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source/plugin/mapp_wechat/images/wechat_login.png)
x
唯品會,真有那么多“鐵粉”?-1.jpg (60.96 KB, 下載次數(shù): 151)
下載附件
2023-4-12 21:58 上傳
3月底,唯品會因為APP崩潰被頂上了微博熱搜,同時也炸出許多“鐵粉”在社交平臺相互“認親”。一時間,唯品會風(fēng)頭無兩,大有重回巔峰的架勢。
然而當熱度消退,小眾電商平臺依舊小眾,而那些高喊和平臺“共進退”的鐵粉們,也忽然銷聲匿跡。
這不得不令人疑惑,唯品會的鐵粉,真有那么多、那么“鐵”嗎?
一、用戶群體成分堪憂,是“鐵粉”也是“黃?!??
其實“鐵粉”的概念,從營銷學(xué)的角度來看是站不住腳的。
考慮到消費關(guān)系的趨利性,消費者并不會無條件、長時間給予商家完全的信任。構(gòu)成消費粘度的核心,終究還是價格。
而價格又是隨著市場環(huán)境不停浮動的,在保證同一品質(zhì)、款式等因素的前提下,商家給出的價格之所以各不相同,其背后無非是多賺、少賺,還是賠本賺吆喝的選擇。
但直面市場環(huán)境無奈和心酸的,終究只是商家。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能看到的只有價格高低,以及其所帶來的性價比差異,即便是“老主顧”,也可能因為貴了“一分錢”而轉(zhuǎn)投別處。
因此不得不說,立“低價”人設(shè),混“鐵粉”圈子的營銷套路,翻車的風(fēng)險性還是很高的。
至于商家匯聚的電商平臺,這樣“唯利是圖”的消費關(guān)系就更加明顯。只要促銷折扣幅度夠大,即便是素來以低價著稱的拼多多,其平臺用戶也會毫不遲疑地奔向天貓、京東等平臺,甚至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客串”鐵粉。
所以還真不好說,替唯品會發(fā)聲的“鐵粉”們,究竟是真的熱愛這個平臺,還是熱愛低價買大牌的“撿漏”式愉快。而且,在這些忠誠用戶群體里面,也不見得就一定全部都是真正的消費者。
回想2021年的時候,唯品會曾因為平臺售賣的一批Gucci腰帶,被二手交易平臺“得物”鑒定為假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雙方都在圍繞真假貨和鑒定是否靠譜來打官司。通過天眼查就能看到,2021年唯品會所涉及的司法糾紛,可謂是近5年來最多的了。
唯品會,真有那么多“鐵粉”?-2.jpg (52.98 KB, 下載次數(shù): 141)
下載附件
2023-4-12 21:58 上傳
而綜合當時的相關(guān)文章顯示,Gucci“假腰帶”事件的起因,卻是有許多抱著“倒賣”心態(tài)的消費者,一邊從唯品會上用低價囤積奢侈品,一邊原封不動放到第三方二手交易平臺上,高價出售。
與其稱之為消費者、用戶,可能“二道販子”“黃牛”之類的稱呼,要更貼切一些。管中窺豹,唯品會“鐵粉”群體的成分究竟如何,恐怕是一言難盡。
如此,倒也可以理解,為什么在唯品會2022年財報中,會出現(xiàn)連續(xù)5個季度活躍用戶同比下降的情況,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更是一度滑落18%。很難說那些更像是來“進貨”的用戶,是否已經(jīng)在低價競爭面前,開始投奔價格更低、補貼更多的平臺。
畢竟唯品會“正品特賣”的定位,已經(jīng)遭受了拼多多的低價沖擊。而且在京東也打出“百億補貼”的旗號之后,電商新一輪價格戰(zhàn)很可能即將打響,屆時,唯品會或許很難再維持著折扣電商的商業(yè)形象,而此前被低價吸引來的用戶,也會進一步流失。
考慮到唯品會2022年財報中,線上消費總額的41%,都是由老用戶轉(zhuǎn)化SVIP帶來的。與此同時2022年全年GMV下滑了8.51%,似乎也在暗示,唯品會開始缺乏新用戶吸納能力,逐漸步入“啃老”階段。
而SVIP用戶中,應(yīng)該也有不少以“進貨”為目的,為方便大批量購物而充值的群體。如何拉攏住這些真正意義上的“鐵粉”,或許才是唯品會最為關(guān)注的事情。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啃老”就是對的。
二、新用戶拓展艱難,破局答案在年輕人的剛需?
