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標題: 探魚器的根本原理是怎樣的?是否具有實際用處? [打印本頁]

作者: 論壇管理    時間: 2022-2-8 22:43
標題: 探魚器的根本原理是怎樣的?是否具有實際用處?
如果只是淺水岸釣,水下攝像頭或好一點的探測球(1K以上價位的)就夠了。但探測球有幾個很大的缺陷,用起來不太爽快。首先是連接不穩(wěn)定,時不時掉線,畫面偶爾會卡頓。風浪大的時候顯示效果稀爛。不過我用探測球是很早前的事,這些問題不知道后來有沒有解決。
聲吶探魚器的原理是通過發(fā)射超聲波信號來探明水底深度,魚層和體型。具體還細分到定頻和CHIRP頻率。帶CHIRP功能的性能更好,主要體現(xiàn)在分辨率(清晰度)上。

(, 下載次數(shù): 4)

圖一

借用一張網(wǎng)絡圖片,型號是佳明7CV,搭配了比較高級的GT22探頭,傳統(tǒng)聲吶和下掃都有CHIRP功能。注意左側傳統(tǒng)聲吶的分辨率:畫面干凈,雜波不多,而且魚的軌跡清晰。
(, 下載次數(shù): 4)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9489255635513344
這是我自己的探魚器,同樣是佳明7CV,使用配套的GT20探頭。傳統(tǒng)聲吶是定頻,下掃有CHIRP。7米附近的兩條斜線是我的鉛和餌,當時正在緩降,其他斜線是剛打下去的窩料。右側A-SCOPE屏幕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在17米深的水底,探測范圍是4.3米。
通過以上兩圖對比可以明顯看出高端探頭分辨率更好。GT22的信號是連貫的,而且背景干凈。而我的想要更清晰的軌跡,就要開更高的增益,帶來的問題就是連窩料都顯示出來了。周圍如果有其他探魚器的話,也更容易受到干擾。
有時候整個水層都是魚,上面的看起來很大,底下的很小,很稀,有一個TVG選項(TIME VARIABLE GAIN,時間可變增益)可以解決,官方解釋是對不同深度目標的回波強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償調節(jié),調高以后會降低淺水區(qū)域的增益并著重顯示強信號(大魚),所以5米內的魚不顯示了。
可以看到鉛,你還擔心看不到魚?
圖一可以看到魚集中在水底,泳層變化明顯,說明活性比較好,會很好釣。
我的探魚器上魚幾種在10到15米,線條變化明顯,說明也很好釣。注意探魚器畫面底部,有很大一片黃色的虛線,說明下面應該有一堆石頭,或者全是稀泥。
再看一圖,也能說明問題。

(, 下載次數(shù): 5)
這是一個回放出來的歷史畫面。明顯可見的有五條魚。注意右側的下掃模式分辨率很高(帶CHIRP)傳統(tǒng)聲吶上可以看到有一條魚突然從20米向下游到25米的另一條魚附近。結合下掃屏幕可以看到我放緩降的時候它又沖上來看我的餌。
有人會問傳統(tǒng)聲吶上會什么不顯示我的鉛,只能在下掃上看到。原因是走水把鉛帶到了200K的探測范圍之外,被455K的下掃探到了。
我的探魚器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干擾(白點),因為旁邊房間里的釣友也在用探魚器,這是任何探頭都無法避免的,可以忽略。
之后的畫面我沒拍照片,它繼續(xù)在我的餌周圍逗留了一會,任我怎么提逗都沒咬鉤。最后它從屏幕上消失了,說明它走了。
再看水深,圖一19米,圖二17米。因此探魚器一般在深水釣場(筏釣)時更有用,免去反復搜索的復雜操作,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魚的活性。
探魚器我折騰了不少,簡單說一下感受。
水下攝像頭在淺水岸釣的時候比較有用,很直觀的就能看到有沒有魚進窩。
五六百塊的“探魚器”,就是某琦之流,就是個玩具。我扔在家里的水池里都顯示有魚,退貨過程大費周章。
后來又買了個探測球,連接手機的那種,好用了一些,精度也差不多,但是畫面經(jīng)常卡頓。
最后換了現(xiàn)在用的這臺。
其他還用過朋友的佳明250,性價比很高,但抗干擾性能實在辣雞。在我拍視頻的這個釣場,一臺250夾在7CV和一臺5DV中間,滿屏都是干擾,基本上沒法看。350C,食用體驗明顯好于250,但因為比較古老,外觀設計也就很土氣,好像也沒有按鍵背光。佳明75CV,3D的,性能非常感人,價格當然也非常感人。勞倫斯的,接觸不多,但感覺更適合路亞。用過一次蜂鳥的黑屏機,感覺拿來做個作釣的參考也差不多。

-----------------------------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