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654|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世界上有哪些劇毒的昆蟲?被它們咬傷會有什么后果?

[復制鏈接]

2581

主題

3130

帖子

1萬

積分

Rank: 8Rank: 8

活躍會員雷鋒再世論壇元老微博勛章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3-22 09:15: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除了咬傷,毒隱翅蟲這種蟲體爆炸后噴射毒液的相似案例也可以聊聊……

-----------------------------
該會員沒有填寫今日想說內容.

0

主題

49

帖子

2

積分

Rank: 1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23-3-22 11:14:59 | 只看該作者
洋辣子?。ù潭辏?br /> 這個完全就是兒時惡夢,童年陰影!


小時候住在農(nóng)村,老屋后面有顆柿子樹,每年到了季節(jié),柿子樹的樹干上都會有一個一個聚集在一起的灰白色的卵,當我發(fā)現(xiàn)這些卵都破開的時候,我就會盡可能的繞著柿子樹走,但是非常無奈的是,那時候還是旱廁,這顆柿子樹處在去旱廁的必經(jīng)之路上。


自從有一次洋辣子掉到我后脖子上后,每次上廁所,我都會打一把傘。
就這其實還不至于給我留下心理陰影,讓我終生難忘的是,初中那會,在學校住宿,不知道怎么的,一只洋辣子跑到我鞋子里面了,而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腳就蹬進去了。
等反應過來,洋辣子已經(jīng)被擠的稀碎,刺毛混合著肉糜全糊在了我腳上,雖然有襪子擋著,但是還是感覺到又刺又癢,整個大拇指和腳掌都火辣辣的!癥狀直到第三天才有好轉!
從此我就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穿鞋子前,都要倒過來磕一磕!
但是呢,后來呢,碰巧呢,我知道了這貨還有個俗名,叫坦克蟲,這個坦克蟲卵呢,是蜜袋鼯非常鐘愛的一個小零食。
也許是出于對洋辣子的恐懼,我特別喜歡看蜜袋鼯嗦洋辣子。


記憶中,小時候還有一種很討厭的蟲子,俗稱“騷娘子”。
因為不確定是哪種蟲子,所以其查了下,有說是蚰蜒的,但是我可以肯定不是,記憶中蚰蜒在我們那兒的俗名是“錢壇子”。所以應該可能就是山蛩蟲,形象也大致對的上。


山蛩蟲無毒,但是體液有毒,但是其實還好,只是氣味超級難聞,就是類似很濃的那種尿騷味,而且久久沒有辦法散去,尤其不小心沾到手上的時候,恨不得把手給剁了,這也能算的上是一種毒液攻擊吧!
以上!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5

帖子

6

積分

Rank: 1

板凳
發(fā)表于 2023-3-22 12:57:46 | 只看該作者
不是咬人的昆蟲,但也夠人一嗆。
殼蓋絨蠹Megalopyge opercularis是一種長相并不猙獰,甚至有幾分可愛的毛毛蟲。它全身覆蓋著黃褐色的毛,很像川普的發(fā)型。它還有一個很萌的別名叫puss caterpillar(小貓毛蟲)。但你千萬不能rua它。像許多毛毛蟲一樣,它長有細小的毒刺,每個毒刺都連接著一個毒腺,毒液成分至今還沒有被研究過。



來源:Corinne Fuchs / inaturalist

細小脆弱的毒刺扎入皮膚之后,就會把毒液注入體內。所以被毛毛蟲所傷是“蟄”而不是咬。被洋辣子,也就是褐邊綠刺蛾Parasa consocia蟄過的人,都知道什么滋味吧。殼蓋絨蠹是洋辣子的升級加星豪華Plus版。



