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5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cè)

??紝質(zhì)2023中傳初試文史哲詳解?。▋?nèi)附近兩年真題及答案 ...

[復制鏈接]

1392

主題

1464

帖子

5898

積分

Rank: 8Rank: 8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1-1 01: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2023年中國傳媒大學初試全方位解讀來咯 ??!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專業(yè)??嫉某踉囀敲恳粋€報考中傳的藝考生都需要參加的統(tǒng)一考試,那究竟它如何考?
今天創(chuà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中傳初試考試形式及內(nèi)容詳解,內(nèi)附2021年和2022年中傳初試真題及答案(整理自網(wǎng)絡,僅供參考),一起往下看看吧!
2023文史哲是什么?

中國傳媒大學初試基本在每年的12月末至1月初進行,因其包括文學、歷史、哲學三大科目的基礎素養(yǎng)考試,所以又被稱為“文史哲考試”。
考試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古代歷史、近代史哲學等方面,側(cè)重考察考生們分析理解與鑒賞品評能力,考察深度與廣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jù)每年應考與合格人數(shù)估計,初試通過率在48%—50%之間……
2023文史哲怎樣考?

考試題型:
65道選擇題(按照今年的初試時長情況,2023年文史哲考核內(nèi)容極有可能仍是65道選擇題,但也不排除題量增多或者增加主觀題的情況)
考試時長:
150分鐘(時長與去年一致)
考試時間:
2023年12月30日19:00至21:30
2022文史哲各部分所占分值

文學部分約50分(2022年32道題)
歷史部分約30分(2022年20道題)
哲學部分約20分(2022年13道題)
2022初試合格線參考

初試合格線專業(yè)名稱
60.0播音與主持藝術
60.0播音與主持藝術(中英雙語)
58.0播音與主持藝術(中朝、中韓)
63.0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
63.0廣播電視編導(全媒體攝制)
63.0廣播電視編導(文藝編導)
68.0戲劇影視文學
65.0戲劇影視導演
60.0影視攝影與制作、攝影
60.0表演
60.0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60.0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
60.0環(huán)境設計(光影空間藝術方向)
60.0漫畫、動畫、動畫(游戲藝術)
60.0新媒體藝術
62.0數(shù)字媒體藝術(數(shù)字網(wǎng)絡視頻)
62.0數(shù)字媒體藝術(網(wǎng)絡智能媒體)
60.0藝術與科技(數(shù)字娛樂)
60.0錄音藝術(錄音工程)
60.0錄音藝術(音響導演)
2023考察范圍及重點

文學

透過近兩年的真題來看,中國傳媒大學文史哲中文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古代文學
近兩年,逐漸加大考查古代文學作品的細節(jié)。
現(xiàn)當代文學
2021年才進入初試考查范圍內(nèi),以知識點記憶掌握為主。
考題也越來越多地以抽象知識點的形式出現(xiàn),即不再過多地考查具體的某一位詩人或某一篇作品,而是注重綜合性抽象知識點。
劃重點

①根據(jù)對往年真題的分析與總結(jié),《詩經(jīng)》《離騷》《古詩十九首》這三部經(jīng)典作品仍是重點,李白、杜甫、王維、陶淵明、蘇軾依舊是需要多加關注的重點詩人。此外應關注還未出現(xiàn)在考題中的重要詩人,如曹操、韓愈、白居易、李清照、陸游等。
②連續(xù)兩年考到《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的名著細節(jié),無疑告訴我們要重視四大名著,同時《儒林外史》及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等明清小說的經(jīng)典作品也應多加了解。

③在2021及2022年的現(xiàn)當代文學真題中,連續(xù)兩年出現(xiàn)的考點有魯迅、莫言、《邊城》、《雷雨》、《平凡的世界》……不僅要了解魯迅等名家相關的基本知識,對于他們的重點篇目也要有一定了解和認知。如茅盾、巴金、曹禺、張愛玲、汪曾祺、賈平凹等,需要掌握他們的主要風格,熟悉他們重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情節(jié)。

歷史

歷史所考查的內(nèi)容僅次于文學。考查的內(nèi)容與高中所學歷史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傳教材額外加入了對外交流的部分。
近幾年,中傳的歷史考查變得更加細化、加深。不僅考查考系統(tǒng)運用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也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劃重點

①考查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從2021年開始,近代史比重上升,考查趨向細節(jié)化。
重視熱點,很多考點會重復出現(xiàn)。像宋代經(jīng)濟發(fā)展、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等知識點是科目中的重點,這些考點會在真題中反復出現(xiàn),反復考到。
③題干不再是簡單句子,題干變長、變多,并且出現(xiàn)圖表、圖文等,更注重考查考生對題干的閱讀理解,以及與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哲學

高中政治課本中涉及的哲學部分實際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中傳的哲學科目則是由中國古代傳統(tǒng)哲學和近代哲學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

雖然文史哲三科中,哲學占比最少,但是因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哲學的內(nèi)容不少考生在之前都沒有接觸,因此這部分想要得分有一定難度。
劃重點

考察不斷細化。2023年大概率還會延續(xù)22、21年的模式,難度只會只升不降,并朝不斷細化、拓展的方向發(fā)展。
結(jié)合不同學派綜合考察,而且在考查的范圍上也更加會分布合理。不在局限于某個時期或某個學派,可能會有更多哲學家思想出現(xiàn),可能會結(jié)合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來進行綜合考察。

