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樓
發(fā)表于 2021-12-16 06:47:55
|
只看該作者
未來的手機普遍被認為是無孔的一體化設備,而現(xiàn)在的設備也處于這個趨勢之中。
于是,我們看到了「全面屏」的崛起,看到了手機接口、按鍵在不斷地精簡。
也有的人認為未來設備不應該有屏幕尺寸的限制,應該有更豐富的適用場景。而「折疊」手機的概念就是突破屏幕限制的一個嘗試。
它就好似古時流行的「竹簡」一般,展開可以查看、閱讀,而卷起來之后,方便攜帶與移動。
但后來,「竹簡」并沒有成為我們記錄的載體,蔡倫所改良「造紙術」而能夠大規(guī)模使用的紙張才是。
這就好似取代馬車的并非是更快的馬車,而是汽車,但期間的過程并不可少。換言之,在向著未來演化的過程中,折疊屏的形態(tài)是一個不可少的過程。
折疊屏的優(yōu)勢
簡單的說,折疊屏這種形態(tài)其實是一個簡單的「2 in 1」設備,它可以是智能手機,也可以是一個大屏幕的「小平板」。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1.jpg (52.07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它的意義就是能夠讓智能手機能更好的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對于廠商而言,「折疊屏」這種大屏、小屏一體的設備,無疑是對系統(tǒng)切換邏輯以及硬件制造工藝的一種驗證和考量,為后續(xù)不同形態(tài)設備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現(xiàn)在折疊屏大概有豎向折疊、橫向折疊這兩種形態(tài),無論哪一種,在理想狀態(tài)下,折疊之后,只有一部智能手機的大小,或者只有一半體積,能夠更方便的攜帶。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2.jpg (42.92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豎向折疊展開后,會有一塊接近于 8 英寸的屏幕,無論是娛樂還是簡單的處理工作流,相對于普通手機來說,效率會高一些。
至于橫向折疊,展開后還是一部傳統(tǒng)的智能手機狀態(tài),相對來說,它的優(yōu)勢更多的是體積縮小,更為方便。
智能手機屏幕從 3.5 英寸開始,每往前走一步,屏幕的面積就會大一英寸,「屏占比」、「全面屏」這些概念漸漸浮出水面。倘若智能手機繼續(xù)作為我們的智能中心的話,在沒有出現(xiàn)技術革新的狀態(tài)下,「折疊屏」或許是一個發(fā)展方向。
折疊屏的劣勢
折疊屏的優(yōu)勢幾乎都可以放在硬件之上,不同的屏幕會有不同的作用和場景適配。而從目前來說,折疊屏的劣勢則不僅僅存在于硬件之上。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3.jpg (68.54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 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 CPI 薄膜材料.
傳統(tǒng)的智能手機的屏幕材質用上柔性 OLED 并不稀奇,但阻礙它隨意變彎的其實是表面的「剛性玻璃」。想要「折疊」,便是要在柔性 OLED 材質基礎之上,表面的保護玻璃(材料)換成可彎折的柔性材料。
目前,這層可彎折柔性材料,有 CPI 薄膜(無色聚酰亞胺),三星初代 Galaxy Z Fold 和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延展性好,但相對傳統(tǒng)的玻璃,CPI 的硬度不夠,容易留下劃痕和使用痕跡。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4.jpg (42.29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最著名毀機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測試 Galaxy Z Fold 內屏的莫氏硬度大概是 2 級,作為對比,用上大猩猩鋼化玻璃的外屏則是 6 級。其實更為貼地氣一點,CPI 薄膜面對稍微用力的指甲刮擦,也毫無招架之力。
而到了 Galaxy Z Filp 上,三星將屏幕的保護層由 CPI 薄膜升級為 UTG(超薄玻璃),為得就是改善 CPI 的不耐磨的問題。至于療效,同樣引用 JerryRigEverything 的結果來作為對比,內屏的莫氏硬度依然是 2 級,但從效果來看,還是要比 CPI 好一點。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5.jpg (45.74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 用上 UTG 的 Galaxy Z Filp 防刮性能提升有限. 圖片來自:JerryRigEverything
