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標題: 怎么看國家工商總局抽檢說網購正品率低的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慧慧蘋果醬    時間: 2021-12-12 21:00
標題: 怎么看國家工商總局抽檢說網購正品率低的問題?
工商基層當臨時工也十余年了,從事大多數(shù)工商執(zhí)法工作,對于全民關注的淘寶大戰(zhàn)工商總局,自然也有一些業(yè)內的看法。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小二和工商總局以及全國觀眾,大多繞在了“假冒偽劣”和“正品率”上,而工商總局對其中的概念表達不清以及小二對工商程序有意無意進行了曲解。
作為監(jiān)管流通領域的行政執(zhí)法部門,工商局沒有任何鑒定的資質和權力,所以工商局必須委托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檢測。
一、關于“正品”和“假冒”
工商執(zhí)法,必須依照的是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所謂假貨,在工商部門使用的法律概念里是商標法規(guī)定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也就是冒牌商品。工商部門在查處類似案件時,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由商標權利人——也就是廠家出面舉報、鑒定。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正品廠家出來指證,同時廠家還要承諾如果出現(xiàn)錯誤的檢測要負相關法律責任。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假冒、是否正品,其實是“商品真?zhèn)螜z測”,由廠家鑒定。這一部分是不存在復檢的。(你真想復檢?拜托是同一個廠家鑒定好嗎?)
那如果不是注冊商標怎么辦?對不起,不管。
因為沒人能夠鑒定,所以必然證據(jù)不足。
工商機關在執(zhí)法程序的把控上比較嚴格,所以能否受理,能否處理的案子有很嚴格的條件,不滿足的話,一般不接,否則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這樣有很大的弊端:接到假貨線索但沒有權利人怎么辦?去,因為證據(jù)不足,到了現(xiàn)場束手無策且打草驚蛇。不去,明擺著不履職。最后的選擇是:不履職就不履職吧,起碼條件不足能推出去,總比程序錯了算瀆職、濫用職權強。
就在筆者開始寫這篇文章的頭一天下午,我單位接到轄區(qū)派出所通知,民警接舉報查獲一批假酒,由于不夠警方立案標準,希望工商部門前往控制現(xiàn)場處理假冒商品,但是由于沒有商標權利人,無法進行鑒定,我向基層單位領導匯報后,領導拒絕出動執(zhí)法力量,因為無法采取有效措施。建議民警聯(lián)系轄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處理。
以行政強制法為首的各種規(guī)章、限制和程序規(guī)定拴死了執(zhí)法力量的靈活性,客觀上保護了很多違法者,在此不細表。而實際執(zhí)法面臨種種苦難,難免有意無意破壞這些規(guī)矩,基層工商執(zhí)法人員這些年為此背了無數(shù)黑鍋,最近幾年,北京的工商干部為此入獄,被潑汽油點火,個人承擔賠償?shù)鹊?,得到的只有:呵呵?br /> 所以,寧可“不作為”,也不壞規(guī)矩。
二、關于“偽劣”
所謂偽劣,在工商部門所使用的法律中多指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的“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產品”或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兩條在消法里也有出現(xiàn)(消法實際沒啥用),簡單來說,就是“不合格”。查出此類違法行為有兩個必要不充分條件:1,有標準。2,經過理化試驗等權威檢測不符合標準。
必須要說明的是:所謂“以假充真”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指材料以假充真,因為材料是可以鑒定的,而商品的“以假充真”只能通過前面說明的商標法去處理。
如前面所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沒有檢測資質的,所以相關檢測一定是委托擁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偽劣,其實是“商品質量檢測”,由專業(yè)機構鑒定。這一部分,在程序里包括復檢。
而不合格的產品,是在檢測中某一項或幾項測試不符合標準。
那么合格產品,就是某一項或幾項被檢測的項目符合標準。
言外之意:其他項目是否合格,不知道。
那么多做一些檢測,把他們都測明白,不就得了。
想法不錯,可惜,測不起。
    實驗室能做的理化檢測大概有三百余種,平均每種檢測的費用都要成百上千。
14年下半年我所聯(lián)系分局和相關檢測機構定向檢測了十幾件睡衣,測了三四個項目,花了兩萬多,最終對兩家商戶處罰了一萬多元。
    那就讓不合格的商家出錢。
    主意不錯,可是,那合格的那部分費用怎么辦?
    你不會相信的,在工商局負責監(jiān)測食品的時候,北京市食品抽檢合格率百分之97點多,具體情況跑題,在此不細表。
    全國聞名的蘇丹紅事件,事發(fā)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令各基層執(zhí)法機構每日抽樣十種左右辣椒產品送質監(jiān)局檢測,不到半個月時間,欠了質監(jiān)局幾百萬。沒人出此費用,檢測嘎然而止。
    你妹!別扯了,三公經費那么多,你們干啥用了?
    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領根筆都費勁。win98裝上都不能運行的筆記本至今不讓淘汰。
    我頭上曾經掛了至少五十萬的食品檢測設備,而那些設備的檢測效果……不提了。
    言歸正傳,這一次總局發(fā)布這那公告,然后淘寶小二質疑的工商總局抽檢程序不規(guī)范,不包括復檢等等,那就是扯淡?!读魍I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規(guī)定的是商品質量檢測,管不著這次工商總局發(fā)布的是否正品的問題。
    再看工商總局的回應,簡直想大耳光抽上去??偩执鸩粚︻},說得完全是天馬行空。我懷疑總局自己是否能分清這其中的區(qū)別,或者他們只是一如既往發(fā)布任務,收報表,然后統(tǒng)計發(fā)布而已?實際連紙上談兵都談不清楚。
    再者說,總局稱是委托消費者協(xié)會進行的抽檢,內行人一看就更加搞笑。消協(xié)名義上是消費者組織,其實是行政事業(yè)單位,工商局的一個附庸,一家人。即便這個活真是消協(xié)去干的,也是消協(xié)協(xié)調了諸多廠家進行是否正品的鑒定。
    淘寶小二質疑本次抽測數(shù)量少。少么?確實少。但以國家局直接附屬的國家級消費者協(xié)會的執(zhí)法能力來說,五十幾件就不少了。但如果國家局布置一項專項任務,動員全國工商系統(tǒng)執(zhí)法力量做這項工作,就能得到一個相當龐大的數(shù)據(jù)??赡車揖植⑽凑嫦雱訐u阿里系,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抽測而已。
    小二提到,基于這么少的抽測數(shù)來判斷正品率不妥,這妥妥的是在打臉,曲解或誤解文字,實際是國家局的報告寫的蹩腳,叫人抓住了把柄,把“正品率”改成“本次抽樣的正品率”就好了。但是為毛非要標一個正品率呢?為毛呢?大爺們堅持以率以數(shù)據(jù)來衡量工作所以習慣了吧……
淘寶小二還說了,非正品的定義有問題。報告中非授權渠道就等于非正品,這樣的新“罪名”是很有問題,其實有問題么?可能有,但是是否正品是由廠家說了算的,你說廠家沒有授權的商品,會侵犯各種利益,廠家會說他是正品么?會么?
    后來,司長下任務罰款指標的事情又被扒了出來。我去,這么傻的話也敢說出口,還被錄音了?多年以來,我們早就沒有罰款任務和罰款指標了,我們只有目標,目標!或者努力方向也行……
以上。