2022
中傳初試文史哲真題及答案
1.《詩經(jīng)》確立了中國詩歌的抒情傳統(tǒng)。下列詩句,表達思念故鄉(xiāng)之情的是(    )
A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B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C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D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2.《離騷》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現(xiàn)實離亂的憂愁和追求真理的決心。下列詩句不屬于《離騷》的是(    )
A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B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C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D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3.《涉江采芙蓉》是產(chǎn)生于漢代的文人五言詩。下列對詩句相關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別名。
B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遺:遺留的黃思。
C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還顧:回顧,回頭看
D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4.古人常以通達的態(tài)度面對短暫的生命。下列詩句表現(xiàn)了這一態(tài)度的是(    )
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②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年冬短者夜長,何不秉燭游。
③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④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遠離世俗是陶淵明詩歌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下列詩句表達不屈于世俗決心的是(    )
A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C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D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6.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提到“翡翠蘭苕”“鯨魚碧?!眱煞N詩歌風格。下面屬于“鯨魚碧?!钡氖牵?nbsp;   )
A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B 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
C 卑枝低結(jié)子,接葉暗巢鶯。
D 旁舍連高竹,疏籬帶晚花。
7.古人常用“月亮”意象表達孤獨、思念、永恒、美麗等,下列詩句中的月亮含有“永恒”之意的是(    )
①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②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今人不見古人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李商隱的詩歌往往構思新穎,擅長描寫各種場景。下列詩句中描寫團圓場景的是(    )。
A 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B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C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D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9.壯志難酬是古人詩歌重要的主題。下列詩句屬于該主題的是(    )。
①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③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④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沈括言:“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下列詩句最貼近“以大觀小”的是(    )。
A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B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C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D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1.元好問《論詩絕句》:“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對此詩理解恰當?shù)氖牵?nbsp;   )
A 謝靈運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閉門抒寫,不費精神。
B 謝靈運創(chuàng)作的五言詩清新自然,是五言詩的典范。
C 謝靈運的創(chuàng)作方法并非閉門造車,因為太費精神。
D 清新的詩歌自然而然,無需下功夫就能創(chuàng)作而成。
12.“雨”是古詩中常見的景象。下列詩句描寫夏雨的是(    )
A 沾衣欲濕否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C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br /> D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3.古人常以詩題畫。下列最不可能屬于這類詩歌的是(    )
A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B 隔溪隱隱見窗紗,幾度呼童問酒家。尺幅林巒分遠近,畫工濃淡最堪夸。
C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D 落筆云煙入妙來,富春山水圖畫開。征帆曾掛涼秋月,夜泊嚴陵古釣臺。
14.蘇軾善寫飛動之勢。下列詩句中,飛動中包含片刻停頓的是(    )
A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B 前山槎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
C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D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凳相回旋。
15. “零落”常用來描寫自然生命的衰落,下列詩句中的“零落”不屬于此意的是(    )
A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B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C 拾遺白發(fā)有誰憐?零落歌詩遍兩川。人立飛樓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D 山村病起帽圍寬,春盡江南尚薄寒。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16.《三國演義》善以夸張的手法描寫人物外貌,其中隱含著人物性格。下列語句描寫劉備的是(    )
A 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指誰?
B 燕頷虎須,豹頭環(huán)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風。
C 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D 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17.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常借助詩詞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下列詩詞出自林黛玉之手的是(    )
A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B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C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D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處處栽。昨夜不期經(jīng)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18.本聯(lián)是一種與現(xiàn)實密切關聯(lián)的語言形式,內(nèi)容往往具有明確的指向。下列對聯(lián),適合題寫于馬嵬坡的是(    )
A 泉自幾時冷起,蜂從何處飛來。
B 鶯花尚戀霓裳影,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C 千秋冤案莫須有,百戰(zhàn)忠魂歸去來。
D 云霧潤蒸華小社,被濤聲震大明湖。

19.王維有詩句"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下列畫作最接近詩意的是(    )。
答案:下圖為正確圖形
20.關于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20世紀30年代,眾多新文學社團涌現(xiàn),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
B 兩大文學社團名家匯聚,其中文學研究會成員主要有周作人、鄭振澤、沈雁冰等,創(chuàng)造社成員主要有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等。
C 與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同時期的文學社團還有新月社、語絲社、莽原社等,各批團創(chuàng)作大多具有鮮明的的流派特點,推動了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
D 文學研究會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chuàng)造新文學"主張文學反映現(xiàn)實,批判社會。創(chuàng)造社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講求文學的“全”和“美”,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21.關于“新感覺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新感覺派是20世紀30年代現(xiàn)代主義的小說流派,是海派文學的一支。
B 新感覺派的主要陣地是《新文藝》《現(xiàn)代》等刊物,作家有沈從文、史鐵生等。
C 新感覺派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投射于現(xiàn)實的描繪。
D 新感覺派側(cè)重于展現(xiàn)半殖民地大上海的日常現(xiàn)象和世態(tài)人情,提示了殖民化、都市化、商業(yè)化的環(huán)境所造成的罪惡和墮落。
22.關于“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20世紀80年代女性作家大量涌現(xiàn),同時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引入,“女性文學”被提出。
B 女作家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矛盾傾向:一方面,大多傾向于淡化性別特征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女性化”風格因受到讀者的歡迎而成為優(yōu)勢。
C 從理論上來說,“女性文學"被限定為女性作家描述女性生活的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識”,即對女性的歷史狀況,現(xiàn)實處境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探究和描寫。
D 20世紀80年代重要女作家創(chuàng)作的具有較強”女性意識”的作品有:鐵凝的《玫瑰門》、張愛玲的《金鎖記》、茹志鵑的《百合花》等。
23.關于“尋根文學”和“現(xiàn)代派小說”的創(chuàng)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1985年前后,“尋根文學”和“現(xiàn)代派小說”先后出現(xiàn),這與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息息相關。
B 尋根文學作品都與作家家鄉(xiāng)民俗密切相關,同時特別注重發(fā)掘儒家正統(tǒng)文化以外的道家思想和禪宗思想。
C “現(xiàn)代派小說”試困擺脫經(jīng)典現(xiàn)實主義方法,追求“本體意味”的形式和“永恒”的生存問題。
D “尋根文學”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等?!艾F(xiàn)代派小說”的代表作品有: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殘雪的《公牛》等。
24.關于影視文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影視文學是伴隨電影、電視藝術的聚榮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它是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文學團本,具有文學審美價值。
B 影視文學具有一般小說或者戲劇的基本要素,如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人物形象、語言行動、場景氛圍等,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型適。
C 中國早期電影人如鄭正秋、田漢等基本上都是集文學家與電影家的身份于一體、中國第一部電影 (定軍山),就是取自鄭正秋、田漢主演的同名京劇。
D 1933年,夏衍根據(jù)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劇本《春蠶》同世,標志新文學在熒幕上開辟了新天地。
25.關于當代著名作家莫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莫言是山東高密人,因其早期作品充滿著“懷鄉(xiāng)”以及“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曾被歸類于尋根文學作家。
B 受歐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莫言的寫作思維新穎獨特,能夠?qū)⒐爬衔拿鞯纳詈穹e淀與現(xiàn)代性文學手法結(jié)合起來,構造出意象豐富的感覺世界。
C 莫言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據(jù)其改編的同名電影獲第38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
D 莫言創(chuàng)作頗豐、已出版《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并獲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
26.關于陳忠實的作品《白鹿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白鹿原》是一部散文性質(zhì)的長篇小說,其思想深度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中國小說藝術的最高峰,曾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B 作家以一個家族的興衰見證20世紀中國民主革會和社會革命曲折的歷史變遷、展現(xiàn)了中國北方農(nóng)村社會悲涼多難的畫卷。
C 作家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中刻面各種人物的命運,如白嘉軒、鹿子霖、朱先生等這些人物展現(xiàn)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D 《白鹿原》中魔幻的寫法引人注目,如鹿三殺死田小娥后,被鬼魂附體,還引起一場瘟疫,這體現(xiàn)了魔幻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
27.下列關于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的介紹,不正確的是(    )
A 曹文軒的作品關注兒童生活狀態(tài)和心靈世界,寫出內(nèi)在的人性、人情、尊嚴與理想,代表作品有《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B 葉圣陶的作品通過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煥之》等。
C 孫犁的作品主要以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解放區(qū)百姓的淳樸、善良為主,文字清新明麗,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蘆花蕩》《風云初記》等。
D 徐志摩的詩歌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雨巷》《有的人》等。
28.下列對魯迅小說中的“我”,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親歷者。作品以“我”為陪襯,歌頌人力車夫的正直無私和勇于承擔責任,也體現(xiàn)了魯迅對自己的嚴格解剖。
B 《祝?!分械摹拔摇笔蔷哂羞M步思想的知識分子?!拔摇钡乃娝劮从沉朔饨ǘY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我”的所思所想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彷徨。
C 《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計,也是孔乙己周圍的看客之一。作品通過“我”的眼睛,展現(xiàn)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也反映出看客們的麻木。
D 《狂人日記》中的“我”是一個“迫害妄想癥”患者,長期處于既擔心被人吃又忍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借此控訴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
29.郭沫若的《爐中煤》一詩,鮮明體現(xiàn)詩人無私奉獻精神的詩句是(    )
A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B 要我這黑奴的離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C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果
D 我活理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30.下列對沈從文《邊城》的解說,不正確的是(    )
A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追求表現(xiàn)的是那種純真的帶有某種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邊地構筑他的人生形態(tài)。
B 天保決定離開故鄉(xiāng), 主要是因為和弟弟之間的情愛爭斗, 他想忘記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的愛情。
C 祖父沒有把他到城里的事情告訴翠翠,是因為他不想讓這些事使翠翠會徒增煩惱。
D 祖父決意多做點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晚飯。這反映了祖父想多掙點錢來維持生計的客觀現(xiàn)實。
31.下列對《雷雨》中破折號作用的解說,不正確的是(    )
A 周樸園:你——你貴姓?(表示聲音延長)
B 樸園: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表示解釋說明)
C 魯侍萍:(淚滿)我——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表示語氣斷斷續(xù)續(xù))
D 周樸園:魯大海,你現(xiàn)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jīng)把你開除了(表示解釋說明)
32.在《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他遙望著遠方,竟然又忘情地唱起了那首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⒃谑纸挚冢瑴I流滿面地哼著這支沒有回聲的歌。許多過路的行人,都驚奇地駐足而立,聽他旁若無人地歌唱。人們多半認為,這是一個外地來的精神病人。不過,他卻把這支美好的歌兒唱得如此讓人揪心?。 边@里的“他”指的是(    )
A 金波
B 孫少安
C 孫少平
D 田潤生
33.下圖是西周青銅器利簋,腹內(nèi)銘文記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封的過程。周文化中的銅鼎和銅簋的數(shù)量搭配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天子為九矗八簋,諸候為七矗六簋,卿大夫為五矗四簋等。這反映了西周青銅器(    )
①青銅藝術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②青銅禮器成為周文化的組成部分
③西周青銅器造型奇特華麗
④青銅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4.種種觀念,諸如貴族有超凡的天賦,國家就是一個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戰(zhàn)國時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統(tǒng)治集團此時雖然依舊被認為有著神性祖先,但少數(shù)膽大之士敢于質(zhì)詢:作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還是個人能力。下列實踐了“現(xiàn)念修正”的是(    )
A 周平王將都城遷到洛昌
B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號”
C 孔子提出“克己復禮”
D 商鞅在秦國進行執(zhí)政改革
35.鹽鐵官營,是分別在產(chǎn)鹽區(qū)設置鹽官,雇工煮鹽,又在產(chǎn)鐵區(qū)設置鐵官,經(jīng)營采冶鑄造,發(fā)賣鐵器。漢武帝元狩五年規(guī)定“敢私鑄鐵器、賣鹽者,鈦左趾(在左腳趾掛上6斤重的鐵鉗),沒入其器物?!边@項政策(    )
①促進了商業(yè)發(fā)展
②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加強了中央集權
④穩(wěn)定了市場物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6.下列對下圖所示內(nèi)容的影響理解準確的是(    )


