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的人當中,最讓我驚艷也是對我生活影響最大的一位,是我在券商上班時認識的一位股民大叔,
大叔姓李,國企職工,比我父親小6-7歲,不喜歡被叫李叔,習慣被稱為老李。
券商的老式基層營業(yè)部通常有大戶室,戶室按照資金不同劃分,資金量越高的戶室環(huán)節(jié)越好,分別是10萬級別,30萬級別,50萬級別和80萬以上級別。
我剛到的時候老李在50萬級別的戶室混,到我離開的時候,已經(jīng)混進了80萬以上級別的VIP大戶室。
和VIP大戶室里的其它股民不一樣,其它能進VIP戶室的基本都是做生意的,或者是有“其它”大額經(jīng)濟來源的,只有老李是純粹的工薪階層,從97年入市之后,一路升級,各個級別的戶室都混過,資金量一路水漲船高。
老李最擅長三件事,
1,攢錢;2,炒股;3,各種理財。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大多數(shù)人覺得能通過炒股獲得豐厚回報的人,一定是掌握了比較高深的理論或者是特殊的技巧,但是這些東西老李一樣也不會,完全是靠笨辦法和慢節(jié)奏積累的財富和資金。
認識老李的時候,正是我自己最頹的一個階段,但是老李的存在生活細節(jié),給了我很大啟發(fā)和鼓勵。
攢錢,
能從最普通的工薪階層起步,通過投資和理財獲得一筆比較可觀的財富,老李的攢錢能力功不可沒,他在攢錢方面并不是簡單的省吃儉用,主要是靠合理的規(guī)劃和嚴格的自律來實現(xiàn)的。
據(jù)老李自己說,他第一筆認認真真攢錢是從剛上班開始,那時候他就不喜歡擠電車,因為那個年代的電車在他們上下班的時間段超級擁擠,想買最新款的自行車騎著上下班。但是那個年代普通工人的每個月工資只有不到100元左右,好的自行車卻要幾百元,而且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上班之后,成家之前,工資收入不是完全可以自己支配的,大部分年輕人的工資收入是有一半要上繳給家長的,老李也不例外。
所以要買自行車就要自己慢慢攢錢,結(jié)果老李攢了一年錢,一共就攢下不到50塊錢,因為年輕人剛上班有收入,不太控制得住花錢的念頭,和同事吃吃喝喝玩玩就把錢花完了。
于是老李改變套路,找了一個工資袋,把要買的自行車的價格寫上去,然后每個月工資一到手,先存到袋子里一筆錢,然后寫上存入多少錢,還差多少錢。
身邊朋友有哪些生活方式驚艷到你?-1.jpg (8.52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1-1-29 12:48 上傳
比如這樣,
買自行車——350元整。
1月份:存入25元,還差325元;
2月份:存入25元,還差300元;
.........................................
(數(shù)字是假設(shè)的,老李給我講過一次,但是具體數(shù)字我沒記住,只記住了套路)
很快買自行車的錢就按照計劃攢夠了,自從買了自行車之后,老李對這種攢錢方式就上癮了,工資收入越來越多,攢錢的原因也從買自行車變成處對象經(jīng)費,變成子女教育經(jīng)費,給父母預備的醫(yī)療經(jīng)費等等;存錢的紙袋子也變成了存折,存折又變成銀行卡。但是方式都一樣,沒張存折里夾著一張紙條,或者銀行卡上貼著一張長紙條,先寫上攢錢的目的和目標金額,然后每個月固定往對應的賬戶里存一點點錢,日積月累的積攢。
每個月的工資存完各種攢錢項目之后,看還剩多少錢在分配到每一天可供開銷有多少,計算著花錢。如果有結(jié)余,在單獨存到一個零存整取的賬戶里留著將來應急時用的。
也就是說,老李在攢錢這個事上,不是單純的拼命壓縮開支,而是先規(guī)劃可能需要用錢的項目和預計需求的資金量,然后再算下這筆消費預計使用時間和當前間隔多久,然后算出這筆資金細化到每個月要積攢多少,做好計劃之后就認真的執(zhí)行,超額的消費盡量能省則省,不超額的情況下盡量過得舒服一點,也不用刻意去過度節(jié)儉。
