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大家好,我是 @超合金彩虹糖 ,電腦硬件話題下的優(yōu)秀答主,本篇是針對2022年1月份 玩家該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電腦硬件而編寫的文章,本文已經(jīng)到了第十三個版本了
本文以幫助小白找到更好、更合適的電腦硬件為目標而不斷的改進,另外還有幾篇輔助的文章可供閱讀,進一步降低大家“找東西難”的門檻,如果覺得文章過長一下子看不完,那可以收藏一波有時間慢慢看,本文只會變得越來越好以及越來越貼近小白,
本文純用愛發(fā)電,主觀上沒有任何暗箱操作,可放心閱讀。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給這篇文章點一個贊嗎?只需要動一動手指即可,因為這可以提高我的創(chuàng)作動力和欲望,因為如果沒有正反饋的話愛總有一天會發(fā)完的,我也希望能把這個系列一直寫下去幫到更多的人。本文之所以能夠持續(xù)改到第十幾篇,全部都是仰仗我這些粉絲們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粉絲的支持的話,我估計就這篇文章就會像以前一些文章一樣三個月就停更了。再次感謝各位粉絲和路人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力來源。
最完美的依舊是單獨寫的:(因為不受篇幅限制而且是后續(xù)單獨寫的,所以在結構上要更有優(yōu)越性,可以看完本文之后再去看)
主流用途電腦DIY配置單參考(有很多套方案)
【保姆級教程】臺式機CPU選購指南
【保姆級教程】臺式機主板選購指南
【保姆級教程】臺式機散熱器選購指南
【保姆級教程】臺式機內存選購指南
【保姆級教程】電腦硬盤選購指南
基本目錄:
- 如何確定自己的用途
- 該去哪些平臺購買電腦硬件?
- 基礎知識科普
- 一些購買上的疏導小建議
- 哪些硬件值得購買詳細介紹(CPU、主板、散熱器、內存、電源、固態(tài)硬盤、機械硬盤、機箱、顯卡詳細推薦)
- 多用途電腦配置單推薦
- 關于品牌整機與個人組裝電腦的問題
- 大學生選擇筆記本還是臺式電腦?
- 如何裝WIN10系統(tǒng)?
- 老電腦如何更新?
本文會每月準時更新
如果有不懂或者需要幫忙的可以來這里問我↓: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關于如何明確自己的用途?
專業(yè)用途專業(yè)強化是電腦DIY的精髓所在,這也是不同于品牌主機的最大亮點,品牌整機賣的是大批量同型號,屬于是水桶機的類型,水桶機好在全能,但是缺點在于累贅過多
很多單一或者相交用途并不需要那么全面的電腦,這就造成預算資源上的浪費,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理解這段話,舉個其他例子就是,DIY電腦就是自己做飯菜,想吃啥就煮啥,能吃多少煮多少,而品牌整機就屬于那種外賣大套餐,有一堆東西,你能吃飽,但是性價比不高。
所以玩電腦DIY一定要緊扣用途,這個其實不難,就是弄清楚你的電腦組裝起來主要是用來干什么的,這是我教人裝機永恒的主題,我認為個人電腦緊扣個人的使用用途以及愛好來可以讓資源盡可能完美分配,這也是我的追求
具體的用途,比如說這臺電腦裝出來是為了剪視頻,又或者你這臺電腦是專門用來打游戲的,還有比如說電腦裝出來是用來上網(wǎng)課、炒股等等,哪怕是再小的用途比如說看看視頻什么的,也要明確,一定要想清楚。
多用途?沒關系,這是在裝機的時候經(jīng)常碰到的事,只要把關鍵點結合在一起就行了,按照優(yōu)先級逐級照顧即可: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jpg (51.47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優(yōu)先滿足最重要的用途,然后再順帶再把其他用途所需要的部分給補上就行了
比如說你這臺電腦主要就是拿來打游戲的,然后順帶做做剪視頻的工作,看看電影看看直播什么的,那么你這臺電腦的主要方向就是游戲主機,然后再在內存容量方面權衡一下就好了。
如果說有多個核心用途,那可以核心用途并行,為了同時滿足多核核心用途,必然要在細節(jié)處做更多冗余,這樣才能同時滿足多個核心用途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2.jpg (54.5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比如說你這臺主機主要是長時間剪視頻用,但是你又是個重度游戲玩家,下班就想玩游戲玩爽了,那么這種情況下就是游戲和工作兩個核心用途并行,優(yōu)先滿足這兩種。
但是隨著預算的增高,所謂的多個核心用途也會逐漸變?yōu)閱蝹€核心用途,其他用途變?yōu)榇我患?,所以這種情況下要抓最核心用途。
第二環(huán)節(jié),該去哪些地方購買電腦硬件?
一般來說,購買電腦硬件建議去京東或者淘寶,至于拼多多,經(jīng)過我的長期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居然比京東自營店還貴,我不建議在沒有明顯優(yōu)惠的情況下走拼多多。
至于說淘寶和京東選哪個合適,依我來看,像CPU和顯卡就容易在淘寶找到更便宜的,尤其是CPU,淘寶有散片CPU,這個會比盒裝便宜,但是除了CPU和顯卡的其他硬件,京東和淘寶價格差距不大,所以比如說主板、內存、電源、機箱、散熱器之類的東西可以去京東購買。京東自營店據(jù)我?guī)啄陙淼挠^察,在大的購物節(jié)通常優(yōu)惠力度非常大(有時候會比淘寶第三方還便宜),所以在這段時間的用戶可以認真考慮京東自營店。
轉轉和咸魚需要注意風險,因為這種二手交易平臺的保障很不到位,我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小白去咸魚和轉轉買東西,我自己差點被黑吃過一次,我深知這種平臺的水能有多深,當然如果是你們有認識的人倒是可以在這種平臺上交易,畢竟認識的話,人還是不容易跑掉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基礎知識簡單科普,
電腦DIY基礎知識入門科普 - 超合金彩虹糖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667526
很多基礎問題我都寫在了這篇文章里面,用最入門的語言來講述(CPU、顯卡、內存、硬盤、散熱器、電源),讓你們對電腦DIY的那些硬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一部分我不追求給你們寫多少多少東西,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只想裝一臺電腦,寫多了意義不大,主要會寫一些我上千次咨詢中小白們經(jīng)常問到的問題的科普。
不會裝機怎么辦?可以買京東的上門裝機服務,比較方便省心,當然也可以自己請人來裝:
第四環(huán)節(jié),具體硬件推薦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不會過多講解理論,因為我認為平常一些回答里講的理論已經(jīng)夠多了,本文是購買指南,不需要那么多理論,我只需要把我認為好的產(chǎn)品推薦給大家然后附贈一些說明即可,理論相關的點到為止,這也是為了降低大家的閱讀負擔。
CPU篇
CPU推薦榜:
AMD | CPU推薦榜(簡化版) | intel | 速龍200GE | 賽揚G5905 | R3 3100 | i3 10105F | R5 5600G | i3 12100F | R5 5600X | i5 12400F | R7 3700X | i5 12600KF | R7 5800X | i7 12700KF | R9 5900X | i9 12900KF | R9 5950X | 以下是詳細理由:
AMD:
(AMD的老農(nóng)用機架構的CPU現(xiàn)在一概不做推薦,垃圾佬撿著玩就行)
速龍200GE
推薦理由:速龍200GE的散片大概350左右,建議搭配A320主板來組成超級輕度游戲主機(大概只玩植物大戰(zhàn)僵尸、4399小游戲、LOL那種)、辦公主機。適合入門級預算的用戶考慮 R3 3100
推薦理由:R3 3100算是AMD這邊正兒八經(jīng)的游戲主機的入門選擇,建議搭配入門級B450就行了,當然不超CPU頻率的話搭配A320主板也是可以的,不超頻可以默認加速到全核3.9GHz左右。平臺造價不高,也是3K-4K的游戲主機以內很值得考慮的游戲CPU。R5 3500X暫時不建議考慮。 R5 5600G
推薦理由:在保證CPU性能不弱的同時還有一個可用的核顯,可以用來當作過渡主機的核心,目前散片價格在1300左右,可以搭配B550主板使用 R5 5600X
推薦理由:R5 5600X現(xiàn)在散片大概1600左右,它是目前AMD主機高預算網(wǎng)游主機的首選。特別是LOL/CS GO這種游戲,幀數(shù)表現(xiàn)是目前最強的一檔。由于功耗不高,所以可以考慮搭配B450使用(如果不會刷BIOS或者賣家不幫忙刷的話就買入門級B550主板) R7 3700X
這顆R7 3700X散片價格現(xiàn)在要1500左右,多線程性能強于R5 5600X,多開方面也更強,也更適合用在生產(chǎn)力用途的主機里面。游戲性能方面要低于R5 5600X,但是已經(jīng)可以做到比較流暢了,如果是直播主機的話,建議在5600X和3700X之間選擇3700X。 R7 5800X
推薦理由:這顆CPU現(xiàn)在的散片價格大概在2K左右。這顆CPU是目前Windows10下最強的一顆游戲CPU,而且它的默認加速頻率幾乎是ZEN3系列里面最高的(達到了4.5GHz),所以如果是高預算的AMD游戲主機,這顆CPU會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可以考慮搭配B550主板,縮一點也可以用B450主板。用來做一些生產(chǎn)力用途也是夠的。 R9 5900X
最近這顆處理器散片價格來到了2800元左右,同時這顆CPU也是一顆集游戲和設計類用途于一身的強大的CPU,這顆CPU沒有什么缺點,只要你的預算以及用途貼合它,那它就是首選。建議搭配B550主板。 R9 5950X
這顆處理器現(xiàn)在4000出頭可以拿下它的散片,這個性價比還算不錯。我覺得工作站用途考慮它更合適,如果用不上它的16C32T就不要考慮。不建議單純的游戲主機考慮它,挺浪費的。
以上沒有寫到的并不意味著就絕對不能買了,而是我覺得可以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到,但是以上單獨挑出來的更有典型性,可以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其他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然后是AMD的HEDT:
AMD的撕裂者基本上做3D渲染或者轉碼之類的是比較適合的,做3D渲染的話基本上一顆CPU就能抵很多顆CPU了,如果是視頻剪輯導出這些需要大容量內存但是CPU多核優(yōu)化又做的不怎么樣的,建議3960X打止,對于這類產(chǎn)品,若是用不上它的超多核心,那也是花錢買虧吃。
首先,1900X/1950X/2950X這些一二代撕裂者暫不推薦,因為我看了一下價格,CPU價格不算高,但是主板價格高,這就導致平臺造價會很高,然后它們在很多測試里面又很難贏新平臺,所以就不推薦了,除非有特殊用途用得上它的超多PCIe通道(比如說挖礦)。
而某些應用是吃其他方面比如說內存帶寬的,比如說有限元計算等密集計算型應用,線程撕裂者比起那堆六通道八通道的產(chǎn)品可能就顯得不是那么合適了,像Intel的Xeon、AMD的EPYC都是超多內存通道的產(chǎn)品系列,這種用途的可以考慮購買EPYC系列,就是價格比較貴
如果是Adobe全家桶系列的設計類工作站,建議最高只上到3970X,甚至3960X都足夠了,多的錢我認為調劑到內存容量和硬盤性能這方面會更劃算以及部分問題的改善會更明顯,
關于AMD的其他散片(主要指一二代的散片):
一二代的一些產(chǎn)品確實便宜且傳統(tǒng)項目里多線程性能可觀,老的AMD散片建議專門看重它的某項特點的玩家去選擇,比如說R5 2600和R3 3100之間的選擇,追求游戲性能那肯定選R3 3100,追求傳統(tǒng)項目多開選R5 2600(完美解決方案為加一點錢上3600)。 APU系列:
- ZEN/ZEN+的APU暫不推薦。(貴+性能不算強)
- renoir系列暫時不推薦。(貴)
- Cezanne系列由于緩存、微架構的改進,其游戲性能相比Renoir系列得到了大幅提升,游戲性能不算弱,然后核顯性能也足夠玩一些老游戲、入門級游戲,所以可以用在過渡時期,我覺得5600G散片的性價比就還可以。
Intel:
2C2T 3.5GHz,240元左右即可買到對應的散片,這個用來應付很多輕度用途完全可行,然后可以搭配入門級H410主板使用。散熱器隨便搞一個裝的上的幾十塊的就行了。用途參考主用office類軟件,實用性比較強。
散片價格已經(jīng)在比較長的時間里賣460元左右,這個價格表現(xiàn)就很不錯了,4C8T全核心加速4.2GHz,用來當中預算辦公主機、游戲主機都是不錯的選擇,和i7 7700性能相仿。建議使用H410主板。實用性非常高。
散片價格為710元左右,單核性能遠超10400F,多核接近10400F,所以可以全方位接替i5 10400F了。功耗基本上在60瓦以下,建議搭配入門級H610主板使用
- i5 12400F(這是我認為最值得購買的一顆12代酷睿處理器)
這是12代最值得購買的一款處理器,擁有6C12T并且全核4GHz,功耗和性能表現(xiàn)都很不錯,我之前有做過12400F和12100F的評測,12400F我是相當滿意,可以作為一萬元以下游戲主機以及入門級工作站的CPU選擇,它在Adobe三大件里面擁有比肩i9 10900K的表現(xiàn),建議搭配入門級H610主板使用
這是12代酷睿的i5帶K版,擁有6大核4小核,目前散片售價為1800元左右(因為太受歡迎了所以售價漲了一些),性能全方位超過了上代i9,并且功耗一百瓦出頭,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建議搭配入門級B660主板使用。
12代的i7擁有8大核4小核,游戲性能接近本代i9,多核性能和AMD的R9 5900X差不多,功耗也不高,滿載也就一百多瓦,所以對散熱的要求是和12600KF差不多的。目前散片價格為2400元左右,建議搭配微星B660m mortar/華碩B660重炮手等比較好的B660主板使用
12代酷睿的旗艦產(chǎn)品,也是12代酷睿的全能王,是12代酷睿里面單核、多核性能最強的存在,唯一的缺點就是貴,目前散片價格為3500元左右。也是目前在Adobe全家桶里面最強大的存在,用Adobe系列軟件、建模類軟件,12900K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12代酷睿目前比較親和Windows11,Windows10下還有一些調度問題??纱钆湮⑿荁660m mortar/華碩B660重炮手等比較好的B660主板使用,亦可搭配Z690主板使用。 我有專門對12代酷睿做過評測,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同樣的,上門沒有寫到的CPU并不代表就不能買了,只是我覺得并沒有那么有代表性,所以就都不寫了,當然有些則是性價比比較低的緣故故意不寫
