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262|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

[復制鏈接]

1409

主題

1491

帖子

5885

積分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21-12-15 20:1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客觀上來看,我覺得折疊屏現(xiàn)在銷量占比肯定不是最多的,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而且也看好銷量比上升。
不過成為主流這件事情上,我還是持觀望態(tài)度的。
折疊屏定位手機和平板之間,就理應具備手機的便攜、拍照和平板的續(xù)航以及可玩性。
但是以目前的各手機廠商的產(chǎn)品以及方案來看,都無法把折疊屏做到普通手機那么輕便,就一點折疊構造無法處理,就不能實現(xiàn)超薄,拿在手上還是很突兀的。
而攝像頭堆疊在單側后畫質又成難題。更大的屏幕后面電池受制于空間而無法做的更大。如果都要兼顧這些的話,那么反而是走向輕便的反方向臃腫。
所以,我真的覺得折疊屏的定位挺尷尬的。真的不如手機+pad的形態(tài),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的。
但是正如題主所說的,華為,三星,oppo都在入局,折疊屏肯定也存在受眾的。我猜想,絕大多數(shù)買折疊屏手機的顧客,應該是屬于Bussiness man,我愿意把它理解為商業(yè)精英,對于經(jīng)常出差的商務人士可以不用帶電腦也不用帶平板,折疊屏手機好像真的是屬于優(yōu)解。但是你看,就我認為的這部分受眾,也并非主流受眾。所以我覺得,成為主流的話,真的很難。
在這里就要吹一波菊花的x2了,真的是商業(yè)質感拿捏的死死地。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想,廠商總是要拓展創(chuàng)新的,而產(chǎn)品形態(tài)也是創(chuàng)新的一個方向。像平板趨近于PC,手機又趨近于平板,科技的終極奧義就是換殼。
價格、輕便、以及統(tǒng)一的參數(shù)配案,折疊屏成為主流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這并不妨礙我們期待和追捧折疊屏手機,因為它代表著手機行業(yè)最高端、最科技、最前沿的方向。在手機行業(yè)創(chuàng)新乏力的當下,所有愿意在折疊屏領域不計投入、持續(xù)探索的廠商,都值得大家的期待哦。
看oppo已經(jīng)在價格上面做了很大的進步了,沖沖沖。

-----------------------------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2

帖子

3

積分

Rank: 1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21-12-15 21:45:49 | 只看該作者
客觀上來看,我覺得折疊屏現(xiàn)在銷量占比肯定不是最多的,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而且也看好銷量比上升。
不過成為主流這件事情上,我還是持觀望態(tài)度的。
折疊屏定位手機和平板之間,就理應具備手機的便攜、拍照和平板的續(xù)航以及可玩性。
但是以目前的各手機廠商的產(chǎn)品以及方案來看,都無法把折疊屏做到普通手機那么輕便,就一點折疊構造無法處理,就不能實現(xiàn)超薄,拿在手上還是很突兀的。
而攝像頭堆疊在單側后畫質又成難題。更大的屏幕后面電池受制于空間而無法做的更大。如果都要兼顧這些的話,那么反而是走向輕便的反方向臃腫。
所以,我真的覺得折疊屏的定位挺尷尬的。真的不如手機+pad的形態(tài),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的。
但是正如題主所說的,華為,三星,OPPO都在入局,折疊屏肯定也存在受眾的。我猜想,絕大多數(shù)買折疊屏手機的顧客,應該是屬于Bussiness man,我愿意把它理解為商業(yè)精英,對于經(jīng)常出差的商務人士可以不用帶電腦也不用帶平板,折疊屏手機好像真的是屬于優(yōu)解。但是你看,就我認為的這部分受眾,也并非主流受眾。所以我覺得,成為主流的話,真的很難。
在這里就要吹一波菊花的x2了,真的是商業(yè)質感拿捏的死死地。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想,廠商總是要拓展創(chuàng)新的,而產(chǎn)品形態(tài)也是創(chuàng)新的一個方向。像平板趨近于PC,手機又趨近于平板,科技的終極奧義就是換殼。
價格、輕便、以及統(tǒng)一的參數(shù)配案,折疊屏成為主流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這并不妨礙我們期待和追捧折疊屏手機,因為它代表著手機行業(yè)最高端、最科技、最前沿的方向。在手機行業(yè)創(chuàng)新乏力的當下,所有愿意在折疊屏領域不計投入、持續(xù)探索的廠商,都值得大家的期待哦。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54767664283095040">看oppo已經(jīng)在價格上面做了很大的進步了,沖沖沖。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1

