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標題: 泡泡瑪特,Mart是假的,泡泡是真的? [打印本頁]

作者: 慧慧蘋果醬    時間: 2022-9-18 08:23
標題: 泡泡瑪特,Mart是假的,泡泡是真的?
7月15日,泡泡瑪特發(fā)布盈利預警公告稱,預期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收入,可能較2021年同期增長不低于30%,預期集團凈利潤將減少不超過35%。
在中報影響之下,泡泡瑪特股價當天大跌9%,而發(fā)布財報的第二天,7月18日,當天股價大跌12.89%,一度跌超18%。

(, 下載次數(shù): 9)

實際上,在泡泡瑪特發(fā)布盈警前,就已連續(xù)陰跌足足一個月,7月泡泡瑪特已跌去45%,7月幾乎沒有一天是收陽線的。
上半年業(yè)績差,投資者都心知肚明,但長達一個月的陰跌,散戶都被跌懵了。
為什么股價在中報前就已崩盤?我們結合泡泡瑪特的商業(yè)模式來看,能更直觀的看清泡泡瑪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退的。
一、千億市值,只是泡泡?
電話會議中,董事長王寧認為,上半年影響泡泡瑪特業(yè)績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而影響的城市,恰好是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也是泡泡瑪特重點營收區(qū)域。
上半年北京、上海、深圳都有不同程度的封城管控,而泡泡瑪特在北上深的門店超過百家,這意味著有百家門店不僅沒有營收,算上房租還扣了不少錢。
從去年年報中看,北上深三個城市占泡泡瑪特總營收的40%。根據(jù)電話會議披露,北京、上海、尤其是上海老店同比下滑40%-50%。
疫情不只影響線下無法開業(yè),影響還延伸到快遞物流,快遞物流停擺,泡泡瑪特想依靠線上銷售也難做,線下機器人商店都開不起來。
另外,各地區(qū)防控政策不同,有的地方可以收快遞,有的地方則不行,這樣也影響到顧客的購物體驗。
如果是生活必需品,顧客還能等下去,但不是生活必需品,等待時間長了,大部分顧客還是沒耐心等待,選擇取消訂單。
尤其是盲盒系列一直出新,而發(fā)貨一直不順暢,大家的消費欲望都在往后推延,總想著這款出了那么久還沒到,買下一批好了。
從顧客端來看,在消費欲望被不斷推延之下,對盲盒的“癮”也在不斷減退。
泡泡瑪特前幾年能做的如此成功的原因,跟用戶對泡泡瑪特的“成癮性”有很重要的關系。而泡泡瑪特為什么能成癮?
一是盲盒能給用戶帶來不確定性的體驗,每一個系列,每一款打開都是不一樣的。二是拆開盲盒后,稀有的款能為用戶帶來幾倍,甚至是十倍的溢價。
大部分消費者一開始并不是沖著拆盲盒的那一下快感來的,大家都是聽聞泡泡瑪特一個珍藏版手辦能賣到一萬塊以上,甚至是幾萬塊,超十萬的都有。
可以把泡泡瑪特看做成股市炒作一樣,分為上中下游。資金先炒作上游,上游有利潤了才能引導至中下游。
泡泡瑪特上游是大號珍藏版手辦,發(fā)售價大約在1000-6000元不等。中游的是大號手辦,發(fā)售價大約在600-1000元不等。下游是最基礎的小款手辦,發(fā)售價為59-69元左右。
在兩三年前,泡泡瑪特珍藏版手辦能有數(shù)倍的溢價空間,抽中或是買到一個盲盒就能翻幾倍的價格。
泡泡瑪特盲盒炒起來就跟股市炒作一樣,一個板塊上游能賺到錢,中下游才能賺到錢。自然而然的,上中下游都有不同程度的溢價,上游溢價空間最大,中下游差一大截。
上游珍藏版的溢價空間巨大,當時發(fā)售價為5999元的Keith Haring1000%,曾溢價至8800元。但目前在二手平臺也回落到了5000元。泡泡瑪特櫻桃小丸子聯(lián)名1000%二手市場價也回落到了發(fā)售價5999元以下。

(, 下載次數(shù): 12)

一開始上游能賺到錢,自然而然為中下游吸引進大量的新玩家,中下游逐漸也有了翻倍的溢價趨勢。
中游的例如,最初原價599元的Felix the cat 現(xiàn)在也只要200元左右就能入手。

(, 下載次數(shù): 8)