Intel的HEDT系列現(xiàn)在全部不建議考慮,今年Intel會出新的HEDT,最高24大核,這個未來也許會有一定的推薦價值,目前包括7940X之類的產(chǎn)品不再做推薦,因為已經(jīng)被12代酷睿幾乎全方位打壓了。
主板篇:
輔助閱讀:
- 一般不建議去考慮什么創(chuàng)作者主板,除非你對某些型號上面特有的接口比如說滿血雷電3有需求或者說中意它的外觀
- Intel這邊,想要超CPU倍頻(也就是常說的超CPU頻率),除了CPU要滿足帶K或者帶X之外,還需要主板支持,必須要Z開頭或者X開頭的主板,比如說Z370/Z390/Z490/Z590,或者X99/X299。若是想要超內存,那么也必須要Z或者X開頭的主板,但是十一代酷睿時期的B560主板支持內存超頻。
- AMD這邊,主板全部支持超內存頻率,而超CPU頻率則需要非A系列主板(比如說B450、B550、X570),A系列主板比如說A320/A520,也就是說目前除了前面那倆主板,其他的主板都支持CPU超頻。
- 主板現(xiàn)在主要考慮華碩、微星、華擎三家,原本這里也有一個技嘉位置,但是技嘉涉嫌乳化,所以這里就徹底下掉技嘉了。
- 在有必要削減主板預算的時候,就只想著默認用用,可以考慮一下昂達、七彩虹這種廠商的入門款主板,其他時候不建議考慮這種廠商的主板。
簡化推薦榜:
AMD主板:
微星 | 華碩 | 華擎 | A320m A Pro MAX | B450m 重炮手S | A320m HDV | B450m mortar MAX | B550m 重炮手 | B550m ITX-AC | B550m mortar | X570 C8I | B550 EX4 | B550 Gaming Carbon | B550 Strix e | B550 UnifyX | X570 C8DH | intel主板:
華碩 | 微星 | 華擎 | H610m E D4 | H610m bomber | H610m-HDV | B660m重炮手 | B660m mortar | B660m Pro RS | TUF Z690 Plus | Z690 Carbon | H670m-ITX | Z690 Hero | Z690 PG4 | Z690 黑潮風暴 |
詳細推薦:(以對應CPU價格從低到高排列,H510暫時無合適推薦)
Intel平臺的主板:
這類主板主要是針對賽揚G5905、i3 10105F之類的產(chǎn)品,建議考慮微星H510m bomber/ A Pro之類的主板,帶10400F都沒問題。
這類主板建議用來帶i5 12400F及以下的產(chǎn)品,H610的供電普遍偏差,但是好在i5 12400F及以下的產(chǎn)品規(guī)劃都不高,所以就適合拿來帶,可以考慮一些M.2接口多的比如說華碩H610m E D4。H610主板不建議考慮支持D5內存的款式,性價比低
這個系列目前強的很強,弱的很弱。個人建議用來搭配i5 12500及以上的產(chǎn)品,像i5 12600KF這種處理器,可以考慮使用華擎B660m Pro RS。而i7和i9則可以考慮像微星B660m mortar或者華碩B660m 重炮手這些主板都行,都能帶得動,B660主板不建議考慮支持D5內存的款式,平臺性價比低。
Z690系列現(xiàn)在價格挺貴的,然后再加上12代酷睿的功耗并不高,所以對于高端主板的追求并不高,所以就目前來說,12代酷睿全系列都可以用入門級z690主板(只要不是一些特別爛的),比如說Pro Z690 A、Z690 PG4之類的,價格都不貴,但是帶12代酷睿也都帶得動,只要不大超頻帶12900K都沒事。
整機預算在1.5W以上的才考慮支持DDR5內存的Z690主板,如果是游戲專用主機,則建議2萬以上的主機才考慮。
旗艦Z690主板可以考慮Z690 Hero,這代Hero其實還不錯,缺點是有點貴,
AMD主板:(需要特別指出,X570不一定就比B550更強,X570主板里面也一堆不咋樣的板子,反倒是普通價位下B550普遍比X570好,除了那幾張頂級X570,我覺得可以其他的都可以考慮B550,這是重點需要記好)
這邊基本上追求個亮機、能帶的動處理器就夠了,微星的A320 A Pro/華擎A320M HDV都是可以考慮的,價格也都比較便宜,可以考慮拿來帶速龍200GE/3000G/R3 3200G/R5 2600之類的產(chǎn)品。A520主板價格會比A320高一些,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預算可以上A520的話可以一試,但是一般來說這種主板都是追求個亮機就行。
既能超CPU又能超內存,我覺得用來搭配ZEN3的R5 5600X、ZEN2的R7 3800X及以下CPU都是可以的,其他的還是盡量去考慮B550。
B450主板的可以考慮B450m mortar MAX,或者華碩B450m 重炮手S,淘寶只要500左右就可以拿下,我甚至看見有四百左右的,四核級處理器還可以考慮B450m A Pro Max這種更入門的主板。
但是目前B450主板要支持ZEN3處理器都需要刷BIOS,這種操作可以請求賣家?guī)兔ν瓿桑部梢宰约核ⅲㄐ枰辛硪慌_電腦)
B550主板
- 入門級B550主板可以考慮微星的B550 A Pro,之所以有這張主板是因為據(jù)我觀察,部分玩家似乎會碰到買了R5 5600X,然后主板想買B450,但是店家又不給刷新BIOS,然后自己手上有沒有其他電腦,這樣就不能直接點亮處理器。針對這種情況所以才有了這個B550入門級的推薦,這張主板一般只建議用來帶R5 5600X,如果不大幅度超頻的話上R7 5800X也可以。
- 中端B550主板參考微星B550m Mortar,這在板子帶3950X/5950X默頻都是完全可以帶動的,一般來說不知道選啥就選B550m mortar。中端B550主板還有華碩TUF B550m Plus。
- 中高端B550主板可以參考B550 Gaming Carbon,這張主板是比Mortar定位高一檔的板子,用料也更豪華一檔,如果想經(jīng)常折騰12核以上銳龍超頻玩的話,B550 Carbon這個級別的主板是非常適合考慮的,B550 EDGE的話CPU供電只有單8PIN,而這個有8+4,瓶頸會比EDGE小。
- 中預算的AMD ITX主機可以考慮華擎B550m-itx-AC,這板子建議用來帶目前的六、八核AM4處理器,不建議帶更高核心數(shù)的處理器(除非你確定平常不開PBO然后不經(jīng)常滿載),適合中高預算的銳龍ITX主機考慮。
對比B550最大的提升就是PCH是PCIe4.0,然后大部分X570供電方面還不如上面幾個好的B550主板,所以大多數(shù)X570主板在這里略有尷尬,不太值得考慮。
但是諸如華碩的X570i、C8i、C8DH這種板子硬件屬性也都還不錯,
AMD這邊CPU超頻空間也不大,基本上一般人開個PBO差不多了(特別是ZEN3),ZEN3的處理器有精力的可以去折騰一下Curve,金核心有一點折騰的空間
這個系列針對ZEN2的線程撕裂者,買線程撕裂者的還是以不超頻為多,所以這里比較推薦用不是很貴的TRX40主板,微星TRX40 Pro WIFI,我看見淘寶有賣三千多的,默認用帶撕裂者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線程撕裂者默認最高就跑280W的功耗,超頻才能突破這個值,我用過3970X,默認跑渲染可以全核3.8GHz,這性能不弱了,功耗只有280W,挺好的。
如果要經(jīng)常超頻的話,選華碩ROG ZENITH II EXTREME TRX40 散熱器篇:
【保姆級教程】臺式機散熱器選購指南(這里詳細好幾十倍?。。。?br />
我這里把普通平臺的風冷散熱器推薦做成表格:(這些散熱都不支持你處理器大超)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3.jpg (56.71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利民自己百元級掐架了,習慣就好,都是好散熱