來源:Corinne Fuchs / inaturalist

被殼蓋絨蠹刺傷的癥狀各異。輕微者會出現(xiàn)皮膚炎癥和疼痛,嚴重者出現(xiàn)小水泡(vesicles)、大水泡(bullae)、糜爛(erosions)、瘀點(petechiae)、壞疽(necrosis)、潰瘍(ulceration),一下子就學了很多醫(yī)學單詞吧(不)?中毒者的主觀描述包括“像被錘子砸了”、“像胳膊斷了”、“我得腎結石也沒有那么疼”。
得克薩斯州的殼蓋絨蠹很多,1923年美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表過報告,在一些得州的城市里,一個季度就有幾百例被殼蓋絨蠹蟄刺。得州甚至為了防止小孩被蟄傷而停過課。
殼蓋絨蠹所屬的絨蛾科,因為它們的毒性過于惡名昭彰,甚至有一種鳥,栗翅斑傘鳥Laniocera hypopyrra模擬絨蛾的外貌。栗翅斑傘鳥的幼鳥是毛茸茸的,橘黃色的,活像毛毛蟲。它的羽毛甚至還長成類似毒刺的樣子,還會緩慢地左右擺頭模仿毛蟲的移動,來嚇唬捕食者。



來源:DOI:10.1086/679106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9

帖子

6

積分

Rank: 1

地板
發(fā)表于 2023-3-22 14:41:20 | 只看該作者
在大學里生活多年,深知在校園里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隱翅蟲了。
每年都會有學生因為隱翅蟲前往校醫(yī)院就診。
主要癥狀是局部的紅腫、水泡,甚至被抓爛形成創(chuàng)面。而且有可能出現(xiàn)在身體的多個部位,尤其是面部、頸部、肩部、手臂和腰部周圍地區(qū)。如果在眼睛周圍,可能還會更加容易引起局部水腫。
因為容易和其它病癥混淆,經(jīng)常誤診。不過就算明確了是隱翅蟲的毒液引起的皮炎,似乎也沒有特別對癥的藥物。



https://www.gbif.org/species/3262381

為什么

隱翅蟲會引起嚴重的皮炎和水泡,還有可能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主要是因為它能釋放出毒素,在抓撓的時候,很有可能將毒素帶至全身。還有報告稱,如果毒素進入了眼睛,會引發(fā)強烈的疼痛,甚至暫時性失明。
常見的毒素有三種:隱翅蟲毒素(Pederin)、擬隱翅蟲毒素(Pseudopederin)、毒隱翅蟲酮(Pederone)。
這些毒素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滲透到皮膚中。
我們的皮膚對毒素的反應會相對延遲,在最初接觸的12-36小時才會出現(xiàn)皮疹。
怎么辦

所以,當隱翅蟲爬到了我們的衣服上或者是身上,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它,可以用其它工具輕輕地搖晃或刷掉它,一定要避免像拍蚊子一樣壓碎它。
如果不慎刺激了它,看到有淡黃色液體出現(xiàn)在皮膚上,立刻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患處。
但是,大部分去醫(yī)院就醫(yī)的同學,可能都是在睡覺時無意中的抓撓,導致這些甲蟲隱翅蟲釋放出帶有毒素的血淋巴(paederin)。
平時,最好的防范辦法,當然就是裝紗窗。



隱翅蟲有趨光性,隱翅蟲活躍的月份,避免在路燈下工作、學習、談戀愛

此外,還需要注意:
清除建筑物和工作區(qū)周圍的腐爛的植物,以消除隱翅蟲及其幼蟲的潛在藏身地。
隱翅蟲毒素可溶解于酒精,因此在處理曾用于保存隱翅蟲的酒精時需要做好防護。
隱翅蟲有趨光性,將滴入洗潔精的水置入淺色容器內,放置于明亮的光源下,可以誘捕部分成蟲。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57