A 推動了北方人口的南遷
B 有利于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C 完成了黃河流域的統(tǒng)一
D 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的交往

37.唐太宗說:“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边@一統(tǒng)治思想有利于(    )
A 形成開明的政治風氣
B 促進對外交往的活躍
C 穩(wěn)定邊疆各民族關系
D 推動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

38.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嚴重,大批農(nóng)民破產(chǎn)流亡,戶籍混亂,租庸調(diào)制已經(jīng)無法維持。公元780年,唐朝開始推行新的賦稅制度”兩稅法”。與租屬調(diào)制 相比,兩稅法的不同在于(    )
A 緩解了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
B 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
C 減經(jīng)了百姓的經(jīng)濟負擔
D 加強了對百姓的人身控制

39.北宋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一年兩熟稻麥復種的耕作方式,這種耕作方式要求收麥與括秧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nèi)完成,需要投人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實行之初種植規(guī)模并不大,南宋時,習慣面食的北方人大屋南下,稻麥復種制得到推廣,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下列對材料解讀準確的是(    )
①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為稻麥復種制的推廣提供了條件②地少人多是稻麥復種制得以推廣的重要原因③稻麥復種制推動了經(jīng)濟重心南移④稻麥復種制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產(chǎn)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0.宋代出現(xiàn)“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xiāng)貫”的現(xiàn)象,蘇轍指出:“凡今農(nóng)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编嵵恋勒f,士農(nóng)工商“皆百姓之本業(yè),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辛棄疾在詞中有“千年田換八百主”之嘆。這反映了宋代(    )
A 士農(nóng)工商地位相同
B 民營手工業(yè)占據(jù)主導
C 科舉制造就新的社會結(jié)構
D 社會群體間流動增強
41.隨著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后西方殖民者的東來,傳教士的足跡也開始進入東方。萬歷二十九年(1601),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得到明神宗的賞識,賜留居北京傳教。利瑪竇在中國二十八年,研習中國懦學,與明朝官員和士大夫交往,先后撰寫、翻譯天文、數(shù)學、地理、語言、美術、音樂等方面的著述多種。下列科技著作受到“西學東漸”影響的是(    )。
A 沈括的《夢溪筆談》
B 郭守敬的《授時歷》
C 徐光啟的《農(nóng)政全書》
D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42.徐渭(1521-1593),字文長,浙江紹興人,他一生科場不順,貧困潦倒,但詩文書畫皆精。他的畫廣泛吸收宋、元以來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縛,處處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宣泄與個性追求。在明代后期興起的市民文學藝術中,徐渭以強調(diào)“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鮮明特點而留名史冊。徐渭藝術特色形成的文化背景是(    )
A 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
B 手工業(yè)出現(xiàn)新的經(jīng)營手段
C 明清的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D 陽明心學強調(diào)自我的主動作用
43.“清初,無論是官員報告公務的題本,還是報告?zhèn)€人私事的奏本都必須經(jīng)過內(nèi)閣票擬,才能送到皇帝手中,這樣,內(nèi)閣的意見就會對皇帝發(fā)生一定的影響??滴踔衅谠谳^大范圍內(nèi)推行避開內(nèi)閣的奏折制度。即凡有奏折權的官員,由皇帝發(fā)給折匣,匣上加鎖,鑰匙由皇帝和官員各執(zhí)一把。官員具奏時,派人直接送達御前,皇帝覽閱批示之后,又派專人將折匣送回。”奏折制度的推行(       )
①分割了內(nèi)閣的部分權力
②提高了行政決策效率
③標志著中樞機構的變化
④導致清王朝由盛轉(zhuǎn)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4.英國資本家以為,只要中國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頂棉織睡帽,全英格蘭現(xiàn)有的紡織廠就已經(jīng)供給不上了。于是他們把大量棉紡織品和其他各種工業(yè)產(chǎn)品運到中國來銷售……那些潮水般涌進來的外國貨物,不得不大批地積壓起來。從1846年起,英國對華商品輸出量開始急劇下降。英國對華商品“大批地積壓”主要是因為(    )
A 中國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
B 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C 廣州成為唯一對外開放的貿(mào)易港口
D 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在中國占統(tǒng)治地位
45.李鴻章說:"近年華商殷實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華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盤折之虧,官司不能過問?!背闪⑤喆猩叹?,可吸引華商入股,“不至變?yōu)檠笊蹋瑢嵶阕饑w而彌隱患”。這表明李鴻章成立輪船招商局的目的是(    )
A 吸引列強在華投資
B 抵制西方列強經(jīng)濟侵略
C 學習西方的股份制企業(yè)
D 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
46.閱讀下列資料,“當時中國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保ㄉ虾W聯(lián)告同胞書)從中可以判斷(    )。
A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多加深
B 經(jīng)濟領域近代化不新推進
C 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D 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到高峰
47.康有為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進化論和中國儒家的“三世”說附會在一起,認為社會歷史是沿著“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順序逐漸前進的。他認為時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統(tǒng)治的中國社會是“據(jù)亂世”,而要達到所謂的“太平世”,就必須先對“據(jù)亂世”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升平世”。康有為提出“三世”說旨在(    )
A 為政治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
B 宣揚西方資產(chǎn)階級進化論
C 重新解釋儒家經(jīng)典
D 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48.“清末新政”是指20世紀初清政府在其統(tǒng)治的最后十年所進行的各項改革的總稱。下列對“清末新政”解讀正確的是:(    )
①其目的在于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但客觀上也有利于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
②其具體改革措施只涉及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領域
③清政府正式宣布“預備立憲 ”
④緩解了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9.1923年6月,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chǎn)階級不能充分發(fā)展,因之無產(chǎn)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fā)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旨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jīng)濟發(fā)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次大會(    )
A 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B 推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C 總結(jié)了大革命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
D 分析了國內(nèi)主要矛盾的變化
50. 材料一:爭取一省或多省的首先勝利,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工人階級的罷工高潮,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有一省或幾省的勝利。不特別注意城市工作,想以“鄉(xiāng)村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是一種極錯誤的觀念。
材料二: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的農(nóng)民斗爭的最高形式是有根據(jù)地的、有計劃的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有說明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又是正確的。
上述兩則材料體現(xiàn)出的共同思想為(    )
A 首先奪取城市革命的勝利
B 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C 發(fā)動工人進行罷工斗爭
D 采取武裝斗爭的革命形勢
51.下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立根據(jù)地的示意圖。圖中所示根據(jù)地出現(xiàn)的背景包括(    )
①國民革命運動發(fā)展迅速
②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局面的形成