大家可以參照這個表格來選擇,基本涵蓋主流普通平臺了。
12代酷睿目前就需要散熱器廠商更新LGA1700的兼容扣具,所以在這一個月購買12代酷睿的散熱器一定要問清楚是否帶LGA1700的兼容扣具,凡是沒有的都不要買。
像利民就有單獨賣的LGA1700兼容扣具 ,大概二十來塊錢,有風冷和水冷單獨的專屬扣具,別買錯了。
目前FC140已經(jīng)是最強大的風冷散熱器了,諸如ibe extreme銀劍、貓頭鷹D15之類的舊風冷之王可以退休了。頂級風冷可以超越一些240水冷,但是在比較好的水冷面前,頂級風冷依舊矮一截,我自己測ibe extreme銀劍的溫度就比利民EX360要高三十來度,我當時測到這個結果簡直大吃一驚。
水冷的話,不建議購買很便宜的水冷,也不建議購買小廠的水冷,到時候漏了你就知道急了(好的水冷漏的更少),便宜水冷性能也不咋樣,還有就是并不是一定得風冷壓不住的時候才去選水冷,如果是對水冷情有獨鐘的話,即使你是買了i5 10400這種幾十瓦的CPU也是可以去購買水冷來壓的,沒有強制規(guī)定說低功耗的CPU就不能用水冷,也沒有誰規(guī)定說高功耗的CPU一定要水冷。
分體水建議不差錢還愛折騰的發(fā)燒友考慮,普通的玩家如果想要涉足分體水的話,我建議要么就買包售后的成品,要么最好是身邊有個懂行的幫忙,這兩種情況只要滿足其中一個就比較適合考慮分體水。
一體式水冷具體推薦:
利民:FM EX240,F(xiàn)M 360冰封遠景。這是目前利民的主流一體水散熱器,其中以FM 360冰封遠景最強,可以算是最好的一個一體水了,風扇比EX360的更強,同時價格也比EX360只貴一百來塊,我用它來壓i9 12900K穩(wěn)得很; EX240則可以用來壓大部分200W以內功耗的處理器。
- 恩杰: 海妖X73/X63,這個系列散熱能力能排進頂級序列,同時燈效也比較亮眼,缺點是貴了點。
- EK: ARGB 360/ ARGB280,EK的水冷建議玩燈的來考慮,也是花里胡哨的代表。
- 海盜船:H150i Pro XT,這也是目前最強的一個360一體水,目前來說暫時不建議用來壓12代酷睿,因為散熱扣具設計不合理,導致冷頭在12代酷睿平臺上貼合不夠緊,除12代酷睿外其他平臺可以考慮。
這幾個我覺得已經(jīng)足夠有代表性了,恰好也是我比較熟悉的,貼多了也不太好
一般情況下不是很建議考慮120水冷,很多120水冷很便宜,也不咋好,一般都是默認從240水起步
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預算和喜好來,沒事別跑壓力測試,壓力測試作為一種檢驗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測試比較好,而且即使跑過了壓力測試也并不代表系統(tǒng)絕對不藍屏不崩潰,因為導致系統(tǒng)藍屏的原因可以有驅動方面的,
如果是TR4平臺,散熱器不是很多,風冷的話,像貓頭鷹u14S TR4,默認用跑渲染是壓得住的,安耐美倒是有那種壓TR4的水冷,就是價格貴得多,有打算超頻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Intel的3647平臺散熱器不多,風冷有U12S 3647版以及U14S 3647版可以考慮,3647的散熱也不多,如果要上水的話,需要單獨買3647的水冷頭之類的(這個不建議一般人考慮),
我最后再提一句,X99某些主板的CPU底座是長方形的,這種需要單獨買對應的散熱器,就是那種服務器的塔式風冷,有些會表明長方形、正方形,這里只是順帶提一句。
12代酷睿這里目前有些散熱器的兼容扣具有問題,這里需要單獨盤點一下: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4.jpg (170.06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以上產(chǎn)品在沒有出更好的兼容扣具之前是不建議購買的。
內存篇:
內存可考慮的品牌:
金士頓、英睿達、芝奇、威剛、海盜船、科賦、影馳、阿斯加特 購買內存記錄在這些品牌里面選擇,當然這些品牌也有不太好的內存,只是來這幾個品牌更容易找到好內存,不能去垃圾堆里找金子嘛。
具體推薦(根據(jù)頻率來):
DDR4 2666的內存暫停推薦,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主流2666內存價格和3200的基本一樣了,所以我認為2666MHz的內存可以全面不考慮了。
- ddr4 3200 8GB單條: 金士頓駭客神條/掠食者、英睿達鉑勝馬甲、芝奇幻光戟、威剛游戲威龍、影馳星耀、科賦雷霆系列馬甲條
ddr4 3200基本上是目前游戲主機常有的內存頻率,到這個頻率區(qū)間選擇比較多,當然這個區(qū)間買內存基本可以看外觀買了,我比較喜歡推薦英睿達的白馬甲,3200的對應C9BJZ顆粒(雖然已經(jīng)比不了當初了),3600的對應C9BKV/C9BLM顆粒,即廉價又有超頻空間,是好東西,淘寶直接搜C9BJZ、C9BKV、C9BLM就能找到對應的內存
- ddr4 3600 8GB單條:金士頓駭客神條、金士頓駭客神條/掠食者、英睿達鉑勝馬甲、芝奇幻光戟/皇家戟、海盜船復仇者、威剛游戲威龍/龍耀系列、影馳HOF系列、科賦雷霆系列馬甲條
這屬于目前高端內存的入門系列,如果是打游戲的話,3600的頻率已經(jīng)完全足夠了,再往上提升很小。部分3600的內存擁有超上4000+的能力,比如說掠食者、鉑勝、龍耀、HOF系列以及雷霆系列,都有能力超上4000+??瀑x雷霆系列3200MHz的是CJR顆粒
- ddr4 4000MHz以上,這就完全的發(fā)燒級了,我更建議發(fā)燒友和土豪來考慮。
我這里并不是說普通用戶不可以用4000+的內存,我這里指的是默認頻率4000+的內存不建議普通人去考慮,因為太貴了意義不大,而一些默認3200-3600的內存卻能夠很容易超上4000+的頻率,比如說現(xiàn)在的C9BJZ、C9BKV、CJR/DJR等等這些顆粒的內存,超4000+只要不是CPU不允許那就和喝水一樣,當然B die也是完全能做到的,DJR超高頻的能力非常強,但是中頻率能效卻不如自家CJR顆粒,DJR顆粒的內存現(xiàn)在不建議考慮。
- 單條ddr4 3200MHz 16GB:英睿達鉑勝、科賦雷霆、金士頓駭客神條/掠食者、海盜船復仇者、芝奇焰光戟/皇家戟、威剛游戲威龍/龍耀系列、十銓冥神系列
我看科賦的3200 雷霆馬甲條性價比比較高,普條的話是摸獎,1JR和CJR里摸獎,馬甲條基本都是CJR顆粒。單根16GB內存里面超頻方面性能強的是英睿達的C9BLL顆粒內存,這個直接搜C9BLL也能找到??瀑x的3200MHz雷霆馬甲條基本上也是CJR顆粒,可以考慮購買。
- DDR5 6000MHz 16GB:金士頓Beast 野獸、海盜船鉑金統(tǒng)治者、芝奇炫鋒戟
目前DDR5內存暫時只推薦這個系列,因為現(xiàn)在DDR5內存貴,入門DDR5 4800/5200相較D4的提升不大,所以如果要考慮DDR5內存的話,建議DDR5 5600MHz起步,其實最好是直接買6000MHz的 我在做12900K評測的時候使用的就是芝奇這一對內存,相比于使用DDR4內存來說,在很多軟件、游戲里都有明顯的提升
- 單條ddr4 32GB:金士頓駭客神條、海盜船復仇者、阿斯加特洛極51°灰
這個系列是專為大容量用戶準備的,造價偏貴,頻率涵蓋2666-3600,超頻方面基本超不動,適合工作站用戶或者大容量內存用戶考慮
- DDR4 ECC、DDR4 ECC REG內存:三星、鎂光、海力士、金士頓
這個系列是專為需要ECC內存的用戶選出來的,其實ECC內存要好選擇一些,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定位之類的,就是照品牌、頻率以及容量去找就行了,然后定價有高有低,在上面寫的四個品牌里面選擇就行了。當然也有掛牌的ECC內存比如說聯(lián)想的,這種會更貴一些,東西基本都差不多。 如果喜歡燈條,那么可以考慮芝奇的幻光戟、皇家戟、金士頓的掠食者、影馳HOF、科賦Cras X系列