現(xiàn)如今的新用戶拓展,大概算是一個很矛盾的話題。
一方面,存量競爭時代,流量成本越發(fā)昂貴,想要收獲更多消費者的認知,都離不開龐大的營銷支出。另一方面,隨著年輕消費群體逐漸成為市場主力,憑借其獨特的消費觀念,以及熱衷為“愛好”付費的群體性格,又讓小眾爆款出現(xiàn)頻率不斷拔高。
雖然這并不代表,燒錢換新用戶的營銷邏輯已經(jīng)不再適用,但站在降本增效的角度,押注垂直細分領(lǐng)域,將小眾愛好發(fā)揚光大,進而謀求“以小博大”的經(jīng)營理念,反而更契合主流消費傾向。
尤其是經(jīng)歷過一段艱難歲月后,年輕群體受限于經(jīng)濟實力,正開始“覺醒”擁抱折扣、討價還價等生活技能,這也讓整體消費風(fēng)格又增添了追逐性價比的特性。
對于唯品會這樣以折扣和正品為賣點的垂直類電商,毫無疑問是一場難得的機遇。但是在實際經(jīng)營過程中,想要把機遇轉(zhuǎn)變?yōu)闃I(yè)績,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
首先,垂直類電商的目標用戶,已經(jīng)和綜合類電商嚴重重合。在存量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中,為了搶奪更多的用戶基礎(chǔ),頭部綜合類電商平臺的輻射范圍正在與日俱增。
就像在過去幾年中,“低價正品”幾乎可以稱之為是唯品會的專屬標簽,但隨著天貓、京東、拼多多對正品渠道不斷發(fā)掘,唯品會的定位逐漸邊緣化。
特別是直播電商出現(xiàn)后,消費者擁有更多正品購買渠道的同時,也能夠繞過平臺方,直接從廠商拿到“最低價”。唯品會在內(nèi)的眾多垂直電商,可謂是優(yōu)勢盡失。
沒有了差異化競爭力,在體量、資金等經(jīng)營要素都大幅度落后的情況下,想要爭奪同一批消費群體,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為了應(yīng)對綜合類電商的直接競爭,垂直電商對“老用戶”的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
用戶流失并不僅是唯品會一家的問題,由于缺乏和綜合類電商爭奪新用戶的資本,垂直類電商只能開出更多、更優(yōu)惠的補貼條件,來穩(wěn)固“老用戶”的流量基本盤。這樣的被動防御策略,反而會讓垂直類電商陷入無止境的內(nèi)耗之中,陷入流失越多補貼越多的惡性循環(huán)。
更關(guān)鍵的是,此消彼長之下,在有限的資金內(nèi),用于新用戶拓展的開支也會受到影響,進一步削弱納新能力。
因此在我們看來,唯品會在內(nèi)的垂直類電商,應(yīng)適當避開和頭部電商平臺在消費群體的爭奪,將注意力放在更符合年輕人“剛性需求”的領(lǐng)域。
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60%以上的年輕人都傾向于購買剛需產(chǎn)品。而且在居家消費、3C電子產(chǎn)品等傳統(tǒng)剛需之外,部分群體也對類似于漢服、文化擺件、手辦等蘊含文化和社交因素的商品,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剛性需求。
更關(guān)鍵的是,年輕消費群體整體表現(xiàn)出了對低價的需求,以及對品牌溢價的抗拒。這也意味著垂直類電商在失去平臺本身的品牌優(yōu)勢后,仍具備一定的空間,利用年輕消費群體的特性來爭取“以小博大”。
至少,唯品會近些年就在不斷收縮自身體量,朝著“小而美”方向發(fā)展,未嘗沒有以此來突破困境的打算。
也希望唯品會不要被“鐵粉”蒙蔽雙眼,早日找到新的增長方向吧。
聲明:本文僅作交流,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
參考資料:
《唯品會的“崩潰”,年輕人轉(zhuǎn)變的消費觀》——東方財經(jīng)雜志
《京東打價格戰(zhàn) 唯品會先危險了》—— TechWeb 宜月
《干掉唯品會的是百億補貼?》——BT財經(jī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