③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④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2.1949年3月,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以下對這次會議認識正確的是(    )
①召開時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已成定局
②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zhuǎn)移到城市
③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zhuǎn)變
④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3.關于中國哲學起源期的思想觀念,下列陳述不正確的是(    )
A “五行”觀念體現(xiàn)出先民對自然物的基本分類,也體現(xiàn)出他們關于不同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看法。
B 哲學中“氣”的觀念是先民們從對具體可感的云氣、蒸汽等的經(jīng)驗中抽象出來的,它被用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精神現(xiàn)象,甚至社會現(xiàn)象等。
C “天道”觀念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籍中普遍流行,它和“天命”觀念一樣,起初產(chǎn)生于星占活動,后被用來指一種普遍的自然和道德法則。
D “陰陽”觀念所體現(xiàn)的二分對立是中國哲學重要的思維方式,集中體現(xiàn)在《易經(jīng)》中。
54.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列對“道法自然”的理解,最不符合老子思想的是(    )
A “道”并非宇宙最高存在物,“自然”才是。
B 此處的“自然”意為“自己如此”,表示自然萬物的發(fā)展依靠自身,而非外力。
C 在“道”之上,并沒有一個更高的“自然”存在供“道”來取法:“道”把順應自然萬物自己發(fā)展,作為自己的原則。
D “道法自然”反映了老子的“無為”思想。
55.“兼愛是先秦墨家的核心思想。下列陳述最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 針對天下人的“不相愛”導致了社會混亂這一情況,墨家提出了“兼愛”主張。
B “兼愛”指的是對不同人的愛無差別,也指的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愛無差別。
C 愛人和利人是相連的,只有做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就像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才可能達到人人相愛、彼此互利的結(jié)果。
D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不可能真正做到愛人如愛己,故須從對自己親人的愛開始,培養(yǎng)愛他人的情感。這實際上表明“愛有差等”。
56.“人性”問題是中國哲學家一直關注和討論的問題,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    )
A 孔子認為討論人性善惡沒有意義,因此他從來不討論人性問題。
B 孟子所謂人性本善的“性善論”,主要通過“四端”這一人心之善來論證。
C 荀子“人性惡”的判斷,并非針對人性的所有方面,而是指人如果只是順從生而具有的情欲之性,就會產(chǎn)生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D 韓非子認為好利、為己是人的本性,對此不必進行改造,而應合理利用,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
57. 一般認為莊子的《齊物論》討論的是對事物的認識和關于事物的是非判斷。下列說法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
A 事物本身并無是非,事物的是非來自于人從自己立場出發(fā)所進行的是非判斷。
B 從本原上講,對事物所做的是非判斷,會造成對 “道”的傷害,所以人應該放棄是非判斷,使萬物各有差別的本來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
C 因為沒有適用于所有事物的共同標準,所以人無法對事物進行理解和認識。
D “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了人與萬物可以轉(zhuǎn)化,會通的思想,即萬物在根本上是一體的。
58、公孫龍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    )
A 《名實論》主要討論的是事物的稱謂與事物的實質(zhì)特征之間的關系問題,認為 "名"應該探究,表達事物所應處的位置。
B  公孫龍所謂“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的命題,表達了空間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tǒng)一這一思想。
C 《白馬非馬論》強調(diào)了一般與個別的區(qū)別,但忽視了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D 《堅白論》認為:人不同的感官可以感知事物不同的屬性,這些不同屬性互相獨立,互不相屬。
59、關于漢代的哲學思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漢初儒家代表陸賈認為天下可以依靠武力取,但治理卻需要文德。他既提倡行仁義,也把“無為”作為最高政治思想。
B 黃老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繼承老子“無為"思想,另一方面也吸收了陰陽家、儒家、墨家等的思想。
C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天人感應論”,它指的是不僅人類可以做到與天相感應、符合,其它物類也可以。
D 王充《論衡》旨在批判當時流行的讖緯災異思想,主張人類認識必須以經(jīng)得起事實驗證為標準。
60、關于禪宗,下列陳述不正確的是(    )
A 禪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約在公元7世紀基本成型,后分為重漸修的北宗禪和主頓悟的南宗禪。
B 慧能開創(chuàng)的南宗禪后來成為禪宗的主脈,其主要文獻是《壇經(jīng)》。
C 禪宗頓悟工夫的要訣是不執(zhí)著于外物和意念,以自見本性。這在日常生活中即可進行,具有鮮明的大眾化、世俗化特征。
D 禪宗認為“運水搬柴,無非妙道”,對傳統(tǒng)的讀經(jīng)、打坐等修行方法做了徹底否定。
61.論語中記載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彼未笕逯芏仡U由此提出所謂“孔顏樂處”的說法,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在儒家思想里,人生有比富貴更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道德價值和理想人格。
B 孔子,顏回所樂的對象是外在于人的儒家所謂的“道”。
C 道德修養(yǎng)孔子和顏回超越了對富貴名利的追求。
D 孔顏之樂,指的是人達到與道為一的境界時所自然享有的精神和悅。
62、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了著名的“心即理”命題,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    )
A 這一命題強調(diào)人的普遍性,認為每個人具有的本性是相同的,圣人與眾人同類。
B 陸九淵所謂的心及人的本心,它指向人先天本有的道德善行,而不是基于感官認知的知覺之心。
C 陸九淵宇宙便是本心,本心便是宇宙的說法,及宇宙的理是人心主觀心愿的體現(xiàn),并由其影響和決定。
D 陸九淵的學問主要繼承自孟子,他所謂本心的具體內(nèi)容及孟子所謂的四端之心。
63.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工夫論,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 所謂格物致知,指的是對具體事物進行研究,研究其中之里達到知識的擴充以及完備。
B 因為人本身具有認知能力,才能對事物進行認知,達到人心與事物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賞析。
C 人能夠通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切”的方式,從對個別具體事物認識到通所有事物之說,完成所有事物認知的積累。
D 格物致知,實質(zhì)上是對人的道德本心的擴充和完善,因而屬于道德功夫。
64.關于理與欲的關系,清代大儒戴震表述為“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達,斯已矣?!毕铝姓f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 一個社會的道德理念應該是,使人們的欲望和情感得到滿足。
B 拋開人的欲望和情感而談論天理,不符合人性的真實情況,也會造成虛偽的社會風氣。
C 滿足人之欲望和情感的恰當方式就是理,因此,“理”就在欲望之中,而情感之外。
D 人的欲望、情感千差萬別,各有標準,因此沒有尋求一種普遍性的尺度,才可能合理的節(jié)制人的欲望和情感,從而使其符合天理。
65.王夫之重要的哲學貢獻之一是提出了“理勢合一”的歷史現(xiàn),下列陳述最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
A “勢”指的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理”指的是內(nèi)在于“勢”的歷史演變的客觀規(guī)律。
B 統(tǒng)治者可以及現(xiàn)代歷史級的,“理”和“勢”即他們的主觀思想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致的。
C “理勢合一”的歷史現(xiàn)是王夫之理氣關系思想照于歷史領域的結(jié)果。
D 勢因禮成,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參考答案
01—05:B D B C B
06—10:B D C D A
11—15:B B A D C
16—20:A C B C A
21—25:B D D C B
26—30:A D D A D
31—35:D A C D B
36—40:D A B D D
41—45:C D A D B
46—50:C A C B D
51—55:B A A C A
56—60:C C B C D
61—65:B B C A B
2021
中傳初試文史哲真題及答案
1、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下列借竹表達對社會現(xiàn)實關注之情的是(    )
A.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B.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C.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便凌云去也無心。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2、《離騷》中的“求女”《九歌》中的“相思”等都是與屈原有關愛情的描寫,下列對屈原描寫愛情的意圖,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表達對君王無法理解臣子的哀怨之情
B.表達對楚國的熱愛和對君王的深情
C.比喻君臣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
D.抒寫對愛情的向往和求之不得的苦悶

