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這么多人喜歡這個回答,感恩!
大家的評論、私信都收到,抱歉沒能一一回復。謝謝大家的信任,愿意把成長中的迷茫、困境、糾結(jié)、恐懼說給陌生的我聽,也很高興看到你們說的戳中、頓悟、清醒,意識到問題就是變好的開始,一切都來得及。
25 歲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淺?-1.jpg (25.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21-5-10 09:10 上傳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的話更讓我清醒:
后悔、懊惱,想東想西,瞻前顧后,那都是在折騰自己,于事無補。
如果往后你還想折騰,記著,好好折騰事兒,別折騰自己。
和大家共勉!加油~ヾ(?°?°?)??
========以下為原答案========
我想跟25歲的自己說聲,對不起。
距離30歲還有3個月。如果此時正在看這些文字的你恰好25歲左右,希望我這個“過來人”的回答,能給你一些警示。(ps:這里沒有雞湯,都是人肉積攢的教訓o(╥﹏╥)o)
一直以來在我的概念里,25-30是人生最最寶貴的5年。所以從畢業(yè)后踏入社會的那一刻,我就拼命告誡自己,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浪費時間,甚至把這句話寫在小紙條貼到工位上,不停地給自己洗腦。
插播一句,我在體制內(nèi)工作,環(huán)境保守且安逸。我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和周遭環(huán)境對抗,在一片溫水中做那只不停蹦跶的青蛙。
嗯,看起來有一個不錯的開端,但是,但是……
當我回頭去復盤這五年走過的路,我發(fā)現(xiàn)自己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瞎忙”,或者說,忙而無效。看似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多新的嘗試,但這些經(jīng)歷就像在一張紙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劃痕,卻怎么也拼不出一個字來。
明明已經(jīng)“很努力”了,為什么看起來還是“一事無成”?
經(jīng)過痛苦的自我反省后,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
這是一個太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世界。
總有雞湯文作者拿著唬人標題做成的小鞭子,一下一下抽在你的心上,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比你優(yōu)秀的人還比你努力;總有大神在朋友圈曬業(yè)績、曬獎金、或者是轉(zhuǎn)發(fā)各種學習鏈接,讓你羞愧到覺得喝口水都是浪費時間;總有認識或不認識的同齡人,有意或無意地提起自己見過的名人,手握的資源,談成的項目,那種云淡風輕又讓你覺得,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
曾經(jīng)的我特別著急,就像是提個籃子沖進打折超市里,生怕錯過好東西,別人有的我都想要,工作之余的to do list也越來越長:學英語、健身、學習專業(yè)課程、找兼職、做副業(yè)、烹飪、學尤克里里、學畫畫……然而結(jié)果呢,過多分散的目標把時間打得太散,已經(jīng)學不會專注了。
學英語的時候,時不時想著該約個尤克里里課了,健身的時候呢,又惦記著最近專業(yè)上沒什么成長。什么都想快點做好,什么都怕晚人一步,每每看到別人在某個領(lǐng)域有了小小的成績之后,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時間焦慮和自我懷疑。
有時候你覺得最能“抓緊時間”的方法,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還能有一次25歲,我一定會提醒自己:想要變優(yōu)秀的心是好的,想要得到多種技能的加持也是好的,但不要想著速成,想著一步登天,更不要指望自己成為全能。你要學會給欲望排序,短時間內(nèi)更專注在某一件事的探索上,不要“八爪魚”式勤奮強行感動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別人而亂了陣腳,你有你的節(jié)奏時鐘。也許你只是看到了他集中爆發(fā)蛻變的那一刻,但前期漫長又痛苦的積累,沒人會輕易告訴你。真的,很多時候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2.想,全是問題,做,都是答案。
我還有一個毛病,想太多。
比如堅持學英語這件事,我總是一邊懷疑,一邊進行。用美劇做材料的時候覺得這么日常,讀學術(shù)文章用不上,備考托福的時候又懷疑這詞我背了以后能有啥用。學著學著累了,還總?cè)滩蛔∠胂牍ぷ髦泻孟裼貌坏接⒄Z,拼命學這個是不是在浪費時間……你看,我的腦子里成天有小人在打架,這種內(nèi)耗其實比專注做完一件事更累人。我總給自己找借口,你看,我做事多謹慎,要想好才開始干。
但事實上,那并不是“謹慎”,而是變相的“拖延”。
我想太多了,我總是在思考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應該做的”事,也在遭遇瓶頸的時候滿是“畏難情緒”,質(zhì)疑自己搞得定嗎,有意義嗎,卻忽略了最簡單的初心,我只是喜歡英語啊,花時間去學不是很自然的事嗎?我能從過程中體驗到快樂,不是已經(jīng)賺到了嗎?只要堅持下去,假以時日,有沒有成果,有多少成果,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不用我操心。
如果還能有一次25歲,我會告誡自己: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定好目標,找到方法后,你不需要擁有一個驚天動地的完美開頭,只要行動起來,行動起來,行動起來。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你做好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還有,千萬不要懶,不然懶習慣了,稍微努力一下,就覺得自己在拼命。 ?
3.問:小孩子累還是大人累?答:不快樂的人最累。
我的25-30歲沒做成什么事,卻很不快樂。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做事時做事,不做事時焦慮。我的生活一邊是不切實際的 “遠大目標”,一邊是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我的精力和情緒在這兩端里來回拉扯,頭頂還懸著時間的沙漏,于是留給快樂的空間越來越狹窄。
我活得很緊繃,就像前面說的,花了太多精力來“害怕”,害怕浪費了時間,害怕做不好,害怕落后,害怕后悔……即使忘掉to do list,偷懶去做一些無意義的消遣,也沒有真正從中感受到過快樂。
因為害怕被狼吃掉,所以鹿群不停奔跑。
但如果一直在恐懼中消耗自我,鹿會累死,人也是。
如果還能有一次25歲,我想抱抱自己,和自己說:請接受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從青澀懵懂到睿智成熟,總有一個過程。你不必一步三回頭,用苛刻的眼光去審視和挑剔過去的自己。懂得自省是優(yōu)點,但不要每走一步都必須論證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不必拼命搜索“XX歲開始努力晚嗎?XX歲做XX還來得及嗎?”這樣的問題,也許有些時間就是要浪費了才能令你頓悟,有些彎路是必須走過才會使你清醒。
有規(guī)劃、有緊迫感是好事,但快樂的感受,往往在規(guī)劃之外。
所以,從現(xiàn)在起,放下自我綁架,輕松上陣吧。人生沒有課程表,每一份經(jīng)歷都是成長。不管未來的五年,十年結(jié)果如何,希望你能擁有計劃內(nèi)的成就感,也學會享受計劃外的驚喜和快樂。
25歲的自己,很抱歉,那年的愿望清單還有一半沒有實現(xiàn);抱歉最終也沒有“多才多藝”,變成人人羨慕的斜杠青年;抱歉大多數(shù)的時間只是白忙一場;抱歉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得更好,然而更抱歉的是,一直只在意你努力的結(jié)果,卻忽略了你的快樂同樣重要。
倫納德·伯恩斯坦說,如果想辦成大事,就需要一個計劃和不足夠的時間。
陌生的25歲的你,有的是時間,我真羨慕。
如果我的教訓能給你一點思考,幫助你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那么相信時間吧,你一定能離自己的志向越來越近。
愿你的25歲,來時鮮花盛放,回首滿眼光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