-----------------------------
作者: 一個好人    時間: 2021-12-12 22:35
工商基層當臨時工也十余年了,從事大多數(shù)工商執(zhí)法工作,對于全民關注的淘寶大戰(zhàn)工商總局,自然也有一些業(yè)內的看法。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小二和工商總局以及全國觀眾,大多繞在了“假冒偽劣”和“正品率”上,而工商總局對其中的概念表達不清以及小二對工商程序有意無意進行了曲解。
作為監(jiān)管流通領域的行政執(zhí)法部門,工商局沒有任何鑒定的資質和權力,所以工商局必須委托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檢測。
一、關于“正品”和“假冒”
工商執(zhí)法,必須依照的是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所謂假貨,在工商部門使用的法律概念里是商標法規(guī)定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也就是冒牌商品。工商部門在查處類似案件時,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由商標權利人——也就是廠家出面舉報、鑒定。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正品廠家出來指證,同時廠家還要承諾如果出現(xiàn)錯誤的檢測要負相關法律責任。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假冒、是否正品,其實是“商品真?zhèn)螜z測”,由廠家鑒定。這一部分是不存在復檢的。(你真想復檢?拜托是同一個廠家鑒定好嗎?)
那如果不是注冊商標怎么辦?對不起,不管。
因為沒人能夠鑒定,所以必然證據(jù)不足。
工商機關在執(zhí)法程序的把控上比較嚴格,所以能否受理,能否處理的案子有很嚴格的條件,不滿足的話,一般不接,否則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這樣有很大的弊端:接到假貨線索但沒有權利人怎么辦?去,因為證據(jù)不足,到了現(xiàn)場束手無策且打草驚蛇。不去,明擺著不履職。最后的選擇是:不履職就不履職吧,起碼條件不足能推出去,總比程序錯了算瀆職、濫用職權強。
就在筆者開始寫這篇文章的頭一天下午,我單位接到轄區(qū)派出所通知,民警接舉報查獲一批假酒,由于不夠警方立案標準,希望工商部門前往控制現(xiàn)場處理假冒商品,但是由于沒有商標權利人,無法進行鑒定,我向基層單位領導匯報后,領導拒絕出動執(zhí)法力量,因為無法采取有效措施。建議民警聯(lián)系轄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處理。
以行政強制法為首的各種規(guī)章、限制和程序規(guī)定拴死了執(zhí)法力量的靈活性,客觀上保護了很多違法者,在此不細表。而實際執(zhí)法面臨種種苦難,難免有意無意破壞這些規(guī)矩,基層工商執(zhí)法人員這些年為此背了無數(shù)黑鍋,最近幾年,北京的工商干部為此入獄,被潑汽油點火,個人承擔賠償?shù)鹊?,得到的只有:呵呵?br /> 所以,寧可“不作為”,也不壞規(guī)矩。
二、關于“偽劣”
所謂偽劣,在工商部門所使用的法律中多指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的“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產品”或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兩條在消法里也有出現(xiàn)(消法實際沒啥用),簡單來說,就是“不合格”。查出此類違法行為有兩個必要不充分條件:1,有標準。2,經過理化試驗等權威檢測不符合標準。
必須要說明的是:所謂“以假充真”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指材料以假充真,因為材料是可以鑒定的,而商品的“以假充真”只能通過前面說明的商標法去處理。
如前面所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沒有檢測資質的,所以相關檢測一定是委托擁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偽劣,其實是“商品質量檢測”,由專業(yè)機構鑒定。這一部分,在程序里包括復檢。
而不合格的產品,是在檢測中某一項或幾項測試不符合標準。
那么合格產品,就是某一項或幾項被檢測的項目符合標準。
言外之意:其他項目是否合格,不知道。
那么多做一些檢測,把他們都測明白,不就得了。
想法不錯,可惜,測不起。
    實驗室能做的理化檢測大概有三百余種,平均每種檢測的費用都要成百上千。
14年下半年我所聯(lián)系分局和相關檢測機構定向檢測了十幾件睡衣,測了三四個項目,花了兩萬多,最終對兩家商戶處罰了一萬多元。
    那就讓不合格的商家出錢。
    主意不錯,可是,那合格的那部分費用怎么辦?
    你不會相信的,在工商局負責監(jiān)測食品的時候,北京市食品抽檢合格率百分之97點多,具體情況跑題,在此不細表。
    全國聞名的蘇丹紅事件,事發(fā)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令各基層執(zhí)法機構每日抽樣十種左右辣椒產品送質監(jiān)局檢測,不到半個月時間,欠了質監(jiān)局幾百萬。沒人出此費用,檢測嘎然而止。
    你妹!別扯了,三公經費那么多,你們干啥用了?
    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領根筆都費勁。win98裝上都不能運行的筆記本至今不讓淘汰。
    我頭上曾經掛了至少五十萬的食品檢測設備,而那些設備的檢測效果……不提了。
    言歸正傳,這一次總局發(fā)布這那公告,然后淘寶小二質疑的工商總局抽檢程序不規(guī)范,不包括復檢等等,那就是扯淡?!读魍I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規(guī)定的是商品質量檢測,管不著這次工商總局發(fā)布的是否正品的問題。
    再看工商總局的回應,簡直想大耳光抽上去。總局答不對題,說得完全是天馬行空。我懷疑總局自己是否能分清這其中的區(qū)別,或者他們只是一如既往發(fā)布任務,收報表,然后統(tǒng)計發(fā)布而已?實際連紙上談兵都談不清楚。
    再者說,總局稱是委托消費者協(xié)會進行的抽檢,內行人一看就更加搞笑。消協(xié)名義上是消費者組織,其實是行政事業(yè)單位,工商局的一個附庸,一家人。即便這個活真是消協(xié)去干的,也是消協(xié)協(xié)調了諸多廠家進行是否正品的鑒定。
    淘寶小二質疑本次抽測數(shù)量少。少么?確實少。但以國家局直接附屬的國家級消費者協(xié)會的執(zhí)法能力來說,五十幾件就不少了。但如果國家局布置一項專項任務,動員全國工商系統(tǒng)執(zhí)法力量做這項工作,就能得到一個相當龐大的數(shù)據(jù)??赡車揖植⑽凑嫦雱訐u阿里系,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抽測而已。
    小二提到,基于這么少的抽測數(shù)來判斷正品率不妥,這妥妥的是在打臉,曲解或誤解文字,實際是國家局的報告寫的蹩腳,叫人抓住了把柄,把“正品率”改成“本次抽樣的正品率”就好了。但是為毛非要標一個正品率呢?為毛呢?大爺們堅持以率以數(shù)據(jù)來衡量工作所以習慣了吧……
淘寶小二還說了,非正品的定義有問題。報告中非授權渠道就等于非正品,這樣的新“罪名”是很有問題,其實有問題么?可能有,但是是否正品是由廠家說了算的,你說廠家沒有授權的商品,會侵犯各種利益,廠家會說他是正品么?會么?
    后來,司長下任務罰款指標的事情又被扒了出來。我去,這么傻的話也敢說出口,還被錄音了?多年以來,我們早就沒有罰款任務和罰款指標了,我們只有目標,目標!或者努力方向也行……
以上。
作者: 拔起蘿卜帶出泥    時間: 2021-12-12 23:25
不邀自來。
從統(tǒng)計角度來看,這篇報告反映的是整個政府部門在進行抽檢時,典型的標準不科學、過程不透明,結論潦草的作風,無法讓人信服。
l  樣本量太小,京東有4020萬商品,只抽檢20個;淘寶有10億商品,只抽檢51個。
l  不同網站、平臺因為購買不同品類、不同數(shù)量的不同商品,無法橫向對比出結論。
l  自營電商不宜與平臺電商橫向對比;
l  人為縮小了“正品”的定義范圍;
l  涉及到平臺電商,抽檢標準不明確;
原因一:樣本量過小。
樣本量太小對于海量商品而言是最大的弊端,也是傳統(tǒng)抽檢方式對待互聯(lián)網電子商務時代的一次嚴重錯位。
從報告中可以發(fā)現(xiàn),此次抽檢一共在網上購買了6個大類21個品牌92件商品(報告原文說是“批次”,實際就是件),涉及到6個電商網站或平臺。平均一個網站只有15.3件商品作為樣本。(下面會提到,實際上大部分淘寶店家只抽了一件商品
·        京東在上市時披露的SKU(庫存量單位)為4020萬。
·        銀泰的商品sku為700萬
·        阿里巴巴系的sku比較特殊,計算為10億的量。
因此,從上述百萬級商品的網站購買15件商品,就敢得出對方的正品率,一定是個笑話。
尤其是ZOL只購買1件商品,這必然得出ZOL正品率為100%或者0%的結論。但事實如何?大家用腳指頭也能想明白。
原因呢?
我只說一點:工商總局傳統(tǒng)那套抽檢法在電商時代完全沒法用了。
原因二:比較方式不科學
在不同網站購買不同的品類和商品數(shù)量進行抽檢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涉及到不同網站放在一起予以橫向對比以及排名的話,那就是在扯淡。
·        在京東、ZOL、天貓分別上買了一個手機,在淘寶則買了4個?;瘖y品類,在京東買了4個、天貓8個、聚美優(yōu)品3個,此時天貓和1號店又是0樣本。化肥農資類僅有淘寶的15個樣本,其他平臺都是0樣本。
從這樣千瘡百孔的樣本量竟然得出了以下結論:
·        從各購物網站的檢測結果來看,淘寶網的樣本數(shù)量分布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樣本數(shù)量較?。?個)的聚美優(yōu)品均為正品,正品率達到了100%;另ZOL商城(中關村電子商城)購買了1件非正品,正品率為0%;
在A網站購買1件商品,在B網站購買100件商品,然后在論述中將A與B進行排序,得出【A網站比B網站正品率高,A網站值得信任】的結論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
引導媒體用這種比較的結論,工商總局是個啥意思?

