細節(jié)
作者: 貝貝熊    時間: 2021-12-1 12:10
蘋果自行研發(fā)的CPU核心(A6-A8芯片的CPU部分)是標準的黑科技。

先說一下A8 1.4G的CPU的性能水平:
SPECint 2000單線程整數(shù)性能測試集,1550分(第三方媒體測試結果);
Geekbench 3.2 單線程分數(shù),1630;多線程分數(shù),2930;
Geekbench多線程整數(shù)分數(shù),3260;浮點分數(shù),3120;內存分數(shù),1860.

作為對比:
Cortex A57 1.7G核心的SPECint 2000分數(shù),1250分(ARM官方公布);
Tegra4 2.2G(A15核心x4)的Geekbench單線程分數(shù),1120;多線程,3600;
Tegra4 2.2G的Geekbench多線程整數(shù)分數(shù),4400;浮點分數(shù),3900;內存分數(shù),1400.

看得頭暈沒關系,以上數(shù)據得出的結論就是A8雙核心在1.4G頻率下的性能大約相當于1.8G的四核心Cortex A15芯片,或1.6G的Cortex A57四核芯片。也就是相同頻率下每個A8的CPU核心的性能大約兩倍于ARM公司目前最強的A57核心。

拿PC領域來舉例就很明白以上結果意味著什么了:Intel的i7 4770芯片每個核心在同頻率下的性能大約兩倍于對手AMD的FX芯片的核心。或者說,A8在智能設備領域的地位就相當于PC平臺的Core i7,而A8的對手們就相當于AMD FX。只是因為蘋果有意限制了A8的功耗,所以沒有拿出四核心或者高頻率的A8——否則ip6的跑分對一系列對手就是徹底的碾壓了。

當然有人會覺得A8功耗也很高,性能強不奇怪,所以看下烤機測試的情況:

(, 下載次數(shù): 16)
在烤機(類似PC上的Prime95)測試中,半小時下來ip6plus的芯片頻率穩(wěn)定在1.1G,也就是原始頻率的80%。作為對比,使用Intel Atom Z3770(主頻2.4G,4核心,Geekbench多核心分數(shù)約3000)的10寸平板在類似的烤機測試中很快就降頻到原頻率的60%;用高性能大屏安卓機的朋友可以自己試試自己的機器的降頻情況,這里就不多說了??傊Y論,A8的滿載功耗要比對手們低很多。

所以業(yè)界看到了蘋果拿出來單核心性能碾壓一切對手,多核心性能還比一眾四核心的對手相差不大,然后功耗還比對手低不少的強大芯片??梢哉f,蘋果的CPU研發(fā)水平在智能設備領域已經是最強,且比對手們領先至少一年半時間。

當然,上面只是說了蘋果的CPU有多強。而之所以稱之為“黑科技”,還是因為蘋果相關研發(fā)部門和計劃的神秘。

待續(xù)。
作者: 名族風    時間: 2021-12-1 12:21
【愛范兒出品】7 分鐘帶你看完蘋果最新廣告

蘋果的黑科技,是他對用戶深度的理解和尊重。
   之前我也以為,百花齊放的安卓手機和蘋果的差距其實并不大,一般人用手機無外乎就是打電話發(fā)微信,拍照片。用戶體驗就是,過渡動畫是否平順沒有卡頓感。照出來的照片是否鮮艷好看?屏幕的黑邊是否越窄越好。誰拍照有點新技術 就是黑科技 誰做出點別人沒有的東西 就是黑科技。說實話,都tm能量產了,張全蛋做出來的東西,那技術能黑哪兒去?你看哪些個列數(shù)據指標的?兩個月就被超越了……
(當然sony是個另類 除了手機……)