即使解決了屏幕保護層的問題,可彎折的屏幕和「機械鉸鏈」都存在著壽命問題。在彎折到一定程度后,屏幕的彎折部分會出現(xiàn)亮度和對比度下降的情況,而鉸鏈每次彎折都會有一定的磨損,假以時日,機械性能同樣會下降。
不過,無論是三星還是小米,上市之前,鉸鏈的機械壽命是可以維持 2~3 年,也就是一個智能手機的換新周期,因此屏幕和鉸鏈并非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6.jpg (117.94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目前,不論是愛范兒讀者,還是我們編輯部內部,都認為「折疊屏」缺少殺手級應用,也就是在軟件系統(tǒng)層面上的創(chuàng)新不足。早前在體驗小米 MIX FOLD 時,總有一種翻開屏幕舉手無措的感覺,即使擁有 PC 模式和分屏,仍然不會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最終還是淪為「愛奇藝」了。
折疊屏的現(xiàn)狀
目前,折疊屏的核心還是在屏幕上,由此來看,三星是第一梯隊,也算是憑借一己之力將折疊屏帶入了消費行業(yè),縱使初代的 Galaxy Fold 歷經(jīng)波折,但不可否認,它存在的意義。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目前三星的屏幕保護層升級為 UTG 超薄玻璃,顯示屏的產(chǎn)量和良率都在提升。且整體的 Fold 形態(tài)也逐步成熟。
而除了三星,后續(xù)的屏幕廠商,像是 BOE、維信諾、天馬等等,也在加大柔性屏的投入,供應鏈豐富之后,市面上的折疊屏產(chǎn)品也逐步多了起來。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7.jpg (96.49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比如小米 MIX FOLD,縱使它采用的還是初代 Galaxy Fold 的部分技術,但沒能阻止 MIX FOLD 成為「折疊屏」上市以來,首發(fā)價低于萬元的產(chǎn)品。折疊屏的一些技術不僅在成熟,成本、良率都在提升。
根據(jù) DSCC 的預測,三星折疊屏幕的成本大概在 180 美元左右,且預計在 2022 年把成本將至 100 美元以下,要比現(xiàn)在 iPhone 的屏幕還要低。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8.jpg (12.46 KB, 下載次數(shù): 19)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除了屏幕,折疊屏產(chǎn)品上的許多零部件都要定制,且鉸鏈等部件還需要額外的進行衰老測試,這些成本最終還是要轉接到產(chǎn)品的定價中。這些也是目前折疊屏產(chǎn)品價格穩(wěn)定在萬元左右的原因了。
再說說軟件,不論是第一梯隊的三星,還是國內系統(tǒng)之光的 MIUI,它們對于 Android 系統(tǒng)的影響力比較有限,也就是說,折疊屏的系統(tǒng)劣勢,可能還是要 Google 來下手,去從底層思考一下如何在可變形態(tài)的 2 in 1 設備上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體驗。
折疊屏的未來?
在手機市場上,折疊屏仍然是個很小眾選擇,不論是三星的 Fold 系列還是三星的 Flip,亦或是微軟試水的 Surface Duo,在上市后價格都有著相當大幅度的跳水。比如說,現(xiàn)在 Galaxy Fold 2 在亞馬遜上也就 7600 元左右,而 Surface Duo 只要 4500 元,小米 MIX Fold 在一些渠道也降了 1000 元。
2021 年年末為什么各大廠都開始造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 ...-9.jpg (54.35 KB, 下載次數(shù): 19)
下載附件
2021-12-16 15:50 上傳
▲ 小米 MIX FOLD、三星 Galaxy Z Fold2、華為 Mate X2. 圖片來自:XDA
這情形就好像初代的 5G 智能手機一般,技術在不斷地更迭,隨著供應鏈產(chǎn)量、良率不斷地提升,產(chǎn)品也會愈發(fā)成熟,價格自然也就合理。倘若 SamMobile 的消息準確,秋季各家折疊屏紛紛上市后,或許會成為一個消費新潮流了。
折疊屏最終的命運可能像「竹簡」一樣,雖然最終被紙張取代,但廠商們在這種 2 in 1 形態(tài)上積累的技術并不會隨之流失,它或許會出現(xiàn)在未來形態(tài)的產(chǎn)品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