原因三:比較對象分類錯誤
在報告中有這么個論述:
·        三大知名B2C平臺中,京東的正品率為90%,略高于天貓的85.71%和1號店的80%,同時京東和1號店的非正品均來源于非自營的商家。
表面上來看這里比較的都是B2C平臺,但根本上來說,B2C還分自營和開放平臺2類,京東和1號店都是自營+開放平臺模式。天貓是純粹的開放平臺模式。
那么此處如果要放在一起做橫向對比,必然是開放平臺VS開放平臺,自營VS自營。
從報告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京東和1號店分別有2件商品“非正品”來自開放平臺,但沒有給出采購樣本量是多少(幾乎都是一家只抽檢一個商品)。即便是這樣,符合上述原則的評價結果就會變成:
嚴重的問題來了。
淘寶網內的店家該怎么才能和京東、聚美優(yōu)品放在一起科學地比?

從工商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淘寶商店(開放平臺上的商家)都是一個獨立的法人,也就是說,任何一家淘寶/天貓店鋪都是與京東對等的存在。那么問題來了:
淘寶網 LEGO公園 樂高 60016 City城市系列油罐卡車 無3C認證
因為工商總局只公布了非正品的店鋪與商品名,那么參照上述的方式(誰讓工商總局在一家店只買一件商品呢),只能認定LEGO公園的正品率為0%。

也就是說此次抽檢中,19個淘寶店鋪的正品率為100%,另外32個店鋪正品率為0%。
同理,1號店和京東上的店家也該照此類推:

所以科學的真實排名是這樣的:
淘寶XX店19家 正品率 100%
天貓XX店6家  正品率 100%
聚美優(yōu)品  正品率 100%
1號店(自營)  正品率 100%
京東(自營)  正品率 100%
1號店XX店X家 正品率 100%
京東XX店X家 正品率 100%
ZOLXX店1家 正品率 0%
淘寶XX店32家 正品率 0%
天貓XX店1家 正品率 0%
京東XX店2家 正品率 0%
1號店XX店2家 正品率 0%

原因四:“非正品”的標準不科學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工商總局這次出具了對于“非正品”的認證標準。一些海外商品(代購、二手、非授權渠道)都被直接認定為“非正品”,進而被媒體簡化成“假貨”。

但買過國外奶粉的爸爸and媽媽們都知道,代購品原本就不是銷往中國,因此沒有中文標簽,電子產品則不會有3C認證。比如說被檢測認定“非正品”的樂高玩具,就是因為沒有3C標簽中招,而不是“假冒偽劣”。
言外之意:這是真貨,但“非正品”。
不!科!學!

以及,注意到列表中涉及到2家淘寶店的Youngor雅戈爾的2件襯衫被檢出有問題,問題的表述是“成分、標簽不合格”,說實在的,真不知道是說這兩件襯衫是假貨(按理如果是假貨直接寫“假冒偽劣”)還是說廠家標注錯誤導致抽檢時商品質地與標簽不符。如果是后者,那幾乎跟渠道商沒啥大關系,不得去找生產商雅戈爾嗎?

報告中出現(xiàn)了“非授權正規(guī)渠道”,我也能理解,這就是“正品”,但不是廠商的授權體系內流通的商品,來源可能是從代理處拿到的“行貨”。(其實就是廠商的代理機制出現(xiàn)問題了)

還出現(xiàn)了“非官方正品”的表述,這到底是說“假貨”還是說“不是官方,但還是正品”的意思?

統(tǒng)計一下,淘寶店家一共抽檢51個商品,明確標示為“假冒偽劣”的淘寶店家一共是11家11款商品,在該份報告的樣本量當中,按照普通理解的正品率為78.4%。

原因五:在平臺上選擇什么價位抽檢
“便宜沒好貨”是日常購物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話在網購時也通用。對于有經驗的消費者來說,要買假貨有假貨的買法,買正貨有正貨的買法。我既可以買到100%的正品也能買到100%的假貨。而在抽檢時,也同樣適用。

尤其是考慮到淘寶上店家的價格是不統(tǒng)一的。舉個例子,工商總局要買一款2012年產的已經停產的三星note2,這款商品在其他的B2C自營商城已經無貨,市場上也沒有一個公允價,幾乎無法橫向對比,此時負責抽檢的同學應該用什么價格去買呢?1100?還是5480元。

·        搜索結果顯示,最高售價5480元,而最便宜的幾家店的售價為1100元。

假設抽檢同學非要用1100元去買,會是什么結果?