如果是不喜歡燈條的,可以考慮類似英睿達的白馬甲內存、金士頓的駭客神條、影馳的HOF Extreme、科賦雷霆馬甲條
如果是做設計類特效、動畫、影視類,內存頻率影響不大,這種要多注重內存容量方面,部分軟件還得兼顧內存帶寬,比如說lightningroon,如果是密集計算型應用,超內存頻率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內存帶寬的提升,但是密集計算型應用用戶我想也不會去手動超內存,有也是極少數(shù),這種時候更高內存帶寬的平臺應該被更優(yōu)先考慮,直接堆內存通道就很簡單粗暴,一般都是建議買了直接XMP或者AXMP就夠了,
電源篇
這里還是得多啰嗦一下,買電源盡量買單路+12V輸出的,這樣就不用擔心一方緊吃一方吃緊了,雙路12V電源CPU和顯卡是分開供電的,單路是一起供,單路明顯更為靈活
另外選購電源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下CPU/顯卡供電線是否足夠,比如說你的主板和CPU都需要兩根8pin的供電,但是電源卻只有一根8pin的CPU供電,這顯然就不合適了。
300W級別也沒啥特別好的電源,可以看看臺達VX300這種,這種電源是我推薦的下限,
450W/550W級別的電源一般是主流中等預算電腦的電源,可以考慮以下系列:
- 酷冷至尊:GX450/GX550,MW450/MW550
- 振華:銅皇450/銅皇550,冰山金蝶450/冰山金蝶550
海盜船的VS450/VS550非常不建議選擇,這是垃圾電源。
下面推薦一些值得購買的高瓦數(shù)電源:(同一個命名的電源高瓦數(shù)將不重復寫命名)
- 酷冷至尊: V650 Gold / V750 Gold / V850 Gold
- 振華: Leadex G650 / G750 / G850 ; Leadex HG650/HG750/HG850
- Evga: 650/750/850 G5 ; 650/750/850 GA
- 海韻: Focus GX650 / 750 / 850
- 海盜船: RM650X/ 750X /850X
- 安鈦克: HCG650/ 750 /850
類似華碩雷神之類的電源基本上都是買上面產(chǎn)品的方案然后魔改貼牌的產(chǎn)物(海韻初代Focus系列),一般不建議購買,因為價格太貴了,除非是湊ROG全家桶
一般的主機可以考慮450W/550W/650W的電源,大電源可以向下兼容,一般來說盡量要留一些冗余給電源,大概30%左右,
當然并不是說你不能選大得多的電源了,大得多的電源因為更貴,所以在預算不是很高的用戶的配置里面一般是不建議在電源上下太多料,
一般電腦的吃電大戶就是CPU和顯卡,這倆可以以雙烤的功耗值為參考(不是什么時候都是雙烤的功耗),其他東西雜七雜八基本上就是幾十瓦,這里寫幾個型號電源組合示范:
- i5 12400/R5 5600X+ RTX3060 —— 450W
- i5 12600K/R5 5600X+ RTX3060ti/3070/3070Ti —— 650W
- i7 12700K/R7 5800X+ RTX3080 —— 750W/850W
- i9 12900K/R9 5950X + RTX3080ti/3090——850W/1000W
我個人的主力機在用的電源是振華Leadex G850,這款電源的模組線我認為是比較完美的
高配的工作主機建議電源不要選差了,余量一定要夠(建議30%左右),電源可是關乎到硬盤這些硬件的安危,電源一定不要縮,
預算超級高的或者1000W及以上的電源,可以考慮上面品牌的白金、鈦金級電源,其實金牌也很優(yōu)秀了。
1000W:
海韻:Focus Gx1000、Prime GX1000、Prime PX1000、Prime TX1000 ,
振華:Leadex G1000、Leadex P1000 ,
海盜船:RM1000X ,
酷冷至尊:V1000 ,
Evga: 1000G+、1000G3、1000G5 ,
安鈦克: HCG1000、SG1000, 1300W:
海韻: Prime GX1300、Prime PX1300,
安鈦克: SG1300,
酷冷至尊: V1300, 如果是想買SFX電源,也有推薦的,
全漢: MS450/500/600,Ms600G ,
海盜船: SFX450/SFX600(金牌),SFX600/SFX750(白金牌),
銀欣: Sx500-G/SX650-G/SX700-G,SX700-PT,SX800-LTI , SX1000,
固態(tài)篇
(考慮到前陣子有一批SSD被拿去挖礦消耗了大量的寫入壽命,所以不建議購買二手固態(tài),尤其是1TB起步的)
經(jīng)過我個人使用,我三臺電腦的系統(tǒng)盤分別為閃迪X300s OEM、PM981A、PM9A1,都是512GB,分別就是SATA固態(tài)、PCIe3.0 NVME固態(tài)、PCIe4.0 NVME固態(tài),在日常使用中這三個固態(tài)基本拉不開差距,只有跑測試的時候才能看出來這仨差距非常明顯,所以在購買固態(tài)的時候可以不用死磕順序讀寫。
簡化推薦表格: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5.jpg (85.8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 PM9A1是我這半年來見過最好的一款SSD了,簡單來說它的優(yōu)勢在于比它好的產(chǎn)品都比它貴得多,比它便宜的產(chǎn)品在質量、性能上沒有一個能打的,所以這款產(chǎn)品基本可以算無敵,尤其是2TB款性價比顯著
- 西數(shù)固態(tài)的SN550、SN750系列只建議在官方店鋪、自營店購買
- SN550對應閃迪的游戲高速版,SN750對應閃迪的游戲高性能版,它們都是一樣的貨只不過一個掛閃迪牌子一個掛西數(shù)牌子,所以也可以購買。SN550/游戲高速版的性價比是很高的。而SN750/游戲高性能版則偏發(fā)燒級,和SN550/游戲高速版日常用不出區(qū)別,就是順序讀寫速度更快。
- 鎧俠的RC10的性價比也還行,漲價幅度也是比較小的,缺點在于保修壽命比sn550要低。R20是RC10的升級版,目前只有1TB和2TB款,如果是要買250GB/500GB的可以考慮RC10
- 致鈦PC005,也算是國產(chǎn)固態(tài)之光了,性能可以媲美三星970EVO Plus、SN750之余,口碑和質量也都不錯,如果想支持國產(chǎn)的話可以來一個,畢竟是自家的菜,現(xiàn)在價格和質量都可以了
SATA固態(tài)的話,現(xiàn)在SATA固態(tài)的價格在RC10它們面前也沒有什么優(yōu)勢,不過它們也有一點生存空間就是了,比如說筆記本只剩下一個SATA口了,亦或是老電腦要加固態(tài),這些情況下就是考慮SATA固態(tài)的情形
可以去考慮一下鎂光MX500這種、三星的870EVO,單盤4TB這里870EVO的價格基本沒怎么漲,所以如果有大容量需求的也可以多關注一下870EVO 4TB有沒有大優(yōu)惠,1TB及以下的SATA固態(tài)可以考慮MX500
傲騰905P、P4800X、三星983ZET、PM1735這種都是好固態(tài),但是唯一的弊端就是太貴了,一般人可以不用考慮,土豪隨意。
不建議考慮的固態(tài)型號:(QLC顆粒、性能弱等問題統(tǒng)一被歸類到“性價比低”中去了)
- 三星: 850EVO(過時了)、860Pro(性價比極低)、870QVO(性價比極低)
- Intel: 660P (性價比低)、665P(性價比低)
- 西數(shù):綠盤(性價比低)、SN350(性價比低)、藍盤3D(掉速且性價比低)、SN750 EK(性價比低)、SN750 SE(性價比低)
- 三星: 980 (有缺陷且性價比低)