帖子

6

積分

Rank: 1

5
發(fā)表于 2023-3-22 16:12:25 | 只看該作者
首先,其它答主也提到了,“劇毒”一般指致命……
雖然談毒性要談劑量,不過生物能攜帶的毒量就是有限的。即使是個體能注入的最大劑量,地球上也沒有任何昆蟲能靠個體穩(wěn)定殺人,所以這個問題嚴格來講是不成立的(過敏不談,人可以對無害的東西過敏)
當然,想必題主的意思其實就是要看看毒性較強的昆蟲,而且強調與人的互動關系。咱們可以聊聊,究竟哪些昆蟲類群在用毒方面比較危險,我們人類尤其需要注意。
首先,符合“有毒”,有“化學防御”的昆蟲類群是非常多的,其中可能對人構成傷害、造成痛苦的類群,大致可以這樣分:
1、蟄刺類,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膜翅目-細腰亞目昆蟲具有產(chǎn)卵器,其中的許多類群,產(chǎn)卵器特化為蟄針,可以用于注射毒素。
這個性狀主要起源于麻醉獵物并儲存起來的蜂,最開始是用來注射對昆蟲麻痹毒素的。這些毒素的作用對象是昆蟲和其它節(jié)肢動物,對人沒有什么效果。
不需要捕獵的類群,如蜜蜂,則特化了蟄針和毒液成分,用于對抗外敵(比如手賤的裸猿)。用于御敵的毒性,強調的效果是疼痛,盡量讓外敵記憶深刻,再不來作死。
皮厚的哺乳動物遭到蜜蜂蟄刺會留下掛著毒腺的蟄針,持續(xù)釋放毒素和警戒信息素。不過在造成痛苦的程度上,蜜蜂表現(xiàn)的并不突出。
蟄刺注毒的昆蟲中,在疼痛方面表現(xiàn)最出色的是三個類群,子彈蟻、蛛蜂蟻蜂。
這仨都是營銷號??土?。
近猛蟻亞科Paraponerinae只有1屬1種,即傳說中的子彈蟻,這種來自中南美洲的螞蟻的工蟻體長可達3厘米,蟄針長得離譜,毒性也較劇烈,是少數(shù)真正能傷人的昆蟲源神經(jīng)毒。



子彈蟻Paraponera clavata

據(jù)說其蟄刺的劇痛如遭槍擊,而且會帶來持續(xù)的全身疼痛、心悸,持續(xù)一整天。
最出名的蛛蜂則是溝蛛蜂屬Pepsis和半溝蛛蜂屬Hemipepsis里狩獵捕鳥蛛的種,有個霸氣的英文名“塔倫圖拉之鷹”,據(jù)說它們蟄刺帶來的劇痛僅次于子彈蟻,不過僅持續(xù)幾分鐘。


這類蛛蜂的毒大概并非針對哺乳動物特化的,而是用于擊倒巨大的捕鳥蛛,因此對人的效果一般。
以上這倆咱們國內碰不到。不過第三類,蟻蜂科Mutillidae,則比較常見。



見到這個配色的“螞蟻”可千萬別碰哦

蟻蜂的雌蟲無翅,因此得名蟻蜂。其艷麗的警戒色昭示了其危險性,據(jù)說其蟄刺引起的痛苦僅次于子彈蟻和蛛蜂。相對于小而不起眼的體型,它們的蟄針相當長。

當然,即使沒有那么疼痛,招惹任何蜂和螞蟻都是強烈不建議的。好消息是,這些蜂都不會嘗試主動攻擊人,大多數(shù)時候表現(xiàn)得非常溫和,只要別上手抓握、或驚擾真社會性蜂蟻的巢,就不會有事。
因為它們的御敵效果基本只是疼痛,如果遭到攻擊,倒也無需就醫(yī)(過敏除外)。真社會性蜂和螞蟻的巢受驚擾時會蜂擁而出,遭到成群攻擊時傷害可能較大,可千萬不要做什么捅馬蜂窩、踩火蟻窩之類的作死舉動哦……
2、叮咬類,捕食性的蝽