再接著問,淘寶平臺上約有183家商店在銷售該手機,抽檢同學到底是按照什么標準來選擇的?
這些疑問原本應該寫入報告中(嚴謹?shù)某闃诱{查報告必須說明)。使得現(xiàn)在只有結論沒有過程,完全成了一個黑箱子作業(yè)。

說白了,工商總局心里是想買假貨還是想買真貨?是想抽檢還是想拿抽檢打壓誰?
——————————
噴了這么久,一定會有人說,你丫噴起來容易,u can u up啊!
成。
我覺得正確的做法是:
·        1、將京東、天貓、淘寶上的平臺商家視作獨立主體,與京東自營、聚美優(yōu)品是一類玩家;
·        2、就同一類商品在不同商家處采購相同數(shù)量、相同價格的樣本。例如,在淘寶XX店、京東自營、亞馬遜XX店同時采購海飛絲、潘婷等10個品牌商品,且抽檢時價格相同。
·        3、就一類商品公布一次抽檢結果,如《5個電商網店銷售化妝品的抽檢報告》,以確保不同網店得到相同的待遇?;蛘邌蝹€平臺的抽檢結果:《淘寶上化妝品抽檢報告》、《京東上手機抽檢報告》
——————————
這里只說抽檢的那點事,其他知乎er也提到了抽檢程序上存在的問題,以及工商總局如何打假的問題,這里就不贅述。有空再扯。

——————————后記————————
在1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官網上,發(fā)言人確認后續(xù)由網監(jiān)司推出的《白皮書》其實是會議紀要,不是白皮書,也沒有法律效應。類似的工作指導在2014年度有1萬余起。