- 東芝(鎧俠):TR200/TC10(性價比低)
- 英睿達: P1 (性價比低)、P2(性價比低)
- 金士頓: A400(性價比低)、A2000(后期換垃圾顆粒)、NV1(性價比低)
- 閃迪: 加強版(性價比低)
- 七彩虹:SL300/SL500(拆機顆粒、假標顆粒)
- 影馳: 鐵甲戰(zhàn)將(主控垃圾,斷電容易掉固件)
- 金泰克: S300(假標顆粒,異常斷電容易掛)
- 聯(lián)想:SL 700閃電鯊(假標顆粒,異常斷電容易掛)
- 阿斯加特:AN2/AN3(主控垃圾、顆粒不好)、AN4(主控垃圾)
- 光威: 悍將(黑片顆粒)、弈系列(后期偷換垃圾顆粒)
- 臺電:臺電固態(tài)(方案多、主控顆粒質量差)
至于說大船固態(tài),這是退役的企業(yè)級固態(tài),壽命極高同時價格不貴,性能可觀,一般都帶斷電保護,有比較大的OP,但是由于前段時間硬盤挖礦的緣故,這些極其耐寫的大船固態(tài)可能被大量地拿去挖硬盤礦,所以短期內不建議小白考慮大船固態(tài)
其實固態(tài)硬盤不一定只能接在機箱里面,淘寶上是有轉接設備的,比如說M.2轉Type-C的轉接設備,幾十塊錢,里面就可以用一個入門級NVME固態(tài),這樣相當于做了一個超高速的U盤,所以其本體就不一定需要放在機箱里面。
機械硬盤篇:
拓展閱讀:機械硬盤購買的時候盡量緊扣“買CMR”硬盤的宗旨,SMR的硬盤一定要避開, 機械硬盤的速度不完全由轉速決定,也就是說5400轉的機械硬盤并不是說速度一定比7200轉的要慢,因為機械硬盤的順序讀寫速度還由存儲密度決定,存儲密度和轉速對于機械硬盤的速度來說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脫離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直接談速度對比。(某些5400轉的CMR監(jiān)控盤順序讀寫可以達到150-200MB/S,而一些7200轉的CMR硬盤順序讀寫甚至只有100MB/S左右)。
機械硬盤的速度和噪音表現(xiàn)都顯著差于主流固態(tài),并且非常不耐磕,任何一次磕碰都可能導致磁頭刮壞盤片,尤其是正在進行讀寫操作的時候的磕碰,更加容易導致硬盤壞掉。 機械硬盤值得考慮的廠商有:西數(shù)(收購日立了)、希捷、東芝(現(xiàn)在改名為鎧俠)
可用于普通家庭用途的機械硬盤:
- 西數(shù)藍盤1TB
- 希捷酷魚1TB
- 希捷酷鷹2TB/3TB/4TB
- 西數(shù)紫盤1TB/2TB/3TB/4TB
可用于工作站的機械硬盤:
- 西數(shù)紫盤3TB/4TB
- 西數(shù)HC320/HC330/HC520/HC530/HC550
- 希捷銀河4TB/6TB/8TB
- 希捷酷鷹4TB/6TB/8TB/10TB
不建議考慮的:東芝p300系列,西數(shù)黑盤。
機械硬盤現(xiàn)在不能說沒有生存空間,畢竟大容量版本硬盤里面,機械硬盤相比固態(tài)還是很便宜的。機械硬盤能夠買CMR的盡量選擇CMR機械硬盤,現(xiàn)在暫時還是可以使用看緩存的方法來判斷CMR和SMR,零售機械硬盤這里小容量的機械硬盤這里凡是64MB緩存的那就是CMR,凡是256MB緩存的那就是SMR
就目前而言,零售端64MB緩存的依舊不是SMR,基本上6TB版本及以下64MB緩存的都不是SMR(個別型號的4TB 256MB緩存的也是CMR,比如說酷鷹)
SMR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小容量的緩存是256MB,還算是比較好分辨,比如說西數(shù)藍盤2TB、希捷新酷魚2TB,都是SMR硬盤,SMR硬盤會越用越慢、壽命堪憂、數(shù)據(jù)恢復困難,所以目前CMR硬盤還沒消亡的時候能不買SMR就不買SMR。
但是所謂的“新x TB”就基本上都是SMR機械硬盤了
請時刻警惕“新xTB”的那種盤,據(jù)我觀察不管是西數(shù)、希捷、東芝這些廠商,都開始玩這種花樣了,一些新品比如說西數(shù)藍盤、紫盤,東芝P300的所謂新款就是SMR硬盤,原本老款是CMR機械硬盤結果新款就變SMR硬盤了,所以如果以后哪個分支又出了所謂的“新xTB”,一定要謹慎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6.jpg (12.74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瞧這里面那些所謂的“新款”,全部都是SMR
我自己也買過一個西數(shù)的HC320,我覺得挺好的,速度還可以并且并不吵,只有在持續(xù)讀寫文件的時候會有點吵,平常比較安靜
其實監(jiān)控硬盤也可以買來家用的,雖然很多監(jiān)控硬盤說是5900轉,但是機械硬盤的速度不能單純的看轉速,還要看存儲密度,單純看轉速是很片面的,很多監(jiān)控盤的實際讀寫性能也不弱于主流7200轉的機械,就不用多擔心這方面的影響了。
為什么不建議買SMR機械硬盤?我說一個我自己的體驗吧:
幾年前買的2TB 西數(shù)藍盤用在測試機上,這是一個典型的SMR硬盤,2021年7月26日這幾天總是各種卡頓,一看監(jiān)控機械硬盤一直滿占用,但是實際速度卻很慢,然后平均響應時間簡直爆炸了一樣 ,多次出現(xiàn)了上萬毫秒,基本上就是幾千到兩萬之間跳,這主要是在進行垃圾回收。
與之帶來的結果就是電腦能用,能刷新,但就是軟件響應極慢(文件放在機械硬盤),甚至開個瀏覽器電腦還能白屏好一段時間。
這種現(xiàn)象在我的那臺帶CMR機械硬盤的主機以及純SSD的筆記本上是從來沒看見過的。睡眠重新喚醒兩次之后這硬盤占用終于下去了,電腦也可以重新正常使用了,可以說這玩意這樣搞非常影響使用體驗了,如果是碰上重要的事來這一出那真的容易心態(tài)爆炸的。 所以要想徹底杜絕上面那組情況,要么你就選CMR機械硬盤,要么就乖乖選主流SSD,不然就等著幾年后碰上我那種情況吧,我都只是開個機看個瀏覽器都能給我卡成那樣,這簡直可以說是電子垃圾。
機箱篇
機箱爭議比較大,我現(xiàn)在喜歡掛比較典型的機箱,用來作為參考。
機箱這一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審美,如果能夠保證硬件兼容以及做工過得去或者說很棒,然后去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式,這樣是最好的選擇,也只有這樣才配得上“最好”二字。
一般來說,機箱建議購買價格在150-500之間的,除非是有特殊用途,不然機箱不太值得加太多預算。
關于機箱兼容性方面的選擇,首先是看CPU散熱器大小、電源大小和主板是否能和機箱兼容,大型雙塔風冷就比較高也比較大,而且容易擋CPU供電線(這個建議購買開放式平臺或者頂部能裝厚冷排的才考慮,不然大概率要后悔的),可以去產(chǎn)品介紹那里查清楚具體帶風扇多高,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7.jpg (35.99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然后去機箱的產(chǎn)品頁面上看最高支持多高的風冷散熱器(水冷也一樣看最大支持多少以及和顯卡兼容情況,電源顯卡主板同理)
另外不要有僥幸心理,要讓散熱器高度低于最大支持高度大概3mm以上,這樣會比較穩(wěn),千萬不要看見機箱說支持160mm高的散熱,然后你就剛好買一個160mm高的散熱,這樣有可能你裝上之后側蓋就關不上了,這種事并不是沒有發(fā)生過,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一般都是建議散熱器高度低于最大支持高度3mm以上
(比如說你的機箱支持最大支持160mm高度散熱器,那么你最好是買高度低于158mm的,追求穩(wěn)妥)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8.jpg (24.13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都有表