3、古樂府民歌中多描寫“蠶”,下列關于"蠶”的詩句中,寓意勞動辛苦的一組是(    )
①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養(yǎng)蠶不滿百,那得羅繡糯。
②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
③田蠶事已畢,思婦猶苦身。當暑理締服,持寄與行人。
④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4、元好問有詩云“張顏草圣雄千古,卻在孫娘劍器中。下列對詩意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張旭為草書之圣,但和公孫大娘劍器舞水平一樣。
B.張旭的草書水平很高但不及公孫大娘的劍器舞。
C.草圣張旭的書法靈感來源于公孫大娘的劍器舞。
D.草圣張旭的書法被刻在公孫大娘所舞的劍器上。

5、陶淵明有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下面最符合此詩意的是(    )【四幅圖關于詩歌意境判定,圖片不全】



6、李嬌詩云“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詠的是(    )
A.月  B.水  C.光  D.風

7.《禮記·學記》:“學者有四,教者比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下列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學習中存在的四種過失是由學習心態(tài)和教學方法不當引起的。
B.教學要掌握學生的特點,發(fā)揮其長處,以救治其過失。
C.貪多可能會導致不求甚解,學的少可能會導致孤陋寡聞。
D.學容易的知識會導致不能思考,淺嘗輒止會導致放棄學習。

8、《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詩經(jīng)》中寫及的“玉”有20多種,如瓊、理、琛等,下列句子中,以玉言君子修養(yǎng)長大的是(    )
A.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B.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C.彼都之人士,充耳琇實。
D.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9、怨,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重要特點,曹植的詩歌便是怨的代表,下列詩句中,怨由漂泊引起的一項是(    )
A.挽裳對我泣,太息前自陳。本是朔方士,今為吳越民。
B.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C.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D.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10、古詩中常借琴意象表達文人閑情逸趣,下列詩句中具有這種特點的是(    )
①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②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③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④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下列詩句分別以琴棋書畫為題寫對象,其中題寫棋的是(    )
A.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言。
B.蔡邕去后右軍死,誰是風流入品題。
C.戰(zhàn)罷兩夜分黑白,一桿何處有虧成。
D.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12、李白常用浪漫的手法抒寫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情懷,下列能體現(xiàn)這種特點的詩句是(    )
A.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B.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C.旌旗繽紛兩河道,胡馬翻銜洛陽草。戰(zhàn)鼓驚山欲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
D.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13、王國維《人間詞話》“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下列詩句中屬于蘇軾詞的是(    )
A.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B.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C.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
D.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14、古代雖有悲秋的傳統(tǒng),但對秋天的美景并不吝惜筆墨,下列詩句中,贊美秋景的是(    )
A.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B.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D.此心寥寥秋夜月,孤光散入寒光闊。夜深月落無人知,江上漁翁空網(wǎng)撒。

15、下列對聯(lián)是題寫房屋的,其中題寫廳堂的是(    )
A.雨醒詩夢采蕉葉,風載書聲出藕花。
B.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C.移門欲就山當榻,補屋常愁雨濕書。
D.山抹微云無墨畫,竹敲秋雨有聲詩。

16、清代戴熙《習苦齋畫絮》“高山大河,長松怪石,詩人之筆。煙波云岫,陸柳垣花,詞人之筆也。旖旎風光,正需詞人寫照耳?!?依照此意,下列詩句中屬于詞的是(    )
A.、小雨芊芊風細細,玩家楊柳青煙里。
B.、餐恒都轉(zhuǎn)與三更,苦雨終日也解晴。
C.、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D.、黃師塔前江水東,春風懶困倚微風。

17、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種突出的創(chuàng)作主張,一種反映現(xiàn)實,二是追求美感,下列明確體現(xiàn)審美追求的是(    )
A.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
B.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C.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D.意外之象,景外之景。