另外,馬云也被召見。雙方表示要利用大數(shù)據(jù)協(xié)同打假,探索創(chuàng)新路。

事情就是這樣,發(fā)生了,點爆了,繼續(xù)著。然后……相信此事在漫長的歷史中不算什么,但對于電商行業(yè)而言一定會是個重要的符號。
作者: 淡淡    時間: 2021-12-13 02:07
知乎大面積出現(xiàn)噴,這是平臺的命啊,越出名就越吸引空間黨。請大家回歸理性思考。
作者: 快樂一生36    時間: 2021-12-13 04:22
謝邀。
我覺得大家不要那么憤,都回歸一下理性,現(xiàn)在逢年底了,詐騙現(xiàn)象非常多,買家的購買次數(shù)也多起來,是個詐騙高峰期,所以國家也是出這個消息,以此來警戒一下各電商平臺的賣家與買家。
作者: 打網球    時間: 2021-12-13 06:03
以管窺豹 只見一斑…
作者: ?愛情    時間: 2021-12-13 06:40
--干--脆--修--改--編--個--號--爭--取--編--十--個--
1、馬云,工商總局叫你去充值了
——以前我們收線下商店的檢bao測hu費fei?,F(xiàn)在人都去網上買了……再不充值你讓兄弟喝西北風??!
2、如果這是一份正經的政府報告,是不會出92個樣本這種事的,不圓滿。所以真相一定是公費買了100件,8件私吞了。一定是這樣的!
3、小王,咱們做監(jiān)測憑良心要客觀,給你3000塊分別去淘寶買2個三星手機,去京東買2個紅米手機;一樣的錢一樣的數(shù)量,很公平是不是
——司長,3000買不到兩個三星啊。
——一定要買到!給我寫報告里。
4、工商總局的抽檢報告證明,統(tǒng)計局還是很專業(yè)的。
5、今天才知道工商總局跟廣電總局是一樣的:都不喜歡看整體。
6、從中關村在線的正品率0%、到聚美優(yōu)品的100%,中間隔了28個京東。
7、“淘寶?才51件?還年度報告?太小看人了...我老婆有時一個月就要“抽檢”五十多件?!?
@uncle剛8、原來淘寶上有史丹利化肥。
9、別吵吵,只是定向監(jiān)測,結果下到地方局,如果沒問題不會罰你的。
——擦,可是你已經公布了啊...
10、工商總局在哪上市?想入一點長期持有
------------------------------------完滿了?。?!
作者: 智哥    時間: 2021-12-13 09:01
【工商總局劉紅亮處罰阿里錄音曝光:一年罰千八百次】據(jù)新華社“我在現(xiàn)場”報道,工商總局公布“白皮書”會議紀要后,參會人士透露,工商總局網監(jiān)司司長劉紅亮在會上稱,阿里一年要處罰“千八百次甚至幾千次”,“你們一個月工資等于我們年薪加在一起”等。該錄音并未寫進白皮書。http://t.cn/RZ10wjW
作者: 淺淺£微笑    時間: 2021-12-13 11:20
搜了下報道,看到幾家樂高店商品“非正品”原因是“無3c認證”。3c認證是中國的強制性國標啊。
我在淘寶全球購上也買過樂高玩具,國外郵寄過來,價格比國內行貨還便宜。
但國外原產地商品,又不是定向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哪來的國內3c認證。
明明是國外正品,卻要定義為“非正品”曝光,工商總局是不是在故意整電商啊?
難道以后這種全球購要被工商叫停么?
作者: 小夲ヂ蛋ル    時間: 2021-12-13 13:33
有些東西明明只有淘寶上能買到真的。
作者: 深思    時間: 2021-12-13 16:02
我的理解是這樣:我是X寶,我有一塊地,我做了個超大百貨中心,有很多很多商家在我的百貨中心里賣東西,我靠他們找我做廣告賺錢。有一天工商來我家百貨中心抽檢,發(fā)現(xiàn)有很多假冒偽劣或者非正品的普利司通輪胎。接著工商說,X寶的很多輪胎不是正品!我就郁悶了..
我不賣輪胎?。?br /> 我賣的從來都不是輪胎好嗎!
你查出哪家有問題就去找他啊!
你跟我講有什么用!
連個名字都沒有我都不知道去關哪家好嗎!
而且我又不是工商!
我只是賣廣告賣數(shù)據(jù)賣名氣的好嗎!
我還是杭州的企業(yè)呢!
你要不要說杭州賣假輪胎啊!
作者: 墨白    時間: 2021-12-13 16:48
三星正品率是零,什么鬼…
作者: 西路    時間: 2021-12-13 17:10
本人作為一名從事定向監(jiān)測和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的工作人員,想結合自身從業(yè)角度解讀一下 “小二的心聲”。
1、關于定向監(jiān)測的解釋。
我覺得這一次國家工商總局在發(fā)布這份結果時,沒有做好的一項工作就是:在發(fā)布結果的同時,沒有做好對公眾的解釋定向監(jiān)測的涵義。
事后,工商總局回應了質疑,表示“定向監(jiān)測是評估市場風險?警示違法經營的重要工作方式”,定向監(jiān)測的結果可以作為一種消費風險提示的方式進行發(fā)布,但是定向監(jiān)測的結果不代表該種類商品在市場上的總體質量。
舉個例子,《結果》中表示“化肥農資和手機行業(yè)正品率低,僅為20%和28.57%”,在淘寶購買的15個化肥農資的樣品中只有3個合格。這不是說淘寶上所銷售的所有化肥農資的總體合格率只有20%,而只能說明在淘寶購買的15個化肥農資的樣品合格率為20%。進而言之,在淘寶上購買化肥農資能買到合格品率就可能比較低,這就是定向監(jiān)測所起到的給予消費者風險提示的作用。
其次,定向監(jiān)測的結果不能用于案件定性,不能作為案件處罰的依據(jù)。
總局委托消協(xié)開展的定向監(jiān)測,消協(xié)肯定是委托了具備了相關檢驗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了檢測,委托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這是包括工商、食藥等執(zhí)法部門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經常要采取的一種手段。但是消協(xié)委托的檢測,檢測結果必定只能對來樣負責,只能表明送檢的這一個或者幾個樣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能用來證明所有的同類商品都存在質量問題。因此,假設《結果》中有一個化肥農資的賣家在北京經營,其在淘寶銷售的化肥農資在這次定向監(jiān)測中不合格,北京工商部門會以此次監(jiān)測的結果為線索,在其經營所在地開展調查,搞清楚不合格化肥農資的數(shù)量,然后再請檢驗機構予以抽樣檢測,如果再不合格,才會進行查處。