帖子

3

積分

Rank: 1

板凳
發(fā)表于 2021-12-15 23:04:27 | 只看該作者
為什么各大廠商都在開始造折疊屏?
我感覺就其實這是一個卷的過程,當一個廠商有了這個概念,那么就會引起其他廠商的注意,當一個廠商開始做的時候,你就不能不管了。
任何一項拓展的新技術,你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沒有,不然其他廠商都有就你沒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落后”了。
當然這也有一部分廠商壓根不管你,各玩各的,各自搞各自的東西,研發(fā)自己的技術。
比較典型的有兩個,一個是諾基亞,一個是蘋果,前者已經(jīng)四舍五入快銷聲匿跡了,后者依靠自己的東西霸占了高端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在大家都采用了安卓的時候,諾基亞那會兒依舊用著塞班,在所有產(chǎn)商都有曲面屏手機的時候,iPhone沒改變過,折疊屏這玩意,看起來iPhone也沒有研究。
為什么?這就要扯到折疊屏的意義了。
一個是顯示區(qū)域的變大,這種變大不僅僅是說屏幕變大,而是變大的后屏幕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了,有些人想手機代替平板,讓手機上一個臺階。
另外一個大概是保護屏幕?折疊以后不論怎么掉,屏幕都是隱藏起來了的,某種程度上好像是更不容易碎了。
剩下的大概是取代平板以后,更容易攜帶?其實我不理解,為什么不是折疊平板,而是去折疊手機……
又或者,折疊的是不是手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屏幕可以被折疊,這個技術。
如果這個技術足夠成熟,那么顯示器、電視機、任何顯示終端是不是都可以如此,這才是跨時代的東西。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3

帖子

12

積分

Rank: 1

地板
發(fā)表于 2021-12-15 23:26:58 | 只看該作者
隨著oppo用Find N證明在目前的材料和結構下確實可以解決折痕的問題,那么折疊屏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主流,,,之一。
折疊屏想當絕對的主流是太可能的,制約折疊屏最大的問題還是重量問題,也就是電池的問題,這種材料學問題是人類的一生之敵。。。
但是折疊屏完全可以作為可正常使用購買的選擇之一了。雖然會比普通手機重一些,但是折疊屏給到了更加豐富的使用體驗。
而且可以預見的,接下來折疊屏的價格應該會有一定的下降,并且配置會更加傾向于讓人可以正常使用。
手機廠商們會嘗試讓折疊屏成為主流之一,不過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們能不能接受。
不過消費者們接受不了也沒關系,蘋果應該也快要推出自己的折疊屏了。
只要蘋果推出折疊屏,消費者們就算不接受也會變的能接受了,反正在很多消費者眼里蘋果做啥都是好的。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3

帖子

3

積分

Rank: 1

5
發(fā)表于 2021-12-16 01:24:38 | 只看該作者
作為一個從一代fold開始想買但是始終沒有買的用戶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1.先天物理結構導致的內屏脆弱,但是如果你用外屏那又嫌太重。
2.內屏的意義,作為一個不玩手游的人,在排除了手游之后,我沒想到內屏有什么特別的用途,首先是屏幕比例,這種接近正方形的比例和目前的主流背道而馳。
無論是使用APP也好,看視頻看電影也好,他都沒有什么大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看電影的時候,受制于目前電影工業(yè)2.35:1的畫幅,導致實際顯示面積很感人,就算是自媒體內容,目前也多是16:9,18:9這樣的比例,能利用的空間有限。
至于HUAWEI那個平行世界,我覺得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解決方案,用戶實際使用到的東西還是只有一半,畢竟你不可能左眼看左邊右眼看右邊。。。。。
若是把他當做畫板,做一些創(chuàng)意設計的工作,那么目前除了fold3以外大家都不支持,而且那個內屏較差的堅固度以及中間的折痕的存在,我覺得作為畫板也是不舒服的,還不如選擇iPadmini。
3.作為實驗性產(chǎn)品,更新速度快,價格跳水幅度大,給了那些想嘗鮮玩一段時間之后出二手的用戶非常大的顧慮。
因此目前來看折疊屏依舊是花瓶一般的存在,我覺得除非有一天能夠解決屏幕耐久度和屏幕比例的問題,否則他只能夠是對未來的探索之一,而非真正的未來。
哦對了,我覺得如果你說未來是flip的樣子,我覺得我的接受度會高很多,因為那才叫折疊手機,其他的都是折疊平板。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7