第二類是靠口器注毒的昆蟲。主要是捕食性的蝽。
蝽的口器為刺吸式,和吸管一樣。這種起源自吸菜汁的口器不適用于迅速殺死獵物、也不方便取食,因此捕食性的刺吸昆蟲都帶有帶毒、帶預消化效果的唾液。如果注入人的體內,這種足以溶解肌肉的毒液,即使是微量也能引起極大的疼痛。
獵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紅股小獵蝽 Vesbius sanguinosus

獵蝽在我們的生活中相當常見,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不小心觸碰獵蝽導致的劇痛……
值得一提的是雙斑獵蝽Platymeris sp.,這類大型獵蝽走法師路線,受驚擾時可以噴射毒液。如果進入眼睛,可以導致暫時的失明。


其它類群的捕食性蝽多是水生的,其中最出名的是負子蝽科的田鱉Lethocerinae,這些巨大的蝽以能捕殺蛇和龜著名。它們叮咬時注射的消化液量也較大,因而極度痛苦。


不過,由于身體結構原因(嘴短而且沒脖子),它們要咬到人并不容易。這些蝽在國內和一些其它國家被用作食材。由于種種原因已經(jīng)不再常見。
其它捕食性水生蝽的叮咬也能帶來劇痛,實不相瞞,我被體長不到1厘米的仰泳蝽咬過,那痛感如今仍記憶猶新……
這些主動注毒的昆蟲都不會主動攻擊人,只要不去觸碰就很安全。如果真的不幸被咬,疼痛會非常強烈,但這只是肌肉溶解的效果,持續(xù)時間很短,不會有后遺癥。所以倒也不需要太擔憂。
3、接觸類,一些有毒毛毒刺的鱗翅目幼蟲

-以下開始有毛蟲照片出沒,恐毛蟲者退散-

一些蛾子的幼蟲體表有毒毛或毒刺,接觸時容易折斷,會滲出毒液,或者毒刺本身會扎進皮膚。
毛毛蟲可謂令人聞風喪膽,但要我說,絕大多數(shù)毛蟲在毒性方面根本不值一提,最多就是有點癢。



體型很大的線麗毒蛾Calliteara grotei幼蟲。盡管造型非常驚悚,但我擼了之后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當然,刺蛾科Limacodidae的毒性就比較猛了。我自己比較好運目前沒有體驗過,歡迎受過洋辣子八角丁折磨的各位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jīng)歷。



杭州路邊的灌叢里全?是刺蛾!

國內能遇到的最痛苦的就是刺蛾了,不過還好,不接觸是肯定沒事的,而且刺蛾那蛞蝓一樣的腹面吸附力也不錯,從樹上掉進衣服的概率也是比較低的(但愿吧)……有些省份的刺蛾是真多啊,發(fā)生季節(jié)最好還是完全不要靠近路邊植被比較好…
好消息是,這些蛾子幼蟲體表毒毛毒刺的毒性也是不強的,即使被撩到了也就難受個幾天就會沒事了。當然,萬一過敏,還請及時前往醫(yī)院就醫(yī)。

4、毒血類,主要是一些甲蟲,如毒隱翅蟲

終于輪到題主點名的毒隱翅蟲了。
這一類昆蟲在體內含有毒素。體內有毒的昆蟲很多,但絕大多數(shù)對人沒有任何影響。少數(shù)毒性強烈,接觸皮膚也能引起明顯癥狀,其中就以一些甲蟲為代表。



毒隱翅蟲 Paederus sp.