2、小二提出的抽檢程序違規(guī)失當?shù)膯栴}。
我覺得這是小二將定向監(jiān)測和工商總局第61號令《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混為一談了。如上所述,定向監(jiān)測的結果通常是僅對來樣負責,而采取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進行的抽檢活動,往往是對商品的某個規(guī)格、型號的整個批次負責。
舉一個例子,2014年3月31日,廣東省工商局在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后,在其官網發(fā)布的《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發(fā)布認定的缺陷商品名單(2014年第1批)的公告》顯示,上海三菱電機.上菱空調機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4個型號的空調器產品屬于有缺陷的不合格商品,在公告發(fā)布后,三菱宣布召回上述4個型號的空調器產品。在2014年第3批公告中,YOKOHAMA(橫濱)輪胎有一款缺陷指標為高速性能不合格的輪胎榜上有名,在公告發(fā)布后,橫濱輪胎宣布該款輪胎召回。由此可見,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的結果是對某型號某規(guī)格某批次的商品整體負責的。
3、小二提出的商家沒有收到抽檢信息的問題。
定向監(jiān)測的結果只是作為風險提示,不作為案件處罰的依據(jù),所以有關商家當然不會收到復檢的通知。程序一般是這樣的:總局會將這個結果作為一個線索轉交給經營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門來跟進,總局不會也沒有必要直接通知商家。商家對此有異議,可以會同當?shù)毓ど滩块T,尋求檢驗機構檢測同款商品的同一個項目,如果得出的結論是合格的,那么當?shù)氐墓ど滩块T不會進行處罰。
從2、3點可以看出,工商總局在程序上并沒有失當之處。
4、小二表示工商總局將淘寶與其他B2C的自營商家放在同一緯度來比較實在是冤枉。
我覺得,既然同為網商,不存在緯度不同的問題。淘寶在吸引淘寶賣家入駐的時候,自然有一套游戲規(guī)則,賣家有否遵循這一套游戲規(guī)則呢?淘寶有沒有按照這一套規(guī)則進行監(jiān)管?從現(xiàn)實來看,肯定是做得不夠的,這也是為什么大家紛紛吐槽淘寶上假貨泛濫的問題。B2C的假冒偽劣相對淘寶少了許多,也經常有人說買數(shù)碼產品還是京東、亞馬遜靠譜,因為B2C也制定了規(guī)則,同時也付出了倉庫、人力等巨額成本。
5、正品和非正品的問題。
工商總局在這次《結果》中對定向監(jiān)測的商品運用了正品和非正品的詞語來進行區(qū)分,小二表示這是一個新的“罪名”,富有創(chuàng)造性。
正品、非正品,本身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在我的記憶中沒有法律法規(guī)就正品、非正品有所定義;其次,定向監(jiān)測本身并不能作為案件處罰的依據(jù),因為也就不存在是否給淘寶安上了一個“罪名”的問題。
6、最后的話。
在我看來,這次《結果》的公布,無非是工商總局進一步表示了將加大網絡交易商品的監(jiān)管力度的一個意向。其實長期以來,工商、質監(jiān)、公安和食藥等部門對網絡交易商品的監(jiān)管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和日益增長的網絡商品交易量比,是遠遠遠遠不夠的。
由于網絡交易的一些特點使得處理起來比較麻煩,沿海地區(qū)、發(fā)達地區(qū)在處理涉及網絡商品的投訴舉報中的作為比相對落后地區(qū)要好一點。
如果按照有網友所說的“以價格作為主導,而忽視其他外觀、質量、舒適度、新功能”這個模式發(fā)展,劣幣驅逐良幣,長此以往假貨將越來越多,這也是監(jiān)管部門努力要扭轉的一個現(xiàn)象吧。
作者: 滑雪冰雹    時間: 2021-12-13 19:01
@Heavybird的回答很片面,這種報告最重要的核心應該是報告的專業(yè)性,而不是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合法不代表工商總局就要拿出這種不專業(yè)并且不負責任的報告。讓你去辦事不代表是讓你把事辦砸。
我仔細看過工商總局的那份報告,通篇報告的主旨也是在評估市場風險,也沒有特別的針對哪家企業(yè)或品牌。但這只是表面,實際情況恐怕并不是這樣的。我是做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分析的第一個難題也是核心就是取樣,取樣的合理性和客觀性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根據(jù)報告中的取樣來分析,這種取樣方式完全就是不負責任的取樣,是瞎搞,要是我的手下敢這么給取樣作報告,我一巴掌扇死他。此次監(jiān)測,工商總局為了得到網絡交易的定向監(jiān)測,同時根據(jù)行業(yè)商品的正品率來判斷該行業(yè)的整體情況。要得出這個正品率首先就是取樣,取樣應該怎么取?有一個原則就是客觀并且合理。我會給大家闡述一下我們做數(shù)據(jù)的是如何取樣的,然后在對比工商總局的取樣方式,你們可以自行判斷他們的做法是否合理。至于原因可以自行腦補。這是報告總局報告——《
工商總局發(fā)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jiān)測結果》
-------------------------------------------------------------------------------------------------------------------------------------------
取樣原則:目的性、代表性、客觀性(實際性)、合理性