帖子

6

積分

Rank: 1

6
發(fā)表于 2021-12-16 04:08:57 | 只看該作者

  • 因為要做高端,芯片暫時做不出來就只能做產(chǎn)品形態(tài),而且折疊屏屏幕價格降低了
  • 不會成為很主流的產(chǎn)品
1 為什么大家在做——產(chǎn)品形態(tài)突破高端

先解釋第一條,沒有自研芯片還能做銷量千萬的高端的(5000+價位),自從2010年之后只有HTC是曾經(jīng)成功過的,但是現(xiàn)在的htc……折疊屏屏幕這個是不知道哪看到過的產(chǎn)業(yè)鏈的消息,大概是國產(chǎn)的折疊屏幕良品率或者產(chǎn)量做起來了,就帶動了整個市場售價的變動。
所以OPPO其實明白這個道理,先是發(fā)布了一個NPU,大概是準備做AI RAW即“raw-npu-isp”這個流程(榮耀30Pro+為代表的多款麒麟990手機就已經(jīng)是這樣了,麒麟980時代是“raw-isp-npu”)。后面還有傳說中的3nm SoC,雖然不清楚到時候怎么做。
但是soc今年做不出來,所以只能用產(chǎn)品形態(tài)沖擊7000價位。之前的Find X3 pro的拍照我個人認為大概相當于“普通的imx+智能濾鏡”,實現(xiàn)的效果其實還是不夠好,這個看細節(jié)就能有了解。那么如果想進一步提升拍照,就得學習蘋果的Deep Fusion技術路線。而這個東西需要FP16算力,那種靠int8算力跑AI Benchmark的芯片多半FP16跑分不高,所以只能外掛NPU,也好當作芯片設計的一種前置經(jīng)驗。
這是非常務實的高端走法,是真正的基于自研技術而不是供應鏈技術的做法。只要這顆SoC出來,OPPO大概率可以坐實自己國內第二個高端品牌的位置。
但是,在之前應該積攢的是產(chǎn)品形態(tài)的嘗試,因此折疊屏就是一個良好的方向。
2 為什么不會成為主流——低頻率+高價格

首先,即使最完美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

  • 橫折的手機只是多了一塊內屏,增加了重量和厚度
  • 豎折的手機只是變得好看了一點,降低了續(xù)航和功能性
多一塊內屏,前提是有這種需求。使用內屏并不是一個高頻的需求,是典型的“低頻率+高價格”的組合,現(xiàn)階段還有手機功能的減少,例如Mate X2相比Mate40 Pro缺失的大量功能。
橫折手機,無論內屏多優(yōu)秀,都要折疊起來放褲兜,那掏出來最自然的方式就是用外屏。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無論有無內屏,外屏都是使用的主力。這也是為什么過去三星的折疊屏我認為是個不成功的作品的緣故——外屏設計的不夠好。
因此,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買了折疊屏,犧牲了性能和體驗,增加了厚度和重量,僅僅是為了一個低頻率的功能?我們可以看看常見的功能:

  • 微信、QQ——顯然外屏方便一些,內屏不好打字
  • 打電話——顯然外屏方便握持
  • 拍照錄像——顯然外屏更方便
  • 知乎微博——顯然外屏更方便,需要打字
  • 游戲——一部分游戲對內屏適配特別差,另一部分古代游戲用4:3更好所以內屏好
  • 看視頻——內屏更大更舒適
  • 展示PPT給朋友——內屏更大更舒適
  • 看PPT Word PDF——內屏更大更舒適
換言之,內屏有優(yōu)勢的只有幾個場景:看電影(尤其是4:3的)、看書等資料、展示資料、少量古代4:3的游戲(通常是exa或者其他模擬器)
其中稱得上頻繁的,只有看視頻和部分用戶看書、玩部分游戲。
讓手機重量做到300g,增加低頻的使用功能,一般來說不合算。而且如果鴻蒙系統(tǒng)的任務流轉適配完整后,也許靠Matepad做流轉體驗更好。
結論

雖然有上述結論,但折疊屏肯定是個值得做的產(chǎn)品形態(tài),盡管不是大部分人需要,但絕對數(shù)量應該也有百萬級別的需求。
像oppo這樣肯拿出來踏實的產(chǎn)品的品牌,我認為會有回報的。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3