      直到我看了一則蘋果的廣告,里面講述殘障人士如何使用蘋果產品,并且用這些產品豐富自己的生活,甚至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才明白那些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操作手機的方法,不但有著很高的學習成本,而且有些東西特別容易引起誤操作。之前用某觸摸返回的home鍵手機時,多少次我下意識把手放在home鍵上還沒決定是否按下 發(fā)現(xiàn)抬起來就是返回……然后尷尬的不敢抬起…… 還有某UI 只要屏幕上有時鐘插件 通知欄的時鐘就會隱藏……除了通知欄突然突兀的少了一個塊兒……我真想不到這有什么用 而且人的思維慣性可能就是瞄向通知欄看時間,不管你時鐘插件多好看多花哨!
一個真正偉大的公司,一個真正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的公司,真的不是,只是在ppt上說說而已。敢問現(xiàn)在有那個安卓手機能讓一個盲人父親 給自己的兒子照一張相?
我看那個廣告很感動……
作者: 北方姑娘    時間: 2021-12-1 13:09
webkit吧。
時至今日,提到微軟,前端界仍然會想起一度被IE支配的恐懼。沒有蘋果,webcore仍然會是一個好東西,但流行的圈子可能僅限于unix和linux。
可以這么說,從蘋果開始采用webcore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今天瀏覽器的標準,移動端自然不必說,百分之百,桌面端也已經是統(tǒng)治地位, 這個里程碑不亞于2007年蘋果發(fā)布iPhone,如果沒有蘋果,瀏覽器仍然會被微軟的邪惡勢力統(tǒng)治。憑借webkit,一舉摧毀了微軟的IE和令人深惡痛絕的flash,而此時的蘋果,剛剛從差點破產的頹勢中走出來,就極具預見性的采用了這個潛力無限的排版引擎。
2008年,谷歌追隨webkit的腳步開發(fā)出chrome,則是為IE墳墓添上最后幾塊磚??梢赃@么說,埋葬IE的坑是蘋果挖的,谷歌負責埋的。
勇士變成惡龍,那是后話,蘋果和谷歌在webkit開源上貌合神離,谷歌不滿蘋果收緊開源政策,fork出blink,而蘋果繼續(xù)維護webkit2,不過這兩者繼承的都是khtml的衣缽,沒有造成瀏覽器標準的分裂。
今天我們看到精美的網頁,流暢復雜的動畫,這些大都歸功蘋果當年的決定,在微軟一手遮天的時候,蘋果和另一家公司firefox義無返顧的扛起了瀏覽器革命的大旗,在IE6的膜拜聲中艱難行走。
蘋果公司的偉大,不是因為那富可敵國的市值,正是這些微小的、讓世界更美好的事,在最落魄的時候,蘋果自我調侃我們和MS相加等于100%,此時蘋果份額停留在個位小數(shù),決定采用webcore意味著用1%的瀏覽器標準對抗99%的瀏覽器標準,在旁人看來無異于以卵擊石。
聰明的蘋果也是兩頭下注,和MS達成了一項PY交易,蘋果為MS開發(fā)Safari瀏覽器,MS為MAC開發(fā)IE瀏覽器。
作者: 私人訂制中藥面    時間: 2021-12-1 13:37
上周發(fā)布的 iPhone X 無疑是蘋果近年來在手機方面最具跨越式的一次創(chuàng)新,比如它采用了極具潮流感的全面屏設計,取消實體 home 鍵并采用了全新的 Face ID 解鎖技術。雖然很多人對它所謂的創(chuàng)新仍持有保留態(tài)度,但說到酷炫,iPhone X 絕對可以得滿分。那么,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yè)之一,蘋果的技術核武庫里到底還有哪些黑科技呢?
我們從它近年來申請的專利中,或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 下載次數(shù): 9)

1、iPhone 一秒變成電腦
相對于電腦,手機雖然更加便攜,但過小的尺寸也是其被人忍受了很久的缺陷,比如看 PDF 文件時,由于屏幕太小,想要看清楚字就必須把圖片放大,并通過各種滑動查看其它部分的文字;另外,手機由于只有虛擬鍵盤,其也無法實現(xiàn)盲打。
為此,美國專利局公開了蘋果一項名為“電子輔助設備”的專利,蘋果在專利文件中介紹稱,這項專利用于未來智能手機和一種輔助性的配件進行結合,可以讓你的 iPhone 一秒變成電腦。
據了解,這個輔助性配件的外觀和普通的筆記本電腦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將觸控板的位置預留給手機,可以將手機放入預留槽中進行操作。不過,是該配件只能配合手機使用,無法獨立操作。