隱翅蟲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由隱翅蟲毒素Pederin或近似物質引起,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劇毒,毒性非常強烈,僅僅極微量(含量僅占毒隱翅蟲體重的0.025%)接觸皮膚就能引起顯著的癥狀。
不過還好,因為蟲很小,含毒量也很少,隱翅蟲皮炎通常僅是輕微的皮疹,偶爾引起較嚴重的局部水泡。應急處理可以使用肥皂水。
由于毒隱翅蟲幾乎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而且時常趨光誤入室內,可被人有意或無意地拍死,因而希望各位一定要注意。雖然很少出現(xiàn)嚴重癥狀,受其影響還是很不好受的。
還是強調一下,只有拍死毒隱翅蟲才會滲出毒液,單純爬過是不會的。雖然要警惕,也請不要過分夸大毒隱翅蟲的危害,室內出現(xiàn)疑似毒隱翅蟲的生物也不需要緊張。
其它隱翅蟲大多是無毒的,但可能有令人很不愉快的難聞分泌物,也不建議拍死。

除了毒隱翅蟲外,同屬于鞘翅目的芫菁Meloidae也需要提一提;



豆芫菁 Epicauta sp.

芫菁的體液含有斑蝥素Cantharidin,這也是劇毒,在美國被歸類為extremely hazardous substance(極度危險物質),只要接觸微量就會導致化學灼傷,會起泡。
芫菁與毒隱翅蟲不同,它具有反射性出血機制,只要受驚,就會主動從關節(jié)中滲出有毒血液。因此絕對不要觸碰。
內服有致命的可能,因為芫菁會待在植物上,馬和牛之類的食草動物可能因為攝入過多的芫菁而死亡,相當危險。人不會吃下芫菁,如果只是皮膚影響,過段時間就會自動痊愈,倒也不用擔心。
不過,斑蝥素可以藥用,但是使用方法不對可是要命的。如果傳統(tǒng)藥物中含有芫菁,千萬慎用啊。

其它類似機制的昆蟲還包括擬花螢和荔蝽等,癥狀會更輕,但也可能會引起持續(xù)的刺痛。最好的方法就是,遇到昆蟲都不要拍死……
最后還是希望說一句:世界上的絕大多數(shù)昆蟲是完全無害的,尤其是只要人不特意招惹,絕大多數(shù)昆蟲都是完全不傷人的。但的確有一小部分昆蟲需要注意,而理智的應對方法可以避免這些危害。
我懇切的希望有耐心能讀完這篇長文的各位,以后生活中都能免于被這些昆蟲傷害。也希望各位不要因為少數(shù)有毒昆蟲而對整個昆蟲綱抱有恐懼感或產(chǎn)生偏見。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0

主題

43

帖子

-14

積分

6
發(fā)表于 2023-3-22 17:58:17 | 只看該作者
世界上毒液毒性最強的昆蟲馬里科帕收獲蟻/Maricopa harvester ant (Pogonomyrmex maricopa)



?Alex Wild



?Insects Unlocked



中間地上如同小土包一般隆起的就是收獲蟻的巢穴(出口)

馬里科帕收獲蟻毒液的半數(shù)致死劑量為0.12 mg/kg(在老鼠身上測試的數(shù)據(jù)),12次叮咬就能夠殺死一只4斤重的老鼠。
而所謂半數(shù)致死劑量,是指“能殺死試驗中一半個體的毒物劑量”。如果按照一個成年人類60kg的體重計算,給100個人每人注射7.2mg的馬里科帕收獲蟻毒液,其中一半人會死亡
↑昆蟲中的最強毒性,差不多就這樣

然而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昆蟲想靠毒液毒死人類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還是以馬里科帕收獲蟻為例,一只螞蟻的體重只有幾毫克,其攜帶的毒液量,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馬里科帕收獲蟻的攻擊性并不強,除非不小心踩進螞蟻窩,或者用其它方式讓螞蟻感受到威脅,不然馬里科帕收獲蟻是幾乎不會攻擊人類的
而即使有人不小心踩進螞蟻窩,在被咬了幾口后,只要快速跑遠,再拍掉身上的螞蟻,危機差不多就能解除了
而如果只是被咬上一口——馬里科帕收獲蟻的毒液會導致長達四個小時的劇烈疼痛,然后,就沒什么其它嚴重問題了…