帖子

3

積分

Rank: 1

7
發(fā)表于 2021-12-16 06:47:55 | 只看該作者
未來的手機普遍被認為是無孔的一體化設備,而現(xiàn)在的設備也處于這個趨勢之中。
于是,我們看到了「全面屏」的崛起,看到了手機接口、按鍵在不斷地精簡。
也有的人認為未來設備不應該有屏幕尺寸的限制,應該有更豐富的適用場景。而「折疊」手機的概念就是突破屏幕限制的一個嘗試。
它就好似古時流行的「竹簡」一般,展開可以查看、閱讀,而卷起來之后,方便攜帶與移動。
但后來,「竹簡」并沒有成為我們記錄的載體,蔡倫所改良「造紙術」而能夠大規(guī)模使用的紙張才是。
這就好似取代馬車的并非是更快的馬車,而是汽車,但期間的過程并不可少。換言之,在向著未來演化的過程中,折疊屏的形態(tài)是一個不可少的過程。
折疊屏的優(yōu)勢

簡單的說,折疊屏這種形態(tài)其實是一個簡單的「2 in 1」設備,它可以是智能手機,也可以是一個大屏幕的「小平板」。


它的意義就是能夠讓智能手機能更好的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對于廠商而言,「折疊屏」這種大屏、小屏一體的設備,無疑是對系統(tǒng)切換邏輯以及硬件制造工藝的一種驗證和考量,為后續(xù)不同形態(tài)設備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現(xiàn)在折疊屏大概有豎向折疊、橫向折疊這兩種形態(tài),無論哪一種,在理想狀態(tài)下,折疊之后,只有一部智能手機的大小,或者只有一半體積,能夠更方便的攜帶。


豎向折疊展開后,會有一塊接近于 8 英寸的屏幕,無論是娛樂還是簡單的處理工作流,相對于普通手機來說,效率會高一些。
至于橫向折疊,展開后還是一部傳統(tǒng)的智能手機狀態(tài),相對來說,它的優(yōu)勢更多的是體積縮小,更為方便。
智能手機屏幕從 3.5 英寸開始,每往前走一步,屏幕的面積就會大一英寸,「屏占比」、「全面屏」這些概念漸漸浮出水面。倘若智能手機繼續(xù)作為我們的智能中心的話,在沒有出現(xiàn)技術革新的狀態(tài)下,「折疊屏」或許是一個發(fā)展方向。
折疊屏的劣勢

折疊屏的優(yōu)勢幾乎都可以放在硬件之上,不同的屏幕會有不同的作用和場景適配。而從目前來說,折疊屏的劣勢則不僅僅存在于硬件之上。


▲ 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 CPI 薄膜材料.
傳統(tǒng)的智能手機的屏幕材質用上柔性 OLED 并不稀奇,但阻礙它隨意變彎的其實是表面的「剛性玻璃」。想要「折疊」,便是要在柔性 OLED 材質基礎之上,表面的保護玻璃(材料)換成可彎折的柔性材料。
目前,這層可彎折柔性材料,有 CPI 薄膜(無色聚酰亞胺),三星初代 Galaxy Z Fold 和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延展性好,但相對傳統(tǒng)的玻璃,CPI 的硬度不夠,容易留下劃痕和使用痕跡。


最著名毀機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測試 Galaxy Z Fold 內屏的莫氏硬度大概是 2 級,作為對比,用上大猩猩鋼化玻璃的外屏則是 6 級。其實更為貼地氣一點,CPI 薄膜面對稍微用力的指甲刮擦,也毫無招架之力。
而到了 Galaxy Z Filp 上,三星將屏幕的保護層由 CPI 薄膜升級為 UTG(超薄玻璃),為得就是改善 CPI 的不耐磨的問題。至于療效,同樣引用 JerryRigEverything 的結果來作為對比,內屏的莫氏硬度依然是 2 級,但從效果來看,還是要比 CPI 好一點。


▲ 用上 UTG 的 Galaxy Z Filp 防刮性能提升有限. 圖片來自:JerryRigEverything
即使解決了屏幕保護層的問題,可彎折的屏幕和「機械鉸鏈」都存在著壽命問題。在彎折到一定程度后,屏幕的彎折部分會出現(xiàn)亮度和對比度下降的情況,而鉸鏈每次彎折都會有一定的磨損,假以時日,機械性能同樣會下降。
不過,無論是三星還是小米,上市之前,鉸鏈的機械壽命是可以維持 2~3 年,也就是一個智能手機的換新周期,因此屏幕和鉸鏈并非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目前,不論是愛范兒讀者,還是我們編輯部內部,都認為「折疊屏」缺少殺手級應用,也就是在軟件系統(tǒng)層面上的創(chuàng)新不足。早前在體驗小米 MIX FOLD 時,總有一種翻開屏幕舉手無措的感覺,即使擁有 PC 模式和分屏,仍然不會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最終還是淪為「愛奇藝」了。
折疊屏的現(xiàn)狀