18、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汪曾祺的小說故事性極強且結(jié)構方式獨特,延續(xù)了40年代沈從文等“京派作家”所提倡的“散文化小說”主張,其文字簡潔、節(jié)制、質(zhì)樸,遠離幽默和典雅。
B.莫言,山東高密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5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透明的胡蘿卜》,開始引起文壇注意,1986年發(fā)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在社會上反響強烈。
C.張愛玲的小說多寫都市世俗生活,特別是人性深處的脆弱與黯淡,常用冷靜而又富于聯(lián)想的敘述,深剖人物心理,渲染蒼涼的意境,形成既通俗又先鋒的文體風格。
D.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他寫成小說《幻滅》,投稿于《小說月報》,署名“矛盾”被編輯葉圣陶改為“茅盾

19、魯迅的《吶喊》中有很多發(fā)人深省的句子,對下列句子出處的解說,不正確的是(    )
A.“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這是《狂人日記》中狂人的吶喊。
B.“而且他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著的小來?!边@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是《社戲》中“我”的思考。
D.“包好,包好!”這是《藥》中康大叔在華老栓及茶客面前反復說的一句話。

20、《紅樓夢》中往往用一個字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被稱為“一字評”,下列人物品評正確的一組是(    )
①敏探春 ②勇晴雯 ③賢寶釵 ④憨湘云 ⑤識平兒 ⑥俏襲人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21、下列句子中,與《三國演義》中劉備形象相符的是(  )
A.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
B.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C.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D.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2、下列有關海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海子總是從哲學的意義上來確認詩歌的價值。他相信有一種“偉大的詩歌”如雅斯貝斯所說的,“毀滅自己于深淵之中,毀滅自己于作品之中”。
B.相比于北島等朦朧詩人深受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影響,強調(diào)對個人心靈的探尋,海子更注重對“五四”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對知識分子精神立場的堅守。
C.海子是20世紀80年代“后朦朧”詩歌代表詩人。原名查海生,比較有名的抒情詩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祖國(或以夢為馬)》《麥地》等。
D.從1982年到1989年,海子共留下近300首完整的抒情詩,其中創(chuàng)作于1984年的《亞洲銅》《阿爾的太陽》是其成名作。

23、下列對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918年12月,周作人發(fā)表《人的文學》,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文學之本,試圖將西方的人道主義直接移用于中國新文學,使文學革命內(nèi)容更加具體化。
B.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孔乙己》,這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C.1917年1月,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從文學進化的角度認為文言文作為一種文字工具已經(jīng)喪失活力,中國文學要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就必須進行語體革新。
D.在1917年2月號《新青年》上,陳獨秀發(fā)表了措辭強烈的《文學革命論》,表明了堅定的文學革命立場。

24、下列關于中國當代“朦朧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朦朧詩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是北島、舒婷、顧城、江河和楊煉,北島的詩歌最能代表“朦朧詩”的懷疑、否定精神,代表作有《回答》《宣告》《結(jié)局或開始》
B.舒婷的詩復活了中國新詩中表達內(nèi)心的脈絡,也具有女性特別的敏感和自強意識,代表作有《致橡樹》《惠安女子》《神女峰》
C.顧城被稱為“童年詩人”,以一種偏執(zhí)的任性追求童年般純粹的詩境,代表作有《一代人》《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再別康橋》
D.朦朧詩是1980年前后興起的一種具有文化叛逆性的詩歌浪潮,1984年以后崛起的更新一代的詩人,被稱為“后朦朧詩人” “第三代” “新生代”

25、下列對《駱駝祥子》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駱駝祥子》的語言是從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語中提煉出來的文學語言。
B.《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C.《駱駝祥子》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優(yōu)秀的中篇小說。
D.《駱駝祥子》的語言俗白、親切。

26、艾青的《北方》一詩結(jié)尾寫到:“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它的廣大而貧瘠的土地/帶給我們以淳樸的言語/與寬闊的姿態(tài)/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tài)/堅強的生活在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二一這國土/養(yǎng)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對這段詩句的解說,不正確的是(    )
A.悲哀升華為巨大的力量,且有著深雋的哲思。
B.這些沉重的詩句,道出了艾青的胸懷與氣質(zhì)。
C.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操,能影響青年人的心靈。
D.以虛擬的筆法寫北方的自然景象,浪漫神奇。

27、下列對沈從文的《邊城》中有關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老船夫與孫女兒翠翠相依為命,生活很拮據(jù),但依然很受人們的尊重。
B.邊城茶峒有在端午節(jié)捉鴨子、賽船的習俗,翠翠的愛情故事與此有關。
C.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樂善好施的船總順順幫著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D.天保和儺送每夜輪流唱歌以表達對翠翠的愛慕之情,這讓翠翠很反感。

28、關于關于影視文學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影視文學是伴隨電影、電視藝術的繁榮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它既是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文學腳本,又具有文學審美價值。
B.1905年誕生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取自譚鑫培的同名京劇片段。
C.影視文學具有一般小說或者戲劇的基本要素,比如要有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人物形象等,其中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D.1933年,夏衍根據(jù)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劇本《包身工》問世,標志著新文學在銀幕上開辟了一個新的陣地。

29、《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一段話:“他一下子忘情的撲倒在地鋪上,把臉深深地埋進被子里,流著淚久久地吸吮著那股芬芳的香味一一很長時間,他才從被子上爬起來,同時在枕頭邊發(fā)現(xiàn)了一張二指寬的小紙條,紙條上寫著: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這里的“田”指的是(    )
A.田曉霞
B.田潤生
C.田五叔
D.田二

30、根據(jù)曹禺的《雷雨》劇情,下面摘選的五個問句,順序安排的最合理的一組是(    )
①(忽然立起)你是誰?
②哦,侍萍?。ǖ吐暎霸趺?,是你!”
③你—你貴姓?
④誰指使你來的?
⑤(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③④①②⑤  D.①③④②⑤

31、下列關于“紅色文學經(jīng)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紅色文學經(jīng)典”主要講述“革命”的起源故事,講述中國革命在經(jīng)歷了曲折的過程之后,如何最終走向勝利。
B.著名的作品為“三紅一創(chuàng),山青保林”《紅日》《紅樓夢》《創(chuàng)業(yè)史》 《山鄉(xiāng)巨變》《保衛(wèi)延安》 《林海雪原》即《紅巖》《青春之歌》
C.小說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寫作規(guī)范,在既定的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內(nèi),講述既定的歷史題材。
D.“紅色文學經(jīng)典”一詞出現(xiàn)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文學評論,是對80年代文學屆提出的“革命歷史小說”的稱謂。

32、下列對于京派和海派兩種文學流派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京派作家大多為高等學校師生,具有隱逸氣息,較少追求功利性,多傾向于思想獨立。
B.海派作家多利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幻覺、變形等現(xiàn)代派手法展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人的心態(tài)。
C.京派文學的作家多善于書寫鄉(xiāng)土文學題材,創(chuàng)作內(nèi)容聚焦于對北京生活的描寫。
D.海派文學的書寫內(nèi)容以上海為中心,展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文明生活圖景,揭示都市“文明病”。

33、下圖是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    )


A. 長江流域人口密度較高

B.經(jīng)濟重心在黃河流域
C.北方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頻繁
D.南北人口密度差異明顯