(, 下載次數(shù): 11)

2、iPhone 變身隨身醫(yī)生
蘋果對移動醫(yī)療的重視是有目共睹的,Apple Watch 中最重要的功能便是計步、心率檢測等健康類功能,而根據專利顯示,蘋果似乎正在打算將健康類功能帶到手機上來。
8 月 9 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近日授予蘋果公司一項新專利:使用前置攝像頭,光傳感器和近距離傳感器來測量用戶的健康狀況。
據介紹,當用戶用身體的一部分(如手指)觸摸電子設備(如 iPhone)的表面時,這款配備了一個或多個攝像頭、光線傳感器和近距離傳感器的電子設備就會向用戶的接觸部分發(fā)射光線,然后再接收反射回的光線。之后,這款電子設備就可以對傳感器接收到的數(shù)據進行計算,并給出用戶的健康指標。比如氧飽和度、脈搏率、灌注指數(shù)等數(shù)據。


(, 下載次數(shù): 11)

3、防偷窺顯示屏
多年來蘋果一直堅持 IPS 屏幕。然而,IPS 屏幕的廣視角特性一方面保證了多角度的可視性,一方面又給隱私泄漏帶來了風險。
為此,根據 8 月初美國專利商標局最新公布的專利申請來看,蘋果公司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屏幕來保護移動設備(像 iPhone、iPad)的用戶隱私。
蘋果在專利申請的描述中表示,顯示器通常被設計為在相對較寬的視角上顯示圖像,以適應使用者在屏幕前位置的移動。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用戶在公共場合使用筆記本電腦或具有顯示器的其他設備時,寬視角往往會危及用戶的隱私。
據了解,這份專利名為“具有可調視角的顯示器”(Displays With Adjustable Angles-of-View),描述為“通過可電動調節(jié)的鏡頭陣列調整背光亮度,以縮小屏幕的可視角度。”
該項專利主要通過在顯示器的基質層與極化層間添加一層液晶材料,并在液晶材料中加入色彩濾鏡。然后通過電極來控制液晶層,將濾光層的部分變成黑暗或半透明的狀態(tài),以此來實現(xiàn)對屏幕可視角度的控制。


(, 下載次數(shù): 16)

4、設備可自動檢測到屏幕損傷
相信很多小伙伴兒都經歷過手機因不小心摔著了而屏碎的經歷。對此,蘋果也表示,便攜式設備雖然可以承受日常使用中帶來的各種壓力,但是有時候,它們還是會受到這些細微損傷的影響。
為此,蘋果 7 月初被公布了一項用于“覆蓋玻璃破裂檢測”的專利,蘋果在專利描述中提到,觸感傳感器可以在移動設備的屏幕上進行檢測。蘋果同時還提到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將裂紋探測傳感器添加到設備中。在某些情況下,當傳感器檢測到裂紋的形成時,一個增加了傳感器的設備還可以根據裂紋的特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比如說,傳感器會將那些裂紋的特征發(fā)送給蘋果,如果某一個部位經常損壞的話,蘋果還能根據這些數(shù)據在打造后續(xù)的設備模型時,額外注意保護這個位置。


(, 下載次數(shù): 11)

5、可折疊的柔性屏幕
今年 5 月,蘋果又再一次曝光了關于柔性 OLED 屏幕的專利。這個穿戴設備看上去就是一臺手表,不過是有柔性屏幕和柔性外殼材質打造的,手表采用圓形表盤,表盤和表帶是連接在一起的,以至于大部分區(qū)域實際上都還是手表本身。若蘋果成功研發(fā)這一技術,那么這將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 下載次數(shù): 8)

而實際上,蘋果更早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很多關于柔性屏的專利布局。比如今年 3 月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公布一項蘋果申請的專利,專利中提到可折疊 iPhone 的外殼內將使用一種高級潤滑系統(tǒng),以防止顯示器的相鄰薄層彼此粘附,避免顯示層內的過大應力堆屏幕造成的不良影響。


(, 下載次數(shù): 11)