目前,折疊屏的核心還是在屏幕上,由此來看,三星是第一梯隊,也算是憑借一己之力將折疊屏帶入了消費行業(yè),縱使初代的 Galaxy Fold 歷經(jīng)波折,但不可否認,它存在的意義。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目前三星的屏幕保護層升級為 UTG 超薄玻璃,顯示屏的產(chǎn)量和良率都在提升。且整體的 Fold 形態(tài)也逐步成熟。
而除了三星,后續(xù)的屏幕廠商,像是 BOE、維信諾、天馬等等,也在加大柔性屏的投入,供應鏈豐富之后,市面上的折疊屏產(chǎn)品也逐步多了起來。


比如小米 MIX FOLD,縱使它采用的還是初代 Galaxy Fold 的部分技術,但沒能阻止 MIX FOLD 成為「折疊屏」上市以來,首發(fā)價低于萬元的產(chǎn)品。折疊屏的一些技術不僅在成熟,成本、良率都在提升。
根據(jù) DSCC 的預測,三星折疊屏幕的成本大概在 180 美元左右,且預計在 2022 年把成本將至 100 美元以下,要比現(xiàn)在 iPhone 的屏幕還要低。


除了屏幕,折疊屏產(chǎn)品上的許多零部件都要定制,且鉸鏈等部件還需要額外的進行衰老測試,這些成本最終還是要轉接到產(chǎn)品的定價中。這些也是目前折疊屏產(chǎn)品價格穩(wěn)定在萬元左右的原因了。
再說說軟件,不論是第一梯隊的三星,還是國內系統(tǒng)之光的 MIUI,它們對于 Android 系統(tǒng)的影響力比較有限,也就是說,折疊屏的系統(tǒng)劣勢,可能還是要 Google 來下手,去從底層思考一下如何在可變形態(tài)的 2 in 1 設備上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體驗。
折疊屏的未來?

在手機市場上,折疊屏仍然是個很小眾選擇,不論是三星的 Fold 系列還是三星的 Flip,亦或是微軟試水的 Surface Duo,在上市后價格都有著相當大幅度的跳水。比如說,現(xiàn)在 Galaxy Fold 2 在亞馬遜上也就 7600 元左右,而 Surface Duo 只要 4500 元,小米 MIX Fold 在一些渠道也降了 1000 元。



▲ 小米 MIX FOLD、三星 Galaxy Z Fold2、華為 Mate X2. 圖片來自:XDA

這情形就好像初代的 5G 智能手機一般,技術在不斷地更迭,隨著供應鏈產(chǎn)量、良率不斷地提升,產(chǎn)品也會愈發(fā)成熟,價格自然也就合理。倘若 SamMobile 的消息準確,秋季各家折疊屏紛紛上市后,或許會成為一個消費新潮流了。
折疊屏最終的命運可能像「竹簡」一樣,雖然最終被紙張取代,但廠商們在這種 2 in 1 形態(tài)上積累的技術并不會隨之流失,它或許會出現(xiàn)在未來形態(tài)的產(chǎn)品上。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4

帖子

6

積分

Rank: 1

8
發(fā)表于 2021-12-16 09:01:41 | 只看該作者
問題表述顯然有問題,各大廠完全不是從同一個時間點開始造折疊屏手機,
比如最早的華為三星,從19年的MWC發(fā)布第一代折疊屏,到現(xiàn)在做得比較好的三星,已經(jīng)發(fā)布到第三代了,華為的第二代也準備發(fā)布第二種形態(tài),
接著今年年初,小米也正式發(fā)布了第一代折疊屏,
到現(xiàn)在,OPPO正式發(fā)布第一臺折疊屏,已經(jīng)不算太新鮮了,
而折疊屏的價格,也從最早的萬余元,到現(xiàn)在OPPO的官方價只要7699,
并且三星fold系列的水貨,甚至可以用更低價格搞到。

