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治行省的劃分,并不能代表真實的地域共同體。
其表現(xiàn)為在同一行省里存在多種文化認同的圈子,而這些圈子即是真正的地域共同體。好比說江蘇省中蘇北蘇南明顯屬于不同的地域共同體,無錫蘇州的生活方式也好,行為習慣也好,是不大能認同徐州,宿遷等地粗獷的北方風格的。
那么南京的情況是什么呢?從地理位置上看,南京處于蘇南和蘇北的交界,并且擔任了安徽民眾進入江蘇的大門的角色,對于南京來說,混合的移民文化成為本地官方的政治正確。方言的改變作為移民政策的補充,只是北方生活習慣對原本生活方式改變的一個方面。南京的方言不同于吳越的吳儂軟語,更偏向徽地甚至江北的硬朗,足以說明本土的文化逐漸被融合。吳越人嘲笑南京被安徽的文化同化,殊不知在帝國早期南京擁有和他們更貼近的文化認同。安徽今日擁金陵為徽京,他日不會以蘇錫為朋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