有毒的昆蟲其實并不少,比如:


↑芫菁(Meloidae)


↑馬蜂(Polistinae)



?itchydogimages

↑基褐綠刺蛾/洋辣子(Parasa consocia


↑以及打爆后會爆酸性毒液的毒隱翅蟲(Paederus
然而所有的這些有毒昆蟲都稱上“劇毒”——它們基本上只能導致一些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的皮外傷
而如果不具備致死的可能性,我覺得很難稱之為“劇毒”

不過,昆蟲也并非是無法通過叮咬導致人類死亡的
無論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小蜜蜂


還是看起來就兇得一匹的大虎頭蜂/殺人蜂(Vespa mandarinia)↓



抓住蜜蜂的大虎頭蜂,自己看體型對比


都是有明確的叮咬致人類死亡的案例,并且為數(shù)還不少
但比起“毒死人類”的論述,更準確的致死原因,應該說是“反復叮咬導致的急性過敏反應”
急性過敏反應,又稱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反應,是指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發(fā)病極快且具有致命性。通常會伴隨以下癥狀:起癢疹、舌頭或咽喉腫脹、呼吸困難、嘔吐、頭暈及低血壓。這些癥狀往往會在數(shù)分鐘到數(shù)小時之間發(fā)作,如果沒得到及時的救治,會有可能導致死亡。
通常而言,在一個人第一次被蜜蜂/馬蜂等叮咬時,是不會觸發(fā)急性過敏反應的;但若是在此之后,再次被蜜蜂/馬蜂等叮咬(尤其是多次叮咬),就有可能觸發(fā)急性過敏反應(但也有可能永遠不觸發(fā),完全看臉)



過敏性休克的狗

但急性過敏反應并非那么難處理,如果曾經(jīng)被馬蜂等叮過(尤其是需要跟這些玩意打交道的職業(yè),比如我們生態(tài)狗),職業(yè)的應對方式就是隨身攜帶兩只腎上腺素注射筆(Epipen,我在去年9月被幾只黃蜂叮了后就買了兩支背著,醫(yī)保折扣后只要10美金左右)


若是再被馬蜂等叮咬并觸發(fā)急性過敏反應,出現(xiàn)頭暈/呼吸困難等癥狀,就掏出腎上腺素注射筆給自己來一針,然后…差不多就沒什么事了
不然就需要盡快就醫(yī)_(:_」∠)_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除了人類)每年致人類死亡最多的動物是——蚊子
蚊子雖然不具備“毒性”,但攜帶傳播的疾?。ㄈ绡懠玻е铝嗣磕瓿^70萬人的死亡
如果不局限于本身的毒性的話,“最毒”的昆蟲,其實應該是蚊子



超級討人厭的白紋伊蚊

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位狠人,Justin O. Schmidt


就是右邊這位老大爺↑
這位自身昆蟲學家有個愛好,就是拿昆蟲(及其它節(jié)肢動物)叮自己,然后測試評估叮咬的疼痛


然后試過的昆蟲多了后,他甚至整出了一份廣受認可的“施密特昆蟲叮咬疼痛指數(shù)”(The Schmidt insect sting pain index)






↑就是這玩意
不同昆蟲的叮咬疼痛感級別各異。最弱雞的隧蜂(sweat bee)叮咬的疼痛指數(shù)只有1,而最刺激的子彈蟻 (Bullet ant)叮咬的疼痛指數(shù)足足4+
如果這篇回答看得人多的話,我就給大家展開介紹下這個 施密特昆蟲叮咬疼痛指數(shù) 吧

?犬君拌汪醬 肝過頭想要放松下的小說生態(tài)狗
喜歡本回答話給個點贊喜歡分享關注四連吧?。?!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愛鋒貝 ( 粵ICP備16041312號-5 )

GMT+8, 2025-2-19 1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術支持 by 巔峰設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