加上老李的媳婦也是國企員工,兩個人的收入一直比較穩(wěn)定,所以經(jīng)年累月的積攢之下,老李的各個賬戶里總計的累計金額要遠遠多過和他同時參加工作,并且收入接近的朋友和同事。
炒股,
后來97年的時候,老李開始炒股。
據(jù)老李自己說,他上班時的工作是管理鋼鐵廠內(nèi)部鐵路的道口交通秩序,有點像調(diào)度,所以工作不是很忙,于是每天上班時間除了工作就是看各種單位訂的報紙,從92年就開始看到報紙上有講關(guān)于股票的內(nèi)容,他就一直想買。但是那個年代,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證券營業(yè)部,而且開戶的門檻很高,最低的也要求有資金2萬元以上。
到了97年,老李才知道我們這個城市也有證券營業(yè)部了,而且要求的開戶資金門檻也存夠了,于是老李開始開戶炒股。
老李炒股并沒有把全部積蓄都放進去,而是湊夠開戶門檻之后,又把大部分資金存回了銀行,留下一部分炒股,并且每個月把自己的“灰色收入”按月存進股票賬戶。
(老李的“灰色收入”是因為那個年代國企管理不嚴格,所以經(jīng)常有人把國企里各種“廢舊”生產(chǎn)材料拉出去變賣,而這些變賣材料的人要進廠出廠都要經(jīng)過老李管理的鐵路道口。只要老李不去舉報他們,他們每個月買了東西的錢就會分老李一份。當然,后來國企管理規(guī)范了,這種情況就越來越少見了。)
老李炒股十幾年,交易過的股票一共不超過10只,因為他自己是鋼鐵廠的員工,所以只買鋼鐵類的股票,主要就是鞍鋼股份,本鋼板材,寶鋼股份。
理由也很簡單,別的行業(yè)不懂,所以干脆不買。
交易的模式也毫無技巧可言,就是看20日均線和60日均線,
股價從線下越過均線超過三天就買入,股價跌破均線超過三天就賣出;
股價只運行在20日均線上方就少買,既在20日均線上,又在60日均線上方的話,就多買點。
另外,因為他是廠內(nèi)運輸部門的員工,還會根據(jù)廠內(nèi)的運輸情況和鋼材價格來做決定,要是廠內(nèi)運輸繁忙,鋼材價格也好,加上股價都在均線上,就倉位再重點;
如果廠內(nèi)運輸停滯,鋼材價格低迷,加上股價都在均線下,就直接空倉等著。
那時候股票交易并不方便,不像我們現(xiàn)在拿出手機就能在APP里進行交易,要么通過電話下單,要么通過營業(yè)部現(xiàn)場下單;要看行情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方便,實時更新的行情只能去營業(yè)部的大屏幕或者炒股機上去看。
好在老李的工作只三班制的倒班上法,所以每到白天不上班的交易日,老李就在營業(yè)部呆著看股票。
后來,隨著國企管理的日益完善和嚴格,老李的“灰色收入”就逐漸沒了,股票上的收益就逐漸成了老李工資以外最大的收入來源,而且后來一躍超過工資收入,成為老李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我認識老李的時候,老李已經(jīng)混到50萬以上資產(chǎn)級別的大戶室里了,每天上班,炒股,有空去釣個魚,一心等退休。
老李炒股的特點就是簡單和堅持,他的這套操作方式,我用歷史回測算過,其實總勝率才65%左右,也就是說老李每交易10次里,盈利的次數(shù)只比虧損的次數(shù)要多出3次而已,但是這3.0的優(yōu)勢時間久了效果就讓人驚艷了,而且他的操作方式盡量保證了虧損的次數(shù)里,損失金額都比較小,盈利的時候,盈利金額和比例都略高。
十多年的螞蟻搬家式收益,加上中間牛市的爆發(fā),把老李從一個普通散戶,一路送進大戶室。
保持對各類理財方式的興趣
我和老李接觸最多的時候是2010年年底,老李已經(jīng)開始做基金定投1年半了。因為2008以后,銀行開始大規(guī)模宣傳基金定投,高峰期就是2009年和2010年,再后來銀行宣傳的重點變成了自家的理財產(chǎn)品,就不那么積極推廣基金定投了。
老李做基金定投是因為這個東西天然就符合他的攢錢和投資習慣,那時候老李女兒剛上大學,女兒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老李早就在銀行卡里攢夠了,打算搞基金定投給女兒贊嫁妝。