下游的就更多了,最出名的全球限量潘神圣誕隱藏款,原價59元,最高時賣到2400元?,F(xiàn)在市場價格回落至幾百元,已賣不出去。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一開始炒到上千元,最后兩三百賣不掉的情況。
但隨著入場的玩家越多,泡泡瑪特似乎并不懂得“饑餓營銷”這一招。
一開始泡泡瑪特每天限定時間發(fā)售,例如上午10點發(fā)售,一次只發(fā)20個。后來,泡泡瑪特開始增量發(fā)售,發(fā)的越多,本身稀有的屬性就不在了。
盲盒稀有的屬性不在,市場的溢價空間越小,參與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有些內在價值不高的消費品,只能在盛世下才有炒作的空間。
例如勞力士,愛馬仕,LV這樣的大牌,有品牌效應,有供應限制,所以市場能一直炒下去。
即使在經(jīng)濟不好時,價格有所下滑,但不會出現(xiàn)價格崩盤的情況,甚至今年以來奢侈品還在不斷提價。
愛馬仕銷售額同比大漲26%至27.1億歐元,推動上半年收入同比大漲23%至54.75億歐元,凈利潤大漲近40%至16.41億歐元,凈利潤率達30%。
奢侈品在經(jīng)濟周期不好時依舊能走強,正是因為這些消費品的內在價值遠比盲盒和其他商品高的多。
泡泡瑪特正是內在價值不高的消費品。
在當下,全球經(jīng)濟正處于亂世。疊加自身饑餓營銷做的不好,人流渙散,炒作空間就大大減退,甚至沒有炒作空間。
只有在經(jīng)濟穩(wěn)定運行,大家的錢包不緊的時候,大部分人才會有閑心關注盲盒炒作,才有閑心去折騰出盛世下的產物。
所以在盲盒炒作停滯和疫情的夾擊之下,導致上半年業(yè)績難以支撐起高估值,股價慘遭大跌。
二、消費復蘇能救泡泡瑪特?
現(xiàn)在市場看消費品都是一個想法,都認為疫情控制后,消費復蘇能驅動消費股的業(yè)績反彈,但這一邏輯在泡泡瑪特身上,恐怕不適用。
泡泡瑪特身上含有網(wǎng)紅經(jīng)濟的屬性,而網(wǎng)紅經(jīng)濟有一個特點。當熱潮停滯一段時間后,這股熱潮將難以重啟。
原因一是盲盒沒有溢價。二是大部分人都過了追盲盒的那股勁。即使疫情控制下來后,重新入場的玩家肯定沒從前多,這是宏觀經(jīng)濟不轉好前是肯定的。
另外,在去年泡泡瑪特開始擴張海外業(yè)務花了不少錢。國內一線城市好比是止血貼,而一線城市業(yè)績受挫,這個止血貼就失效了,海外業(yè)務擴張帶來的虧損影響更大。
說了泡泡瑪特不好的點,并不代表泡泡瑪特是個不好的公司,并不代表他的商業(yè)模式有問題,否則他曾經(jīng)也無法做到千億的市值。
短期內泡泡瑪特交出了一份非常差的業(yè)績,導致市場認為這個行業(yè)的泡沫總算是要破滅了,這個行業(yè)以后就沒戲了?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大的回報都是這樣掙來的,大家都認為泡泡瑪特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公司時,可能反而是長線布局的機會。
最重要的點是,你是否認為未來經(jīng)濟有“盛世”的基礎,如果有“盛世”的基礎,泡泡瑪特或許能延續(xù)下去他的盲盒之路。
當然,前提是泡泡瑪特如何解決盲盒二級市場沒溢價,如何解決客戶流失,如何應對系列IP的問題。
回到市場來看,上半年,已有機構大量出貨。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共計16只基金持有泡泡瑪特的股份,單只基金持倉最多的是蕭楠管理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一季度持有1725.58萬股。
但二季報顯示,泡泡瑪特已經(jīng)退出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盡管易方達科順持有的23.10萬股倉位沒有變化,但能看出蕭楠的預期在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年報中強調一家公司商業(yè)模式很重要的張坤,已被泡泡瑪特緊緊套牢。
張坤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在一季度,建倉泡泡瑪特600萬股。二季報披露后,持倉未變,依舊是600萬股。
一季度的平均股價為35-40元左右,截至目前還未出售的話,已虧損超50%。

(, 下載次數(shù): 10)

張坤在基金半年報中談到:一家公司的商業(yè)模式、護城河、現(xiàn)金流、企業(yè)治理是他投資的理念。
從商業(yè)模式來說,泡泡瑪特的商業(yè)模式并沒問題。但從護城河,現(xiàn)金流來說,泡泡瑪特在這方面就有所欠缺了。
不知泡泡瑪特這樣的表現(xiàn),張坤是否持續(xù)看好?
三、結語
泡泡瑪特曾經(jīng)的成功不可否認,但如何應對當下的問題?
一是沒炒作溢價空間。二是經(jīng)濟周期導致消費疲弱,復蘇空間恐怕不大。三是海外擴張,能不能站穩(wěn)腳跟?

-----------------------------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m.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