1、我們在取樣的時候一定會圍繞著研究的目的進行取樣,比如說他們的監(jiān)測報告,是監(jiān)測網絡交易商品的定向報告,根據(jù)這個目的一定是網絡交易的商品,在根據(jù)取樣的代表性原則,應該是選取商品的網絡交易量比重進行取樣,我們比較常見的網絡交易量大的有服裝、電子產品、化妝品和食品,網絡交易還包含其他冷門商品如煤炭(雖然交易額大,但交易量很小,所以算特例,不能選做樣品)、辦公用品、裝飾材料,所以不能沒有這一類商品,只是比重要小。按照權重,服裝、電子產品、化妝品和食品應該在取樣中占的比例最大,一些冷門行業(yè)的商品也絕不能沒有,但取樣的比例要小。在看總局的報告,化肥和潤滑油一共有37份,占樣本的40%,而作為網絡交易的大宗商品服裝和電子產品一共是22份,占比23%。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簡直就是一拍腦門子做的決定。
2、以手機行業(yè)為例,網絡交易中蘋果、三星算第一梯隊,其次是華為、聯(lián)想、HTC、小米、諾基亞、酷派、vivo等,再次就是LG、金立等各類三線品牌。如果取樣,每一個梯隊都應該選取一個代表,報告中選了三星和小米,這個問題不是很大。但我覺得應該是三星2個、小米和華為加起來5個、給三線品牌1個指標。而小米直接取5個,有點不太合理

(, 下載次數(shù): 14)
3、然后是手機的取樣渠道,從手機到消費者的渠道有兩種,一種是商家自營,如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聚美優(yōu)品,因為他們自己有倉儲,一種是平臺類渠道,如淘寶、天貓,他們只提供交易平臺,不提供倉儲。所以我們會根據(jù)這兩種不同的平臺的銷售量選擇相應數(shù)量的樣品,數(shù)量越多,數(shù)據(jù)越精確。數(shù)量少于一定程度,可以放棄取樣了。。。
而且我們都知道,小米手機基本上都是放到自己官網上來賣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可是總局居然沒從這個渠道購入手機,既然是研究整個行業(yè),卻不對整個行業(yè)進行細致的分析。這種做事態(tài)度,就是忽悠老百姓嘛
先說這幾個方面,其他商品也是同樣的思路,我認為總局的這份報告完全就是鬧著玩。這種報告就跟去火車站進站口統(tǒng)計買票率一樣。
作者: 薄荷之夏    時間: 2021-12-13 20:05
作為個淘寶京東賣家說下;
關于假貨翻新,京東自營一成左右,京東第三方2左右。天貓1.5左右。淘寶2.5左右。
京東自營為什么又那么多呢。因為內部較腐敗,具體不說。
京東第三方為什么那么多呢。因為天貓和京東第三方是一樣的人開的。
為什么天貓又比京東自營少些呢,因為現(xiàn)電子商務,都覺得天貓是個推廣品牌的平臺,所以收斂些。京東就無所謂了,反正沒什么影響力。
為什么淘寶才2.5左右呢,因為很多東西無法鑒別。就好比生活服務,殉葬服務,奇葩寶貝,這種東西只能認為它是真的。。
不服來辯。
作者: 火柴天堂    時間: 2021-12-13 20:56
可能是這樣的:
X菊某領導一日在淘寶上買了個600元浪琴手表,買到后拿到專賣店檢查出是假貨。。
于是要求徹查某寶。撥款3000元給下屬,下屬吞掉1000,拿2000去購買了十件奢侈品,然后得出新聞里的那個結論。
作者: 蒼涼江畔落日〆    時間: 2021-12-13 22:31
http://www.saic.gov.cn/zwgk/zyfb/qt/xxzx/201501/t20150123_151599.html
工商總局對假貨的定義有問題,摘錄如下:
(注:這里統(tǒng)一將假冒偽劣產品、翻新產品、非授權正規(guī)渠道,含量與宣傳不符產品、無3C認證,非中國大陸地區(qū)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要求產品等均列為非正品)
我認為非授權正規(guī)渠道、非中國大陸地區(qū)官方正品兩類對于消費者而言,不屬于假貨。對于官府而言,是。這間接反應了工商總局此次調查是站在誰的角度開展的。
另外,對題主說的樣本量問題,我不大懂。但在入門的統(tǒng)計學知識中,都會提到樣本數(shù)N應當大于30。雖然這個是比較粗魯、不嚴謹?shù)臉藴?,我覺得還是可以指導工商總局此次相對簡單的調查的。
如果想要詳細了解,可參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017185注:我不是搞統(tǒng)計研究的,不懂。希望大家能探討下此類抽樣調查的方法怎么才算合理。