34、19世紀,中國出現(xiàn)近代報刊。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各報刊及時報道時局和戰(zhàn)況,報紙一時成為搶手貨,下表統(tǒng)計了中國近代出現(xiàn)的三次辦報高潮。
時間國內(nèi)報刊數(shù)量
1895-1898年70余種
1911-1912年102種
1917-1921年1000余種
從以上資料能夠得出的結(jié)論是(    )
①報紙成為開啟民智、開展政治斗爭的武器
②報道商情的商業(yè)性報刊發(fā)展迅速
③維新運動催生了國人的辦報熱情
④20世紀民眾開始有了新聞觀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5、“東晉建立之初,執(zhí)政的士族是瑯琊王氏,這一家族的王導在朝中擔任宰相,王敦統(tǒng)重兵坐鎮(zhèn)長江中游,內(nèi)外相應,時稱 '王與馬(即司馬氏)共天下',司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賀時,甚至請王導上臺與他并坐,王導堅決推辭,方才作罷,此后,又有潁川庾氏,焦國恒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繼掌權。”這反映了當時(    )
A.地方官員權力擴大
B.高門士族把持朝政
C.人材選拔看重家世
D.社會貧富分化嚴重比

36、“隨著遷都的進行,大批鮮卑人源源不斷地涌入內(nèi)地,北魏政府又面臨著許多新問題,鮮卑人的習俗是編發(fā)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夾領小袖,多數(shù)人不會說漢語,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習俗;且新遷之民初來洛陽,居無一椽之室,食無擔石之儲,不擅農(nóng)業(yè),人心戀舊?!睘榇诵⑽牡壑郑?nbsp;   )
A.頒布均田令,限制土地買賣
B.推行三長制,加強對地方控制
C.改革鮮卑舊俗,全面推行漢化
D.實行俸祿制,打擊貪官污吏

37、唐朝開元末年,依舊維持了“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士”的規(guī)定。這一情況到唐代后期有所改變。已經(jīng)有工商子弟應舉及第了,南方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在這方面的進步尤其明顯。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唐朝后期,情況有了變化,潤、蘇、常三州進士及第的人數(shù)增加了,前期沒有出現(xiàn)過進士的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進士。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    )
A.社會習俗與觀念的變化
B.重農(nóng)抑商政策的松動
C.科舉考試錄取人數(shù)的增加
D.南方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38、閱讀以上數(shù)據(jù)資料,從中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


① 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迅速
②近代民族工業(yè)區(qū)域擴大
③近代民族工業(yè)擺脫了對外國資本的依賴
④近代民族工業(yè)區(qū)域日趨合理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9、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計劃用15年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yè)。留美幼童赴美后的觀念和行為發(fā)生變化,引起頑固派不滿:“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在頑固派的壓力下,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國。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A.清朝政府拒絕學習西方技術
B.西學東漸動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C.守舊思想阻礙了近代化進程
D.清朝官員未克服夜郎自大心理

40、《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頒發(fā)的一部綱領性文件,是洪秀全等人根據(jù)《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著作中闡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來的。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下列對《天朝田畝制度》表述準確的是(    )
A.它是2000多年來農(nóng)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jié)晶
B.它所提出的土地分配方案得到實施
C.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
D.它配合了天平天國的北伐和西征

41、“民本思想是先秦以來中國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與尊君論相反又想成,共同構筑了中國君主專制政體的理論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時代氛圍和批判思想的氤氳涵化,為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機會...我們把明目清初的政治理論稱之為‘新民本’。”下列觀點屬于“新民本”思想的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br /> B.“農(nóng),天下之本也,民所以侍生之。”
C.“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D.“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br />
42、“商鞅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農(nóng)戰(zhàn)結(jié)合的概念,‘國待農(nóng)戰(zhàn)而安,主待農(nóng)戰(zhàn)而尊。’ 他把農(nóng)業(yè)定為本業(yè),積極推行農(nóng)戰(zhàn)方針。下列規(guī)定直接體現(xiàn)“農(nóng)戰(zhàn)方針”的是(    )
①“燔詩書而明法令”
②“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③“依軍功行田宅”
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3、“秦朝進行了‘整齊制度’的工作,頒布了通行全國的法律,做到‘事皆決于法’,推行戶籍制度,登載每戶的土地,人口數(shù)量及年齡,作為征發(fā)賦稅、徭役的依據(jù),度量衡以秦國舊制為標準,推廣到全國。貨幣統(tǒng)一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文字統(tǒng)一使用秦國的小篆?!鄙鲜雠e措(    )
A.為秦滅六國準備了條件
B.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C.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
D.加重了百姓的兵役負擔

44、有學者指出: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取悅先王先公獲得庇護,避免災難,與此相比,周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祭祀的對象是“有功烈于民者”。上述材料表明(    )
①商朝和周朝都很重視祭祀祖先
②殷人祖先信仰帶有很強的功利色彩
③周人祖先信仰有對道德價值的肯定
④周人的宗族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C.①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45、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中指出:“這場戰(zhàn)爭,自西方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zhàn)爭” 的直接影響包括(    )
①中國開始和西方接觸
② 中國自然經(jīng)濟逐漸解體
③清政府淪為列強的統(tǒng)治工具
④中國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6、閱讀下列圖文資料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


A.元朝行省制度效率較高
B.西藏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加強
C.民族雜居現(xiàn)象十分普遍
D.元統(tǒng)治者吸收漢族文化

47、 《史記?平準書》中記載:“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貨。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材料所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    )
A.漢武帝加強國家對經(jīng)濟的干預
B.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
C.漢文帝廢除了犯罪親屬連坐的制度
D.漢處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48、單選題【看圖作答,圖片共1張】(看材料即可)鎮(zhèn)市自北宋以來不斷發(fā)展,高承《事物紀原》:“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zhèn)。鎮(zhèn)有監(jiān),"宋制諸鎮(zhèn)監(jiān)掌巡邏、盜竊及火禁之事,兼征稅榷酤,則掌其出納會計?!薄幾浴吨腥A文明史》“在開封等處,出現(xiàn)了以說書為生的藝人。他們在城市一角的瓦舍里講說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有專講三國故事的著名藝人霍四究, 專說五代故事的藝人尹常賣?!幾浴稏|京夢華錄》(    )
①商品經(jīng)濟推動了鎮(zhèn)市的繁榮
②貨幣經(jīng)濟占據(jù)主導地位
③城市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
④文化娛樂出現(xiàn)商業(yè)化趨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9、“中國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nóng)工民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的民主黨派少數(shù)成立干大革命時期和十年內(nèi)戰(zhàn)時期.多數(shù)成 立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當時眾多民主黨派中,最有影響的應屬(    )
A.中國民主建國會
B.九三學社
C.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
D.中國民主同盟

50.《莊子·至樂》記載,有一只海鳥落在魯國郊外,魯君把他迎進太廟,送好肉好酒給它吃喝,演奏美好的音樂給它聽。但是海鳥目眩而心悲,不敢吃喝一口,三天就死去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典型的道家思想。下列說法,最接近這一思想的是(    )
A.事物的自然屬性各不相同,因此其好壞的標準也不同,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好惡強加于其他事物,而應任其自然。
B.社會要有秩序,需要國家機器統(tǒng)一規(guī)范,約束人們的行為,而不能使其各隨己性。
C.即便是動物,人也應該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對待它。
D.自己認為好的事物,也應該盡力分享給他人,而不私藏。