而為什么各大廠都要造折疊屏手機,
因為他們能。
對于如今手機市場的幾個大玩家,造個折疊屏的負擔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大,三年過去供應鏈已經(jīng)相當成熟,可以選擇的廠商都有好幾家,并且難度也沒有最開始那么大,
那么,既然折疊屏有一點科技酷炫的屬性,甚至還有一點可能成為未來,造一臺折疊屏手機,在這個領域占一個坑,是非常正常的選擇,
畢竟花的精力已經(jīng)不需要太多,就算撲街了也不會太虧,但是萬一錯過了未來,那可就虧大了。

至于折疊屏是否會成為主流,起碼我覺得暫時沒有這種趨勢,因為目前來看,折疊屏的優(yōu)勢仍舊是屏幕大,但屏幕大不大已經(jīng)不是大眾使用手機的痛點所在,而折疊屏所帶來的笨重問題也沒有被很好地解決,所以至今折疊屏仍舊是個“科技玩具”,替代主流手機成為大眾工具,獲得數(shù)以億計的效率,這個未來還非常遠。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7

帖子

5

積分

Rank: 1

9
發(fā)表于 2021-12-16 09:15:06 | 只看該作者
折疊屏說白了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大屏的追求,常規(guī)造型的手機已經(jīng)沒有多少屏幕尺寸上突破的空間了。
從結構角度來看,折疊屏一定會成為主流,因為現(xiàn)在的平板電腦厚度已經(jīng)能做到6mm以下,只要鉸鏈做的到位,完全可以把整機折疊后的厚度降低到12mm以內。
從散熱角度來看,折疊屏可以提供更大的散熱面積,以適應功耗越來越高的核心,最近幾年來,處理器的整體功耗一直在上漲,有限的機身已經(jīng)壓不住它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的潛在需求,6.7英寸左右的屏幕真的已經(jīng)足夠大了嗎?或者說它足夠方便了嗎?我覺得并沒有,起碼在移動辦公這一領域,現(xiàn)有的屏幕就非常不合適。相應的,細長的豎屏對多應用工作也有天生的劣勢。
大廠開始做折疊屏,其實就是在投一下未來。目前除了三星,沒有廠商可能在折疊屏上賺錢,因為量實在是太低了。
當內屏變得靠譜,折疊屏的優(yōu)勢就會快速體現(xiàn)出來了。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4

帖子

61

積分

Rank: 1

10
發(fā)表于 2021-12-16 11:44:32 | 只看該作者
從曾經(jīng)的高刷,快充,劉海屏,挖孔屏哪一個不都是慢慢成為主流,不然時代都要淘汰你。
連蘋果也會在2023年發(fā)布折疊屏手機了。
昨天看到oppo find N折疊屏心癢癢的,真想買,國內各大廠商,以及國外的三星都在做折疊屏,反而蘋果還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有自己的考慮,正如庫克說:我的iphone 手機是獨一無二的。
蘋果不愿意跟風安卓手機,一加7pro就有了高刷,到了進蘋果手機才上了高刷,安卓千元機都有快充,到現(xiàn)在蘋果手機都沒有上快充,幾年了蘋果手機也就在縮小劉海屏,并沒有使用挖孔屏,蘋果一直按照自己路子走,有自己的見解。
這次iphone 13 pro 上來高刷,明年14很有可能上快充了。
對于蘋果折疊屏手機還是非常期待的,著名的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折疊屏可能在2023年推出,這款手機打開是一塊8英寸的柔性OLED顯示屏,如果是8英寸的話,肯定會是左右折疊屏了。
期待蘋果折疊屏折痕明顯不,重量如何,以及續(xù)航表現(xiàn),還有軟件適配。



上下折疊

左右折疊,屏幕更大,正面屏幕可以正常使用,翻折開來屏幕更大,看視頻,分屏操作很方便。



左右折疊屏


對于新款折疊屏手機,很是期待,作為蘋果全家桶用戶,發(fā)售肯定會去買的。


與 iPhone 13 相比,iPhone 13 Pro 高刷明顯嗎?正常人感覺明顯嗎?

與 iPhone 13 相比,iPhone 13 Pro 高刷明顯嗎?正常人感覺明顯嗎?目前買iphone哪一種性價比最高?

目前買iphone哪一種性價比最高?2021年手機CPU處理器天梯榜,CPU性能是決定手機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

2021年手機CPU處理器天梯榜,CPU性能是決定手機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點贊支持。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愛鋒貝 ( 粵ICP備16041312號-5 )

GMT+8, 2025-2-5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術支持 by 巔峰設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