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熱門游戲,在游戲精靈里都可以直接加載設定好的Profile,使用十分方便。但我個人覺得這樣有點太大太重,并且按鍵手感也差點意思,特別是搖桿部分,阻尼感不夠,過于靈活。 但即使如此,實體按鍵+雙搖桿,對于需要同時操作移動和瞄準的游戲,還是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游戲的操作表現(xiàn)。
升級臺積電4nm的驍龍8+ Gen 1怎么樣?
(, 下載次數(shù): 14)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驍龍8+ Gen 1和驍龍8 Gen 1的主要變化是使用了臺積電N4工藝,Cortex-X2大核從3GHz提升到了3.2GHz,Cortex-A710中核從2.5GHz提升到了2.75GHz,Cortex-A510小核心也從1.85GHz提升到了2GHz。
由于在上個月我們使用了ROG6游戲手機的工程樣機進行了驍龍8+ Gen 1的全球首發(fā)測試,本次量產機測試很大程度會沿用之前對比機型的測試數(shù)據(jù)。
安兔兔性能測試
(, 下載次數(shù): 1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安兔兔性能測試量產版的ROG Phone 6 Pro相比之前的工程機基本性能一致,在加酷冷風扇酷寒X+模式下總分大概有0.17%的性能提升。和之前工程機的測試結論一樣,驍龍8+ Gen 1的主要優(yōu)勢在GPU部分。
GeekBench 5處理器性能測試
(, 下載次數(shù): 1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GeekBench 5單線程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驍龍8+ Gen 1Cortex-X2大核頻率拉伸到3.2GHz,多核心性能差距被天璣9000逼近,主要是由于Cortex-A710中核2.75GHz頻率低于天璣9000的2.85GHz。在安裝酷冷風扇后單線程性能沒明顯變化,但多線程可以提升到4200分以上。
GFXBench性能測試
GFXBENCH是一個跨平臺的3D性能測試軟件,我們選擇Aztec Ruins High Tier的測試場景(類似古墓麗影風格),Vulkan API,并且選擇offscreen設置,這樣可以將分辨率統(tǒng)一方便進行橫向對比。
(, 下載次數(shù): 1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ROG6游戲手機的成績?yōu)?1FPS,和之前的工程機一樣,相比搭載驍龍8 Gen 1的一加10 Pro提升了8.5%。
3DMark性能測試
(, 下載次數(shù): 1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3DMARK Wild Life測試結果和GFXbench類似,ROG6游戲手機的驍龍8+ Gen 1相對驍龍8 Gen 1有8.3%的性能優(yōu)勢,相對天璣9000則領先26%。
PCMark性能和續(xù)航測試
PCMARK Work 3.0測試模擬網絡瀏覽/視頻編輯/文檔編寫/圖片編輯/數(shù)據(jù)操作這些真實操作,測試日常應用的真實性能和續(xù)航。
(, 下載次數(shù): 1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搭載驍龍8+ Gen 1的ROG6游戲手機性能(性能模式)相比驍龍8 Gen 1的對比機型提升28.9%,相比天璣9000的對比機型也提升了14.9%。
(, 下載次數(shù): 1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使用均衡模式的續(xù)航測試,ROG6游戲手機續(xù)航時間長達16小時,相比驍龍8 Gen 1的對比機型長了1/3。不過我也注意到ROG6游戲手機在均衡模式核心調用策略比較保守。
在之前驍龍8+ Gen 1的首測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最近兩代的旗艦SoC都可以跑動60FPS,但問題是受到溫度墻的限制這個性能都不能保持,會因為溫度過高而觸發(fā)降頻,只有使用臺積電4nm的驍龍8+ Gen 1和天璣9000可以堅持過10分鐘。天璣9000雖然可以10分鐘不降頻,但性能穩(wěn)定性更差,波動的幅度更大。
雖然這個場景并不是精確重復,但還是可以反應對應性能,搭載驍龍8+ Gen 1的ROG6游戲手機整體FPS更穩(wěn)定,僅在大地圖切換串流場景的時候FPS有所降低,但也維持50FPS以上,并且又很快的穩(wěn)定到60FPS。搭載驍龍8 Gen 1測試機型在戶外戰(zhàn)斗場景金在40-50FPS,而天機9000也有更大的波動。對于原神而言,ROG6游戲手機更為穩(wěn)定的幀率必然有更好的游戲體驗。
和平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