51、以下四項表述可以從史實直接推斷出結(jié)論的是(    )
A.史實: 1923年10月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通過了與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結(jié)論:拉開了北伐戰(zhàn)爭的序幕
B.史實: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
結(jié)論:這是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C.史實: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nóng)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經(jīng)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
結(jié)論: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D.史實: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力量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結(jié)論: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走向成熟

52、圖像資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jù)。下圖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國共兩黨在政治和軍事上展開的激烈較量。下列對圖中所示歷史事件解讀正確的是(    )








A.圖①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贏得主動
B.圖②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C.圖③殲滅了國民黨黃維兵團
D.圖④解放了長江以北地區(qū)

53、標語口號往往反映了歷史的變遷,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標語口號出現(xiàn)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按照時間前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②外爭國權,內(nèi)除國賊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
⑤御敵于國門之外,不喪失寸土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

54、《易經(jīng)》可視為關于“變化”的經(jīng)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事物的變法發(fā)展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
B.可以用“感”來說明陰、陽造成事物變化的途徑或方式,“感”有“交感”“感應” “感通” “感化”等思想。
C.“未濟”表示事情尚未完成,《易經(jīng)》以其作為最后一卦,象征著天地萬物的發(fā)展變化沒有窮盡。
D.陰、陽是事物變化的兩種根本動因。

55、“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仁的實現(xiàn)是一個由內(nèi)及外、由近及遠的過程。
B.仁是一種根植于內(nèi)心的情感,實踐“仁”的主動權在人自身。
C.孝悌是實現(xiàn)“仁”的基礎。
D.仁是一種對所有人無差別的博愛情感。

56、“反者道之動”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對立的雙反會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
B.“反”有“相反”和“返復”兩層含義。
C.相反的事物和觀念是相互依存的。
D.對立的雙方在相互作用中會不斷得到強化。

57、“仁者,渾然與物同體”是宋代大儒程顥的命題,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命題思想的是(    )
A.這個命題是以程顥“天人一理”的“天理”觀為基礎的。
B.仁者具有對天下生民的道德責任感,所以,博施濟眾是圣賢仁德的具體表現(xiàn)。
C.這個命題表達了“仁”的感通性,仁者能自覺意識到自我與天地萬物的的同體關系,不仁者則在物我之間有所限隔,所謂“麻木不仁”
D.這個命題是以氣本論為基礎的,因為天地萬物均以氣為本源,故而人、物才有可能實現(xiàn)渾然同體的境界。

58、“性善論”是人性學說,一般被認為是孟子對儒學最重要的貢獻,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性善是人之為人的根據(jù),也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地方。
B.作為人性本善的證明,仁、義、禮、智并非人先天具有,而是人后天學習修養(yǎng)所得。
C.人既有食、色等方面的自然屬性,也有仁、義、禮、智等方面的道德屬性。唯有后者才是人所獨有的,孟子主張人性本善,正是為了突出人之為人的特征。
D.人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禮讓之心、是非之心,因此,人在本性上是可以行善的。這實際上是以人心之善來論證人性之善。

59、“四書”“五經(jīng)” 是古代儒家核心經(jīng)典,其中確立于漢代的“五經(jīng)”是指(    )
A.《詩經(jīng)》《尚書》《禮記》《樂經(jīng)》《周易》
B.《詩經(jīng)》《尚書》《周禮》《周禮》 《周易》
C.《詩經(jīng)》《尚書》《周禮》 《周易》《春秋》
D.《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60、關于道教哲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思想家葛洪認為,人只要能與作為宇宙本源的“道”相合,即可長生、成仙乃至升天,這與老子的思想一致。
B.道教是中國社會孕育而生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信仰是長生、成仙。
C.唐代道教思想家成玄英借鑒佛教思想,認為事物都是由各種外部因素聚合的結(jié)果,因此是虛無不真的,肉身成仙是根本不可能。
D.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道教所奉的立教經(jīng)典。

61、僧肇的“不真空論”精當?shù)乇磉_了佛教哲學般若空義,被譽為“中士解空第一”,下列說服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
A.凡事物乃因緣聚合而生,故其“非實有”;但他們畢竟已經(jīng)顯現(xiàn)為有形有相的存在,故也“不即無”。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應該“有”“無”兩方面兼顧,缺一不可。
B.僧肇的“不真空論”遵循般若學的中道思維法則,既不執(zhí)著于有,也不執(zhí)著于無,從而較為圓融地處理了有和無的關系。
C.有和無,非有和非無都是事物本質(zhì)的不同面相。
D.“不真空論肯定了事物存在的真實性。

62、關于魏晉玄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以裴頠、郭象為代表的西晉玄學,主張“崇有論”,即認為萬物自身就是其存在的原因,不需要在其自身以為去尋找根源。
B.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玄學”,其逍遙放達、追求自我的人生觀,對后世士大夫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很大。
C.何晏、王弼提出的“貴無論”為魏晉玄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D.在名教與自然的關系上,魏晉各家看法一致,即“越名教而任自然”。

63、“天人感應論”是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    )
A.天人之間之所以能夠互相感應,在于二者之間“類”相似性。
B.人是萬物之中最尊貴的,人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影響和改變天的意志。
C.人的形體、血氣、道德、情感等都源于天,因此,人是天的副本。
D.天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宇宙萬物都是由“天”生出的,人類也不能例外。

64、“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哲學的重要命題,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命題思想的是(    )
A.在道德行為中,知、行二者不可分割,即“知識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B.“一年發(fā)動即是行”指的是,只要具有了善的念頭,即意味著善的行為的實現(xiàn)。
C.這個命題以王陽明“心外無理”理”理論為前提、基礎。心外無事”之“心即理”理論為前提、基礎。
D.“行”指的是在自覺的道德意識下的善行,“知” 指的是對道德行為的自覺意識。

65、在康有為的大同社會理想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公共事業(yè)下列說法不符合其教育哲學思想的是(    )
A.善于思辨的君子乃至圣人,之所以要教育拙于思辨者,是出于仁愛之心、博愛之德。所以,教育乃是仁愛之心的拓展,它也是建設大同社會的重要途徑。
B.學習是違逆自然本性的勉強支舉,但它卻是人節(jié)制自然本性所必須的。
C.智慧和思辨等學習能力,是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惡根本特征,思辨能力的強弱區(qū)別君子和小人的標準。
D.教育能把人性中的自然因素激發(fā)出來,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參考答案
01—05:B D A C A
06—10:D A A D A
11—15:C C B C B        
16—20:A D A C A
21—25:D B B C C
26—30:B C B A B
31—35:B C B A B
36—40:C D B A D
41—45:C D B A D
46—50:B D C D A
51—55:D A D A D
56—60:D D B C A
61—65:D D B B D

-----------------------------
精選高品質(zhì)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愛鋒貝 ( 粵ICP備16041312號-5 )

GMT+8, 2025-2-25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術支持 by 巔峰設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