要豎裝冷排的一定要搞清楚,自己顯卡的長度和豎裝冷排以及前面板風扇是不是會起沖突,一般都是會標出來的,比如說上圖會告訴你顯卡最大長度限制在420mm,同時也告訴你電源最長只支持224mm的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9.jpg (32.92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關于E-ATX一定要注意,支持什么規(guī)格的E-ATX,若是你的主板也是E-ATX,但是卻尺寸大于主板支持的上限,那肯定也是不合適的,可以向下兼容,但是差距過大比如說EATX機箱裝MATX主板就會顯得比較空蕩蕩的
機械硬盤用戶一定要注意機械硬盤固定架是否有或者槽位數(shù)量是否滿足需求(因為我發(fā)現(xiàn)某些機箱沒有帶機械硬盤的固定架,比如說TTF1這款)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0.jpg (30.8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關于風道,風冷散熱器比水冷更看重風道,但是都不如直接開側蓋來的高效,我是比較喜歡直接開側蓋的,比較簡單粗暴(帶轉軸打開側蓋的機箱真是太友好了,手動摘取機箱側蓋還是比較費事的),
搞清楚以上問題之后,基本上就沒有大問題了(或者想起什么再來補充),下面就是典型版機箱了: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1.jpg (29.7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 YOGO M2適合于MATX主板的機器,注意散熱器高度不能超過160mm,基本上散熱器就是面向雅浚G3它們的就差不多了,水冷可以上240的。這個機箱比較小,三圍是360*208*425,這個算是比較小的了。這款機箱有多種顏色的款式,可以多翻一翻。
- 追風者P300A,這個機箱比YOGO M2略大一些,風道設計還算不錯,然后最高可支持EATX主板,算是支持EATX主板里面機箱比較小的了(但是這個機箱我覺得裝ATX主板就行了)。最高支持280水冷或者162mm以下的風冷。
- 恩杰的H510是一款典型的ATX機箱,我覺得這個機箱走線的開孔算是設計的比較合理,也還是不錯的,就是價格稍微貴一丟丟,一般來說建議萬元級主機考慮這個機箱。
- 愛國者的YOGO K1是一個可以裝EATX的機箱(這個我在用,側蓋旋轉打開真是太友好了),聯(lián)力的雙子座以及恩杰的H710這些也都是同一類型,這種機箱建議至少要上一個ATX主板,上一個MATX或者ITX是會顯得很空蕩蕩的,當然如果你不在意的話倒是也行。
- 有超多硬盤位需求的機箱,可以考慮一下安鈦克的GX900,能放很多硬盤,這機箱有一股子軍工風,這機箱最大支持ATX主板,這個要注意。
- 如果是EATX主板還要大量機械硬盤的,比如說專門的工作站主機,那么追風者P500A是比較值得考慮的,顏值方面也比GX900高。
- itx機箱是這次決定加進來的,這屬于是小尺寸的機箱,一般新手不建議直接從itx入門,相對來說骨伽QBX硬件兼容性會高一些,先馬趣造則是一個支持MATX主板的ITX機箱,就先從這倆不是那么難的開始吧
根據(jù)我的咨詢經(jīng)驗來看,有的用戶對喜歡一些異形機箱,比如說喬思伯 MOD3這種,這個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顯卡篇
游戲性能對比:(2K分辨率)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2.jpg (153.52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三十系卡里面我最看好的兩張游戲卡是RTX3060Ti和RTX3080,然后是RTX3070,這三張卡如果是是原價的話那將擁有非常優(yōu)秀的性價比。
關于品牌,這里一般是建議優(yōu)先購買可以個人送保的(這樣就不用經(jīng)過賣家了),支持個人送保的廠商有技嘉、微星、七彩虹、銘瑄、映眾、影馳、Evga、索泰等廠商都可以個人送保,當然京東購買的話,可以不是特別考慮這個問題。
然后是散熱方面,這次三十系卡的散熱都普遍做的比二十系要好,三十系卡這里比較值得考慮的型號是七彩虹的Advanced、華碩的TUF OC、影馳的GAMER、EVGA的FTW3、索泰的PGF系列。
A卡這邊可以考慮撼訊的紅魔、訊景的海外版都是做工不錯的卡,如果想買不一樣風格的也可以考慮盈通的花嫁。
AMD的RDNA系列能耗比非常高,散熱也普遍不差,目前沒有看見連跑Gaming Clock都過熱降頻的,如果僅僅是打算買來打打游戲就好,那普通的非公卡就可以了,比如說藍寶石超白金之類的,但是如果追求超頻的話,像撼訊紅魔這種卡就做工和核心體質都會偏好,適合這一類需求。
不同品牌之間的顯卡在做工、外觀以及售價上都有區(qū)別,當然同一品牌不同定位也是有這些區(qū)別,三十系非公N卡普遍都能跑到1.95GHz左右(個別廠家的頂級卡可以跑2.1GHz左右),廠商和店鋪宣傳的數(shù)值其實都低于這個數(shù)值,各家普通非公顯卡跑起游戲來拋開散熱因素影響到頻率那里真的就是差不多的,自然體現(xiàn)在游戲幀數(shù)上也會是差不多的,若是差距比較明顯那說明低的那個有效頻率更低。
所以在確定了支持個人送保的品牌之后,我覺得首先看自己還剩下多少預算,我把顯卡寫到最后就是為了這個,最后再來考慮顯卡,根據(jù)顯卡來進行一張配置單的整體改良,預算確定之后呢,去找對應價格區(qū)間的顯卡,
先來看各大廠商對于顯卡的定位: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3.jpg (80.08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N卡定位解析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4.jpg (49.33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A卡定位解析
這張表是隨時等待補充的,如果像微星閃電、華碩海神/駭客之類的顯卡出來了,對應的排序還得往后推。
你們必須知道,不同廠商會有不同的設計想法,所以并不一定誰的旗艦就會比另一家的中高端強,這個需要結合具體產(chǎn)品的拆解才能知道,這兩張圖僅僅是讓你們了解一下這些廠商有哪些產(chǎn)品線以及定位。
當然以上兩張圖不完全是現(xiàn)在主流三十系/RDNA2系列的,我還少量的添加了上一代卡的分支,主要是為了防止哪天那個廠商又多推了個系列,而大概率又用了老名字的那種,然后我這種文章剛好又是一月更新一次的不能及時更新到,就當是打個提前槍吧。最主要的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然后根據(jù)上面兩張定位圖可以來看下面這張圖
臺式機配置硬件超級詳細推薦(電腦DIY類)-15.jpg (21.15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2-1-30 18:09 上傳
這張圖里面顏色越深的越推薦,顏色越淺推薦程度越低
最值得購買的是“低端低定位、中端中定位、高端中定位”
還好的是“中端低定位、高端低定位、高端高定位”
還行的是“低端中定位、中端高定位”
一般不建議考慮的是“低端高定位”
- 低端卡因為本身核心規(guī)模小,所以發(fā)熱不大,對于散熱的要求不高,也就不用去買那種做工很好的,因為做工好的都更貴。所以低端卡來說,中定位、低定位就可以了,但是這里面地定位顯然性價比更高。高定位則完全沒必要。