作者: ak傳媒路路兒    時間: 2021-12-13 23:14
(, 下載次數(shù): 14)
不知道大家能看清楚嗎,這是前一陣我回老家休假看見的,也算我們家三四級城市里面數(shù)一數(shù)二的商場了,差不多可以遮擋整棟大廈的巨型條幅說“國家質檢總局抽檢八點電商近六成產品不合格,工商總局警告電商,雙十一比先漲后降……”
像這家商場一樣的傳統(tǒng)企業(yè)看見今天的新聞一定開心死啦,早告訴你們這幫傻老百姓電商都是假貨吧,不信可以看中央臺的新聞聯(lián)播啊……
國家質檢總局也好,工商總局也好,抽檢什么的無外乎例行公事,具體抽檢方法是不是科學由專業(yè)做這方面的朋友鑒定,我只想說,媒體針對這事做文章就有問題,網購也有它的兩面性,有很多網友分不清淘寶集市和天貓,他們也不懂什么是C2C和B2C,報道事件的同時要注意輿論引導的方向不能有煽動性和偏向性,不能扔個炸彈就跑了。
作者: 趙超    時間: 2021-12-14 01:49
淘寶蘋果確實假貨蠻多,但是按照水貨也是假貨的話,那基本就全是了,我媳婦剛買了個蘋果6,因為京東沒有日版的,用起來還蠻好
作者: 鐘情    時間: 2021-12-14 02:46
馬云最近有點心煩意亂,特地去求見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禪師沉默了片刻,到禪房里領出一個小孩。馬云看了,若有所思,說:“您的意思,是這些天來的謠言就像這孩童一樣稚嫩不必理會么?”禪師搖了搖頭,說:“不,告訴你,這是我在淘寶買避孕套后才有的。
樹大招風?。?!阿里的新聞一直有,而自從雙十一銷售額超過571億,在美國上市之后就更加多了。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
1月23日工商總局采樣: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里再遇麻煩,阿里巴巴在美遭到集體訴訟,被指控:發(fā)布誤導性聲明并隱瞞受到監(jiān)管調查的情況(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提出該公司可能存在非法商業(yè)行為,但阿里巴巴并未披露相關消息。)

(, 下載次數(shù): 11)
首富輪流做,今年到誰家?馬云好不容易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屁股還沒坐熱,2月3日,胡潤研究院發(fā)布的《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超過王健林和馬云,以財富1600億元成為胡潤百富榜16年來第12位中國內地首富。

(, 下載次數(shù): 15)
還有微信封殺支付寶紅包,春節(jié)將至,同行間在移動端搶占入口的戰(zhàn)斗號角已吹響!

(, 下載次數(shù): 14)
一邊是首富位置被搶,一邊是假貨質疑不斷。同行還不斷在競爭,馬云問:跟你們什么仇什么怨,要這么對我。
有一個購物用戶說:“要搶占百度的市場地位比較難,它給人提供了很多優(yōu)質的資訊和內容;而搶占淘寶的市場地位是容易的,因為阿里的假貨傷了用戶的心,保證金、推廣費、封店傷了經營者的心?!?br /> 不作死就不會死,馬云有錢就是任性,在互聯(lián)網大會上發(fā)言:“淘寶假貨多是因為買家太貪,25塊錢想買勞力士表”。說好的成立打假部門,組建了2000人團隊、CEO陸兆禧與邵曉峰還擔任雙打正副組長,阿里聯(lián)手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知識產權總局和工商部門啟動“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深度合作。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假貨。
馬云的打假就是“虛火”,就是一場做給消費者看的“打假秀”。
這話一出,淘寶店小二都看不過去了,發(fā)表一篇標題為《一個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心聲——劉紅亮司長:您違規(guī)了,別吹黑哨!》的文章,淘寶小二從“情理法”三角度對工商總局進行“控訴”。
在作者易擁看來,淘寶小二真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打包好被子準備回家把你!

(, 下載次數(shù): 14)
對于假貨,中國是出名的山寨王國,在網上的假貨多,在線下的假貨也是層出不窮。打假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事,而阿里做的打假相當于是在給政府部門擦屁股,而對于工商總局網監(jiān)司的神補刀,我也是醉了。
無論是阿里在美遭到集體訴訟還是工商總局網監(jiān)司發(fā)布的售假數(shù)據(jù),大部分看熱鬧的群眾不是在痛擊美國和工商總局,反而是阿里成了“售假能手”“全民公敵”。
作者分析原因,一是:淘寶機制確實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是:槍打出頭鳥,最近又是首富又這么任性。成為了傳統(tǒng)企業(yè)的箭靶,說阿里的商業(yè)模式,導致了傳統(tǒng)店商零售模式的衰微。作者看來這正是社會進步的根源所在,正如我們不能把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的出局歸罪于蘋果、三星一樣,我們也不能把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的衰落歸罪于阿里、京東們的崛起;
三是:馬云不得人心,以前說好的幫助中小企業(yè),結果要收保證金、推廣費、封店。功成名就后登上首富就退休了,而不是把賺到的錢用于更好的服務中小企業(yè)者們。真是以前陪人家看月亮叫人家小甜甜,現(xiàn)在舊人換新人叫人家牛夫人。
阿里的道路要走得更好,馬云要做的不應該只是贏利,上市,首富,保鏢,搶占移動端;也應該是低調一點,更多地服務于消費者。就像他以前說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