而在 2 月,美國專利和商標局通過了蘋果一項名字叫做“內置軟性輸入\輸出組件的電子設備”的新專利,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內置了傳感器和力量回饋系統(tǒng)的柔性輸入\輸出組件,而這也讓我們手機的屏幕變得更加的具有彈性,讓 iPhone 的屏幕可以拉伸。

(, 下載次數(shù): 11)
在更早的 2011 年的一項 iPhone 的專利中,就出現(xiàn)了可彎曲的 iPhone 造型。當時的描述為:“一款柔性電子設備”并包含“柔性顯示屏、柔性的外殼以及更多柔性的零件”。


(, 下載次數(shù): 10)

6、Wi-Fi 無線充電
今年 4 月初,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了一項蘋果申請的“雙頻天線的無線充電和通信系統(tǒng)”,這份專利中描述了一種中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技術,用戶無需借助底座或是數(shù)據線,通過家里的 WiFi 路由器就能為 iPhone 等設備隨時隨地充電。
專利中提到電力傳輸可以支持任何無線通信連接,包括 700MHz 和 2700 MHz 之間的任意頻段。與傳統(tǒng)無線充電技術相同,蘋果的設計需要兩種設備——傳輸器和接收器。每個設備包含與無線電路相連接的一個或多個天線,能夠對發(fā)射和接收信號進行相位和幅度調整。
據了解,WiFi 充電技術早已有之,但其一直以來都受制于效率太低,其充電效率遠遠不及當今最普通的手機充電器。只可惜蘋果在專利上并沒有對此詳細介紹,如果其真能解決這個問題,那絕對是行業(yè)內的一件大事。


(, 下載次數(shù): 11)

7、自帶安全氣囊的 iPhone
相信很多人都有手機不小心被摔的心痛經歷,為此很多人都會買一個橡膠的手機保護套,不過蘋果似乎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
今年 4 月曝光的一份專利顯示,蘋果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手機外殼,與汽車的安全氣囊相似,蘋果在手機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 1 個彈出式的減震器裝置。當 iPhone 內置的傳感器檢測到設備正急速墜落時,4 個角的減震器裝置將自動彈出以避免 iPhone 直接與地面碰撞。
另外,該外殼“氣囊”采用可浮動材料制成,因此手機還可以直接浮在水面上。


(, 下載次數(shù): 11)

類似的,蘋果還申請了在屏幕四周設計可伸出式的金屬減震器的專利,在手機跌落時,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并將其伸出,防止屏幕摔碎。


(, 下載次數(shù): 11)
蘋果環(huán)境傳感器專利示意圖
8、利用 iPhone 偵測霧霾
去年 12 月,蘋果曝光了一份名叫“帶有揚聲器音腔傳感器的電子設備”的新專利,該專利描述了一款能檢測氣體和液體的嵌入式環(huán)境傳感器,未來它可讓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提醒用戶注意周圍環(huán)境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危險因素。
蘋果設想把環(huán)境傳感器安裝在揚聲器音箱或揚聲器開口內,即可以檢測檢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外部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
蘋果指出,專利申請材料中的傳感器套裝可以包含有任意數(shù)量的元器件,其中包括溫度傳感器、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氧氣傳感器、臭氧傳感器以及其他氣體傳感器、濕敏組件、化學和生物物質傳感器等。


(, 下載次數(shù): 11)

9、iPhone 背光提升夜跑安全性
蘋果已經申請了一項 專利 ,展示了其設備的背光如何用來作為夜跑者的安全警告燈,以及聚會時隨著音樂律動的動感光源。
這項專利于今年 5 月遞交,近日正式公布,其名稱為“手持設備用作視覺指示器”。根據專利文件描述,燈光可以匹配音樂播放列表,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光線將會變幻顯示。
專利文件還提到,設備的背光可以用作夜跑者的安全警示燈,用以提醒路上來往的車輛和其他行人。燈光在該模式下可能會閃爍,或根據一定的頻率漸強漸弱變化。蘋果設想的一種使用場景是跑步者將設備(如 iPhone)戴在手臂上。
值得一提的是,專利顯示的設備是一個經典的 iPod,但該專利細節(jié)顯示卻表明該設備可能是一個媒體播放器、一個 iPhone 或兩者兼?zhèn)涞脑O備。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