- 中端卡偏高定位核心規(guī)模也大,所以中端卡的低、中、高定位也都可以考慮,但是這里面中定位是最平衡的,很多一般中端定位的卡的散熱也不差,滿足打游戲時的加速頻率足夠高,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低定位的話,部分顯卡會在打游戲的時候降頻,但是幅度不會太大,也還可以考慮。中端卡的高定位系列如果偏貴那可以不用考慮,如果沒有貴太多則可以考慮。
- 高端卡的核心規(guī)模很大,所以可以首先考慮中端定位的卡,高定位則屬于預算高的用戶考慮,低定位的話散熱有時候跟不上會降頻,但是高端卡降頻也比中端卡強。
如果不知道買什么卡,那就買七彩虹的ADOC、Ultra OC或者索泰的天啟和PGF系列。
普通工作類主機
- 整機預算在2K-4K,顯卡應考慮使用核顯
- 整機預算在4K-6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核顯或GT1030
- 整機預算在6K以上,顯卡可以考慮使用GTX1650
游戲類主機
- 整機預算在2K左右,顯卡可以考慮使用核顯
- 整機預算在2K-4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GTX950、GTX1650
- 整機預算在4K-6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GTX1650、RTX3050
- 整機預算在6K-8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RTX3050、RTX2060、RTX3060
- 整機預算在8K-10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RTX3060、RTX3060Ti、RX6600XT
- 整機預算在10K-15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RTX3070、RTX3080
- 整機預算在15K-20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RTX3080、RTX3080Ti
- 整機預算在20K-40K,顯卡可以考慮使用RTX3080Ti、RTX3090
設計類主機
- 整機預算在5K-6K,顯卡可以考慮GTX1650
- 整機預算在6K-10K,顯卡可以考慮GTX1650、RTX3050
- 整機預算在10K-20K,顯卡可以考慮RTX3050、RTX3060
- 整機預算在20K-40K,顯卡可以考慮RTX3070、RTX3080、RTX3080Ti
過渡顯卡我也寫幾個推薦:
- GTX650 1G,這卡現(xiàn)在兩百三左右,用來亮機或者打打LOL是完全沒問題的,打一些老游戲也可以帶得動,注意這卡不支持4K分辨率
- GT1030,我知道一些用戶不能接受二手顯卡,所以GT1030必須得出現(xiàn)在這里專為這些用戶服務,售價大概500元左右,可以帶4K屏幕,游戲性能較弱就是比GTX650略好的水平,用來打LOL、DOTA之類的游戲是可以的
- GTX970, 這顯卡現(xiàn)在淘寶賣1100左右,游戲性能略高于GTX1650而略低于1060 5GB,有些新游戲里面會被GTX1650略超,不過問題不大。但是也比GTX1060 5GB要老一代,如用來玩選擇很多游戲的1080P/2K是足夠的,如果是玩賽博朋克2077的話,我個人覺得1080P低特效流暢起步得是這張卡(1080P低特效40幀左右),電源需要注意一下下,一般的板U搭配GTX970建議搭配單路+12V輸出的450W電源,
- GTX1070, GTX1070的游戲性能和GTX1660Super/GTX1660Ti是一個級別的,但是后者價格更貴。GTX1070的價格現(xiàn)在要2000左右了,GTX1070的游戲幀數(shù)可以比1060高35%左右,目前幾乎所有的游戲的1080P分辨率都還可以做到流暢游玩,
大家根據(jù)自己的預算來考慮即可,如果是輕度辦公、看看視頻等用途還可以用intel的核顯過渡(需要選擇帶核顯的intel CPU,AMD的新APU也可以)
由于這次礦潮期內,Quadro卡價格沒有太大漲幅,所以入門級工作站用途,如果是對顯卡性能需求不大的,又不想買二手顯卡的,可以考慮購買Quadro P620之類的入門級Quadro卡,僅推薦這一個型號
至于說Quadro卡和Geforce卡之間怎么選,這里面主要是Quadro卡的OpenGL驅動對一些優(yōu)化不好的軟件有比較強的提升,現(xiàn)在非常吃OpenGL驅動的軟件也不多了,像SNX、Catia這種就算是比較吃OpenGL驅動的,這類軟件里面可以多考慮一下專業(yè)卡。除此之外其他軟件相對來說不是那么的吃OpenGL驅動,像3ds max、maya、C4D、blender、Adobe全家桶等等一堆軟件可以考慮直接購買游戲卡,在這些軟件里面游戲機性價比遠高于專業(yè)卡,不必死磕專業(yè)卡,即使是真的需要專業(yè)卡的OpenGL驅動,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之前的Titan系列(名字里面不能有Geforce的),Titan還在的時候充當一個半游戲卡半專業(yè)卡的定位,當然最好是買兩代以內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多用途配置單參考
很多人無法理解我為什么有了一篇配置單篇之外還要多寫一篇硬件推薦篇,這是因為我認為我這篇文章即使是寫了很多,但是依舊無法精準覆蓋到每一個人,這篇文章并沒有細到根據(jù)個人習慣以及使用軟件的頻率關系來特殊改動(那樣寫就不知道要寫多少了,工作量太大),所以我必須要留有一篇硬件推薦篇來幫助你們來根據(jù)個人的使用習慣、使用軟件的頻率差異來改動配置單。
第六環(huán)節(jié),關于品牌整機與個人組裝電腦的那些優(yōu)劣比較以及考慮建議
關于組裝機和整機,這里先打一個大前提,我不強求一定要選擇組裝機,以我大量的咨詢經(jīng)歷來看,其實有一些小白更傾向于選擇更輕松的,也就是來問我有什么合適的整機,這一點我可以理解,并不是什么人都愿意花時間在組裝機上,也不是什么人都喜歡組裝機,畢竟電腦嘛,合適就好,你用的開心舒服就好啊,我強求你一定要搞組裝機,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電腦,而不是交智商稅。
更詳細的內容我寫在了這篇文章里:
講一講關于買整機還是買組裝機的選擇問題 - 超合金彩虹糖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366678
這篇文章我認為是針對這個話題寫的很詳細的
第八環(huán)節(jié),大學生如何確定自己該選擇筆記本還是臺式機?
關于這個問題我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畢竟要是什么都結合在一篇文章里面,那字數(shù)會暴漲,就顯得過于拖拉了,不便于你們觀看
大學生是選臺式機還是筆記本? - 超合金彩虹糖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799233
第九環(huán)節(jié),如何裝系統(tǒng)?
超合金彩虹糖:超級好超詳細無死角的Windows10系統(tǒng)安裝圖解(2021年版)
(未來會更新Windows11的安裝文章)
第十環(huán)節(jié),老電腦如何更新
超合金彩虹糖:2021年老電腦更新指南
如果覺得寫的不錯可以給本文點贊、收藏、喜歡,也可以關注我,
我還有個微信公眾號: “硬糖的硬件樹屋”,歡迎大家關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