他從2009年開始每個月買1000元的定投,后來升到1500元,最后升到2000元一個月。一直堅持到2016年,他女兒研究生畢業(yè),這個賬戶定投了7年多,盈利頗豐。
不光是炒股和買基金,老李還一直研究各種低風險的理財品種。
最近這幾次我回家的時候,偶爾會和老李他們這批在大戶室里認識的股民一起吃飯聊天,去年開始老李已經(jīng)不去銀行買做定投了,而是直接在螞蟻聚寶里做基金定投,各種理財平臺的風險和收益水平老李基本都有點研究,因為有段時間老李經(jīng)常在銀谷在線上做一些理財,還專門和我討論過投資散標和投資集合標之間的風險收益差別,怎么衡量標的風險以及分散投資的分配這些。
老李雖然不碰鋼鐵板塊以外的股票,但是對于各種財經(jīng)信息還是挺關(guān)注的,自己還訂紙質(zhì)的《中國證券報》,因為他覺得還是報紙上寫的內(nèi)容比網(wǎng)站和各種公眾號里寫的內(nèi)容更有深度也能靠譜。
之前我在知乎上關(guān)注過一個問題,有人問一個月能攢下500塊錢,問這筆錢怎么處理最劃算,下面的答案打算都說這筆錢數(shù)目太小,干不了什么,建議題主去投資自己,提升自己,不要總想著攢錢,要想著學怎么能更賺錢。
其實,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能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的升職加薪創(chuàng)造更高的收入呢?
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守著一份比較安穩(wěn)的工作過日子,很多單位和公司的升職加薪不是看能力,還要排資論輩,還要靠人脈關(guān)系。
所以,攢錢并不可笑,是不是要投資自己和提升自己也因人而異。
我剛畢業(yè)那會也相信“出名要趁早”,也期待抓住機會一朝翻身,但是那時候的現(xiàn)實并沒有給我任何機會,所以一度覺得前途渺茫,可能就只能像父輩一樣守住一份工資收入過日子了,加上那段時間股票上賺的錢在幾個月時間里全虧了回去,感覺投資這條路可能也走不通了。
直到跟老李混熟之后,聽他講了他自己的各種經(jīng)歷,才發(fā)覺即使是最普通的工薪階層,只要重視細節(jié),堅持去做對的事,即使再笨的辦法和再慢的過程,終究不會是一場空,即使不能跨越階層,也總比身邊同等收入的人過的好很多。
老李不論是攢錢還是炒股,其實都是靠細節(jié)取勝,我后來好多行為都借鑒了老李的經(jīng)驗,那時候特別想出現(xiàn)長途旅行,但是家里需要錢,我自己的收入不能隨便花,于是找了幾條成本最低的長途旅行路線,然后算了一下最少需要多少錢能走完這幾條路線,然后開了張銀行卡,專門每個月就像老李攢錢買自行車那樣存點錢進去攢著。
從開始為旅行攢錢開始,到后來走完了計劃中所有的路線,其實只用不到三年時間。
而且,在后來所以的各種投資過程中,基本上是堅持一個絕對的原則,那就是不懂的完全不碰,雖然會花時間去研究目前還不懂的品種,但是在搞清楚之前,絕不貿(mào)然行動。
而且我從那時候起,也多了很多張銀行卡和股票賬戶,每張銀行卡和股票賬戶都有固定的用途和目標金額,每次有大的投資收益結(jié)算,或者收入的時候,都固定往卡里存錢或者在賬戶里做股票定投。
這些賬戶里的金額日益增長,給了我極大的滿足感個安全感,我現(xiàn)在特別能理解老李當初攢錢時的那種成就感和喜悅。其實認真攢錢和龜速投資,有時候真的不像很多年輕人心目當中以為的那么刻板和無聊,反倒是有一種特別的有序感和奔頭。
對于很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放下那些宣揚消費主義,投資自我的公眾號和成功學雞湯,多拿計算器好好規(guī)劃一下收入累計和資產(chǎn)增值的細節(jié)更有用,別嫌錢少,別嫌時間太久,高度自律和長遠規(guī)劃才能讓人富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